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

濉水之畔,吳王的大纛高聳入雲,粗壯的軀杆堅挺有力,頂端巨大的鳥篆文“句吳”二字肅殺又威嚴,隨風飄蕩之中,盡顯睨視天下的沖天霸氣。

夫差立於大纛之下,全身緊裹在一套漆得玄黑的犀皮甲中,一整塊厚實的犀甲覆在胸前,兩肩之上,紅色的大氅被風吹起,悠悠飄揚,更襯托出吳王的英武不凡。滿是老繭的右手緊握令旗,左手輕搭在腰間純鈞寶劍之上,那閃亮的劍刃透出粼粼寒芒。

吳王臉上沒有絲毫表情,那如岩石般堅硬的線條就如同他的性格一般剛強而暴戾,或許是連月征戰,他的眼窩略微有些凹進去,顯得有些深邃和疲倦,此刻這對虎目正緊盯在不遠處的濉水,久久不願移動。

濉水中,盡是正在渡河的吳兵。

吳國雖然號稱兵甲十萬,實際上遠沒有那麼多。夫差北上時帶了五萬人,在泗上被殲滅一萬,在邳城又被殲滅兩千,加上從彭城撤退時一路上拉下的,或者是自行脫離大部隊的羣舒、徐地兵卒,如今僅剩下的三萬多吳人。

濉水是吳國和宋國的國界,過了河就是淮北,並不大的符離塞扼守此地,裡面有數百人駐紮,因爲濉水較淺,江南之人又精通水性,所以連浮橋都沒有搭,也不用渡船,衆人直接脫了甲冑往齊肩深的水裡一紮,就往對岸游去。

所以這一會,整個濉水裡盡是赤條條黑黝黝的吳人,唯一沒有卸甲的,就是仍在北岸的夫差,以及簇擁在他身邊的三千犀甲衛士了。

“大王,各軍旅皆已找到地點下水,大王也渡河吧。”眼看大軍渡得差不多了,太宰伯嚭戰戰兢兢地來勸說夫差渡河。

夫差嫌棄地看了伯嚭一眼,若非還要仰仗他處理國政,完成撤軍事宜,夫差早就殺了這佞臣,此刻伯嚭來勸,他巋然不動,說道:“在最後一個吳人渡河前,寡人都會站在此處。”

吳王夫差本來就是依靠軍功得到吳國人認可的,他在這段撤離路上的果斷和堅定,是吳軍沒有崩潰變亂的重要原因。

伯嚭不敢再言,夫差不過河,他也不敢過,只好怯怯地站在一旁,心急如焚。他心裡隱隱擔憂,雖然拋下了宋國人在後面阻礙趙軍,但以趙軍騎兵的腳程,也應該快到了吧……

果然,不多時,在遠處的斥候便匆匆來報,說是看到大片煙塵朝這邊撲來。

一刻之後,趙軍到了。

除卻吳人渡河的划水聲外,空氣中有多了一種聲音,那便是隆隆的馬蹄聲,很快,一支風塵僕僕的騎兵抵達了濉水。

一里外的古原草場上出現了一列黑影,是騎兵,兩千匹戰馬趕了幾十里路,但在主人的駕馭下卻沒有絲毫躁動聲息。

……

看着這些全身籠罩在黑胄黑甲之中,就連前排的百餘匹戰馬也罩上了馬甲的騎卒,不管是岸上還是水裡的吳人都感覺到了一股來自背後的殺氣。

在北方這段日子裡,擅長步戰的吳國人可算是見識到了趙國騎兵的威力,他們的來去如風,他們衝鋒時能摧毀世間一切的凌厲霸氣。

伯嚭不由自主的吞嚥下一口口水,伸出舌頭滋潤了一下因爲乾涸而開開裂的嘴脣,想以此來驅散籠罩在他頭頂的壓抑和緩解心中的緊張,但趙國騎兵那股濃濃的氣勢依舊能讓人窒息。僅憑這兩千騎兵,就已把吳國人心中的防禦撕開了一個大口子,讓還停留在岸上的人渾身都開始顫慄。

“大王,請速速渡河!”伯嚭再勸夫差,然而夫差卻目不轉睛地盯着古原上的宋國追兵咬牙切齒。雖然吳軍僅剩三萬多,但追來的趙軍和商丘宋軍也不過五六萬,吳人完全有一戰之力,當年面對十倍於己的楚軍,他們也大獲全勝了!

但如今的情勢對吳軍極其不利。

現在吳國人正處於半渡的狀態,以趙軍那實用性的戰術,肯定不會像宋襄公一樣等他們渡完才發動進攻。

半渡而擊,這是吳軍的厄運,也是對方的機會,夫差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不讓吳軍遭到突擊,全軍覆沒於此。

“請大王渡河!”這會非但伯嚭在勸,負責夫差身邊宿衛的大將專鯽也過來請求吳王速速離開。

夫差眼中充滿不甘,他指着那批騎兵道:”趙無恤的玄鳥大纛就在後面!“

王對侯,這是夫差十多年來渴求已久的時刻,然而在正式交鋒前,他就在戰略上被趙無恤擊敗了。

眼見夫差又起了性子,專鯽跪下苦苦相勸:”我軍若戰則不利,大王若能南歸,滅越破楚,十年生聚,定能再度興兵北上,報今日之恨!”

“寡人此生還能再渡濉水麼?”夫差苦笑,他也深知這會若與趙軍強行交戰,只會自取其辱,於是他無奈地擺了擺手,讓留在北岸的人立刻渡河。

但趙軍顯然不想放他們離開,一里外,那支趙騎已經休息夠了,他們結成了凌厲的雁形攻擊陣勢,開始緩緩朝岸邊靠近,試圖進攻吳軍,阻止他們渡河。

“大王放心地去,臣願留下斷後!”

在夫差和伯嚭登上竹筏後,專鯽重重地推了一下,讓小筏往河中央駛去,他卻在岸上,與身旁的三千犀甲衛士齊齊朝夫差下拜,高呼:“恭送大王!”

“伯魚!”夫差在竹筏上憤怒地大呼,這些犀甲衛士是他手裡的精銳,隨他徵楚,伐越,北上,誰料今日卻必須由他們斷後阻止趙軍半渡而擊,雖然夫差沉迷於奢侈的生活,已經很久沒有與士卒同甘共苦,吳人也對他慢慢疏遠,但這批甲士卻依舊對他忠心耿耿……

這代價,實在太大了。

“二三子,活着回來,歸於吳國!”心裡在流血,夫差於竹筏上朝三千斷後甲士重重一拜,這一拜裡有感激,更有愧疚……

……

“魂歸吳國倒還差不多,對岸就是吳土,倒是不遠。”面對君主的呼喚,專鯽哈哈大笑,吳人輕死易發,他與身邊這三千甲士,早已有了爲君而死的決心。

轉過身,摸着腰間的魚腸短劍,專鯽掃視着衆人說道:“大王身邊的犀甲衛士,皆是是從軍將之家子弟裡精挑細選出來的。從先王時創建,至今已三十年了,期間伴隨先王和大王伐楚,破越,歷經大小數十戰,吾等的目的,就是保全大王,讓吳國的主心骨不受損傷。爲此,一批又一批犀甲衛士死了,死在柏舉,死在郢都,死在攜李,死在會稽……但每死一人,便會從各家子弟裡挑選一名英勇尚武者補入,故而一直能維持三千之數,恰恰如同這莞草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秋枯春榮,歲歲循環,生生不息……”

三千張紋着猙獰繡青的面孔靜靜地看着專鯽,卻見他慷慨說完這番話後,拔劍站到了方陣的最前列,劍尖指着一里外開始朝這邊小跑的趙軍騎兵,大聲說道:

“今日,輪到吾等爲王而死了!”

“死於此!”三千把武器齊齊拔出,高舉向天空。

專鯽很滿意:“二三子聽我號令,佈陣!”

吳國人的英勇和悍不畏死是遠超中原之人的,孫武到來後,又教給了他們另一件事,“凡治衆如治寡,分數是也;鬥衆如鬥寡,形名是也”這意思就是治理大軍團就象治理小部隊一樣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組織、結構、編制;指揮大軍團作戰就象指揮小部隊作戰一樣到位,是依靠明確、高效的信號指揮系統。戰場之上,只有組織起來的士兵纔是軍隊,只有組成戰陣的步兵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戰鬥力,才能戰勝不可一世的貴族武車士,同理,也唯有密集的方陣,才能抵抗縱橫北方鮮有對手的趙國鐵騎!

“二三子!肩並肩靠攏,戈矛舉起,長戈在前,長矛次之,弓弩居後,腳下踩穩,布四武衝陣!”

“二三子!隨我喊……句吳!”

專鯽在軍旅裡浸淫二十年,知道要如何才能調動這批死士的情緒,他喊着,用足了全身力氣喊着,彷彿能用這聲音激起吳甲的全部鬥志;彷彿能用這聲音給趕了兩天兩夜路,已經筋疲力盡的袍澤們注入無盡的氣力!

“句吳!句吳!”

犀甲衛士放聲怒吼,這聲音刺破了濉河的嘩啦水聲,傳到了對岸,讓剛剛踏上吳國土地的夫差熱淚盈眶,這聲音也一直席捲到了兩裡之外,趙侯無恤所在的趙國中軍處。

雖然聽不懂那些吳語說的是什麼,但看着那些不要命的吳國人的架勢,也能猜出個大概。坐於戎車上,趙無恤眼中流露出一絲讚歎和惋惜,但口中的話卻冰冷無比。

在他的道路上,順者昌,逆者亡,任何阻礙者都會被無情地消滅,不管他們是高尚、英勇、無畏,還是陰險、狡黠、圓滑。

趙無恤的手拎起了鼓椎,說道:“傳令,進攻,將彼輩踏爲肉泥!”

ps:12點前還有一章

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71章 封建制度第237章 道路輿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518章 狂人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52章 冬至(一)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936章 螽斯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561章 大將軍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31章 成氏一族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1179章 朝鮮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82章 振振公子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284 魯國大夫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479章 孔方兄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一謀臣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208章 成之誓第647章 大風(4)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28章 涉彼北山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653章 大風(10)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92章 劍名獬豸第665章 朝歌之圍(上)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1009章 函首第29章 威風凜凜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72章 初見魏駒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824章 大學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899章 計然策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1007章 卸甲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204章 君與臣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056章 西施(下)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669章 破城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722章 公孫勝第543章 宮闕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941章 他死了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433章 傷寒(中)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658章 大風(完)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459章 食鹽戰爭
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71章 封建制度第237章 道路輿第723章 謀於暗室第518章 狂人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52章 冬至(一)第790章 長平之戰(上)第936章 螽斯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561章 大將軍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150章 震懾宵小(上)第31章 成氏一族第638章 抽刀斷水第78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上)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1179章 朝鮮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82章 振振公子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284 魯國大夫第116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263章 曹伯好田獵第1078章 鐵甲依然在!第479章 孔方兄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1174章 法理人心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1157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第一謀臣第971章 汝陽的火光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208章 成之誓第647章 大風(4)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28章 涉彼北山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311章 修齊治平第661章 卿士之死(中)第1100章 杞人憂天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653章 大風(10)第1129章 長兄如父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92章 劍名獬豸第665章 朝歌之圍(上)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1009章 函首第29章 威風凜凜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72章 初見魏駒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824章 大學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899章 計然策第955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下)第1007章 卸甲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204章 君與臣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056章 西施(下)第314章 名法,義利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669章 破城第979章 長驅直入第722章 公孫勝第543章 宮闕第1108章 齊桓晉文之事第941章 他死了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433章 傷寒(中)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658章 大風(完)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459章 食鹽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