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西內苑賜宴

三月七日辰時,禮部東大院。

偌大的房間裡近百人正在謄抄試卷,房玄齡則帶着人來回監督。今日調來謄抄試卷的,大都是內廷翰林院的翰林學士。

此時的翰林學士,僅僅只是李世民的私人顧問,沒有絲毫實權。除文詞、經學之士外,還有卜、醫、棋、術等各色人等,平時待詔於內廷翰林院中。李世民會根據不同需要,傳召不同的人員。

房玄齡見這些翰林學士謄抄速度極快,一份剛抄完,馬上就有人接過去迅速糊名。照着這種速度,也許只要不到一天,上千份試卷就能謄抄完畢了。

“房大人,散騎常侍張煥求見。”

房玄齡一愣,這張煥不在家好好養傷,怎麼這麼快就跑來了。房玄齡走出房間一看,張煥身穿一身嶄新的青色官服,正在一個小吏帶領下走了過來。

“張煥奉命前來協助大人,請大人指教。”

張煥見面就要行禮,房玄齡趕緊一把扶住他,語氣有些嗔怪道:“有傷在身,哪來這麼多禮節!不在家好好養傷,這麼早跑來做什麼?”

張煥笑道:“多謝大人關懷,今天傷勢已經好多了。”

房玄齡帶着張煥進入房間,對衆人做過介紹後,就拉着他去一邊說話。房玄齡簡單的向他介紹了下謄抄試卷的進展,就詢問起了向大理寺遞狀子之事。

張煥整理了下思路,從李治來取策問,再到長孫衝造訪留下計劃一一說了出來。

房玄齡聽完後皺眉道:“你我不是外人,老夫有些話就直說了。”

“伯父請指教。”

“崔氏乃是世家之首,又和東宮關係密切。你此番動作雖然有皇上撐腰,不過卻和這兩方勢力勢同水火。你這次中箭十分蹊蹺,俗話說暗箭難防,以後行事務必要小心!再者,你和衛國公關係密切,勢必會引起侯君集的嫉恨。”

張煥有些不解:“我和二哥關係好,關侯君集什麼事?”

房玄齡正色道:“侯君集曾經向衛國公學兵法,衛國公並未傾囊相授,因此怨言頗多。衛國公昨日當衆表明將你作爲衣鉢傳人,侯君集心胸狹窄,十有八九對你滿心嫉恨。”

張煥皺皺眉,點了點頭。

“你如今名滿天下,又有皇上和衛國公撐腰,侯君集想必也會再三思量。皇上近倆年開始扶持魏王,依老夫看來朝局遲早有變,若是……呵呵,所以也別過於擔心了。”

即使張煥已經算是自己的女婿,房玄齡出言依舊謹慎,並沒把‘易儲’二字說出來。不過張煥心知肚明,一臉瞭然的道了謝。房玄齡見他明白了,微微一笑轉而詢問起了官服的事情。

張煥笑道:“這是今日一早宮裡的人送來的,突然穿這身衣服,還真是不習慣。”

“呵呵,慢慢就習慣了。”

倆人又說了會閒話,房玄齡強令他回去養傷,等到正式閱卷的時候再派人通知他。張煥無奈,只好告辭回家去。

張煥受傷的事情幾乎滿城皆知,因而今天不時有人前來探望。剛剛送走幾批學子,李治和柴令武、房遺愛三人也來了,都各自帶來不少禮品和上好的藥物。張煥本想請妙玉見見房遺愛,誰知妙玉剛纔又被晉陽公主請去了,只好作罷。

李治三人見張煥精神不佳,寒暄一陣之後約定以後再聚,就一起告辭。離開前,李治悄悄塞給張煥一個盒子,還擠眉弄眼了一番。

將三人送出大門後,張煥剛回到房間,侍女又來通報說有人送禮物來。請進來一問才知道是魏王李泰的人,來人說魏王久仰張煥大名,請有空去府中相見,張煥隨口答應下來。

那人離去後,張煥纔將盒子打開。盒子裡面只放了一瓶藥,瓶子下面壓了一張花箋,上面只有‘上好傷藥’四個字。這字跡張煥熟悉非常,正是高陽的字。張煥拿起這瓶藥,一時之間心情十分複雜。

晚間妙玉回來,張煥向她說起房遺愛來訪之事,妙玉恍若未聞。張煥暗自嘆息,接着詢問晉陽公主找她何事。

妙玉道:“小公主自從跟我學習舞蹈之後,忽然生出個想法,要將很多缺失的舞蹈樂曲補齊。這件事皇上也大爲讚賞,還讓內廷翰林院的樂師和舞師全力配合。小公主請我幫忙,我也答應了,所以最近時常找我進宮討論。”

從妙玉口中,張煥已經瞭解到兕子十分聰明懂事,沒想到還有這麼大的理想,倒是讚歎了一番。

晚間媚娘將高陽帶來的藥給張煥換了,果然效果非凡,隱約的一絲疼痛感也全被清涼替代。

次日卯時,張煥就趕去了禮部東大院。

шшш.тт kǎn.c o

昨天那幫翰林學士不但將試卷全部謄抄糊名,而且還將其中字跡零亂、不知所云的都挑了出來。因此今天正式閱卷時,只有一千四百份試卷左右。

在近百人的幫助下,房玄齡和張煥進展迅速,到了戌時初,已經將千多份試卷全部批閱完畢,而且將其中優秀的幾百份也已經挑了出來。

除了張煥之外,進士科還需要挑選二十九名中選。經過多次篩選,終於選出了二十九份試卷,並且排好了名次。

房玄齡打開糊名一看,排第二的赫然正是王玄策,探花則被一個叫王艫的獲得。曹巖排名第九,洪韜排名第二十一,也都榜上有名。張焰趙良等人雖然報的是明經科,卻很遺憾的名落孫山。

而上次高中三甲的那些世家子弟,只有李伯彥得中第十五,盧思德得中第二十六。還有其他五個世家子弟得中,不過名次都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選拔出的明經科榜眼,是張煥十分熟悉的一個名字—裴行儉。

裴行儉出身三晉名門裴氏家族,隋末大亂時,其父裴仁基投靠了王世充,將家族都遷到了洛陽。後來裴仁基計劃投靠李唐時被人告發,連同其兄長裴行儼一起被殺。裴行儉的母親當時有孕在身,僥倖逃脫之後隱姓埋名將裴行儉生了下來。裴行儉後來經過蘇定方賞識,成爲一代名將。

張煥沒想到會見到此人,暗暗決定有機會一定要結識一下。那個蘇定方似乎也和二哥李靖學過兵法,不知道此時在哪裡,若是有機會也要認識一下。

除此之外,明經科進士裡面還有三個高句麗人,倆個倭國人,倒是讓張煥小小吃了一驚。

名單整理完畢之後,房玄齡令張煥留下封存試卷,自己帶了名單去皇宮向李世民稟報。李世民看完名單之後並無異議,決定明日一早仍舊在國子監外張貼榜單。

張煥回到家之後,又有不少學子前來拜會,張煥不勝其煩,只好閉門不出。

因昨晚李世民就派人去城西驛館,向學子們通告了消息。互相轉告之下,大家都知道今日一早重新公佈榜單的事情,所以當張煥在王玄策等人陪同下趕到國子監外的時候,人差不多都到齊了。

如今這些學子們見到張煥,不但態度更加親熱,心裡也是由衷的敬佩。見到張煥,紛紛上來詢問傷勢。很多人還詢問名單情況,張煥一律笑而不答。

崔玉被殺、崔康被捕下獄,接下來崔伯顏還要上公堂,使得崔氏一門元氣大傷。所以今天雖然是放榜日,崔翰兄弟卻人影都不見。

仍然是巳時三刻,仍舊是同樣的位置,新的榜單開始逐漸公佈出來。雖然張煥已經被欽點爲狀元,他的名字公佈之後還是引起了全場歡呼聲。

榜單公佈完之後,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了。世家子弟這回可謂是全軍盡墨,而寒門學子則是開天闢地第一次在榜上佔據多一半位置,自然是歡呼聲震天。

按慣例中舉學子們都要互相見禮,李伯彥和盧思德幾人雖然百般不願,也只好拉下面子互相見禮。輪到張煥時,這幾人更是不自在,張煥淡然一笑也懶得理會。

張煥等人在執金吾護衛下前往皇宮時,一路上都有百姓歡聲雷動。不少妙齡少女更是向學子們狂扔手帕、香囊等物,同時高呼學子們的姓名。

走在最前面的張煥,自然呼聲最高,被這些少女們‘重點照顧’了一路。好在此時尚未形成搶新進士做女婿的風俗,否則的話張煥真不敢想象會亂成什麼樣子。

進入皇城後經過層層檢查,張煥一行被帶到了西內苑。裡面此時雖然不像初夏那樣百花爭豔,不過到處都是一片翠綠,湖水也是清澈透亮,看上去令人精神一震。

今日不但滿朝文武都在,李承乾和李泰也都赫然在座。而在李世民身後,正對着張煥擠眉弄眼的可不正是李治。

到了近前,很多學子大氣都不敢出,那倆名倭國學子更是戰戰兢兢,在張煥帶領下向李世民大禮參拜。

李世民笑道:“諸位都起來吧!”

“謝皇上……”

“本次科考出了問題大家都知道,所幸的是並未釀成大錯。張煥,這次的榜單,不知學子們反應如何?”

張煥躬身道:“回皇上,這次採用的是糊名制和謄抄制,可謂十分公正和公平。所以榜單公佈之後,大家都很信服。”

“衆位學子,張煥所言可否屬實?”

“回皇上,確實屬實……”

李世民點點頭道:“如此甚好!朕今日賜宴西內苑,希望諸位以後都成爲朝廷有用之才!”

“多謝皇上恩典……”

謝恩之後,在內侍指引下,張煥等人相繼落座。座位前的案几上,早就擺滿了酒菜吃食。不一會數十名歌女魚貫入場,在樂師伴奏下開始表演歌舞。

此時女子以體型豐膩爲美,故而上次李治和李恪纔會取笑張煥,竟然會喜歡媚娘那種苗條人兒。這些歌女們大多身材都略顯肥胖,跳的舞蹈也是最流行的《綠腰》。只見這些女子水袖飛揚,羅衫半掩,舉手投足間都整齊劃一,引來陣陣掌聲。

張煥雖然對豐膩爲美不以爲然,不過卻對從沒見過的宮廷舞極爲好奇,和王玄策等人一起,興趣勃勃的認真觀看起來。

一曲終了,李泰起身道:“請父皇恩准,讓兒臣向新科進士們敬酒一杯。”

李世民笑道:“去吧!”

李泰拿起酒壺,就向坐在第一位的張煥走來,張煥趕緊站起身來。

李泰笑道:“素日久仰叔珩大名,可惜一直不得見,今日才得償心願,本王甚是高興啊!前者崔康舞弊,本王就爲你抱不平。這次蒙父皇欽點狀元,本王先恭喜你了!” .тт κan.C○

張煥笑道:“殿下客氣了!多謝殿下派人探望,小臣感激不盡。”

“哎,應當的!本王歷來最喜歡結交文人,朝野皆知。改日叔珩有空,還請一定去府上相見。請!”李泰說完話,率先一飲而盡。

張煥也一飲而盡道:“多謝殿下!”

李泰笑着拍拍他肩頭,提起酒壺向其他人走去。張煥微微嘆息,李泰拉攏人心的時機倒是把握得不錯。李泰態度溫和,在文人中名氣又大,很多學子都一臉感激的道了謝。

李承乾見李泰又在拉攏人心,心中憤恨之餘,也向李世民請求敬酒。李世民淡淡一笑,也點頭答應下來。李泰剛回到座位,李承乾就提起酒壺也向張煥走來。

張煥趕緊又站起來,躬身行了一禮。

李承乾笑道:“孤王也恭喜叔珩了!”

“殿下客氣,小臣不敢當!”

李承乾接着倒酒的機會,忽然低聲道:“張煥,崔康和崔翰崔林罪有應得,孤王也會支持將這三人處以重罪。不過崔伯老年事已高,可否撤掉對他的訴狀?孤王事後自會感激於你。”

張煥淡然道:“回殿下,皇上已經下旨准許大理寺接下了狀子。小臣地位低下,豈能改變皇上的旨意?還請殿下見諒!”

李承乾沉聲道:“孤王相信,只要你願意就可以做到。一個崔康不足爲慮,若是和崔伯老成了死敵,你也就成了天下世家的死敵!孤王對你的前程十分看好,不忍心你走到這一步,你好好想想吧!”

張煥淡淡道:“多謝殿下好意!只是這件案子皇上還要親臨審訊現場,小臣實在毫無辦法,只好辜負殿下的期望了!”

李承乾冷笑道:“呵呵,你很好!孤王倒是小看你了!你好自爲之吧!”一拂袍袖,憤然而去。

李承乾離去後,張煥心情十分不愉快。自己莫名其妙就陷了進來,如今不但得罪了世家,還得罪了東宮系,特別是還和侯君集死掐上了。得罪世家自己心甘情願,不過那侯君集心狠手辣,誰知道什麼時候對自己下黑手。即使有李世民和李靖撐腰,不過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張煥心裡實在沒底。

直到李治也嬉皮笑臉的上來敬酒,張煥才勉強打起笑臉陪着他喝了幾杯。

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鬆行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迴轉九成宮第一百九十章 兌換風潮(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沒有矛盾要製造矛盾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密謀謀反(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二百七十三章 輕取白巖城(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二百章 伏俟城驚變(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九十七章 夜間密謀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二百八十二章 倭國的提前佈局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二十章 春色滿屋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和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至九成宮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兄妹再聚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食軍隊的底細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十四章 妙玉和苗影的初會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欺騙的大食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謀劃伏擊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面圍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九)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二百零九章 籌劃征伐高句麗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倍比諾夫的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幕拉開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志大才疏的內賈德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六十七章 科考舞弊的名單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二百零九章 籌劃征伐高句麗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二十四章 拜訪曹府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三十四章 風口浪尖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一百六十二章 碎葉城下的兩場戲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
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三百五十九章 輕鬆行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迴轉九成宮第一百九十章 兌換風潮(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三)第二百六十二章 沒有矛盾要製造矛盾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七十三章 跨過此線者,殺無赦!(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三百八十九章 當頭一棒(上)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密謀謀反(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二百四十六章 蓋牟城破(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駕親征第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二百七十三章 輕取白巖城(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二百章 伏俟城驚變(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九十七章 夜間密謀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二百八十二章 倭國的提前佈局第五十八章 驛館事件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二十章 春色滿屋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和第二百七十一章 輕取白巖城(上)第六十一章 慷慨解囊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至九成宮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壤城動亂(上)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兄妹再聚第五十一章 初會高陽公主第十一章 紈絝的陰招第一百四十二章 出兵在即第八十二章 三司會審(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食軍隊的底細第一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第十四章 妙玉和苗影的初會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四十三章 解密賬本第三百九十三章 憋屈的內賈德第四百一十四章 被欺騙的大食人第三百一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謀劃伏擊第四百二十五章 四面圍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進入怛羅斯城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九)第二百零一章 伏俟城驚變(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零六章 大食主力渡嬀水(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玄菟城(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二百零九章 籌劃征伐高句麗第一百二十八章 驚天秘密第九十二章 押運糧草第二百七十八章 安倍比諾夫的計劃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一百七十八章 戰幕拉開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四十一章 計劃實施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二)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志大才疏的內賈德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六十七章 科考舞弊的名單第一百七十章 窮途末路(上)第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百零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七)第二百零九章 籌劃征伐高句麗第二百五十七章 攻克遼東城(二)第二十四章 拜訪曹府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第三百零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至埃克巴坦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四百一十六章 暴亂之夜(上)第一百一十八章 紇幹承基的投靠第三十四章 風口浪尖第七章 論詩和舞臺劇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第二十七章 整合分舵第一百六十二章 碎葉城下的兩場戲第二十六章 漕幫江都分舵第二百七十四章 前往卑沙城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浩瀚初遇大食騎兵第四百二十八章 麥加內亂(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