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

趙無恤所料不差,孔子聽聞他的所作所爲時,的確是從坐榻上憤然起身,說出了當初季氏八佾舞於庭時說過的話。

這半年多以來,作爲賓客在鄭國居住的孔子對趙無恤可謂失望之極。首先聽說的是無恤在丹水長平一戰中大敗知瑤的消息,最初他還是鬆了口氣的,畢竟不希望自家女兒年輕守寡。

趙無恤雖然有“叛晉”的惡行,卻也讓魯國人擊敗齊國,揚眉吐氣了一番,每年節慶還派人給他送來禮物,一次都沒拉下過,還數次請蘧伯玉等人寫信,邀請孔子渡河入趙,那時候無恤已經在鄴城建立學宮之事了,孔子若能來坐鎮,當學宮的吉祥物倒是不錯。

孔子一開始的確有幾分心動,不過接下來,趙上卿做的每件事都是與孔子意願相違背的。

侯馬之盟,趙魏韓分晉侯之地,恍如魯國三桓三分公室的歷史重現,讓孔子十分不快,。這也倒罷了,趙無恤還在盟會後毅然逼死了曾叛趙投知的兄長趙仲信、叔齊,還有樓縣大夫竇鳴犢、耿地大夫舜華二人也被斬於故絳之市,如此鐵血姿態震撼了晉國諸大夫,一時間皆敬趙無恤如神明。

那竇犨(字鳴犢)正好是孔子老友,聽聞此事後,他臨河而嘆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

他對弟子們說道:“趙氏二子乃趙無恤血親兄長,一人被迫自縊,一人被迫飲劍而亡,如此骨肉相殘之事,就算豺狼虎豹也做不出來。竇鳴犢,舜華二人,晉國之賢大夫也,在內戰裡從晉侯、執政之命而背離趙氏,本無可厚非,趙無恤卻在得志後赫然殺之。我曾聽說,剖腹取胎,殺死幼獸,麒麟就不會來到郊野;竭澤而漁,一網打盡,蛟龍就不會來調和陰陽;搗毀巢窠,打碎鳥蛋,鳳凰就不會飛翔前來。這是什麼緣故呢?君子忌諱傷害他的同類啊!鳥獸對於不義之舉尚且知道躲避,何況我孔丘呢!”

於是孔子便將去歲趙無恤和孔姣送來的冬至、臘祭之禮原封不動地送回去,並回信拒絕渡河入趙,撰作了《鄭操》的琴曲來哀悼被害的晉國大夫,以示與趙無恤恩斷義絕!

等趙無恤強行遷都銅鞮,挾晉侯以令諸卿大夫,甚至兵壓盟津,威逼天子之後,孔子就更加受不了了。

……

是日,他沐浴更衣,朝服衣冠入鄭宮,以上賓的身份向鄭伯勝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並建母弟,以蕃屏周室。當時成王曾言:吾無專享文、武之功,若周室後人迷敗傾覆,而陷入危難,則諸侯之長振救之。到了周之東遷時,晉鄭是依,如今晉國已落入趙氏之手,天子之邦也遭到欺凌,還望鄭君能尊天子,舉義旗,會同諸侯伐趙!”

一席話可謂擲地有聲,把鄭伯勝驚一愣一愣的,在場的七穆卿大夫也被此言怔得目瞪口呆。他們隨後面面相覷,都笑了起來,笑聲漸漸變大,只留下孔丘一個人孤獨地在殿上站立。

這老頭腦子還停留在周平王、桓王時代麼?伐趙?說得輕巧,但趙氏已經擊敗了齊國和知氏,挾持晉侯,威逼成周,韓魏在他這位上卿面前也要退讓一步。趙氏赫然成爲北方一霸,趙無恤不來討伐鄭國就好了,鄭國吃飽了撐着反過來討伐趙氏?

不過七穆笑了一會後,就笑不出來了,反而愁眉苦臉,因爲在趙氏贏得晉國內戰勝利後,鄭國的處境變得極其尷尬。

他們在戰爭之初本來是反趙同盟裡的一員,答應要與齊國東西配合,將趙氏遏制包圍的。但見趙氏連續擊敗範、中行,其勢迅猛,奸猾的鄭人便向避敵鋒芒,讓齊國和知氏先扛一段時間,七穆中了子貢的計謀,把注意力放到蠻氏和晉國陰地去了。

然而覬覦蠻氏的進軍卻惹來了楚國葉公的劇烈反應,葉公抽空派了千餘楚兵進駐蠻氏的樑、霍兩地,牢牢把守着汝水,導致鄭軍遊速部不敢進攻汝南之地。

這時候正好是趙無恤在汶水大敗齊軍,俘虜數萬人的關鍵時刻,鄭國人卻被蠻氏這塊雞肋拴在汝水一帶,等反應過來,齊國已經垮了,從進攻轉爲防守……

鄭國七穆一時失聲,紛紛譴責執政駟歂不該聽子貢之計,由此導致駟歂不得不提前告老,罕氏的罕達成爲新的”當國“。

罕達上臺後,開始進行新的政策,首先忙不迭地退出反趙同盟,斷絕與齊、知的關係,歸還宋國邊邑,以避免趙氏將征伐的目標對準自己。

因爲趙氏經歷了趙鞅死去,無恤決定休養兩年一舉滅知,所以也沒有與鄭國爲難,鄭人總算平安度過這次危機。

之後,罕達又與楚國葉公接洽,以趙、吳強大爲理由,謀求和解,聲稱鄭國願意作爲楚國的北方屏障,隔斷趙、楚。葉公覺得有理,他當時正忙於準備隨楚王征討頓國,也無心再與鄭人糾纏,便與鄭國分汝水而治,並默許鄭國西入陰地的舉動,聲稱三塗山以南屬楚,三塗山以北屬鄭。

鄭國這才終於實現了戰略目標,全取伊洛、陸渾之戎聚集的陰地,楚國葉公也順便從中分得一杯羹,接受了部分陰地之戎。

當時晉國的知氏認爲“晉國未寧,安能惡楚、鄭,必速與之!”他們對此視而不見,反正陰地大夫士蔑在戰爭裡中立甚至偏向趙氏。

不過現如今晉國執政換了人,鄭國人便開始揪心了:趙無恤會不會翻臉跟鄭國索要陰地?到時候是給還是不給?他們之所以將孔子敬爲上賓,也存了此人畢竟與趙無恤和諸多趙氏重臣有師生關係,實在不行就將他作爲人質!

然而幾個月過去了,趙氏那邊倒沒有太大反應,反而是韓氏佔據了河外的虢、宜陽等地,對一條伊水相隔的陰地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讓鄭國人意識到,自己有了一個新的敵人,韓氏!

……

面對韓氏的挑戰,鄭國不像趙氏那般懼怕,他們開始積極尋找靠山。一時間,秦國與鄭國開始迅速接近,加上秦楚的傳統盟友關係,秦、楚、鄭隱隱結成了一個對晉防禦同盟,不過這其中卻沒有趙氏太多事,秦國在河西隔着大河對峙的是魏氏,鄭國則與韓氏有衝突……

隱隱約約,事情竟開始朝着趙無恤希望的方向發展了。

不過在這件事之後,鄭國君臣對待孔子的態度是越來越冷淡,有一天罕達與孔子交談,看到天上飛翔的雁,仰頭注視,神色心思不在孔子身上。

孔子於是知道,自己又到上路的時候了,他的生命裡,註定刻着流浪二字……

“夫子,吾等該前往何處呢?”這一年的一月底,喧囂的新鄭街頭上,師徒一行人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

孔子坐在牛車上閉目,凝神思索了一會後嘆了口氣:“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就去陳國、蔡國那邊看看吧。”

於是一行人輾轉南行,朝媯姓的陳國駛去。

兩個月後,被困於陳蔡之間的孔丘精疲力竭,卻不曾後悔當初的這個決定。

他從不爲自己做的任何選擇懊悔!

(~^~)

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536章 求婚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13章 趙樂聯姻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1020章 分娩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56章 “民主制度”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423章 雪橇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095章 無題第17章 割圓之法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1222章 大結局第1144章 赤山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39章 嘎嘣脆第807章 韓策第705章 試探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23章 君子如玉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337章 小司寇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306章 孔仲尼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235章 晏平仲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926章 兵家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445章 野心第89章 無心插柳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354章 造紙術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835章 無私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1056章 西施(下)第95章 劍擊之技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92章 劍名獬豸第814章 遷都第91章 子產之政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14章 老豺範鞅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17章 割圓之法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31章 成氏一族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367章 楫門而盜
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536章 求婚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350章 錦上添花第13章 趙樂聯姻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1020章 分娩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56章 “民主制度”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423章 雪橇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778章 美哉室!其誰有此乎?第1095章 無題第17章 割圓之法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1222章 大結局第1144章 赤山第1077章 野火燒不盡第610章 我的兄弟姐妹(上)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39章 嘎嘣脆第807章 韓策第705章 試探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23章 君子如玉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337章 小司寇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1154章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668章 攻城利器(下)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306章 孔仲尼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235章 晏平仲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926章 兵家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215章 百無一用第445章 野心第89章 無心插柳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354章 造紙術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1024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上)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835章 無私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17章 心腹之患第1056章 西施(下)第95章 劍擊之技第122章 不同的路第92章 劍名獬豸第814章 遷都第91章 子產之政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216章 時也,命也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1178章 鳩佔鵲巢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14章 老豺範鞅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17章 割圓之法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31章 成氏一族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1028章 王孫歸不歸?(上)第367章 楫門而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