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曹國也要來爭霸?

??/曹國乃曹叔振所封的伯國,地域本就不大,一直侷促於濟濮之間。到了百餘年前還因爲曹共公的偷窺愛好惹怒了重耳,城濮之戰後晉國進行清算,作爲懲罰曹國被剝奪了大片領土。到了近幾十年裡,又被宋國屢次侵略,連國君曹悼公都被宋景公囚禁之死,這可謂是曹國的奇恥大辱,九世之仇。

另一方面,曹國在這種外部壓力下,導致國內貴族不強,反倒給了曹伯總覽朝局的機遇,加上這幾年曹國走商業路線,將陶丘發展成中原的商貿中心,稱得上富庶小康。既然府庫充實,曹伯陽的威望就愈加高了,但凡他有決策,開設侈靡之業也好,加入趙氏同盟裡與齊國對立也好,只要是國君首肯的事情,國內在商賈貨殖侵蝕地位下搖搖欲墜的貴族們只能俯首聽從。

曹國君權如此之盛,曹伯甚至能隨意撤掉卿士,提拔他人做執政!這在過去世卿世祿的魯、宋、晉是無法想象的。

就在三年前打完宋之亂後,愛好田獵的曹伯在一次偶然狩獵中,碰到了一位名爲公孫疆的射弋者。

所謂的弋,便是用帶繩子的箭射鳥,公孫疆十分擅長此道,他獲白雁而獻之,讓曹伯大喜。加上此人本是識字的士,以鄉野賢人自居,他能說會道,由此受到曹伯陽親睞。先提拔爲林澤虞人,接着又提拔爲獵隊的司士,並在兩年前趙無恤約合曹、宋進攻衛國濮南的戰爭裡立下小功。職位便像飛似的,竄到了小司城之職,開始參與政事。

公孫疆爲曹伯大興土木,在陶丘郊外造了五個新城邑,名叫黍丘、揖丘、大城、鍾、邘,並把各行業的人遷出去。這五座衛城解決了困擾陶丘已久的城小人多問題。由此他再度受提拔,擠掉了垂垂老矣的曹國執政,當上了大司城。

這就是公孫疆的晉升之路。從一個區區射弋者攀到曹國執政,讓人眼花繚亂。其中緣由。全因爲曹伯陽與他臭味相投,一對君臣閒暇時一同狩獵比試,回到宮內則暢談曹伯最喜歡聽的齊桓、晉文之事……

這公孫疆出身雖然不高,志向卻頗爲獨特,他以齊桓公的宰臣管仲、晉文公的幹臣狐偃、楚莊王的謀士伍參爲人生目標,在成功混上曹國執政後,狐狸尾巴便露出來了。<>

就在宋軍請求借道,曹伯雖然答應。卻對此憂心忡忡之際,公孫疆瞅準時機,入宮面見曹伯,陳說他的“霸計”!

……

“君上曾讚賞僕臣善射,但僕臣所射者,無非是小雁、羅雀之類,這只是射的小道,回想起來,根本不值得對君上陳說。如今曹國國富兵強,倉稟有三年之粟。武庫有三屬之甲,兵刃鋒利,無堅不摧。憑着現在的曹國。憑藉君上的賢明,要射的絕非僅僅是這些小獵物。”

曹伯對公孫疆已經十分信任,他有些疑惑,也有些興奮,“那寡人應該射取什麼?”

“且聽僕臣對君上陳述,過去三王射取天下尊號,五伯射取好戰之國。現如今縱觀九州諸侯,晉、秦、齊、吳、楚好比是龐大善飛的鴻鵠;魯、宋、衛、鄭是小而不弱的鶀雁;邾、小邾、莒、滕、薛、蠻氏、郯、邳則是區區羅雀。比起一般的田獵,這種樂趣絕非一朝一夕的歡樂。所獲也絕非野鴨小雁一類獵物,是否更值得君上去獵取?“

”獵國?“曹伯一愣。這副說辭似曾相識,那是五年前了吧。趙氏父子與齊侯正要在濮上和西魯進行一場決戰,端木賜就是以此說來誘惑他加入的。

狩獵的殺戮會將內心的野望勾引出來,更何況還有北方趙無恤不斷開拓領地的刺激,作戰不就是和打獵差不多的事情麼?

那場冒險讓曹伯得到了歷山、雷澤以西的祖宗之地,也爲他贏得了巨大的聲望,同時也在內心裡滋養出了名爲野心的東西。

這之後數年裡,曹國的發展極其順利,捲入宋之亂,重獲被宋國佔去的幾座邊邑,配合趙氏進攻衛國,又獲取了濮南數邑。曹國變得強大富裕,曹伯的也一天比一天膨脹,性情裡的貪婪和狂舞一日勝過一日。

他這些日子以來開始頻繁地查看地圖,雖然疆域增加了一半有餘,可星羅棋佈的中原諸侯裡,曹國依然顯得好小,只與邾、莒相仿,要是能再擴大一些就好了。<>

所以曹伯一直在關心太行東西的戰事,籌劃着要如何做才能讓曹國再壯大些。最好的擴張方向自然是衛國了,可趙軍來勢洶洶,迅速配合陳定國所帥的宋軍,攻佔了除帝丘以外的地區。其中宋人很討巧地佔了於曹國一水相隔的城邑,曹軍卻沒佔到什麼便宜,這足以讓曹伯陽憤憤不平,寢食難安了。

趙無恤在利益劃分上偏向宋人是自然的,戰爭裡宋國一直在出人出力支援趙氏,曹國卻以宋之亂曹軍損失太重爲由,只進行一些物資層面上的幫助。

世上的事,不患寡而患不均,曹伯陽可不會理解趙無恤的難處,他已經有了摒棄趙氏單幹的心思了,與他臭味相投的公孫疆敏銳地覺察到了這一點,這纔有了今日的獻策。

聽了公孫疆的話後,曹伯讓他上前數步就坐,屏蔽左右後虛席問道:”寡人何嘗不想參與進獵國的遊戲裡去,但要如何射呢?“

”君上何不以賢臣爲弓,以勇士爲繳,看準時間張弓射之?“

”還望司城教我!“

公孫疆目光炯炯:“君上欲求伯於泗上,就得先射落趙氏!”

……

曹伯聞言一驚:“此言何解?”

”天下諸侯,如今勢頭最盛的莫過於趙氏,趙氏是隻大玄鳥,西邊背靠太行,東面臨海而立,其右臂扼守太行。左臂阻抗齊國,還垂首於中原腹地,膺擊衛國。趙氏的位置霸佔了整個中原。展翅翱翔,東西兩千裡。妄圖吞併天下,是最大的獵手,也是最大的獵物。若趙氏得志,君上除了在趙無恤喙下撿一些殘羹冷炙外,就休想自行射獵了,說不準,還會被趙氏當作禮物送給宋國。<>“

”這,我與趙將軍十分親善。應該不會這樣罷……“

公孫疆卻不以爲然,”敢問君上,對於趙氏,宋曹孰親?”

曹伯陽頓時無言以對,這還用說麼,曹國與趙氏只是利益糾葛,可趙氏與宋國,卻好比生死相托的關係,其中還有聯姻。

曹、宋本是死敵,全憑趙無恤的武力和子貢的巧舌才湊合到一起。在趙氏和曹、宋的同盟裡。曹伯陽敏銳的發現,自己的地位是遠不如宋國的,此時尚好。可若是以後曹宋再度起了衝突,趙氏會站在哪一方?

公孫疆再接再厲:“再問君上,幾年前的孟諸之戰,趙將軍是不是毫不猶豫地讓曹人去填溝壑?“

不說這個還好,一說起來曹伯就來氣,他甚至開始對趙無恤主持的曹宋對濮南地區的瓜分不滿意了。他大伯曹悼公朝見宋景公反被囚禁而死的屈辱,也在宋軍入境滋擾曹人後,重新被他想起。

”所以君上想要有所作爲,必須在爲時未晚的時候站出來。與齊侯一起張開大網,共射趙氏。如今正是趙氏危機重重的時候。臣聽說,西面的韓氏大敗。已經丟了平陽城;北面,陳氏攻入邯鄲;東面,趙兵受阻於衛國,西魯也被齊人攻入,恐怕是守不住了,這正是君上加入圍獵的大好時機。“

曹伯陽已經快被說服了,眯起了眼睛:”與齊侯聯合?可寡人與齊國已經好幾年沒來往了。“

公孫疆道:”齊國的鮑牧曾派使節來聯絡君上,就在僕臣的宅邸中。“趙氏的使者將鄭國誘騙去了蠻氏,齊國的使者也不是傻子,鮑牧沒少派人往泗上諸侯裡跑,薛國那個倒黴國君比想要叛趙被滕國舉報,就跟齊國有關係,而公孫疆除了心裡那份“輔佐霸主”的人生理想外,也收了齊國才力主曹國叛趙的。

曹伯陽還是有一絲猶豫,”且讓寡人再想想。“

”君上,還是快些決定罷,宋軍就要再度過境了。先前君上放一師宋人去魯國,就擾得國中不寧,如今一萬宋軍經過陶丘,萬一他們起了歹心,覬覦城中市肆的財富子女……“公孫疆開始危言聳聽,拿曹伯最擔心的東西說事。

”那要不要暫時拒絕彼輩入境?“

”不可,如今君上放行,則陶丘有危,不放行,就會罪趙氏和宋國。等戰後趙氏若勝,肯定會削曹強宋。反之,若天子和晉齊勝,則會像城濮之戰後清算曹國一樣,讓君上將吞下去的疆域全部吐出來,所以君上,不能再遲疑了!“

曹伯陽本就是個情緒容易上頭,輕易相信言語的人,他忽地回想起了,當年雪原之戰前,他與趙氏父子站在濮水岸邊那座小丘上的情形。

當時他們歃血爲盟完畢,趙鞅和趙無恤指點着星空,說着在晉國的趣事。曹伯陽也在遙望着天際,他瞥了一眼初露的繁星,突如其來地感到莫名的心中顫慄,他再度看着高處的趙氏父子,竟覺得他們有一種俾睨天下、不可一世的感覺!

他羨慕,也渴望能效仿之。

“既然他父子做得到,寡人又何嘗做不到……正如司城所言,如今就是絕佳的時機啊!”曹伯陽拍案而起,做出了決定。

於是乎,眼高手低,滿心是宰輔之志的公孫疆,就這樣和以爲曹國國富兵強,膨脹到極致的曹伯陽共同擬定了一個大膽、瘋狂、讓正常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計劃……

公孫疆得意洋洋地總結道:”君上不如張弓而射宋國商丘以北,既能射傷其右臂,報了宋曹百年之仇,也能絕陶丘之路,使之不能支援趙氏,則趙氏面臨齊軍和鄭人進攻,必敗矣,到時候曹國便可以全取濮南、濟西,甚至進一步獲得西魯。到時候君上成了晉侯、齊侯和天子的救星和功臣,一定可以獲得巨大威望,到時候泗上諸侯,左縈而右拂之,可囊載而歸也!天下無伯,君上或能小霸河濟之間!”

次日,已經被“霸業”弄暈頭腦的曹伯陽發佈了緊急備戰,同時殺宋國使節,並在貫邑阻截宋軍的命令……

……

“這就是事情的經過?”

帝丘處,早在樂溷之前,趙無恤已經從匆匆跑來報信的商賈暗探處得知消息,本來已經要偃旗息鼓東進的趙軍,也因爲曹國的事變而耽擱了下來。

此事算是突發事件,之前沒一點徵兆,宋曹之間雖有矛盾,卻遠沒到動刀兵的地步。這曹伯陽平日裡蠻正常的一個人,怎麼這次就像是被門夾了腦袋似的。

趙無恤不知道的是,在歷史上,《史記.管蔡世家》理,就記載了曹伯陽和公孫疆的這番荒唐“霸業”,絕晉攻宋,也導致了曹被宋所滅。

趙無恤自然不會記得那偏僻的記載,他如今半響無語,也找不出方式來表述,最後只能搖着頭道:“荒唐,這曹伯陽和公孫疆真是一對荒唐君臣,小小曹國,也想來湊熱鬧,真是想做齊桓、管仲想瘋了。”

陽虎則是羞怒交加,本來大軍都準備開拔了,卻被曹國的事變耽擱,真是叫他怒火中燒,有意外沒什麼,只是這意外太讓人哭笑不得了。

“真是蚍蜉撼大樹!臣願將一師之兵,南渡濮水攻曹,配合宋軍,曹國旦夕可破。”

趙無恤點了點頭:“既然如此,那便任先生爲前鋒,先拔曹國洮邑,此地既可以是南渡的跳板,也是我大軍東進西魯的必經之路。”

若宋軍被耽擱在曹國,遲遲無法北進,以趙無恤這萬餘兵力,貿然東進西魯與齊軍決戰,雖然他有必勝的信念,可畢竟不太保險。

“破曹必須迅捷,我希望五月中旬便能解決掉麻煩。”

也是勢危思策士,這時候若是有一位膽大的使者願意去陶丘一探究竟就好了,曹伯或許只是一時頭腦發熱,也不是不能勸回來。

趙無恤走出帳篷,回首望向南方,喃喃自語道:“按照行程推算,子貢一行也該到曹國了吧……”

ps:五伯者,昆吾爲夏伯,大彭、豕韋爲殷伯,齊桓、晉文爲周伯,合爲五伯。有點事,今天先一章了,明天早上更新。

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761章 降 上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532章 深夜訪客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542章 鳴鼓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47 2章 學校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81章 收之桑榆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021章 宋裂第53章 冬至(二)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439章 靈鵲(上)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997章 心蕩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543章 宮闕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652章 大風(9)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658章 大風(完)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237章 道路輿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71章 封建制度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60章 與子同浴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344章 夜襲第305章 柳下季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679章 叛臣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659章 謝幕第1001章 函谷關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
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761章 降 上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532章 深夜訪客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1038章 長樂未央第520章 滄浪之水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542章 鳴鼓第367章 楫門而盜第1076章 一歲一枯榮第872章 勢均力敵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47 2章 學校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1074章 追亡逐北第81章 收之桑榆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1021章 宋裂第53章 冬至(二)第227章 衛國叛晉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439章 靈鵲(上)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997章 心蕩第118章 除惡必盡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543章 宮闕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330章 放虎歸山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652章 大風(9)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476章 疾風烈火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1090章 王侯盡北望(下)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658章 大風(完)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237章 道路輿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348章 孔夫子的局(上)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71章 封建制度第1168章 成大事者第172章 貨殖戰爭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60章 與子同浴第393章 大盜的綱領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1044章 怒海爭鋒(上)第568章 好大一塊封地第149章 輕騎夜擊(下)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280章 父與子(上)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344章 夜襲第305章 柳下季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797章 義在東軍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1016章 蒹葭蒼蒼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679章 叛臣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659章 謝幕第1001章 函谷關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