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自己選的,含着淚也要繼續

潘應龍離開西苑,徑直回到順天府衙,先在前院跟幾位官員說了一會事,然後往後院的簽押房走去。

長史南宮冶和令史沈萬象在院門候着。

沈萬象說道:“府尹,南宮長史叫人備好了晚飯。”

潘應龍停住腳步,右手食指朝着自己和兩人比劃了幾圈,“我們三人一起吃一頓,夠不夠?”

“夠了,長史備好了四菜一湯。”

潘應龍笑了,“四菜一湯,好,南宮有心了,進去吃。開了一天的會,確實有些餓了。”

三人坐下,潘應龍沒有食而不語的習慣,吃了幾口,南宮冶開口道:“千鶴說,今日西苑散會,皇上把海公和王督留下了?”

潘應龍看了沈萬象一眼,“你留在南華門,怎麼還能聽到西苑裡面的消息?”

“府尹,你們出來時,議論紛紛,屬下耳朵又不背。”

“嗯,是的,在西苑裡,大家都睜大眼睛、支着耳朵,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皇上要對百官進行大調整?”

潘應龍看着南宮冶,“南宮果真是做過皇上機要秘書的人,一猜便準。繼續猜猜,皇上要把海公和王子薦分別放到哪裡?”

南宮冶嘿嘿一笑,“我消息靈通,在司禮監、通政司都有故舊熟人,多少都聽到些風聲,也知道皇上的秉性,就不猜了。

你讓千鶴猜猜。”

“對,千鶴你猜猜。”

沈萬象想了想說道,“府尹,長史,屬下有一次去太醫院辦事,無意見到臬相趙公在那裡看病,看來他身體不大好。

這兩年他一直上疏,請求告病致仕。想必皇上會用海公接任他,出掌御史臺。”

“嗯,不錯,繼續猜。”

“王督的新去處,我一時猜不到,只是前兩日跟霍公(霍冀)的令史許潁陽(許國)遇到,聊了幾句,聽說霍公要留京。

我當時多問了一句,問誰可能接任霍公,許潁陽說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聽霍公提了一句,可能是方天官、鄭兵部。”

綏大總督一職關係重大,皇上調霍冀回京,肯定會就接任者人選諮詢他的意見。身爲霍冀的令史,最親近的屬下,許國肯定能聽到些風聲。

許國是徽州商籍,自幼家境貧寒,但聰慧過人。

他早年一邊經商一邊求學,歷經艱辛。十八歲時考中秀才,此後,六次赴南京應天府參加鄉試,前五次均未考中。

在幾乎絕望之際,得到休寧縣木商程爵的資助,最終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考中辛酉科舉人第一名,即南闈解元。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十九歲的許國第二次進京參加會試,考中進士三甲第一百零七名。

許國跟徽商關係密切,自然就很容易找到門路,攀上同樣跟徽商關係密切的胡宗憲。據說許國能出任霍冀的令史,還是胡宗憲給推薦的。

相對來說,都是自己人。

潘應龍看了自己令史沈萬象一眼,沒有出聲。

說實話,皇上會藉着這次機會調整百官,有心人都猜到了,朝堂上,暗潮涌動。

皇上也早早跟各方勢力的大佬們通過氣,用意很簡單。

你們各派系自己內部趕緊協調好,有什麼訴求私下跟朕說,朕權衡利弊,好生斟酌下。

派系內部怎麼協調?

令史們奉命私下交流一下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沈萬象和許國私下交流就很正常。

先互相摸清楚底,大佬們再出面正式商談,把自己的訴求擺出來,討價還價,派系領袖再居中協調。

內部商量好了,再去跟皇上說。

要是還像以前,大家爲了爭奪各自的利益,在廷議朝會上演惡狗爭食,皇上一個都不給你們。

新黨領袖原本當仁不讓的是胡宗憲,自從他中風後,大家公認是譚綸。

不過隨着大佬們逐漸變老,新黨新一代的中堅力量,分別團結在王一鶚和潘應龍的身邊,形成了兩大派系。

王派跟軍隊和勳貴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大家都認爲王一鶚是將來接替胡宗憲和譚綸的最佳人選。

潘系跟少府監,跟工商實業集團關係非常密切。

大家都認爲,潘應龍以後可能會執政內閣。

但是現在一切都還不是定數,需要爭的大家還是要卷着袖子去爭。

這一次百官大調整,新黨內部既有爭鬥,也有團結,畢竟還有譚綸在上面壓着。幾位老一輩大佬,中生代大佬王一鶚和潘應龍等人,互相之間也沒有什麼杯葛怨恨。

“千鶴,你繼續說。”

“府尹,屬下把許維楨的話,在心裡仔細琢磨了一下,覺得方天官接任霍公的機會最大。如此一來,吏部尚書不就空了嗎?

所以屬下猜測,皇上會不會讓王督接任吏部天官?”

“不可能!”潘應龍斬釘截鐵地說道。

“爲什麼?”

潘應龍轉頭看着南宮冶,指着沈萬象說道:“南宮,千鶴好歹也是你半個學生,你給他開開竅。”

南宮冶笑着說道:“好。海公出掌御史臺,有心人大家都有數的。海公什麼脾性,大家心裡更有數。

以前張相的考成法,只是給百官立規矩。今後海公出掌御史臺,就是手持鋼鞭鐵錘,要讓百官守規矩。”

形象!

想起海瑞那張黑臉,問心無愧的沈萬象心裡也哆嗦了一下。

“王一鶚再出任吏部尚書,那真是不給大明百官們一點活路了。”

海瑞眼裡容不下一點沙子,而王一鶚可是真敢殺人的。

這兩人一個負責監察百官、彈糾官紀;一個負責考成百官、遷黜銓政。對於大明百官來說,就等於黑白無常上門。

一個在前面拿着放大鏡找茬;一個在後面拿着大砍刀,找到茬了就是一刀。

真的要官不聊生了!

現在也不是隆慶年間和萬曆元年。

而今的大明官員隊伍,經過考成法等多次鍛打淬鍊,算得上一支合格能用的隊伍,也能勉強應對目前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請海瑞上神臺,彈壓四方鬼祟,完全夠用了。

可要是把王一鶚這個殺神也擺上去,這支好不容易纔錘鍊出來的官員隊伍,可能會被錘散。

適得其反!

明白了這個道理,沈萬象馬上猜到:“王督會出任刑部尚書。”

潘應龍和南宮冶點點頭。

沈萬象又問道:“那皇上會讓誰接任吏部尚書?”

潘應龍和南宮冶笑而不語,有小吏在門口稟告。

“府尹大人,通政使曾大人求見。”

“這麼晚了,曾三省有什麼事找本官?”潘應龍詫異了一下,隨即說道,“快請進來。”

南宮冶也叫來雜役,把桌子上的飯菜都收拾乾淨。

過了一會,曾省吾被帶了進來。

見過禮後,曾省吾瞥了南宮冶和沈萬象一眼,說道:“潘府尹,張相托學生給你捎來一句話。”

潘應龍右手隨意指了指南宮冶和沈萬象,“三省兄但說無妨。”

既然你不介意,那我也不介意了。

“潘府尹,張相說,他全力支持你出任吏部尚書。”

潘應龍一愣。

南宮冶和沈萬象也愣住了。

雖然說吏部尚書一職,肯定是由皇上乾綱獨斷,但身爲內閣總理的張居正竭力反對,這事就不好辦。

不管如何,吏部總歸是內閣的六部之一,內閣總理的話語權擺在那裡。

張居正如此表態,意味着潘應龍出任吏部尚書,掃除了最大的障礙,絕對是利好消息。

可張居正爲什麼要這麼做?

潘應龍的目光在曾省吾的臉上轉了幾圈,腦子裡靈光一閃,突然悟到了。

“這次大好機會,張相有安排三省兄去哪裡?”

曾省吾在來順天府的路上,也琢磨出老師張居正的心思。

江蘇是新黨的勢力範圍,更是新黨潘系的根據地,自己要想在江蘇布政使任上做的安穩,做出成績來,必須獲得他們的支持。

所以老師纔派自己來向潘應龍示好。

本相支持你出任吏部尚書,我的學生在江蘇任上,你多多關照!

想通了這點,潘應龍一問,曾省吾毫不遲疑地答道:“恩師想讓在下去江蘇藩臺任上歷練。”

潘應龍目光閃爍,想了一會,決定對曾省吾開門見山。

“三省兄,我建議你回去後,跟張相商議一下,還是改謀湖南藩臺一職吧。”

曾省吾目光一凜,“潘府尹,爲何出此言?”

“張相和三省兄對在下敞開心扉,在下也不藏着掖着。有人想挪應天府少尹吳汝忠出任江蘇藩臺。”

應天府少尹吳汝忠?

不就是王一鶚任漕督時的長史吳承恩嗎?

曾省吾心裡忿忿不平。

湖南布政使和江蘇布政使,在他心裡完全不是一個檔次,未來的前途也大不一樣。

原本他得了老師張居正的許諾,推薦出任江蘇布政使,正躊躇滿志,結果被潘應龍迎頭一棍,打得暈頭轉向。

憑什麼給吳承恩那個老頭?

自己哪點比他差了?

潘應龍看到曾省吾有些慌了方寸,連忙勸道:“三省兄,你還是回去跟張相說一聲。此事他一聽,便明白原委。”

曾省吾勉強笑了笑,拱手道:“那在下告辭了。”

說罷,匆匆離去。

潘應龍忍不住搖了搖頭:“太嶽公忙於國事,日夜操勞,殫精竭慮,故而疏忽了衣鉢傳人的教誨。

曾三省,他這個得意門生,選得倒不怎麼樣。”

南宮冶笑道:“是啊,火候差得遠。不過張相一門,師生之間的傳承,都是那麼回事。他們啊,過於注重權謀,忽略了立心立志。”

潘應龍和沈萬象齊刷刷地看向他。

南宮啊,你可真敢說!

你這話裡的意思不就是說從徐階開始,張相師門不正嗎?

雖然出了張居正這麼一位心懷大志的異類,可他權謀手段盡得徐階真傳,要不然也不能把百官們治得服服帖帖,敢怒不敢言,進而被驅使力行新政。

有時候過於注重權謀,其它的確實容易被忽略。

潘應龍不願在這個話題上多說,轉言說道:“皇上就順天府尹接任者的人選,問過我的意思。

聽皇上的意思,要讓鴻臚寺吳君澤(吳兌)接任任順天府尹,讓南宮你出任少尹。”

這是預料之中的事。

反正南宮冶特殊身份擺在這裡,不管誰來當順天府尹,都會對他敬重有加,所以他顯得很無所謂。

“吳君澤是位能臣幹吏,鳳梧你的京師改造計劃,相信他能夠繼續執行下去,還能執行的更好。”

潘應龍點頭道:“我制定的京師改造計劃,以十年爲一期,現在做了近五年,完成了基礎工作,剩下的更加艱辛繁瑣。

不過這個計劃,得到了內閣批准,更得到了皇上御批欽定。做好了是一份大政績,吳君澤想必也清楚其中的輕重,南宮不用擔心。”

南宮冶笑了,“我擔心什麼。我反倒擔心千鶴,他跟在你身邊三四年了,也該外放出去,好好歷任。

千鶴的隆慶二年同科,李子明現在被王子薦外放到雲南,任戶曹參政兼昆明郡守。

王明受(王用汲)被卓吾公外放到湖北,任武昌郡同知兼嘉靖大學庶務長。

陳元忠(陳於陛)被大洲公外放到四川,在石汀公(殷正茂)帳下歷練。

趙汝邁(趙志皋)被水濂公(潘晟)外放到河南,任洛陽郡同知。

鳳梧,想好給千鶴外放到哪裡?”

潘應龍哈哈一笑,“早就想好了,千鶴跟着張子愚南下去靜海,幫他管管糧草。”

“張子愚張學顏?”

“對,就是他。”

張學顏不僅是張居正的內閣長史,跟王一鶚的關係還非同一般。怎麼現在又幫潘鳳梧歷練起他的令史來了?

悟不透,真心悟不透啊!

難怪我的仕途要比潘應龍和王一鶚要艱難啊。

南宮冶長嘆一口氣,心裡說不出的唏噓。

曾省吾匆匆趕回內閣政事堂,張居正還在批閱文書。

聽完曾省吾的話,張居正的眉頭忍不住擰在一起。但是更讓他揪心的是曾省吾那副六神無主、患失患得的神情。

想找一位好的衣鉢傳人不容易啊!

可惜自己忙於國事,一心撲在推行萬曆新政上,無暇旁顧,結果好苗子全被他們搶光了。

將就着用吧。

曾省吾沒有注意到張居正神情的細微變化,他現在一門心思只想知道,自己的江蘇藩臺,怎麼就沒了。

他還抱有少許幻想,期望老師聽完自己轉述潘應龍的話後,拍案而起,拼盡全力,要保自己爲江蘇布政使。

可是老師的沉默讓曾省吾更慌了。

老師,我可是你的得意門生,衣鉢傳人啊!

你可不能坐視不管啊!

看着曾省吾閃爍的眼神,張居正輕輕嘆了一口氣,自己選的學生,含着淚也要教下去啊。

他輕輕咳嗽一聲,開口道:“潘鳳梧讓你轉述的這番話,確實是一番好意。”

第756章 精神文明建設第4章 倒嚴第二刀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252.第252章 大明粑粑,救我!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第836章 海瑞在河南第101章 柳河大捷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120.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549.第546章 又玩兵法的海瑞第907章 就憑這個!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第792章 振奮人心的檢閱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第765章 飛翔的安陽號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321.第321章 引鱉入甕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努力啊!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256.第256章 在下海瑞海剛峰!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253.第253章 我老徐也怕海瑞啊!第824章 朝陽下的大沽港完本感言613.第609章 朕要以身作則!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第937章 只想摘桃子434.第433章 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497.第495章 思想陣地我們要去佔領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第859章 犯大明疆土者,首級在此!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第930章 工業佈局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第81章 兒孫滿堂487.第485章 平壤城下第22章 橫嶼島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第845章 濁酒一杯家萬里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第763章 海公良苦用心啊!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第781章 海瑞要自剪羽翼第54章 先練新軍吧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444.第442章 王一鶚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第736章 就這些邊角料?622.第618章 我會畫個鳥!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第359章 必須嚴懲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511.第508章 這案子我也背不動啊!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琅玕第67章 盧鏜的怒火第665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第764章 失態,失態了!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444.第442章 王一鶚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第910章 楊金水的傳話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782章 說吧,想去哪裡歷練?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第892章 利國益民的千秋工程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第750章 菸酒不分家第47章 香河大捷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
第756章 精神文明建設第4章 倒嚴第二刀268.第268章 內憂外患的大明第702章 朕給你們指出一條發財之路582.第578章 搶抱大明粑粑粗腿252.第252章 大明粑粑,救我!303.第303章 還有一個赤峰城第691章 萬曆二年端午萬壽節第836章 海瑞在河南第101章 柳河大捷第814章 這些娘們什麼都敢說120.第120章 李贄遇到明主549.第546章 又玩兵法的海瑞第907章 就憑這個!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第792章 振奮人心的檢閱第357章 這次我要彈劾太祖皇帝!第963章 朕的大明夢!第889章 新的三邊總督第765章 飛翔的安陽號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431.第430章 王家兄弟321.第321章 引鱉入甕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584.第580章 心慌慌的江南士子645.第641章 還要繼續努力啊!572.第569章 海瑞要來徐府拜訪?256.第256章 在下海瑞海剛峰!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253.第253章 我老徐也怕海瑞啊!第824章 朝陽下的大沽港完本感言613.第609章 朕要以身作則!第725章 內幕浮出水面第937章 只想摘桃子434.第433章 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497.第495章 思想陣地我們要去佔領334.第334章 大明王師不搶糧食305.第305章 有人看到了終南捷徑110.第110章 收其巢穴,化其種類第859章 犯大明疆土者,首級在此!323.第323章 總有那麼些不肯死心的人第930章 工業佈局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486.第484章 給俺答汗安排上!第706章 打響的第一炮第81章 兒孫滿堂487.第485章 平壤城下第22章 橫嶼島254.第254章 大明的慈愛,是有代價的!第845章 濁酒一杯家萬里第94章 自我開始,大明不再天子守國門第763章 海公良苦用心啊!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第781章 海瑞要自剪羽翼第54章 先練新軍吧408.第407章 明蠻子欺人太甚!324.第324章 老大,你用過早膳了嗎?第24章 心灰意冷的胡宗憲444.第442章 王一鶚152.第152章 ,滅國毀城的世子大帆船第736章 就這些邊角料?622.第618章 我會畫個鳥!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第673章 有我在,誰也跑不掉!第667章 請稱我一聲前輩146.第146章 帶不動的親爹第689章 給朕說說,什麼生意?第359章 必須嚴懲第685章 不買對的只買貴的!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212.第212章 我們沒得選!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417.第416章 王崇古的苦諫511.第508章 這案子我也背不動啊!654.第650章 心虛節更高颯颯響琅玕第67章 盧鏜的怒火第665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第764章 失態,失態了!第743章 萬曆三年龍擡頭444.第442章 王一鶚112.第112章 又侃暈一位新侍講114.第114章 這事燙手,禮部接不住222.第222章 張太嶽盡顯鋒芒524.第521章 皇上,萬萬不可啊!第678章 從西南到西北第910章 楊金水的傳話第400章 蒙古左六翼174.第174章 顫抖吧,朝中的魑魅魍魎215.第215章 亂中再添亂第782章 說吧,想去哪裡歷練?第376章 簡單粗暴但有效第909章 百姓們喜歡的,就是好!第892章 利國益民的千秋工程297.第297章 這小子有些真本事第750章 菸酒不分家第47章 香河大捷第932章 十一個月的大明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