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同船異夢

計無智派去接應的人並沒幫到小癡,次日城門剛開,那人就把消息傳給了計無智。計無智聽說小癡並沒出事,總算是鬆了口氣。

張煥得知這個消息時,已經是中午下學回家時了。張煥欣喜之餘,苗影卻告訴他小癡並沒回來,張煥頓時又揪心起來。好在下午剛回家,苗影就告訴他小癡回來了。

張煥心頭一喜,也沒打招呼就推門走了進去。小癡羅裳半解,露出雪白的脊背,正準備敷藥。只是傷口在後背正中,有些鞭長莫及很是費力。見他進來,小癡拉上衣襟,面色微微一紅,繼而一臉不善的看着他。

張煥訥訥道:“這個,我只是想來看看你,沒想到你受傷了!我這就出去,讓影兒來幫你。”張煥說完話,慌不擇路的向外走,卻一頭碰在了門框上,跌跌撞撞走了出去。見他這般狼狽樣子,小癡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小癡傷勢並不重,苗影每天幫着敷藥,不到三天傷口就基本癒合了。長到十六歲,還是第一次被男子看見後背。這幾天見到張煥,小癡明顯有一些尷尬。

揚州那邊,每天都有消息傳來,苗奎發了瘋般暗中滿城搜尋。最後還是來躍出面斥責,才讓苗奎收斂起來。

眼看就到六月底了,劉虎那邊忽然傳來消息,說漕運使侯思齊準備前往江南一行,督促今年秋糧的漕運事宜。按照安排,侯思齊會順河而下,先去餘杭一帶。然後到中轉站江都逗留數日,最後經由揚州迴轉洛口倉。

劉虎的消息一傳來,計無智等人就趕了過來。衆人討論後認爲,想必苗奎給侯思齊去了信件,說了有人屢次盜取賬本一事。侯思齊準備接着督促秋糧一事,順道到揚州自己帶走賬本。

得到這個結論,計無智等人都十分沮喪。只因侯思齊乃是官身,和苗奎截然不同。侯思齊身邊,護衛的兵馬必然不少。再則假如從侯思齊手裡搶奪東西,那和殺官造反沒有什麼區別,這個後果是無法承擔的。

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苗奎帶着賬本出門的時候,出手搶奪下來。只是這樣做同樣風險很大,且不說苗奎的護衛羣,光天化日之下當街搶奪,那可是重罪。平時各幫派明爭暗鬥死了人,只要無人報官,官府也都睜隻眼閉隻眼。當街搶劫,換了哪個官員都會追查到底的。

只是比較起來,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計無智等人雖然不看好這個法子,也都開始謀劃準備一試。

苗影這幾天很是沮喪,使得張煥心情也不好。錢蘭兒今天過來時,見他們都無精打采的,爲逗他們開心,將自己精通的口技都表演了出來。

張煥笑着鼓掌,心裡忽然有了一個隱約的想法。靜下心思來,將那個想法完善了一下,發現雖然並不完美,不過還是有可行之處。張煥將小癡也找來,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徵求她們的看法。

苗影大睜倆眼道:“相公,這樣行嗎?”

張煥笑了笑道:“按理說可行!”

小癡沉思一會道:“雖然有些瘋狂,不過我認爲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值得一試!”

張煥信心大增道:“既然如此,就等那侯思齊前來好了!我會再和計先生他們商議下,將這個計劃修改的完美一些。”

果然,計無智等人聽了他這個計劃,也是驚奇萬分,不過細細一想確實可行。主要的環節,就是細節的把握罷了。既然一致同意了,張煥就將計劃交給計無智實行,自己只需要在必要時幫忙就行。

侯思齊從餘杭迴轉江都時,已經是十餘天后了。縣令王鈺將侯思齊接到縣衙,一番款待之後,侯思齊就要去拜訪曹憲。原來這侯思齊雖然貪贓枉法,不過卻是個正宗的儒家弟子,對於曹憲一直敬仰的很。來了江都,怎能不去拜見?

王鈺陪着侯思齊去了曹府不久,張煥忽然也來了。侯思齊聽說是江都才子張煥,倒是十分客氣的寒暄了一番。這侯思齊一臉正氣,談吐也十分不俗,若是不知道他爲人的,誰會將他看做貪贓枉法之徒?

因侯思齊仰慕曹憲,就請求曹憲,在江都的幾天居住在曹府。曹憲不知侯思齊底細,十分爽快地答應了。王鈺陪着他們喝了幾杯茶就告辭離去,心裡卻在奇怪,上茶的那個小丫頭似乎和妙玉姑娘一起演過戲,怎麼會成了曹府的丫鬟。

曹憲年紀大了,幾乎不管府中之事。因此張煥和曹巖說了一聲,就讓錢蘭兒來做了奉茶的丫鬟。曹巖雖然不知道他的真實意圖,不過也知道是爲了對付侯思齊,自然滿口答應下來。曹巖還對府裡的人說,錢蘭兒是新買來的丫鬟,以免有人說漏了嘴。

“蘭兒,沒問題吧?”回到家後,張煥迫不及待的詢問。

錢蘭兒抿嘴一笑:“公子的要求是最簡單的,自然沒什麼問題啊。”

張煥大喜,將她抱起來轉了幾圈。苗影見事情順利,也高興地抱住錢蘭兒,好生誇獎了一番。

所謂知己知彼,張煥這幾日下學後,都去了曹府,陪同曹憲和侯思齊閒聊,有時也討論學問。撇開別的不論,單單說學問和禮儀,這侯思齊還是很不錯的。若是不論詩詞,在學問上張煥自覺比不上侯思齊。

江都作爲漕運的一箇中轉站,侯思齊自然十分重視,多次去了碼頭和庫房,佈置秋糧的漕運事宜。

一晃過了三天,今日一早張煥正要去學堂,卻被侯思齊的貼身小廝請去了曹府。

侯思齊笑道:“張世兄才華橫溢,又有魏晉名士遺風,老夫很是敬佩。因明日就要去揚州,轉道迴歸洛口倉。今日特意和曹大夫說了,請世兄和我去遊一次邵伯湖如何?”

曹憲捻鬚笑道:“學堂那邊,巖兒會幫你告假,你只管和侯大人去就是。可惜老夫身體欠佳,就不湊熱鬧了。”

時隔數月,張煥再次來到邵伯湖時,那片桃樹林已經果實累累了。侯思齊問起文會的事,張煥將前因後果告訴了他。說到金浩父子時,侯思齊微微有些不自然,轉瞬恢復了正常。

張煥心中嘆息,這侯思齊風度學問,都是好的,奈何卻做下了那般傷天害理之事。若非如此,此人倒是可以爲一良友。

品嚐過了著名的邵伯湖銀魚和大閘蟹,侯思齊令人找來一艘漁船,和張煥一起盪舟湖上。此時涼風習習,湖上的荷花已經爭相鬥豔,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微風中帶來一絲淡淡的香味,令人有飄飄然出塵的感覺。

侯思齊嘆道:“若是能忘卻俗務,流連在這山水之間那是何等逍遙快活!可惜!”

張煥聽出了他那一絲遺憾和無奈,心裡也有些嘆息,這侯思齊只怕也是別人的棋子罷了。張煥又不想虛情假意安慰他,只好沉默不語。侯思齊也陷入沉思中,一時倆人都無話可說。

船向前行了數百丈後,驚起了前方一羣水鳥,一片撲棱棱的聲音也將侯思齊從沉思中驚醒過來。

侯思齊笑道:“適才陷入往事中,讓世兄見笑了。”

張煥道:“侯大人客氣了!侯大人可是想起了貧賤之時?”

侯思齊訝然道:“世兄如何得知?”

張煥微微一笑道:“侯大人剛纔沉思時的表情告訴我的。”

侯思齊來了興趣:“世兄請明示。”

張煥道:“侯大人起先一臉不樂,接着眉頭緊鎖,眼中卻有一絲溫暖之意,自然是想起了貧賤之時,尊長對你的照料罷了。”

侯思齊嘆道:“世兄察言觀色之能,令人驚歎。船孃,你將船停下,去船頭待着不許聽我們談話!”那船孃依言坐了,侯思齊低聲道:“曹大夫可和世兄說過朝中之事?”

張煥道:“未嘗說起。”

侯思齊道:“我和世兄一見如故,有些話倒是想和世兄討教一二。”

張煥肅然道:“還請大人指教。”

侯思齊道:“當今太子殿下,英明果斷禮賢下士,世兄才華橫溢,若是有意,我可以舉薦給太子殿下。”

張煥心頭一動,這侯思齊不像是莽夫,怎麼會冒然招攬自己,難道有其他心思不成?當下淡然道:“侯大人過譽了,我只是一個寒門學子,豈敢當侯大人的舉薦!”

侯思齊見他不爲所動,暗中讚許不已,笑道:“世兄過謙了,世兄乃是曹大夫弟子,前陣子的詩詞之爭已經名揚天下,豈是簡單的寒門士子?”

張煥道:“其實我本性疏懶的很,詩詞之爭只是迫於無奈不得不爭罷了。”

侯思齊一拍掌道:“好個不得不爭!太子殿下仁愛,卻時常被人中傷。魏王李泰,深的皇上喜愛,去年經過皇上許可,開始召集人手編撰《括地誌》。編撰書籍雖然是好事,然而魏王此舉,只是爲了招攬人才,妄圖謀取東宮罷了。”

張煥故作驚訝道:“大人,此等朝廷秘事,何必對我說起?”

侯思齊笑道:“什麼秘事?此事朝中誰人不知!老夫也不繞圈子了,今日一來是想將世兄舉薦給太子殿下,二來是想請世兄幫忙,求得曹大夫出山,在東宮資助下也編撰書籍。曹大夫德高望重,編著書籍甚多,若是肯親自出手自然是好,若是怕累着,掛個名字交給世兄也行!如此一來,世兄小小年紀,就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何其榮耀?”

張煥恍然大悟,原來這纔是侯思齊的真實目的。

侯思齊接道:“來年尚書省大考,有太子殿下的幫助,世兄摘取狀元易如反掌。我一片好意,還請世兄斟酌一二!”

張煥故意沉思良久,這才微微一笑道:“這件事我不能做主,需要稟告恩師再作打算。”

侯思齊見他沒有馬上回答,反而心裡更是看重。既然他答應稟告曹憲,自己等着就是。侯思齊說完正事,一時興致大發拉着張煥論詩,一直玩到天色漸晚才一起回城。

第五十五章 苦練基本功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食主力大軍到來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犯險入長安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四十章 揚州行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三百零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八)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臨麥加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六章 找工作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食軍隊的底細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九十八章 達阪山口之戰(四)第二章 學友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至嬀水第一百六十二章 碎葉城下的兩場戲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九章 排戲(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三)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二百六十六章 殘局難收拾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三)第九十六章 達阪山口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二百零五章 吐谷渾的歸屬(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終南山藥廠的建立第一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八十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五十章 火焚山林(上)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二百零八章 紡織城的建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三十五章 舌戰世家子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二百零八章 紡織城的建立第三百七十四章 部下的衝突第一百三十七章 易儲(中)第三百五十五章 程處默來訪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蓋牟城破(上)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三百六十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倭國的提前佈局第二百七十九章 逃跑(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初會袁天罡第一百零八章 好男兒當效班定遠!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中)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二百四十七章 撤離遼水第二十二章 爲詞正名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
第五十五章 苦練基本功第三百七十五章 處置第四百二十九章 麥加內亂(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食主力大軍到來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四百零八章 交戰在即第一百一十三章 艱難迴歸第三百零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三)第四百三十章 麥加內亂(下)第一百一十章 大鬧高昌城(下)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犯險入長安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四十章 揚州行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二百九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九)第三百零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八)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臨麥加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三百四十七章 被駁斥的諫言第三百零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六章 找工作第四百一十二章 慘敗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軍出征第四百二十六章 攻城(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大食軍隊的底細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九十八章 達阪山口之戰(四)第二章 學友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抵達黑石峽谷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至嬀水第一百六十二章 碎葉城下的兩場戲第三百二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四)第四百零四章 麥地那之殤(中)第九章 排戲(上)第三百六十七章 一片廢墟的摩揭陀(三)第三十三章 大臣們的爭執第二百六十六章 殘局難收拾第二百六十八章 百濟內亂(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頭一棒(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平壤城動亂(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三)第九十六章 達阪山口之戰(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繼續向西第二百零五章 吐谷渾的歸屬(上)第一百八十三章 終南山藥廠的建立第一百七十一章 窮途末路(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一百五十二章 民族政策的雛形第一百八十章 大唐帝國銀行的建立(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四百零三章 麥地那之殤(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二百零七章 吐谷渾的歸屬(下)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三百五十章 火焚山林(上)第三十七章 俠女小癡第二百零八章 紡織城的建立第七十五章 狀告崔氏三代第三十五章 舌戰世家子第一百零四章 長安近況第四百零九章 交戰(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二百零三章 吐蕃的決定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一百九十四章 南洋的佈局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城談判議和第二百零八章 紡織城的建立第三百七十四章 部下的衝突第一百三十七章 易儲(中)第三百五十五章 程處默來訪第三百四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蓋牟城破(上)第三百零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二十五)第三百六十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倭國的提前佈局第二百七十九章 逃跑(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一章 衝突和由來第一百八十一章 初會袁天罡第一百零八章 好男兒當效班定遠!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戰方略第一百八十八章 世家的對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世家的徹底衰敗(中)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一百零一章 遲來的諾曷鉢第二百四十七章 撤離遼水第二十二章 爲詞正名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灰飛煙滅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