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重情義的李世民

雖然已經是八月底了,午時的長安城仍舊十分炎熱。西內苑湖邊的柳樹上,鳴蟬的叫聲更是令人煩躁。即使眼前就是碧綠的湖水,樹蔭下的李世民也感覺不到絲毫清涼,只覺得鳴蟬的叫聲是那麼讓人心煩意亂,揮手招來侍衛讓他們四處驅趕鳴蟬。

昨日見過張煥之後,李世民雖然表面平靜,內心卻怒火中燒。然而在潛意識裡,又不希望相信這件事是真的,畢竟一個是親兒子,一個是跟隨多年的親信大將。不想今日一早,營州都督張儉又送來一封密奏,根據密奏所說,完全確認了利州之事的真實性。

李世民怒不可遏,漕運舞弊給了他們機會,沒想到他們變本加厲,竟然打起了兵器的主意!兵者,國之大事,他們也敢伸手!爲了保全父子之間的情義,自己屢次三番的容忍,結果他們反而變本加厲,竟然慫恿太子做這種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回到皇宮思考了半夜,李世民終於下了決定。今日早朝散去之後,李世民就到了西內苑,同時傳召侯君集前來見駕。

見李世民心情惡劣,旁邊抱着畫具的閻立本有些坐立不安。雖然不知道皇上叫自己來做什麼畫,卻也不敢出言詢問。

閻立本之父是北周駙馬,可謂是出自名門。一家父子三人,都是工藝大匠和繪畫名家,其兄長就是張煥曾經打交道的將作監大匠閻立德。閻立本如今官居刑部侍郎,不過當初和其兄一起設計昭陵,深得李世民讚賞,讓他兼任將作監少監,平時舉辦宮廷宴席都要召來作畫。

“皇上,陳國公求見。”就在閻立本熱出一身汗時,趙胡纓來報,侯君集來了。

“讓他過來吧。”

“臣侯君集參見皇上,不知道皇上召微臣前來,有何事吩咐?”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先坐吧。”

“謝皇上。”侯君集謝恩坐下,顯然是上了歲數的緣故,腰板顯得有些佝僂。

李世民見了,心中頗有些觸動。

“君集啊,你跟着朕有二十幾年了吧?”

“回皇上,微臣自大業十三年跟隨皇上以來,已經二十三年了。”

“呵呵,原來已經二十三年了!”李世民摸摸鬍鬚,有些感慨道,“當年你勇武過人,每戰必爭先,敵軍無不聞名喪膽。如今二十幾年過去了,朕老了,你也老了!”

侯君集趕緊起身抱拳道:“皇上正值春秋鼎盛,哪能輕易說自己老了?即使是微臣,也能每餐吃幾大碗飯,若是皇上有令,微臣照樣上陣殺敵,一點都不含糊!”

“不服老不行啊!君集,坐。”李世民指了指石凳,等他坐下接着道:“朕今天找你來呢,是有個想法和你說說。”

“請皇上吩咐。”

“是這樣,朕最近時常夢見胡國公、蔣國公,醒來後就想啊,跟隨朕南征北戰的功臣,除了逝世的胡國公等人,其他人也大都老邁。朕能爲他們做些什麼呢?想來想去,朕決定讓閻愛卿將功臣們都畫下來,以便朕時常前去懷念,每逢節日也可以親自去祭奠。”

胡國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秦瓊,蔣國公則是屈突通,倆人早些年就已經去世,李世民時常懷念他們。

李世民雖然早就想要建立個緬懷功臣的地方,不過思路並不清晰。直到達阪山口之戰後,張煥下令立碑頌揚大唐將士的英勇,李世民才豁然開通,就想將功臣們的畫像留下來。若非張煥出現的話,李世民要在三年後的貞觀十七年,纔會下令做這件事。

侯君集聞聽先是感動,繼而忍不住道:“皇上,不知可有臣一席之地?”

李世民大笑道:“哈哈!君集啊,怎麼會沒有你的位置?”

侯君集臉色一喜,小心翼翼問道:“不知微臣排名第幾?”

“排名?”李世民愣了一下,很有深意的看了一眼侯君集,“這個朕還沒想好,想到了再昭告天下。不過今天恰逢其時,朕就令閻立本先給你畫像吧。”

“多謝皇上恩寵,微臣感激涕零!”侯君集大喜過望,趕緊伏地謝恩,竟然忘記詢問李世民找自己來的本意。

“起來吧,好好坐着,讓閻愛卿作畫。”

侯君集再次謝了恩,一骨碌爬起來整整衣襟,又梳理了一下鬍鬚,才正襟危坐讓閻立本作畫。

閻立本雖然擅長作人物畫,這幅畫也足足花了倆個時辰才完成。期間李世民差點都睡着了,倒是侯君集神采奕奕,腰板自始至終都挺得筆直。

“嗯,不錯!君集,你也來看看。”李世民先看了一眼,招手讓侯君集也上來觀看。

“閻大人妙手丹青,這幅畫做得惟妙惟肖,老夫萬分感謝啊!”

“侯大人過獎了。”閻立本謙虛一句,“不過還要加以潤色,纔算正式完成。”

李世民點頭道:“既然如此,閻愛卿,你將畫帶回去潤色吧,朕還有話要和陳國公談談。”

“微臣告退!”閻立本行了一禮,抱着東西迅速離去。

“君集,坐吧。趙胡纓,你們退出十丈開外,沒有朕的同意不可靠近。”

李世民鄭重其事,侯君集心中卻忐忑不安起來,畢竟做了那麼多虧心事,任何一件被皇上知道都足以抄家滅門了。

不料李世民只是緬懷往事,敘說過去一起浴血奮戰的事情,說到動情處,倆人都唏噓不已。到了最後,說起跟隨多年的兄弟紛紛戰死,侯君集已經控制不住自己,嚎啕大哭起來。

李世民嘆口氣道:“君集啊,朕有意讓你回老家豳州三水,爲當年浴血陣亡,卻找不到屍首的兄弟們建一座巨大地衣冠冢,你可願意?”

“微臣願意!”侯君集抹抹眼淚,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呵呵,你能答應,朕心甚慰啊!”李世民取出一塊帕子遞給侯君集,接着道:“你位居一品國公,朕已經封無可封,這樣吧,朕將整個三水都賜給你,以後世襲罔替!你年紀也大了,回到老家含飴弄孫,享享清福吧。”

貞觀一朝,是歷史上少見的沒有誅殺功臣的朝代,功高蓋主如李靖、犯言直諫如魏徵者,都能善始善終。不得不說,李世民的胸襟是何等寬廣!雖然痛恨侯君集,仍然不想殺了他。

“多謝皇上恩典……”侯君集剛剛謝了恩,猛然反應過來不對,回老家享清福?豈不是罷官回鄉了!

侯君集心中既驚訝又感到委屈,起身拜伏於地,語氣有些憤怒道:“微臣年富力強,還能爲皇上效力,而且一直忠心耿耿,皇上爲何如此對待微臣?”

李世民淡然一笑:“就因爲你過去對朕一直忠心耿耿,朕纔不忍心看你禍事臨頭!”

李世民將‘過去’倆個字咬得特別重,侯君集一聽就明白了,心中一下子驚駭莫名,難道自己做的事情都被皇上知道了不成?

“微臣愚鈍,可否請皇上明示?”侯君集思忖之後,還是抱着一絲幻想,小心的詢問。

“朕問你,利州的韓威,這個月爲你準備了多少兵器啊?”李世民語氣平淡,面色無喜無悲,可聽在侯君集耳中,無疑是晴天霹靂!

侯君集雖然想做曹操,也只是看李承乾好欺罷了。面對李世民,深厚的袍澤之情,加上多年來的積威,絲毫不想、更不敢對李世民有悖逆之心。這一瞬間,侯君集差點想拔腿就逃跑,逃得越遠越好。

“微臣有罪,微臣罪該萬死,請皇上恕罪,微臣一定痛改前非!”回過神來,侯君集趕緊伏地痛哭求饒。

李世民鬆了口氣,對幾丈開外的趙胡纓微微點頭,趙胡纓手一縮,將一副強弩收回了袖中。

“起來吧!”李世民上前扶起侯君集,拍拍他肩膀道:“朕不會追究這件事,明日的早朝,你告老吧!”

“謝皇上,老臣去了……”侯君集顫顫巍巍站了起來,一下子似乎老了好幾歲。

“來人,送陳國公回府去。”李世民看着侯君集這副模樣,心頭的怒氣也減少了許多。

其實在李世民心中,何嘗不想順藤摸瓜,將那些人一網打盡!只是這樣一來,侯君集肯定是保不住了,太子也會不保。李世民確實對李承乾十分嚴厲,但是不可否認,他其實是一個好父親,只是方法不對罷了。雖然偏愛李泰,有易儲之意,不過仍舊希望給李承乾一個好的結局。

侯君集的背影消失在宮牆外面時,長孫無忌悄然從旁邊的角門走了過來,垂手站立在李世民身前。

李世民沉默良久,低聲詢問:“輔機,你怎麼看?”

“皇上已經仁至義盡,陳國公應該會明白皇上一片苦心!”

“牛進達動身了沒?”

“今日一早,牛將軍已經將左武衛大將軍印轉交給了英國公,隨後就快馬加鞭去了利州。聖旨微臣也送去了,牛將軍一到,就會賜死韓威!張煥說的那個山寨裡的人,也會全部抓起來秘密押回長安。”

牛進達也是一員猛將,因功勞被封爲左武衛大將軍。當初吐蕃入侵鬆州,牛進達和侯君集兵分幾路,共同協力擊退了吐蕃人,對鬆州也很瞭解。因此李世民準備用他去替代韓威,擔任鬆州駐軍將領。

“唉……”李世民嘆口氣,神情十分疲憊,“投鼠忌器啊!朕總不能爲了那些人,壞了承乾性命吧!輔機,你說呢?”

“這個……”長孫無忌擦擦汗水,“皇上舐犢情深,臣十分感動。”

“你說說,朕該如何安置承乾呢?”

“這個……”長孫無忌心中苦笑,這種問題自己如何敢回答?

李世民也不再追問,岔開話題道:“再過幾天,朕要去九成宮秋獵,讓承乾在長安監國,長安城的兵權也交給他,輔機以爲如何?”

長孫無忌聞聽,迅速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心中震驚萬分。

“皇上,這樣會不會太危險了……”

“沒事的!朕相信他會做出正確的選擇!”李世民看了一眼東宮的圍牆,眼神十分的複雜,忽而擡頭望天,十分苦澀的笑了笑。

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五十九章 考試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自殺式衝擊浮橋第四百一十八章 志大才疏的內賈德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五十六章 過年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三百三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襲怛羅斯城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亂前夜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三百一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八)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兄妹再聚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五)第九十六章 達阪山口之戰(二)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至嬀水第三百八十三章 試探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三百三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三百三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六)第三百六十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上)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食主力大軍到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五十章 李靖原來是二哥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五章 蕉葉練字第四十章 揚州行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五十九章 考試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倭國的提前佈局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面圍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二百五十一章 卑沙城戰役(四)第三十六章 謀取賬本第四十二章 大獲成功第二十三章 搬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十四章 妙玉和苗影的初會第三百五十章 火焚山林(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至九成宮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一百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二十章 春色滿屋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三百五十五章 程處默來訪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覆沒
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五十九章 考試第八十七章 封官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自殺式衝擊浮橋第四百一十八章 志大才疏的內賈德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五十六章 過年第二百六十一章 攻克遼東城(六)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二百八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高昌覆滅第三百三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六)第二百三十五章 渡河受挫第八十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奔襲怛羅斯城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三百三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第一百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亂前夜第二百七十七章 倭人的本性第三百一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八)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兄妹再聚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煥和圖爾坎的密議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五)第九十六章 達阪山口之戰(二)第三章 學堂考覈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三百九十章 當頭一棒(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七)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至嬀水第三百八十三章 試探第三百五十八章 詢問第三百三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三)第一百三十章 混水摸魚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六十九章 呈報名單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三百三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六)第三百六十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上)第九十七章 達阪山口之戰(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食主力大軍到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五十章 李靖原來是二哥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五章 蕉葉練字第四十章 揚州行第一百一十二章 相馬大師第五十九章 考試第一百八十五章 漕幫的鼎力協助第四百二十七章 攻城(下)第一百四十章 大婚(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倭國的提前佈局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四百二十章 紇幹承基迴歸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面圍城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二百五十一章 卑沙城戰役(四)第三十六章 謀取賬本第四十二章 大獲成功第二十三章 搬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十四章 妙玉和苗影的初會第三百五十章 火焚山林(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婚(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至九成宮第一百七十六章 喜得貴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九十一章 外出遇刺第一百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二十章 春色滿屋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三百五十五章 程處默來訪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