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崔氏兄弟的陰招

李世民自貞觀二年起,就詔令禮部在城西建造了一座很大的驛館,接待寒門學子和外族學子。驛館由朝廷出錢供養,因此只收很低的費用。雖然吃住條件都很一般,不過對於很多家中貧寒的學子來說,這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

只是此時能來大唐應試的外族人,都是非富即貴,豈會去這等地方住宿。所以能來這座驛館的學子,大都是家境貧困之人。

張煥開始並不知道有這個地方,直到曹巖來找他,說趙良和李翰搬去了那裡,約他去看看,這才和曹巖去了城西驛館。到了之後才發現,這座驛館佔地怕不下數十畝,雖然房子看起來簡陋了些,不過對於家境貧困之人來說,已經很好了。

在這裡居住的學子們怕是不下數百人,倆人進去後,多方打聽才找到了趙良和李翰。找到人之後,寒暄幾句就說起了應試的事情,難免就學問一事討論了起來。正說得熱鬧時,聽見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

趙良笑道:“又開始了。”見張煥二人不懂,接着道:“這裡的學子們時常鬥詩,二位學兄要不要去看看?”

倆人當然有興趣,於是四人一起趕了過去。這邊空地很大,有木板簡單地搭起了一座三尺臺子。臺子周圍聚集了不下百人,都在看着臺上的倆人。

趙良低聲道:“臺上黑衣那人,就是近來風頭正勁的洛陽士子王鴻亮,玄衣那人不認識。”

曹巖低聲笑道:“有叔珩在,誰敢論詩?”

張煥笑道:“曹兄慎言。”

這時臺上玄衣那人說道:“在下山南道洪韜,昨日初到此地,就聽說王兄大名,今日特來請教。”

王鴻亮一臉微笑:“好說好說,還請洪兄出題。”

洪韜微微一思索道:“我等進京趕考,無不是爲了一舉高中。不如就以此爲題如何?”

王鴻亮道:“就以此爲題就是。”

洪韜道:“王兄請!”

王鴻亮點了點頭,緩緩的踱起步來思考。

這也是鬥詩不成文的規矩,被挑戰者,不但要接受對方出的題目,而且還要先作詩。相對而言,挑戰的人佔了很多便宜。

王鴻亮考慮了一炷香的功夫,才緩緩吟道:“馬行千里踏清泉,趕考赴京歷萬難。吃下十年錐刺苦,同攜明月載譽還。”

此時道路很差,進京趕考十分不易,王鴻亮這首詩也算是肺腑之言,因此剛一出口,臺下很多士子感同身受,都紛紛出言叫好。

洪韜也讚歎道:“王兄這首詩道盡了行路艱難,小弟十分敬佩。不過既然是鬥詩,小弟卻不敢不戰而退的。”

王鴻亮笑道:“還請洪兄賜教。”

洪韜想必早有準備,直接開口吟道:“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若是說王鴻亮說出了行路難,那麼洪韜這首詩就是說出了所有應試學子的心聲,當下掌聲雷動,高下立判。

曹巖低聲道:“叔珩,要不上去?”

張煥搖頭道:“不必了。”

曹巖笑了笑,並未勉強。王鴻亮雖然落敗,風度卻不錯,和洪韜笑着寒暄一陣才走了下來。接着自然有人向洪韜挑戰,都一一敗下陣來。山南道的士子們齊聲歡呼,與有榮焉,一時再無人上去挑戰。

看看沒了熱鬧,張煥和曹巖就離開了驛館。張煥將曹巖送了回去,就準備去淘寶看看妙玉。他剛走上朱雀大街,迎面來了輛馬車。馬車上的人認出是他,低聲吩咐車伕掉頭跟在他身後。直到張煥走進淘寶,馬車才迅速離去。

今天杜枝娘去了西市,妙玉正在和媚娘一起聊天,見他來了都笑着起身讓座。經過幾天的接觸,張煥和媚娘也算是熟悉了,不再像剛見面那樣震撼,已經能說說笑笑了。

張煥發現,媚娘確實十分聰明,只是並未發現她表現出什麼強勢之處。如今媚娘已經從宮中脫了籍,唯一擔心的就是沒見過面的那位晉王李治,會不會仍舊對媚娘一見鍾情。

說笑了一陣之後,杜枝娘從西市回來了,買回來了一大車的絲綢等物。因妙玉和媚娘都要幫忙,張煥成了閒人,索性出了淘寶準備回去。

剛轉過朱雀大街,從旁邊一條小巷子裡飛跑出來一個女子,一下子和張煥撞在一起。張煥猝不及防,被撞的坐倒在地,回過神來趕緊查看那女子。

那女子倒在地上,似乎人事不知了。張煥心裡奇怪,撞擊的力量似乎並不大,而且對方只是肩頭撞倒了自己,怎麼可能倒地不起。這時圍過來了不少人,指指點點的觀看。

張煥正在無奈間,人羣中走出來幾個漢子,其中一個撲到那女子身上不停地搖晃。另外幾人走到張煥身前,個個面色不善。

張煥還沒來得及辯解,就被一個漢子一掌推倒在地,這漢子高聲問道:“週三,你娘子怎麼樣了?”

那漢子臉色陰沉道:“昏死過去了。”

張煥心頭一驚,忽然發現那女子嘴角閃過一絲詭異的笑容,手上還微微做了個手勢。‘碰瓷’這倆個字瞬間出現在了腦海裡。

還沒爬起來,就覺得身上一痛,原來被那漢子踢了一腳。其他幾個漢字也圍了上來,拳打腳踢。張煥前身雖然練過拳,不過是爲了強身健體罷了,再者如今身體並不強壯,只能是護住頭臉盡力躲避。

見這麼多人圍毆一個書生,人羣中有人看不過去了出言相勸,這幾個漢子卻絲毫不理會。剛纔跟蹤張煥的那輛馬車就停在遠處,車上崔翰微微閉着眼睛,崔林則掀開車簾邊看邊將情況告訴崔翰。

崔翰忽然睜開眼道:“別鬧出人命,萬年縣的人快來了吧?”

崔林笑道:“那邊可不就是,還在慢吞吞走着呢。”

崔翰道:“說清楚了沒有?”

崔林點頭道:“是的,那捕頭劉魁兒接到的命令就是隻管將張煥抓進大牢,大不了最後說抓錯人就是。”

“你沒露面吧?”

崔林笑道:“這個自然!”

崔翰點點頭:“走吧!”崔林還想觀看,見兄長髮話了,只好吩咐車伕離開。

“閃開閃開!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當街毆鬥,還有沒有王法?”

圍觀衆人見是公人來了,趕緊閃開道路。那幾個漢子也住了手,張煥只覺得全身疼痛欲裂,強忍着爬了起來。

爲首那公人喝道:“週三,又是你們在鬧事!”

那週三媚笑道:“劉捕頭,這次你說錯了,是這小子撞暈了我家娘子,還想逃跑被我們堵住了。”

圍觀者不知道內情,聽他這麼說,都齊聲譴責張煥。

張煥情知辯解無用,抱拳對那劉捕頭道:“這位官差,這些人只是訛詐,還請閣下查清事情原委。”

劉捕頭皮笑肉不笑道:“大家都看見是你撞的人,而且這小娘子至今還在昏迷,你反說別人訛詐,可有證據啊?”

張煥心中一沉,看來這姓劉的和週三等人說不定就是一夥,沉聲說道:“你們想怎麼樣?”

劉捕頭一臉嚴肅:“自然是都帶到我萬年縣衙門去,審問個清楚!來人啊,這些人都抓起來,送往衙門!週三,你先帶着你娘子去治病,讓你幾個兄弟走一趟就是。”

張煥知道辯解無用,最難纏的就是小鬼,不如跟他們去了衙門,見到萬年縣令再作打算。因此也不掙扎,任由衙役左右押着向萬年縣衙走去。那週三見人羣跟着去了衙門,趕緊帶着婆娘悄然離去。

百姓們見有熱鬧看,圍得人越來越多。走到衙門前時,已經有上百人圍觀了。到了自己地盤,那劉捕頭更是趾高氣揚,如此輕鬆就將這件事情辦妥了,那位大人勢必會很賞識自己纔是。正要將張煥帶進衙門去,忽然聽得一陣馬蹄聲傳來。

原來這邊圍了很多人聲勢浩大,執金吾的將士們擔心出事趕了過來,爲首的一個將軍黑盔黑甲,正是尉遲敬德。

張煥見到來人竟然是尉遲敬德,心中大喜,趕緊高聲道:“尉遲將軍!尉遲將軍!”

張煥此時蓬頭垢面,身上都是腳印和灰塵,尉遲敬德一時之間竟然沒認出他來,只是疑惑的看着他道:“你是何人,怎麼認識本將軍?”

劉捕頭見張煥竟然認識尉遲敬德,心裡頓時一跳。滿長安的人,誰不知道這位將軍深受皇上信任,甚至將自己皇宮的安全都交給了尉遲敬德。此人鐵面無私,若是得知內情只怕不妙。

張煥道:“將軍,前幾日在衛公府上,還見過的。”

尉遲敬德訝然道:“原來是你!怎麼這般摸樣?”說完翻身下馬,走到張煥身前查看傷勢。

張煥嘆息道:“我被這幾人誣陷,這位官差不問青紅皁白就將我抓了起來!”

尉遲敬德沉聲道:“是誰抓的人?”

劉捕頭戰戰兢兢道:“啓稟將軍,是小人劉魁兒。這人撞暈了一女子,試圖逃逸,小人接到稟報,得知事情屬實才將這位公子帶來問話的。”

尉遲敬德大怒道:“放屁!這位公子豈會做這種事!來人,將這羣人全部抓起來,本將軍親自審問!”

“且慢!尉遲將軍,這件事理當歸我萬年縣處置,將軍未免越權了吧?”隨着人聲,出來一個緋袍官員,正是萬年縣縣令李維。

此時的長安城分爲萬年縣和長安縣兩部分,而長安城治所就是萬年縣。因此萬年縣令雖名爲縣令,權力卻大得很,相當於後來設立的京兆尹。

尉遲敬德冷哼一聲道:“我執金吾拱衛京城,兼着巡城治安,何有越權一說?你這手下不問清楚原委,竟敢胡亂抓人,本將軍自然要還人一個公道!來人啊,將這幾個徇私枉法的衙役也一併抓起來,帶回去嚴加審問!”

李維怒道:“尉遲敬德,你竟然敢動我的人?”

尉遲敬德冷笑道:“動了又怎麼樣?還不動手!”

聞聲上來十幾個騎兵,下馬後將那幾個青皮和劉捕頭等人一起抓了起來,捆了個結實。

李維見狀大怒道:“尉遲敬德,你眼中可還有王法?老夫這就去求見皇上,討個公道回來!”

尉遲敬德並未理會他,笑着詢問張煥:“公子,傷勢如何?”

張煥強忍疼痛,微笑道:“還走得動!”

尉遲敬德見他一頭冷汗,仍舊能笑得出來,倒是有了一絲敬佩。當下令人找來一頂轎子,將張煥扶了進去。尉遲敬德問清楚了地址,親自帶着人護送着張煥向家裡走去。

第一百零九章 大鬧高昌城(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濟內亂(下)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輕取白巖城(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四十章 揚州行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臨麥加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二百零二章 艱難脫困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三百一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九)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五章 蕉葉練字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易儲(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倍比諾夫的計劃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倍比諾夫的計劃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九十八章 達阪山口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卑沙城戰役(六)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交戰(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九)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二十二章 爲詞正名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下馬威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下)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火焚山林(下)第四十八章 造訪船廠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二百八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六章 找工作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二章 學友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二百二十三章 玄菟城(上)第九十章 送親西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二百零五章 吐谷渾的歸屬(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會見伊嗣俟三世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十一章 信鴿飛翔
第一百零九章 大鬧高昌城(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百濟內亂(下)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輕取白巖城(下)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三百八十二章 內賈德的分兵決議第四十章 揚州行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謀取蓋牟城(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謀取蓋牟城(上)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三百七十七章 祭天出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上)第三百六十三章 西內苑決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臨麥加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靖莊園第五十二章 終南尋親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二百三十四章 輾轉回歸(七)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二百一十三章 被計中計欺騙的崔伯顏第二百零二章 艱難脫困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三百一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九)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四百二十一章 覆滅(上)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五章 蕉葉練字第三百零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一)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三百五十七章 契苾何力的重甲騎兵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三十七章 易儲(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倍比諾夫的計劃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倍比諾夫的計劃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九十八章 達阪山口之戰(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卑沙城戰役(六)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四百一十一章 交戰(下)第三百二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九)第二百二十四章 玄菟城(中)第二十二章 爲詞正名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九十三章 初次領軍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三百八十七章 下馬威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五)第三百六十二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誘敵深入(下)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六十二章 酒樓鬥毆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百五十二章 火焚山林(下)第四十八章 造訪船廠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二百八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六章 找工作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二章 學友第二百三十一章 輾轉回歸(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二百二十三章 玄菟城(上)第九十章 送親西行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建西域都護府(下)第二百零五章 吐谷渾的歸屬(上)第三百六十九章 會見伊嗣俟三世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十一章 信鴿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