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交鋒

ps:今天有點晚,見諒,半個小時後還有一章

“須句大夫不救災疫,偏信鬼巫之言,以活人祭祀淫神,已經犯了禮法的大忌!何況他還試圖阻撓醫扁鵲救人,於是便被憤怒的國人驅逐,我只是在毫社主持了公議而已,當日之事有萬人見證,小子已經在信中說過一遍,莫非還不夠明白?那便再複述一遍好了,《尚書》有云……”

“且慢!”

孔子輕咳一聲,制止了趙無恤的話:“小司寇信中所言極其精彩,丘觀摩數遍,甚至都能全文背誦下來。∈♀,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何況人祭,我已經向君上請求,明文在魯國制止活人祭祀這種夷禮。”

“要在全魯禁止用人祭祀!?”不單趙無恤,在場衆人都有些吃驚。

孔子捋着卷鬚道:“然,說來慚愧,這本應該是周公之國理所應當的事情,吾等卻只能在事後見兔放犬,希望還爲時不晚罷。”

季孫斯臉色微微抽搐,魯國素來不提倡用人祭祀,雖然以前各地總有些大夫受夷人遺風影響偷偷實行。可要論公開祭祀,還是他父親季平子二十年前亂來惹的鍋,孔子想明文禁止這愈演愈烈的雜俗,雖然不少人會偷偷抱怨,但卻沒人敢出面說半個不字。

畢竟輿情洶洶,誰都承受不了。

問題在於如此一來,國君又多了一項“仁政”:在孔子的幫助下,魯侯近來日益強勢,利用三桓無法統一態度。已經收回了不少權力。但現如今季孫斯也顧不上鬩於牆,因爲他們自己的無膽。只有孔子敢於站在場內與趙氏父子爭辯,爲魯國爭取權益。他說什麼做什麼,也只能聽之任之了。

無恤啞然於孔子的果斷,禁止人祭,這又是一項變被動爲主動的妙招。他本來想在近期內建議魯侯推行,在魯國收庶民之心用的,卻被孔子搶了先,這位至聖先師有時候冥頑不化,有時候卻難纏得緊,真心不能小覷啊。

卻聽孔子繼續進攻道:“故。此事的確是須句大夫有違周禮在先,但他是魯國公族,又是與小司寇位次相當的中大夫,本應上報三卿和君上處置纔是。小司寇卻自作主張侮辱他,實在是有失斯文。”

趙無恤顧不上想自己與孔丘的關係,更顧不上瞻前顧後,幸好他家臣中的孔門弟子都不在場,避免了尷尬,於是便故作慚愧地羞澀一笑:“夫子教訓的是。小子少年狂妄,須句大夫殺了我派去幫忙救疫的傳人,一時惱怒才做下了此事……”

孔子見無恤突然軟了下來,鬆了口氣。正要習慣性地繼續說教一二,孰料!

“但我卻不後悔!”

趙無恤慨然言之:“須句大夫殺司寇使節者,已經視魯國禮法爲無物。視我趙氏威儀爲無物,犯趙氏者。雖貴必責,他理當受此驅逐。而且在暴虐的主君離去後。須句兩萬餘民衆得到了靈鵲的救治,如今疫病已經停止蔓延,不久便能痊癒,夫子不認爲這是好事?”

趙無恤這是一再申明,自己在道義上是正確的!

孔丘明知如此,但他站在魯侯、魯國利益這邊,卻得維護住秩序的尊嚴!

一聲細微不可察覺的嘆息後:“這是小君子之德,但如何善後還得考慮一番。”

趙無恤看了趙鞅一眼,心裡也蔚然嘆氣,與孔子正面爭論,這不是他希望解決事情的最好方式。但卻是趙鞅中意的方式,如今只能跟孔子說聲對不住了,他趙氏之子的身份,也決定了今日的立場!

就在這時,早就不耐煩的趙鞅卻突然開口了,威脅之意十足:“那便說說善後之事,餘雖然於魯國是外人,但須句在齊魯之間,位置重要,關係到晉齊的全局,那餘便直言罷,須句大夫是絕對不能迴歸的!”

孔丘剛剛和兒子戰成平手,做爹的卻又親自登場,不由感覺口乾舌燥:“爲何?”

“試問誰家沒有親人死於疫病?這份罪過,現如今已經歸到須句大夫頭上了。他當時在趙兵維持秩序下才得以全身而走,若是強行迴歸,要帶多少人才能攔住兩萬人的惱怒?到時候民憤如洶洶決堤的洪水,沒了趙兵維持,大宗伯能保證須句大夫的安全?須句一亂,便可能導致齊人再度入寇,誰能擔當此責任?更重要的是……”

趙鞅直接拍了案幾:“須句大夫曾售糧於齊人,壞我兒堅壁清野之策,若是在晉國,早已被戮殺於宗廟了,餘身爲禦敵的中軍佐,決不能容此人再回須句!”

季孫斯和叔孫州仇嚇得夠嗆,連忙站出來請罪,朝孔子連連使眼色,讓他不要再糾纏此事了,一切等趙卿離開後再說不遲!

孔子卻淡然道:“丘身爲大宗伯,也有權管理公族失禮之罪,已經上言請君上解除他邑大夫之職,自然不會迴歸須句。但列國自有分疆,田畝自有阡陌,卿大夫的領域也有界限,今日要商議的,是趙氏之兵在疫病消失後何時離開,新的大夫好去上任。”

趙鞅眉頭大皺:“新的須句大夫?吾子爲魯國奔波半年,平盜寇,敗齊軍,救疫病,如此大功,不應將須句作爲封賞?”

“敝國邊邑的戎事關係到晉國,故中軍佐出言干涉也並無不可,但任命邑大夫之事乃魯國內政,還望中軍佐不要多言。”

趙鞅大怒,但孔丘這話不卑不亢,竟愣是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趙無恤連忙上前輕聲安撫趙鞅,且聽孔子接下來會怎麼說。

如此一來,又輪到自己上場了。

卻見孔子先言賞後言其他:“小司寇有大功,但賞罰出於君上,而不是由臣下任意選擇。當年武王伐商。周公定四方,姬姜的宗子們誰不想留在西土?亦或是去一處膏腴之地享福。但封邦建國之時,還不是一一聽命。散居天下?今日亦然,君上已經決意將小司寇從中大夫卓拔爲上大夫,可參預朝政,並賜郿地爲領邑!”

……

郿邑?

郿邑現在是無大夫之地,郿宰直屬於魯侯,但魯侯的權勢從來出不了公宮,這只是個空名而已。如今趙無恤的觸鬚已經擴展到了須句,更近的郿邑自然不在話下,作爲西魯最上道的邑之一。郿宰早就偷偷向他委質效忠了,還需要等魯侯來封?

但在衆目睽睽之下,無恤只能下拜接過孔子這時候纔拿出的冊書,心裡卻思量開了。

不是他得隴望蜀,而是郿邑本就在手中,魯侯只是承認一個名義而已。何況郿邑城小民寡,不及須句的三分之一,地理位置也沒有須句重要,一旦缺失。無法達到無恤想將西魯北境連成一條防線的目的。

這次反擊齊國之所以大獲成功,一半是謀略得當,一半卻純粹是出於僥倖。若是趙鞅帶着主力離開,趙無恤短時間內無法整合出足夠的戰力。只需要陳氏帶着族兵來觀光一番,只要齊人謹慎一些,西魯依然難以抵禦。

頭上懸着一把利劍。所以趙無恤也顧不上吃相難看不難看了!

“那麼,敢問新的須句大夫是誰?郿邑與須句相鄰。小子日後得與之好好相處才行。”

他心裡冷笑,一個大夫是驅逐。兩個大夫也是驅逐,新的大夫若是不能按照無恤的意思來,也趕跑就是了!他的割發代祭可不是爲了做一個老好人的,這件事給須句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無恤已經在他們之間建立了威信,當民心握在手中時,輕易的煽動便可以掀起驚濤駭浪!

卻見孔子再次露出了後世畫像上的那種笑,讓你感覺這老頭有趣得緊,親切無比,卻又不能不肅然起敬。

“是中大夫柳下季!”

……

“終究還是棋輸一着啊。”在聽到柳下季之名時,趙無恤閉上了眼睛,在心裡默默嘆息了一聲。

一般的大夫,甚至於公族來,趙無恤都有把握煽動已經認準他這個”賢司寇“的須句民衆再來場國人暴動。

但惟獨柳下季不行。

且不說趙無恤與這位真正的老好人關係不錯,他還是魯國內名聲僅次於孔丘的士大夫,先祖柳下惠的德行遺澤流傳至今,若是哪個領邑的民衆遇到了他,只有拍手稱快一途,無恤至多能慫恿那些輕俠惡少年幹些下作之事趕走他。

但那樣一來,手段難免太過不堪,一旦暴露影響在魯國民衆心中的名聲。何況他已經認定,盜跖與柳下季兄弟情誼還在,說不準那個湖澤大盜一怒之下又掉轉頭反了,得不償失。

總之,柳下季若來,無恤於情於理,不能對他做太過分的事情。

今天的孔夫子大概是全力以赴了,各種表現令人讚歎不已,居然出了這麼一個妙招。

他在無奈之餘,卻也充滿了鬥志。

這種感覺許久未有了,上一次,或許是在新絳的大射禮上聽聞知瑤之名後吧,孰料還沒能和這個一生之敵見面,就出奔到了魯國。

可他在這裡的經歷也精彩無比!

陽虎,盜跖,齊侯,陳氏……

還有之前以爲,或許能和平相處,談笑風生的孔子……

不知不覺,趙無恤對孔子的態度,從身處晉國的遙不可及,對這位歷史上”聖人“的瞻前顧後;初見時如沐春風,卻也無法擺脫前世觀念所左右。

直到現如今,無恤與孔丘站在場中,雖然個頭沒他高,可心卻想一爭高下……

他暗暗想道:“恰逢春秋戰國之世,就是要與這些影響華夏千百年的先賢交鋒,才能顯得出快意罷……”

因爲,他也不是沒有反擊之策!

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444章 叛徒第1016章 蒹葭蒼蒼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933章 天災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818章 道可道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645章 大風(2)第722章 公孫勝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542章 鳴鼓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542章 鳴鼓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912章 沸鼎(下)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862章 燕國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1222章 大結局第743章 想跑?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73章 泮宮公學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433章 傷寒(中)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479章 孔方兄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26章 猛士歸心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436章 醫者心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53章 冬至(二)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1017章 馮翊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441章 用人
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444章 叛徒第1016章 蒹葭蒼蒼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933章 天災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897章 越有處女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818章 道可道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645章 大風(2)第722章 公孫勝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17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755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上第542章 鳴鼓第511章 魚麗之陣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542章 鳴鼓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912章 沸鼎(下)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219章 秋日之陽(終)第862章 燕國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1222章 大結局第743章 想跑?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31章 誰爲陪襯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73章 泮宮公學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433章 傷寒(中)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479章 孔方兄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398章 分崩離析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1165章 美人離殤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26章 猛士歸心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28章 竊國大盜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1083章 生於憂患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436章 醫者心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53章 冬至(二)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1017章 馮翊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243章 無恤的蛻變第441章 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