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城原名襄平城,東晉年間被高句麗佔領之後改稱遼東城,此後一直是高句麗在遼東最重要的城池。和大多數漢人城池一樣,遼東城也是一座方形城池,分爲內外兩城,城牆極其高大雄偉。在高句麗人二百多年不間斷的苦心經營下,內外城垣上遍佈女牆、角樓和箭塔,城下還挖了寬闊的護城河,引太子河水入內,極大的增加了攻城的難度。除此之外,高句麗人還在城內囤積了三十多萬石糧草,足夠城中十幾萬高句麗人堅持兩年有餘。
九月十二日卯時,天邊已經露出了魚肚白,張煥站在遼東城下,看着幾裡開外雄偉的城池,心情十分激動澎湃。高句麗霸佔遼東城長達二百多年,中原朝廷屢屢更替,卻始終沒有收回這座有着極大意義的雄城!前朝隋煬帝鎩羽遼東城,百萬大軍損失殆盡,最終導致強盛無比的大隋朝走向滅亡。遼東城是高句麗人的驕傲,卻是漢人心頭永遠的疼痛,這次拼死都要收回這座城!
想到這裡,張煥按耐住有些激動的心情,對身邊的薛仁貴說道:“仁貴,給我說說這幾天攻城的情況。”
“喏!”薛仁貴答應一聲,看着城牆下面大堆被焚燬的攻城器械,悶聲說道:“末將率領大軍趕來之後,皇上就讓左武衛匯合在一起,負責從東門攻城。然而此處城外的護城河足足有一丈多深,城內的高句麗人箭矢無比充足,一旦我軍靠近就不要命的放箭阻擊!我軍雖然付出巨大努力,而且損失了不少攻城器械,卻依舊沒有攻上城牆一步!末將無能,請大人責罰!”
張煥擺了擺手:“你又沒做錯什麼!其他幾道城門外是什麼情況?”
薛仁貴語氣沉悶:“折損了不少器械兵馬,都沒什麼進展!皇上這幾天很是惱火!”
“我們左武衛損失了多少人馬?”
“傷亡約二千多人了!”薛仁貴臉色黯淡。
張煥摸摸額頭,心頭很是痛惜。左武衛乃是百戰精銳,出征西域的時候,除了黑石峽谷之戰傷亡慘重,其他幾場仗都沒有重大傷亡。沒想到短短几天,連遼東城牆都沒摸到,就損失了兩千多人。
“護城河必須先解決啊!”張煥沉思許久,喃喃說道。
薛仁貴小聲道:“這個皇上早就想到了,只是護城河裡的水是直接從東邊大河裡引過來的,要想填平護城河必須先截斷河水!皇上讓閻鋼勘測了一下,結論是如果有三萬人一起施工的話,也需要十幾天才能截斷河水,因此皇上這幾天暫緩攻城,一直在研究能否加快截流的速度。”
原來是這樣!張煥點了點頭,正準備去河流邊上看看,紇幹承基從後面飛跑過來,到了面前躬身道:“公子,皇上召見!”
張煥不敢怠慢,趕緊帶着紇幹承基,向南門外皇上的行在走去。
半個時辰前,張煥才從卑沙城趕到遼東城下。
見到李靖夫婦之後,張仲堅不顧衆人的苦苦挽留,堅決帶着船隊離去,準備回到扶餘國就依照張煥所說,前去尋找南邊的那塊大陸。離別之時難免心酸難受,李靖夫婦心情激盪,特別是紅拂更是淚流不止,張仲堅剛離去,二人就相繼病倒不起。李世民得知消息,趕緊去信讓李靖夫婦就地休養,還派去了幾名太醫診治,同時命令張煥返回遼東城下,率領左武衛大軍攻城,程知節則鎮守卑沙城,指揮大軍截斷平壤到遼東城的道路。
這次水師損失慘重,幸好張仲堅看在張煥的面子上,留下了六艘大戰船。李世民讓劉仁軌留下了五艘,連同水師剩餘的四十幾艘戰船繼續駐守在卑沙城附近海域,剩下的一艘則開回揚州,讓揚州造船廠仿製。
張煥趕到行在的時候,李績、張儉、韋挺等人都已經在了。閻鋼站在最末尾,手裡拿着一卷圖紙,一見到張煥就眼睛一亮。
“臣參見皇上!”張煥上前幾步,躬身行禮。
“免了!”李世民擺擺手,指了指李績右側的位置,“坐吧!”
“謝皇上!”張煥道了謝,又和李績等人見過禮,回身坐了下去。
張煥坐下後,李世民看着他問道:“衛公夫婦病情如何?”
張煥欠身道:“回皇上,太醫說衛公夫婦因爲心情過於激盪,傷到了肝脾,只要調養一陣子就沒什麼大礙了。”
“如此甚好!”李世民嘆了口氣,“可惜你那二哥竟然不願留下效力,朕心頭十分不捨啊!”
張煥道:“二哥離去時說過,他雖然不能留下,但是將來會送給皇上一份大禮。”
“哦?你二哥那般英雄人物,會送給朕什麼禮物呢?”李世民一下子來了興趣。
李績等人都見過張仲堅,對其人十分欽佩,聽說他會送一份禮物給皇上,都一臉興趣的看着張煥。
張煥也不賣關子,徑直說道:“回皇上,二哥說將來會送一大塊海外領土給皇上!”
“海外領土!”李世民吃了一驚,“何方領土?”
張煥一語驚人:“整個扶餘國的領土!”
整個扶餘國!衆人都無比震驚,張仲堅身爲扶餘國主,若是把整個領土都送給大唐,他自己怎麼辦?
李世民回過神來,馬上詢問張煥這個問題。
張煥微笑道:“二哥離去的時候,已經接受了皇上的冊封,扶餘國已經是大唐屬國了。二哥知道皇上有徵伐倭國的打算,就把扶餘國獻給皇上,將來作爲海上中轉使用。至於扶餘國的百姓,二哥準備遷往南邊幾千裡開外的一塊陸地上。”
“那邊真的有大塊陸地?”李世民一臉疑問,“朕可是聽說過,南洋以南全是大海!”
張煥點點頭,開始詳細說起了南邊那塊大陸的情況。
李世民聽完後嘖嘖稱奇,同時下了決心要大力擴建水師,打造一支張仲堅那樣的戰船隊伍!將來征服倭國之後,也可以去探尋一下目前未知的大塊陸地。畢竟作爲一個君主來說,開疆拓土永遠都是不可阻擋的最大誘惑。再者最近一年多來,南洋那邊運來了大量棉花,李世民早已經提高了對海外領土的重視。
“好了,這件事放一放,先討論攻城的事情。”李世民打斷了竊竊私語的衆人,對閻鋼點了點頭。
閻鋼起身對衆人行了禮,攤開手中的圖紙,指着上面說道:“小臣接到皇上命令之後,馬上帶人去查看了河水情況。要想盡快截流就要選取這裡最狹窄的河面,重新開出一條河道。可惜那處河道兩岸遍佈岩石,施工十分困難,然而選取其他河段的話,工程量又會大增。小臣知道張將軍對這方面十分精通,因此請張將軍指點一二。”
“哦?”李世民很是驚訝,“叔珩,你什麼時候懂這個了?”
張煥起身道:“回皇上,前幾年略微學過一些。請皇上准許微臣前去河道處看看再作打算。”
“可以!”李世民不假思索答應下來,“朕召集大家來,就是想要研究一下如何截斷護城河的水流。既然如此,不妨大家一起前去看看。”說完站起身來,披上披風向外走去。
“臣等遵旨!”
衆人齊齊答應,跟在後面出了行在,向着幾裡開外的河岸邊走去。
李世民等人前去研究河水分流的時候,平壤城的泉蓋蘇文已經焦頭爛額,正在和麾下官員們商議對策。
最近的形勢發展,大大出乎了泉蓋蘇文的預料。本來在蓋牟城失守的時候,泉蓋蘇文就有了求和的打算,不過他沉思之後認爲,必須在遼東城下給唐軍一次沉重打擊,佔據局部優勢之後,纔是求和的最佳時機。不料隨後卑沙城就失守,水師成了泉蓋蘇文最後一張大牌,若是水師失敗,就必須向大唐求和了。沒想到倭國使者恰好前來,商談之後答應派出三萬水師,會合高句麗水師一起擊敗唐軍水師,同時百濟也會在南線向新羅發起猛攻。泉蓋蘇文一下子看見了勝利的希望,馬上停止了求和的想法,一心等待着海戰大勝。
然而事與願違,短短几天之後海戰的消息就傳了回來。此戰高句麗水師大敗而歸,僅僅剩下了幾十艘中型戰船,士氣已經一落千丈。而倭國水師在一支神秘船隊的忽然打擊之下,所有的戰船都被擊沉,倭國水師統領安倍諾夫一下七千多人成了大唐的俘虜。
對泉蓋蘇文來說,這個消息無疑是晴天霹靂。如今形勢已經十分明朗,唐軍主力圍困遼東,程知節大軍已經切斷平壤城和遼東城一帶的聯繫,而且隨時可以向南襲擊平壤城。作爲一個熟知兵法的統帥,泉蓋蘇文十分明白,此戰高句麗已經沒有了獲勝的希望。當下唯有兩條路,一條就是據城堅守,希望能和前朝一樣,依靠堅固的防禦殺傷大量唐軍將士,迫使李世民下令退兵;另一條就是委屈求和,給高句麗留下東山再起的機會。
然而泉蓋蘇文十分清楚,不管是哪一條,對高句麗來說都十分艱難。求和的話,遼東全境十有八九要還給大唐,屬國百濟也肯定保不住,那樣一來,泉蓋蘇文在高句麗人心中就會成爲賣國賊,他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據城堅守的話,想要獲取勝利就必須拖到嚴冬到來之際,在如今的戰場局勢下,泉蓋蘇文沒有絲毫把握能抵擋唐軍兩個月。
“諸位都說說看,是求和,還是繼續死戰?”泉蓋蘇文看了看周圍的官員,語氣有些黯然的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