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

趙無恤和南子都已經年過三旬,年輕時那濃濃的愛恨糾纏被時間慢慢滌盪,雖然偷情時看着聖潔的巫女穿着巫袍羅衫半露的樣子,依舊十分刺激,但激情過後,更多的只剩下政治上的相互需求。

然而隨着宋公糾之死,隨着皇瑗和司馬子牛的覆滅,這種政治上的相互需要也有些鬆動。南子在宋國的敵人一掃而空,這讓她產生了一種幻覺,那就是宋國自此以後進入由她主導的時代了,她甚至摩拳擦掌,準備效仿婦好,大幹一場了。

然而在趙無恤這裡,這種打算卻落空了。

趙無恤雖然是後世人,卻並非一個女權主義者。入鄉隨俗,他在個人上尊重南子,但是在政治上,他讓南子的權欲一頭撞到了高高的城牆上——在趙國主導的中原,女主臨朝、神權至上只是權宜之計,而非宋國的真正未來!

面對南子的質問,趙無恤直言不諱:”子商成年之後,寡人當然會讓他做宋國全境的統有者,然而現如今東方有許多貴族和國人不服天道,不服你,你當如何做?“

”殺!“南子咬牙切齒,她一直認爲,這些試圖對她和她兒子不利的人,有多少殺不多,溺死、戮殺、車裂、腰斬、火刑,總之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百!

這就是趙無恤不放心把整個宋國交給這個女人的原因,護犢心切的她很容易陷入偏執和瘋狂,宋國東部數十萬人,總不能殺光了事,若是趙無恤不護着,只怕連樂氏也遲早遭了其毒手。

所以,還不如將樂氏移到彭城去,讓樂茷與南子各治一邊。

”寡人決定讓宋國變成兩個郡,一個是彭城郡,一個是睢陽郡,以芒碭山爲界,汝與子商治睢陽商丘,樂氏治彭城。“

對於這個劃分,南子自然是有意見的,她認爲趙無恤偏心,不顧自己和兒子,偏向外人,但趙無恤心意已決,管她軟硬皆施,都不管用。

最後南子只能接受這種現實,她曾是一個喜歡冒險的人,然而在有了兒子後,卻謹慎了許多,她寧可接受統治縮水一半的宋國,也不願與趙無恤決裂。畢竟在這種關係裡,勢力強大的趙無恤無疑是主導,縱然南子不願意承認,但她依舊是一株纏繞在大樹上的藤蔓,若樹木垂倒,她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不枯萎。

“君之所願,亦妾之所願……”

南子哭得梨花帶雨,她穿着單薄的衣裳,在塌下對着趙無恤再拜而泣,然而趙無恤卻不爲所動,南子只能再拜而去。

但南子心裡仍有一絲不甘,她走之前幽怨地說道:”人言,父子齊心,其家必興,然君侯卻寧予外人不予親子,他日若樂氏子不服趙國,勾結敵國叛亂,這一年多的鏖戰,君侯親征的辛苦,便將白費……“

披着深衣,注視着南子那遠去的宮燈,趙無恤嘆了口氣。

”南子啊,比起樂茷,我更擔心的,是你,是被我親手放出牢籠的天道教啊……“

冉求有一點說的沒錯,這場宋國內戰的導火索,很大程度上是南子越來越膨脹的權欲,以及日益壯大的天道教。

雖然這一切都是趙無恤爲了控制宋國埋下的種子,但事情發展到現在,他和冉求一樣,也認爲,是時候給天道,給南子套上一個枷鎖了。

這個枷鎖,他選擇了妻族樂氏。

這種東西分治,一來不要讓樂氏陷入天道教徒的汪洋大海里,二來可以維持宋國卿權和神權的均勢,三來嘛,也是對立爲太子的趙恆的一種加強。

這種制衡並不穩固,但卻是目前最可行的權宜之計。

但趙無恤也知道,南子嬌嫩的鮮花下是尖利的刺,斑斕的外表下是見血封喉的毒囊,她雖然屈服於趙無恤的命令,但是心裡多半是有一些不滿的。

對此,趙無恤雖然有些失望,但讓他吃驚的是,自己心中卻並無太多波瀾。

和南子掃清政敵後不再那麼依附於趙無恤一樣,在真正將觸鬚伸入宋國內部後,趙無恤也變得不再那麼需要南子了,維繫二人關係的,只剩下他們那牙牙學語的子嗣”子商“。

”只望她能保持一貫的聰明,明白自己的處境,休要將寵愛當做偏溺,將不滿化作反叛,逼我做出殺母保子的事來罷……“

每小貓都會長大,一開始看起來都很無害,幼小、安靜,舔着淺盤裡的牛奶。但爪子一旦長長了,貓就會撓人,有時甚至會撓養貓人的手。

對於趙無恤這種爬向食物鏈頂端的政治家來說,絕不能心慈手軟,因爲在權力的角逐裡,只有一條規則:不做獵人,便爲獵物!

……

在商丘期間,趙無恤正式干涉了宋國的事務,效仿趙國制度,將處於”子商元年”的宋國分爲兩個郡,一爲睢陽,一爲彭城,南子以大巫身份臨朝聽政,在子商成年前統治睢陽;樂茷作爲宋國唯一的卿,將整個樂氏遷移到東方,以“大司城”身份統治彭城,與南子分庭抗禮。

若不出意外,在子商成年親政前,宋國便能有十多年安寧了……

與此同時,趙無恤也對新奪取的徐淮泗上等地,做了後續的安排。

三條命令很快發出。

“徐、鍾吾兩處,百廢待興,寡人將擇徐人治徐土,鍾吾人治鍾吾,直到重建徐、鍾吾政權之前,皆將派兵駐紮!“

”此番南征,軍中士卒因功受爵,因爵授土地、田宅,皆在徐淮!“

”郯國一如其舊制,邳國助吳爲孽,負隅頑抗,寡人將廢其社稷,趙國在邳地設下邳縣。“

一方面,趙無恤表示他不會像吳國一樣奴役當地人,而是會讓當地過去的政權”復國“,不過這復國後由誰做國君,卻又語焉不詳。

另一方面,趙無恤又對趙國的兵卒宣佈,軍功授所授田宅,優先安排在徐淮之地,這片新徵服的土地上,鼓勵新產生的軍功地主們遷移過去,還將處於宋、徐之間的要地下邳據爲己有。

他還將一整個軍的武卒留在了徐淮,徐、鍾吾、邳、鍾離、善道、蔡國各駐守兩千人,防禦吳、楚。

這三個頗有些自相矛盾的命令,讓一些人摸不着頭腦,只有趙無恤和少數幕僚心裡清楚,這依舊是將遙遠飛地納入治下的權宜之計。

治大國如烹小鮮,國家越大,行政成本越大,在識字率不高,士人羣體不足的商周,方國和分封制度是不二法門,因爲隨着領土與首都距離的增長,對邊疆的治理效率也會大大減弱——試想,當一個地方的信息要花費半年時間才能傳遞到國都,從國都發出的指示又要經過半年才能傳達到地方,等天家使者到的時候,地方上的叛亂、災荒、外患早已時過境遷,當地的大夫、官吏也與土王無異,故而周代在遼遠地區進行了分封,讓他們實行自我治理,以屏蔽周,這種選擇是宗法制度的必然,也是時代侷限的無奈。

然而在趙無恤所知的歷史裡,秦朝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做法:秦始皇帝翦平六國,一有天下。聽從李斯之言,以昔者王侯相爭,中國不寧,遂除封建,行郡縣。

說實話,在趙無恤看來,秦始皇的舉措雖然深受後世誇讚,可實際上,依然有些超前了。雖然在春秋戰國的基礎上修了直道,開了許多運河溝渠,但廣袤的國土,遙遠的邊郡,帶來的不止是萬民臣服,更有無窮無盡的邊患和繁雜的地方事務。秦始皇也不得不數次巡狩,向地方刷中央的存在感,爲了維持對帝國的統治,更徵發了數不清的戍卒去邊境,不論是對河南地的開發還是對百越的征服戍守,都極大增大了帝國的行政成本,以至於刑徒遍地,戍卒終年奔波。

最後,始皇帝一死,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趙無恤的時代,不尷不尬,正處於周秦之間,面對過去的教訓和未來的趨勢,他可以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這纔有了在趙國本土大興郡縣,在周邊卻廣樹附庸的局面。

對於衛國魯國,因爲運河的開鑿,趙國還能稍微控制得緊密一些,但是對於徐淮泗上來說,與趙國本土距離太遠,之前沒有統治的根基,貿然化爲郡縣,只怕會引發當地勢力的反撲,加大趙國的行政成本。還不如先駐軍守備,給地方勢力一個自治的承諾,再徐徐圖之。

在處理完宋、徐、泗上等東南方向的事務後,十月下旬,趙無恤讓魯軍歸魯,他自帶在外征戰小半年的趙國徵召兵迴歸鄴城。

在徐淮以南的羣舒之地,一雙眼睛在密切觀望着趙無恤的一舉一動,當趙軍主力終於撤離北返之際,剛剛被封爲”巢邑大夫“的王孫勝認爲,楚國的機會來了!

ps:前文設定有誤,王孫勝這時候應該還沒封白公纔對。大家新年快樂(~^~)

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469章 第藥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53章 冬至(二)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448章 爭流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410章 會師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1095章 無題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1095章 無題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5章 東門館驛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932章 鹽粒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906章 水力第237章 道路輿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591章 天道第92章 劍名獬豸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305章 柳下季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25章 國野矛盾第1095章 無題第89章 無心插柳第52章 冬至(一)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23章 君子如玉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323章 亂(中)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742章 暴行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626章新婚夜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359章 季嬴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576章 繼業者
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469章 第藥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53章 冬至(二)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1080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261章 天生尤物第448章 爭流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410章 會師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1095章 無題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1095章 無題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144章 甕中捉鱉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5章 東門館驛第277章 前進的方陣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932章 鹽粒番外10 屠得百萬方爲雄中雄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906章 水力第237章 道路輿第917章 眼看他樓塌了 中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989章 曲沃代翼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620章 大丈夫的遊戲第591章 天道第92章 劍名獬豸第1214章 雖王可也!第305章 柳下季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25章 國野矛盾第1095章 無題第89章 無心插柳第52章 冬至(一)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1205章 萬里關河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408章 壯志與陰謀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23章 君子如玉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第323章 亂(中)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742章 暴行第376章 棋走邊角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550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上)第626章新婚夜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055章西 西施(上)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359章 季嬴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1029章 王孫歸不歸?(中)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576章 繼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