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春秋數學家

在射術方面,王孫期在觀看無恤射過幾壺箭,箭箭命中靶心後,就面不改色地表示自己技不如人,請君子自學。

他又語重心長地教訓說:“然而箭術不代表箭道,心正則箭正,君子之心,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雖然聽不太懂但是看上去很厲害的樣子,趙無恤只得唯唯應是。

……

書、數的老師是下宮的首席計吏,名爲計僑。“計”是他們家族歷代相傳的職位,慢慢地就變成了氏名,計吏具體負責覈計各類帳目,後來被稱作主薄,相當於財務會計。

趙無恤記得這時代還有一位繼承了管仲之學的經濟學家計然,現在應該還沒有被剛繼位的越王勾踐所用吧,也不知道他身在何處。

此外,計僑一手晉國篆字也寫得相當漂亮,不過很多字趙無恤都認不出來,篆書的筆畫可比尚未產生的隸書繁雜多了。

而且,趙無恤又發現了一件事情,此時毛筆已經廣泛運用,所以說,什麼毛筆是秦國蒙恬拔狼毛兔毛髮明的,純屬後世腦補。

這天,計僑檢閱無恤在竹片和簡牘上寫下的篆字後,留有短鬚的臉頰頓時微微抽搐。

因爲實在是太慘不忍睹了!一坨一坨的是什麼鬼?這也怪無恤前世時父母花錢逼他去的書法課全逃掉了,所以幾乎屬於零基礎上陣,而且寫出來的字還經常混入些奇怪的東西……比如後世的簡體漢字。

於是無恤便被計僑天天盯着練晉篆,抄《詩》和《尚書》。在竹簡上寫字可不容易,時不時就得用銅削刮掉重寫,效率慢得驚人,這痛苦的經歷也促使他考慮,是不是要找機會發明紙張?

而且有了紙,至少如廁時能擺脫那恐怖的廁籌啊,有的廁籌還是公用的……這坑爹的古代生活。

練習書法時,無恤被計僑虐得跟前世罰抄語文課本的小學狗似的,但到了學習計量算數時,情形就反了過來,他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先生,不是小子懶惰,而是這算籌之術太慢太麻煩,用處不大啊。”

計僑就是算籌之術出衆,年紀輕輕便在趙氏之宮裡小有名氣,趙無恤一張口就說不樂意學,他當然不高興了。

“數科乃君子六藝之一,安身立命的不二法寶,日後小君子到了封邑,若是連稅賦、上計都算不清楚,難保不會被皁隸和大族矇蔽。就算是在軍中爲旅帥,不通算學,便不會測山坡高度,不會量河流深淺,不懂統籌輜重粟米,不擅調度師旅人數啊!”

這位春秋數學家簡直是痛心疾首。

這時代不比後世,數學有很重要的地位,並不是旁門左道,否則也不會被列爲君子六藝之一,士人想要做家臣,首先得算術過關。

先秦兩漢的數科主要分爲: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種,其中許多都實用性極強。但計僑對形而上學的純算學也很感興趣,甚至還成了算癡,精研算學竟至入迷,經常會出現不吃不喝鑽研難題的情況。

“先生,小子知道數科很重要,人立於世,行動坐臥飲食衣寐實在是處處離不開這門學問,甚至,比那些俗禮有用多了,可這算籌就……”

趙無恤看着那些密密麻麻擺了一桌案的算籌,密集恐懼症頓時發作,有些發暈……

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爲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計僑的腰部隨身攜帶。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或地上擺弄。

對於籌算而言,計算的數字越大,籌算的面積越大,大數字相乘,水平差的人把籌棍鋪開一間屋子也不稀奇。計僑明顯是籌算高手,他把數字分成一組一組進行計算,眼明手快加上記憶力高超,硬是在半張桌子上擺開了算陣。

趙無恤自問做不到,但他也有自己的絕招。

他前世不少知識已經還給老師了,大學時高數更是掛的一塌糊塗,但微積分等複雜的玩不出來,初高中那點底子還在,可以拿出來糊弄人。

什麼,你是說用小學乘法表就可以裝逼?然而對不起,趙無恤悲哀……應該是欣慰的發現,這東西從西周時已經成型了。

雖然,和後世的順序是反着的,計僑教的乘法表,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背到“二半爲一”結束。

此外,在周人的古算經中,勾股定理也已經被發現了,而且還有位沒留下名字的大能列出了日高公式……

“小君子這話有些可笑,不用算籌,如何計算?這就好比無舟卻要渡大河,無干戈卻要近身廝殺。”計僑十分頭疼,傳聞這位小君子行事乖張,不講禮儀難以訓導,果然是真的。

“小子倒是知道一種方法,與先生使用籌具計算之法大不相同,先生可以出一道題目,讓我演示一番。”

計僑決定,非得好好降服這個滿腦子胡思亂想的庶君子不可。

“也好,那就我就考考小君子,好叫你知道數科的博大精深,並非隨意能夠應付。”

計僑心中對無恤的說辭十分不以爲然,他索性出了一道偏難的題目。

“今有野人租聘君子的田畝,出租頭一年每畝得一錢,明年每四畝得一錢,後年每五畝得一錢,總計三年得一百錢,問出租田多少?”

這正是剛纔用算籌演示過的,以他之能,尚且在桌上擺弄了不短的時間,剛纔趙無恤壓根沒有用心聽,想必也答不上來。

趙無恤微微一笑,果然不去拿算籌,而是拿起了一根細竹棍,在室內的沙盤上寫寫畫畫起來。

用算籌可能會有些麻煩,但阿拉伯數字和四則運算就簡單多了。

計僑詫異地發現,趙無恤果然不用算籌進行計算,而那地上列出的豎式雖然從未見過,但以他多年的算學經驗來看,卻發現其簡便無比,頗有道理。

而那些豎式中彎彎扭扭的奇怪符號,0123之類的,他竟然聞所未聞,此外,那個“一”是何意?“十”呢?這個斜着放倒的十字又是什麼鬼?

算癡計僑抓耳撓腮,看得如癡如醉,然而還不等他琢磨出點門道來,趙無恤竟然三下五除二,就把題目給解出來了!

趙無恤所用的豎式在二十一世紀雖然只算小學課程中最基本的運算法則,但在公元前五世紀的春秋,卻絕對是一種超越時代的先進科學方法。

完事以後,他輕鬆地拍了拍手道:“先生,小子知道答案了,一共出租一頃二十七畝,四十七分畝之三十一。”

求收藏,求推薦……

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1096章 濟北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番外3 上帝之鞭第886章 少樑砲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1002章 跖之徒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一謀臣第770章 死於此!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40章 碩鼠碩鼠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934章 天道遠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52章 冬至(一)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17章 割圓之法第18章 趙氏公議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456章 盜跖第72章 初見魏駒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1007章 卸甲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654章 大風(11)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518章 狂人第538章 巫頌(上)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434章 傷寒(下)第434章 傷寒(下)第932章 鹽粒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409章 壞消息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561章 大將軍第770章 死於此!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87章 豆在釜中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743章 想跑?第283章 擲矛兵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444章 叛徒第17章 割圓之法第237章 道路輿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204章 君與臣第509章 致師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53章 冬至(二)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509章 致師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999章 殘城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
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1096章 濟北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番外3 上帝之鞭第886章 少樑砲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1002章 跖之徒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532章 深夜訪客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一謀臣第770章 死於此!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40章 碩鼠碩鼠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934章 天道遠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52章 冬至(一)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17章 割圓之法第18章 趙氏公議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991章 蒲阪之戰(中)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456章 盜跖第72章 初見魏駒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1007章 卸甲第916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上第654章 大風(11)第328章 梟臣的末路(下)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518章 狂人第538章 巫頌(上)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693章 哀其不幸第434章 傷寒(下)第434章 傷寒(下)第932章 鹽粒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409章 壞消息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561章 大將軍第770章 死於此!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101章 嘉禾重潁第87章 豆在釜中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549章 聞絃歌而知雅意第743章 想跑?第283章 擲矛兵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444章 叛徒第17章 割圓之法第237章 道路輿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204章 君與臣第509章 致師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643章 兩軍對壘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53章 冬至(二)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509章 致師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999章 殘城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