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招兵買馬
全國高考狀元這個名頭開始大範圍擴散,那還要等到江口省的電視臺採訪,以及央視的報道。
各省市都已經陸續出分,“張安”這個名字首次亮相大型媒體,張大安也是第一時間在新聞報道的時候,把畫面錄了下來,然後挑了幾個畫面做成了印刷製品。
央視報道的畫面在這年頭還是很有說服力的,不管啥東西打廣告都能成爲牌子貨。
張大安不想花廣告的錢,所以就主動蹭了一下央視的影響力。
不過新聞報道高考狀元時候的簡短採訪,張大安還是讓幾百萬考生當場紅溫。
“你好張安,我聽今年很多考生說題目很難,尤其是數學,特別難,你個人感覺怎麼樣?”
“還行吧,我個人感覺還是偏基礎的知識點,題目變形多了一些。感覺比平時刷題放鬆的題型還是要簡單一些。”
“那你這次數學考了多少?”
“運氣好,考了滿分。”
“……”
跟外省的高考狀元聊學習經驗或者感悟不同,張大安特意練習了一下微表情,總之就是帶着一點點不屑和嘲諷,仇恨值一秒拉滿。
幾百萬考生見了拳頭直接硬如鐵。
但對家長們來說,這就是實力的象徵。
到七月一號張叔叔擺下喜宴,“張安教育”收到的諮詢超過八萬,沙洲市及相鄰城市直接前來報名面試的家長學生總計兩千七百多人,基本上都是以衝本科或者重點本科爲主。
也有三四十個家長,希望孩子復讀衝擊頂尖重本,排名個位數的高校纔是目標。
剛巧張大安正在重新設計“狀元陪讀班”,將“狀元陪讀班”分成了ABC三個檔位,對外招牌就是“重本提高班”“重本衝刺班”“本科衝刺班”。
教學訓練大綱也新修了兩個版本,基礎版大綱也是“張安教育”的授課培訓大綱。
學校教學、復讀授課以及職業培訓,老師充當的角色是完全不同的,雖然都是老師,但後兩者更多是教練員的角色。
學生也不僅僅是學生,更是學員,過來學習的東西不僅僅是知識,還有應試技術。
如果說學校是廣撒種,傳統耕作;那麼“張安教育”這種就是精耕細作科學管理。
自古以來精英教育只能是小部分人能享受。
普通人很難拼這個,因爲舉凡“精耕細作”,都得往裡面填人力物力財力,少一樣都不行。
這年頭大衆教育的主體就是學校,老師靠着良心和責任在帶着基層青少年、兒童獲取知識、接受教育。
張大安創辦“張安教育”,本質上就是在加劇加速這種差距,跟他考上了狀元卻不去填報志願一樣,屬於禍害人。
當然他分數考得太高,也不會真的夾掉一個未曾相識考生的入學名額就是了。 但內核都差不多,那就是沒有素質。
在各地都在倡導素質教育的時候,張大安兩手一攤,隨地大小考。
素質叼差。
儘管沙洲市不少有識之士都知道這不對,但不妨礙有識之士們帶着孩子來報名,甚至有極個別家長孩子中考分數連職高都不夠,跑李佳雯老師那裡說情,希望幫忙美言幾句,然後插個班。
當然,得加錢。
六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三天,“張安教育”光中考復讀生就湊了六個班級,整整三百個學員。
預收學費超千萬,消息還沒有傳出去,但教育局那邊已經激動不已,加快了“張安教育”進化的過程。
公司化之後,要趕在九月一號開學之前,讓“張安教育”這家公司名下,有一所民辦中學,且有開辦高中教育的資質。
正常審批其實需要一點時間的,但張大安身爲全國高考狀元,自有沙洲市本地行情,再有就是他宣佈復讀,並且明年還打算考個狀元,特事特辦也是情理之中。
畢竟別人可沒有那個本事預收學費都能收個一千多萬,周邊地區不是沒有“貴族學校”,收費也貴得離譜,但那終究還是正常教學範疇。
張大安並沒有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是徹頭徹尾的經營範圍,只是提供中考復讀生一個去處。
規定就是這樣,中考復讀生是很難去公辦學校的,只能去私立或者說民辦。
現在“東圩港中學”這個牌子,變更了主體,成爲了一家經營性的單位。
所以在這個圈子裡的人,甭管是捧“鐵飯碗”的還是在學校混口飯吃的,都琢磨着是不是能去“新東圩港中學”試一試。
平時沒啥機會,這次七月一號不一樣,張正東的訂婚宴擺在鄉下,來恭喜的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其中不乏各個學校的“教學能手”“教學尖兵”,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是社保局以及教育局的人,他們過來是送名單的,充當的是“獵頭”角色。
“張安教育”要擴張,“東圩港中學”變更成了“新東圩港中學”,肯定要招兵買馬,有些好用能用但已經被擠兌的不能用的人,就可以試着往張大安這裡送。
還別說,之前張大安讓張叔叔去尋幾個副校長人選,張叔叔還真是拼盡全力幫忙找到,然後纔有了社保局以及教育局的人過來遞送名單。
“張總,這個是尚湖江浦中學的副校長,現在待崗狀態,尚湖教育局還沒有安排他的新工作。能力相當可以的,原先江浦中學也是沿江的掃盲所之一,這幾年尚湖市發展得好,比我們沙洲市合併學校要早得多……”
“這個呢,是江皋長江中學的語文老師,家裡出了變故,父親得了重病急用錢,現在一個月六百多塊實在是不夠……”
“還有這個,婁城二中的化學老師,帶過‘火箭班’,現在也是非常缺錢……”
席間,教育局副局長邱建民雖然“奔六”的人,但喊張大安一聲“張總”喊的是客客氣氣,他不擺架子,其他人更加不可能裝逼,老老實實排隊跟張大安碰一杯然後再聊人力物力財力上的事情。
見到這個場景,老頭子張氣弘也是暗暗咋舌,尋思着自家也總算出了個“狠角色”,當官的反過來拍馬屁,這要是不狠,還有什麼狠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