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決定大唐國運的密談(上)

西內苑賜宴結束之後,張煥回到家剛進大門,就被一陣鞭炮聲嚇了一跳。原來武銀兒帶着倆個小傢伙,一見他回來就點起了鞭炮。

妙玉迎上來,笑着告訴了他一個好消息。原來這棟院子的主人急需錢,將院子出售給了妙玉,如今這棟院子已經是自己家的了。

張煥心中也十分歡喜,牽了妙玉的手站在一邊看小傢伙們放鞭炮。

“姨丈,抱抱!”敏月放完鞭炮,笑嘻嘻地跑了過來伸出小手。

媚娘一巴掌拍在頭上:“姨丈傷還沒好,自己玩去。”

敏月嘟嘟嘴,湊到張煥身前,對着他胸前呼呼的吹氣。

媚娘不解:“你做什麼呢?”

敏月嘻嘻笑道:“姨丈,月兒哪裡摔痛了的話,孃親給我吹口氣就不疼了。我吹了幾口氣,你是不是不疼了呢?”

張煥又好笑又感動:“確實不疼了!謝謝你哦。改天帶你去買好吃好玩的!”

“不帶敏之!”

“好好好,只帶你一個人去!”

“嘻嘻,我玩去咯。”

妙玉笑道:“也不知道怎麼這麼喜歡孩子!”

張煥伸手牽過媚娘,嘿嘿一笑:“既然知道相公喜歡孩子,咱們以後要多努力纔是。”

媚娘眼中水汪汪的看了他一眼,妙玉卻又羞又喜的啐了他一口。

雙喜臨門之下,家中一片喜氣洋洋。杜枝娘安排廚下做了幾桌酒席,又去悄悄請了李靖夫婦過來,熱熱鬧鬧的吃了一頓晚飯。

飯後李靖先告辭而去,紅拂則留下和妙玉等人閒聊。張煥一邊逗着敏月兄妹玩,一邊卻在想着明天三司會審的事情。

這時一個侍女進來稟報,有人前來拜訪。張煥以爲是王玄策等人,就讓直接請進來。來人進來後張煥吃了一驚,原來竟然是房玄齡,身後還跟着一個戴着斗篷,看不見相貌的男子。

妙玉霍然起身道:“你來做什麼!”

杜枝娘也是一臉怒氣,狠狠地瞪着房玄齡。

房玄齡臉色尷尬:“枝娘,多年不見了!玉兒,爲父前來有要事和叔珩商量。”

房玄齡身後那人取下斗篷笑道:“原來妙玉姑娘竟然是房相的女兒,朕卻一直被矇在鼓裡。”

衆人見竟然是李世民駕到,都趕緊行禮。

李世民道:“諸位不必多禮,都平身吧!衛國公夫人,沒想到你也在這裡,許久不見,夫人風采一如往昔啊!”

紅拂笑道:“多謝皇上誇獎了,二哥吃完酒回去了,我喜歡熱鬧就留下說會話。”

李世民點點頭,心裡卻在思量看來李靖果然和張煥關係非同一般。

房玄齡道:“叔珩啊,皇上此來有事情和你說,去你書房吧。”

張煥趕緊答應了,又吩咐妙玉親自奉茶過去,帶着倆人就去了書房。

落座後李世民笑道:“房愛卿,朕十分好奇你這個女兒的事情,能否說說啊?”

張煥心中暗笑,沒想到堂堂貞觀天子也有八卦心理。

房玄齡一臉尷尬道:“這件事說來話長,玉兒去世的娘是江南女子,這些年玉兒一直飄落在外,微臣心中愧疚的很!”

房玄齡懼內,滿朝文武皆知。因此雖然他說的含含糊糊的,李世民卻馬上就明白了,含笑拈鬚不語。

張煥趕緊笑道:“皇上前來,不知有何事吩咐?”

“朕今日前來,一來是剛得到的一些東西給你看看,二來聽曹大夫說你常有奇思妙想,想詢問你一些事情。”李世民說完,房玄齡取出一封信來放在桌上。

張煥打開一看,原來裡面全是崔氏家族的斑斑劣跡,其中也免不了崔伯顏做過的一些事情。張煥心知肚明,這應該就是狀告崔伯顏的證據了,反正狀告崔伯顏也不是爲了把他送進大牢,當下草草看完收了起來。

這時妙玉走了進來,恭敬地給李世民奉了茶,不過對房玄齡仍舊沒好臉色。

李世民微笑道:“妙玉姑娘,朕有幾句話想和你說說。”

妙玉一愣:“請皇上吩咐。”

“雖然房大人也有過失,不過姑娘想想,令堂已經仙逝,房大人乃是姑娘在世上最親的人。血濃於水,姑娘不妨好好考慮下。”

妙玉沉默一會道:“皇上的好意,小女子感激不盡,一定會好好考慮的。”

張煥笑着插嘴道:“伯父,過段時間小侄和妙玉的婚禮,還望伯父前來主持。”

妙玉哼了一聲,卻並未出言反對。房玄齡大喜,趕緊笑着答應了。妙玉行了一禮,出去將門關了起來。

李世民笑道:“怎麼還叫伯父,該改口了!恭喜房愛卿了。張煥,妙玉姑娘原來是你的未婚妻,真是好福氣啊!”

“多謝皇上吉言。不知皇上想要詢問什麼事?”

李世民臉色轉爲嚴肅道:“曹大夫信中說,你對世家有些獨特的看法,給朕說說看。”

張煥沉思良久,這才說道:“請皇上先准許小臣言者無罪,小臣纔敢暢所欲言。”

“不管你說什麼,朕都不會怪罪!將你想說的都說出來吧。”

“多謝皇上!世家門閥起於東漢中期,到了魏晉時期因爲‘九品中正制’和‘佔田蔭客制’的全面實行,其勢力達到了一個頂峰!後來每次朝代更迭,都有世家門閥插手其中!可以說,世家門閥就是危害朝廷穩定的最大毒瘤,是一定要想法子根除的。在小臣看來,此時正是着手處理世家門閥的最佳時機!”

李世民一臉興趣:“爲什麼說此時是最佳時機?”

“皇上,我朝建立以來,改良了前朝的科舉制度之後,九品中正制徹底煙消雲散。皇上在各地舉辦官學,不少寒門學子都得以居廟堂之上。而世家門閥大都依靠門蔭入仕,對科舉不但不重視而且內心排斥,可是爲了出仕做官,不得不參加科舉。因此纔有了這次的崔康舞弊案。如今世家子弟僅憑真才實學參加科考,機會並不比寒門學子大。科舉制度不利於世家,這就是小臣說的第一個理由。”

“皇上即位以來,也已經意識到世家門閥的害處,因此多方壓制。比如上次崔氏做世家譜,就是被皇上強力下旨修改。皇上重視打擊世家,而且一直在不懈努力,這是小臣的第二個理由。”

“我李唐建國的最大功勳,乃是以皇族爲首的關隴貴族。諸如衛國公、趙國公等人都是大功臣,當然,皇上南征北戰,更是居功至偉!而當今朝堂之上,對皇上最忠心的就是關隴貴族。至於崔氏、鄭氏等門閥,如今在朝堂的勢力乃是數百年來最薄弱的。敵弱而我強,這就是小臣的第三個理由!”

張煥說完後,房玄齡先撫掌讚了個好字。

李世民點頭道:“說的不錯!朕深以爲然!你既然能說出這番道理,自然也該有相應手段吧?”

張煥道:“皇上,小臣有上中下三策,不過其中所言之事,會和當今一些國策相違背,還望皇上不罪!”

李世民眼睛一亮:“朕已經答應你言者無罪,只管說就是!”

“皇上,這下策就是使用激烈手段,一舉將世家門閥連根拔起!比如這次就可以藉着崔康舞弊案件,採用強力手段將崔氏一族全都牽連進來,一舉而拔除!不過此舉雖然見效快,卻會引發大動盪,不但百姓受苦,我大唐國力也會消耗殆盡。因此,這下策風險極大,非到萬不得已不可使用。”

“中策就是將目前的科舉制度再次深化,讓科舉考試更加公平公正。同時增加寒門學子就學的機會,從而大力提拔寒門士子,始終讓世家子弟在朝堂處於弱勢地位,逐步削弱世家在朝堂的影響力,進而消弱整個世家門閥!具體的做法很多,比如不但讓寒門學子免費入學,免費發放書籍,而且每月還發給一些資助,以此來鼓勵寒門子弟入學。”

房玄齡皺眉道:“免費發放書籍的話,朝廷每年不知道要耗費多少錢糧!”

張煥微微一笑:“伯父先彆着急,這些事情小侄稍後會解決。”

李世民笑道:“快說你的上策!”

“遵旨!衆所周知,世家門閥的根基,就是佔有大量的土地!他們大肆兼併土地,導致大量百姓失去了根本,不得不依附於他們勉強度日。而這些人並不用交納皇糧,長此以往,不但百姓越加貧困,朝廷稅收也會十分艱難!”

李世民眉頭緊鎖:“難道你要勸朕下旨強行將土地分給那些百姓不成?”

張煥道:“小臣並非此意!小臣過去家境貧困,因此知道百姓所求者,存也!只要給這些貧苦百姓另外一條活路,他們肯定不會繼續給世家門閥做牛做馬。而失去了這些幾乎不用付出報酬的勞力,世家門閥擁有再多的土地卻無人耕種,其勢必然逐漸衰敗。”

房玄齡點頭道:“此乃釜底抽薪之計!只是我大唐依附於世家豪門的貧苦百姓何止千萬,這麼多人想要另謀出路,何其難哉!”

李世民沉聲道:“張煥,你若能解決這些問題,想要什麼朕都賞賜給你!”

張煥微微一笑:“小臣不是爲了賞賜才和皇上說這些!小臣的所作所爲,只有一個目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九十章 送親西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二十章 春色滿屋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二百零九章 籌劃征伐高句麗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十章 排戲(下)第一百九十章 兌換風潮(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臨安市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亂前夜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五十四章 紅拂的激將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程處默來訪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十六章 花魁之爭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一百九十一章 兌換風潮(中)第三十一章 信鴿飛翔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五)第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四十八章 造訪船廠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兄妹再聚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八十八章 被推遲的婚禮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一百九十章 兌換風潮(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上)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三百七十四章 部下的衝突第四十四章 皇家親情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九十九章 達阪山口之戰(五)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計渡河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四章 親情脈脈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一百二十三章 密謀造反(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
第二百四十五章 蓋牟城破(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第九十章 送親西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阿羅那順的末日(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崔伯顏到揚州第二百八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第二十章 春色滿屋第三百九十九章 波斯人的反攻(上)第十五章 最後一場戲第二百零九章 籌劃征伐高句麗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二百九十一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七)第二百四十八章 卑沙城戰役(一)第十章 排戲(下)第一百九十章 兌換風潮(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臨安市城第二百九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隱藏信徒們的密謀暴亂第二百二十七章 遼水一線的動態第四百一十五章 暴亂前夜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盟太原王氏第五十四章 紅拂的激將第三百三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一)第四百零一章 波斯人的反攻(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程處默來訪第一百一十七章 中伏(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小人物的覺悟第十六章 花魁之爭第三十章 妙玉離去第一百九十一章 兌換風潮(中)第三十一章 信鴿飛翔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四百一十九章 封堵退路,四面包圍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五)第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四十八章 造訪船廠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辯機入吐蕃第三百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六)第一百三十一章 倉促起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十)第四百二十二章 覆滅(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翻越銀山第二百一十二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八十九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第二百五十六章 攻克遼東城(一)第八十四章 三司會審(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三)第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三百二十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六)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兄妹再聚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七十七章 苗影回揚州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蓋牟城(中)第一百六十章 久攻不克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八十八章 被推遲的婚禮第六十三章 太子的怒火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九)第一百九十章 兌換風潮(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上)第七十四章 御前辯論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六十)第三百九十八章 對峙第一百章 吐谷渾人的潰敗第三百三十二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四十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西域最後的佈局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貞觀寶鈔發行前夕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煥和袁天罡的約定第三百七十四章 部下的衝突第四十四章 皇家親情第三百一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四)第一百六十一章 瞞天過海第七十六章 協助閱卷第三百三十八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五十四)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壤城破,高句麗亡(三十)第九十九章 達阪山口之戰(五)第十七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三百六十四章 潘塔里奧的想法第四百三十二章 麥加城破第一百四十一章 經濟戰的奠基第一百五十七章 火焚俱毗羅城第二百三十章 輾轉回歸(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定計渡河第三百九十七章 內聖外王第四章 親情脈脈第六十六章 李恪和李治的品味第二百六十三章 坐視狗咬狗第三百七十二章 內賈德的建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卑沙城戰役(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第一百二十三章 密謀造反(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順利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