第五五三章 氧分

荒謬嗎,想法似乎是這樣。

不論強人工智能如何具有自主思維,都不可能與人有一樣的模式。

之所以有這種念頭,則是因爲,自己與這世界上的任何人一樣,在面對“強AI”之前,並不知道、也不可能習慣:

這世上,竟有除“人”以外的某種智慧,真實的存在着。

一旦創造出強人工智能,邏輯上,哲學上,凡此種種的角度,都意味着劇變。

但現在,阿達民眼裡的“盤古”,主要還是一種工具,必須儘快落實到戰略決策的實踐層面,才能發揮作用。

系統封閉運行的時間裡,在偌大礦井機構裡遊蕩過一遍,方然離開“替身機器”,準備過問濱海邊疆大區前線的情形,但在這之前,ASA卻借Alice之手交來一份報告,標籤等級“IIC”,意味着AI覺得阿達民會對此感興趣。

草草瀏覽過標題,眉頭蹙起,方然有心當時打開細讀,卻一陣睏意來襲。

四十六歲,畢竟已不再年輕,作息規律不可違,坐下來想了想,他索性吩咐ASA自行決定召集哪些相關研究者,待第二天一早再做計較。

蓋亞,四十六億年曆史的行星,是生命唯一的家園。

可是對家園,在這樣一個羣雄割據的年代,又有多少人有能力,有動機,乃至於有心情去關注,方然對此就難表樂觀。

譬如自己,一心追尋永生,爲此而在很多事上殫精竭慮,卻極少關注蓋亞。

彷彿舞臺上的角色,全身心投入到一場夢般的人生,腳下的大地,蓋亞母親,只是道具,佈景,甚至於只是堅固而無人在意的舞臺,任憑踐踏。

人類,哪有工夫關心蓋亞,單隻內鬥就打的不可開交,這固然是實情。

而在十年前的8月19日,迄今爲之人類所製造出來的最強武力——核彈,在蓋亞表面遍地開花,(似乎)也製造成短暫的天氣災難,與兩三年的“核秋天”,在那以後,一切逐步恢復正常,更讓人們對蓋亞平添無數信心,認爲其刀槍不入,堅不可摧。

然而,哪怕一個行星這麼大的生態圈,碰到犯險無度的人類,仍然是脆弱的。

蓋亞生態圈在嬗變,對此,方然很早便知。

至少到1499年的夏天之前,對這種嬗變,他的認識仍很有限,甚至一度認爲這不過是“蝸牛滅絕”或者“森林變草原”的情況,對此雖感到痛心,卻無能爲力,甚至爲了追求自己的目標,而去雪上加霜。

但現在看來,情況,分明比想象中更嚴重。

“閣下,如您所見,蓋亞現在的形勢,比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嚴重。

最近十年以來,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一直在上升,由此引發的溫室效應也在逐漸加劇,現在看來,1489年核戰後的降溫效應,在其後幾年部分抵消了溫室效應的影響,平抑了溫度波動,但現在這一效應已基本消失。

接下來,我們即將遭遇一場空前嚴峻的全球溫升威脅,以及因此而造成的,一系列自然災害與生態災難;

極端情況下,甚至會讓蓋亞生物圈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語氣沉重,面色十分嚴肅,介紹情況的專家胸口起伏,顯然對這一切壓力山大,

“不僅如此,根據過去一段時間以來,大氣組分的監測數據,顯示近地表大氣中的氧含量在下降,二氧化碳的含量則有所提升,具體而言,最新的監測數據表明,東北太平洋大區各地的大氣氧含量約百分之二十點八七,相比1489年,也就是十年前的數據,降低了萬分之四。”

“氧含量降低?

爲什麼,大氣中的氧含量,我的確記得、會有一個長期的持續降低趨勢,但,不可能這麼迅速,克萊德曼博士,你是否能確保數據準確。”

“數據應該沒問題,至於原因,”

看來阿達民,多少也知道一些地理知識,這讓克萊德曼博士心下稍安,

“目前還未有定論,我、和我的同事們只有一些猜測。

畢竟,您想必也知道,大氣中的氧含量,時有波動,長期看來則會緩慢而持續的下降,這是地理學研究的成熟結論。

只不過,十年來下降萬分之四,大大超出以往監測到的速率,進一步的數據分析則顯示,這萬分之四的降幅,似乎集中出現在過去的三到五年時間裡,降低的速率還在一點點加劇,這……很不尋常。”

“猜測也沒關係,說來聽聽。”

大氣中的氧含量降低,在方然看來,似乎是一種無甚新意的老生常談。

身爲永生追尋者,多年來,學習的勁頭始終孜孜不倦,即便“地理”並非一個對永生大有幫助的學科領域,要探究生命演化的奧秘,也必須有所把握。

在這一領域涉獵甚廣,方然知道,蓋亞大氣中的氧含量,並非如一般民衆所想象的,由植物光合作用之強度決定,而主要由地質板塊中的還原性物質之多寡,決定長期的趨勢。

至於最近的一百多年,則主要歸因於人類社會的現代化、工業化,大量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氧氣消耗。

人類文明,一步步發展到今天,即便在羣雄割據的新時代,能源消耗仍屢創新高,化石燃料的燃燒會消耗氧氣,排放二氧化碳,這是淺顯的化學常識。

但,這種燃燒造成的氧消耗,究竟有多大呢。

西曆1499年,NEP大區因燃燒而消耗的氧,ASA給出的數據,大約五十億噸,併產生約四十五億噸二氧化碳(其餘產物主要爲水),規模着實驚人,畢竟在西曆1480年,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過三百三十億噸左右。

一個NEP大區尚且如此,整個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肯定會更可怕。

從一個大區的數據出發,預測全世界,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四百五十~六百五十億噸,對應的氧氣消耗則應該在五百~七百二十億噸左右。

作爲對照,大氣中的氧總質量,大約是1,200,000,000,000,000噸。

在如此巨大的數目面前,幾百億噸/年的消耗,似乎無關緊要,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卻完全不支持人工智能給出的這一預測。

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七九七章 老去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八十章 生意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六三七章 罐頭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六八九章 蚩尤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三十章 痕跡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十二章 壽限第十章 升學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五九三章 憐憫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二四二章 自動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十三章 沾染第十八章 社工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十六章 概率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六十三章 種羣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八〇〇章 偉人
第三一九章 粉碎第四八六章 牴觸第四七七章 苦難第五三八章 參觀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六三八章 記憶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七九七章 老去第七十八章 停滯第三五二章 戰火第八十章 生意第四〇四章 肉食第五一〇章 盤古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七一〇章 建設第六三七章 罐頭第四二一章 生活第六八九章 蚩尤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八一〇章 信念第四十二章 準備第三十章 痕跡第四四八章 破獲第十二章 壽限第十章 升學第四十八章 位置第六三四章 疑慮第二六二章 允許第七八五章 老邁第八五一章 破解第二三六章 儲備第二七〇章 藉口第二〇一章 破壞第四七〇章 時刻第五九七章 秉性第二二五章 暗戰第二六一章 需求第四二六章 人文第六七一章 單行第一三一章 偶然第二十五章 資料第二八二章 醫療第三〇二章 缺陷第七一三章 防禦第四八一章 申請第四十三章 生息第四一四章 比特第四四一章 滴答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九十三章 大戰第五九三章 憐憫第一七二章 意義第七八九章 修復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四三八章 科研第二四二章 自動第五十六章 監控第七八〇章 擴容第二三八章 山雨第七〇二章 甄別第一六八章 抹除第七八二章 基地第十三章 沾染第十八章 社工第八十八章 城市第七一二章 工程第四三〇章 會議第七六〇章 太空第三六五章 能耗第八六七章 緊張第二十八章 海拉第四〇三章 花園第三四四章 戰火第一九八章 逆轉第一八一章 旅程第三三〇章 懷疑第五十五章 人際第六七〇章 選擇第二〇三章 律條第七五六章 能量第七九八章 火種第一七五章 回顧第二四八章 自絕第八五七章 音樂第十六章 概率第一二八章 隕石第一九二章 安全第一八六章 方法第三〇五章 計劃第一七七章 獲取第五六七章 換頭第八九五章 稀缺第七八四章 月面第三〇七章 週期第六十三章 種羣第五二二章 要塞第四六四章 預感第二〇四章 內鬥第二六五章 金融第八〇〇章 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