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蟲豸

七月中旬,晉國在大旱後又遭蝗災,魏氏官民坐視蝗蟲吞食即將收穫的糧食不敢捕殺,只知道磕頭祭拜,修建神蝗廟。魏曼多更是公然譴責,說這是晉國的執政者修德不夠招致的天譴,把輿情的矛頭指向趙氏。

趙無恤不背這個鍋,他公開反駁說:”蝗災猖獗,眼看禾稼被蝗蟲齧食無收,百姓飢餓死亡,魏卿爲政者這時不想辦法挽回,卻出來譴責別人,汝連日祭祀,螽斯依舊,何補於抗災?又怎麼對得起之下的百姓?“

於是趙無恤以救災的名義,調遣了數千武卒進入長子郡,幫當地百姓搶收糧食,能割多少是多少。不過有趣的是,在趕赴各縣鄉的軍隊裡,也跟着幾名不提鐮刀,也不拿矛戟的人。

這些被趙無恤戲稱爲“文工隊”的人,是近年才設置的特殊兵種,他們來源於陶丘市肆的”百戲“,也就是表演爲生的職業。但他們既不角抵,也不耍雜技,而是靠一張嘴吃飯。

他們到了地方後,當即在鄉社集合百姓,當着所有人的面表演了別開生面的“曼衍之戲”,既簡單的故事相聲,其創始人是陶丘著名的戲人優莫,演的是趙無恤給他選定好的劇本,但允許自由發揮。

小城臺谷邑,原本是鄉射禮的土臺子上有兩個人,一個人穿着一身陋衣,飾演因蝗蟲過境而失去了一切的農民,另一個穿着冠帶,飾演到鄉下賑災的趙氏官吏。

扮演農夫的那個人演技不見得好,卻十分賣力,一出場就一陣唉聲嘆氣。

“飛蝗過境,田間地頭密密麻麻,家中卻顆粒無收。”

說到悲時,他以頭搶地,引發了臺谷邑百姓們很深的共鳴。

就在這時,一聲鑼響,扮演趙氏官吏的那個人立刻跳了出來,大聲說道:“既然如此可惡,不如撲殺之!”

扮演農夫的人作大驚狀:”上吏說笑了,螽斯乃是神蝗,祭拜還來不及,豈能撲之?“

”纔不是什麼神。“趙氏官吏斷然否認,他轉過頭,對所有百姓宣告道:”晉國山川神明,四嶽山神四水河伯,都要由趙上卿認可纔算數,其中卻不認識什麼神蝗、蟲王。君不聞上卿前幾日在長子城外怒斥‘爾食餘百姓五穀,如食餘之肺腑,餘食爾血肉方能解恨!’仰天吞蝗,於是一地蝗蟲盡數飛走,不敢爲害麼?可見這些飛蝗是假神,畏懼真的明主。“

見百姓們將信將疑,他又補充道:”宋國的大巫祝汝等可知道?天下最料事如神者,最受天道恩寵者,她也傳話來晉國,說這次蝗災與什麼人間失德,上天報應毫無關係。“

”那螽斯到底是啥?“扮演農夫的戲人恰到好處地發問,這個問題也是淳樸的百姓想問的,一如魏氏鹽氏之女看到的一樣,那種飛蝗滿天的震撼,讓他們心生恐懼,下意識地以爲這不是凡俗力量能造就的。

”螽斯就是蟲豸,跟叮咬你的蚊子,糞坑便嗡嗡亂叫的蒼蠅,都是蟲子的一種!不信你去田間瞧瞧,地上全是蝗蟲蛋,到了來年,就會生出新的蝗蟲來“

扮演官吏的戲人轉頭,對百姓們大聲質問道:”天生萬物以養人,可見人乃萬物之靈,至高無上。而這些蟲豸,卻是世上最低等的東西,成羣結隊只是其習性而已,汝等會朝拜廁所裡的白蛆麼?汝等會祭祀臭水溝裡的蚊子麼?“

衆人這下憤怒了,紛紛大吼道:”自然不會!“

”那爲何還要怕什麼神蝗呢?“

眼見飛蝗神秘的面目已經被拆穿,羣情激奮,真正的趙氏官吏才站了出來,大聲宣佈道:“既然如此,二三子與其坐視飛蝗食糧,不如捕蝗!上卿有言在先,得蝗一石,可換取糧食一石!”

千言萬語,都比不上一句捕蝗蟲能換糧食來的有效,在戲人的表演下,對蝗蟲不再有神秘感的鄉人開始集體出動,加入了抗擊蝗災的大軍裡……

……

趙無恤既然提出要與蝗蟲對抗到底,自然也有準備,臨漳學宮裡的學子所學十分繁雜博廣,除了魯班爲首的工科,史趙爲首的圖書愛好者,和萇弘爲首鼓搗天文器械,描繪星圖的那些人外,甚至還有修“格物致知”的一批人。

他們也不做別的,趙無恤的私庫出資,包管他們衣食住行,只需要一人尋找一種東西,使勁觀察就行,比如有觀察蝗蟲的,有觀察竹子的,有觀察犬馬的,實際上就是玩兒,跟後世八旗老爺兵玩兒鳥雀一樣。不同的是,他們還得記錄和總結,一年到頭時,你交出記錄的進展和心得來,證明不是在吃白飯就行。

生物科學的體系趙無恤沒法從頭建立,但大量的觀察材料卻能做出來,正如亞歷山大爲亞里士多德創造的條件一樣,什麼稀罕物都往學宮送去研究記錄。

在這過程中,觀察蝗蟲的那幾人對於蝗蟲的生長與環境氣候條件的關係,倒也有些見地,比如他們總結道:“蝗初生,其大小如粟米,數日則大如蠅,能跳躍羣行,其名爲蝻。又數日,能羣飛,其名爲蝗。飛蝗所至之處,喙不停齧,殘害農稼,唯不食豆類、麻類……又數日,雌蝗產卵於地下。地下之卵,十八日復爲蝻,蝻復爲蝗,如此反覆傳生,不出十年,一蝗之子孫千千萬萬矣……”

他們還解決了蝗蟲產生這一千古謎題:“蝗之所生,必於大澤之涯,必也驟涸之處……故大滷澤春盈秋竭,乃飛蝗發源之地!“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昆蟲學記錄吧……”趙無恤也爲他們的成就而驚訝,自己那點私庫的錢沒白花啊,不過目前他只是讓人研究與農業相關的各種生物,作爲農學的補充而已。

也是利用這些觀察記錄,他得出蝗蟲有趨光習性,於是便讓長子郡各縣於夜中設火,火邊掘坑,吸引夜間的飛蝗過來送死。有的官吏對除蝗心存抗拒,立刻被撤職,趙無恤宣佈,若縣吏聽任蝗蟲食禾,導致百姓絕糧,要對後果負責,到大理寺法庭上接受審判!

在這種情形下,長子郡各縣都積極搶救糧食,同時組織百姓除蝗,除了夜間用火吸引外,還在田間掘長溝,每隔一定距離掘溝一條,發動農民敲鑼,驅趕。米粒大小的蝗蝻受驚跳入溝內,即以泥土填入掩埋。對漏網的成蟲飛蝗,用繩兜兜取,布袋盛貯,總之無所不用其極。

除了收效不大的人力外,雞鴨鵝和林間的鳥雀這次可是幫了大忙。長子靠近少水的地方有不少養鴨人,蝗災來的時候別人憂心,他們卻欣喜若狂,打開鴨舍放鴨,猶如草原民族的放牧牛羊一樣。

最初忌憚魏氏那邊傳過來的“神蝗”之名,只能偷偷放,到後來趙無恤鼓勵,則是大張旗鼓地放。據說一隻大鴨一天能吃掉蝗蝻兩斤,則一百隻鴨每天的食蝗量達兩百斤之多!

趙無恤在驚訝和表彰之餘,也可惜現在只能亡羊補牢,來年得在各地多養些雞鴨,防止蝗蟲卵孵化的下一代蝗蝻再度成災。根據“格物”一派觀察得出的結論,又在長子郡低窪積水和有水草生長的地方,發動農民割草,曬乾後既可作燃料,又清除了蝗蟲產卵的場所。

最後,鑑於蝗蟲不食芋、桑、菱芡、豌豆、綠豆、大麻等,他便鼓勵長子郡明年可以多補種這類作物,有利於防止蝗災危害。

以上的方法可以說已經相當周詳,只因蝗災來的迅猛猖獗,所以收效也受到限制,但與魏氏求神拜鬼的烏煙瘴氣相比,已經好上太多了。

從七月中旬到八月初,半個月時間內,長子郡各縣共計撲殺蝗蟲十四萬石。趙氏領地廣闊,從鄴城常平倉裡源源不斷有糧食西運,以這種方式賑濟長子民衆,讓他們免受饑荒之苦……

付出了勞動,得到了過冬的糧食和來年種子,百姓自然欣喜若狂,唱着”勢將去彼,還吾樂鄉!”高高興興把家還。趙無恤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也更加高大起來。

一位能帶領他們渡過天災的明主……

一位所到之處產生奇蹟的明主……

這種奇蹟不是僞造的神蹟圖讖,而是讓千人萬人凝結到一起,團結起來與萬惡蟲豸對抗。

不過在百姓的口口相傳中,各種因素作用下開始減緩的蝗災,卻被說成是趙無恤仰天吞蝗,於是上天感動,讓蝗蟲飛到別處……

趙無恤不知道他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他正在長子城內,聽羣臣討論要如何處理那十四萬石蝗屍,還有不斷由農民交上來,活蹦亂跳的蝗蟲呢……

他聽了一會,都不合心意,於是站起來笑道:“二三子辛苦了,今日便到此爲止罷,明日休沐一天,餘在郡守府邸大宴羣臣,長子郡各官署長吏務必到場!我會讓庖廚炮製一份別開生面的大餐,犒勞汝等!”

ps:今天有事就一章抱歉

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915章 叔于田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998章 眉間赤第509章 致師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25章 國野矛盾第808章 趙策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1217章 獲麟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557章 虎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936章 螽斯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第470章 醫院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002章 跖之徒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67章 大都無防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482章 戰和第514章 突騎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462章 反壟斷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654章 大風(11)第253章 商丘對第656章 大風(13)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545 師徒、父子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799章 趙魏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137章 三箭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906章 水力第701章 當國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491章 魚第447章 交鋒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12章 呦呦鹿鳴第646章 大風(3)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912章 沸鼎(下)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816章 秦人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892章 過河卒第710章 陶朱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999章 殘城
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915章 叔于田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998章 眉間赤第509章 致師第857章 絕域輕騎催戰雲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25章 國野矛盾第808章 趙策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372章 奧林匹克?第1217章 獲麟第708章 吳王夫差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557章 虎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936章 螽斯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第470章 醫院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596章 我用十年磨一劍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414章 堅壁清野第1002章 跖之徒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940章 以鄰爲壑第67章 大都無防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482章 戰和第514章 突騎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185章 主持大局第976章 最後的殘暴第757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上第120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462章 反壟斷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654章 大風(11)第253章 商丘對第656章 大風(13)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545 師徒、父子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799章 趙魏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1137章 三箭第777章 大廈將傾第389章 迴歸的希望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906章 水力第701章 當國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207章 聞戰不懼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491章 魚第447章 交鋒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982章 虎頭蛇尾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12章 呦呦鹿鳴第646章 大風(3)第628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912章 沸鼎(下)第967章 歷史的塵埃第443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816章 秦人第1109章 天下無數百年不變之法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892章 過河卒第710章 陶朱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999章 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