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

第262章

送上門來的俘虜

與洪承疇在漢中刮地三尺、鬧得雞飛狗跳、怨聲載道不同,盧象升在湖廣籌糧可謂是一帆風順。

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在鄖陽府任上種下的善果。

聽聞盧巡撫要爲國剿賊,一時糧餉週轉不開,鄖陽府的百姓們竟像是商量好了一般,自發地把家中的存糧勻了一部分出來。

糧車一輛接一輛地往軍營送,勒緊褲腰帶也要向敬愛的盧巡撫,獻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而更讓盧象升感到欣慰的,是麾下兵丁的態度。

當他站在點將臺上坦誠相告,糧餉需暫欠數月時,臺下非但沒有傳來噓聲,反而響起了一片嘈雜且堅定的聲音: “撫臺!要是換了其他人說暫時欠餉,咱弟兄們是打死也不信!”

“但既然是您開口了,咱肯定信!”

無他,只因爲盧象升治軍,是真真切切的把手下的兵將當成了親兒子。

不僅解決了他們的生計,給了田產房屋,甚至還操心他們的終身大事,幫襯着安家。

軍中衣食住行,皆有章法,傷病撫卹,從不拖欠。

這份恩情,早已刻進了這些鄖陽漢子的骨子裡。

鄖陽府在盧象升的治理下,早就從之前那個十室九空的四戰之地,變成了一片物阜民安的樂土。

早在陳奇瑜擔任五省總督圍剿農民軍時,鄖陽府就是重要的調兵樞紐; 而在之後對抗高迎祥、張獻忠等人時,鄖陽也是明軍的橋頭堡;

甚至在歷史上,直到大明亡了,被譽爲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都降了,鄖陽軍民還在爲大明盡忠守節;

一直到清軍圍攻夔東十三家時,鄖陽府依然堅守在第一線。

而鄖陽府周圍的襄陽府、荊州府,在聽聞盧象升要入川剿匪後,更是大方資助了不少糧秣。

就這樣,盧象升帶着他組建的鄖陽標營,匯合了左良玉、鄧玘、唐暉幾部兵馬,再加上荊州水師營守備茅澤統領的船隊。

共計步騎水軍兩萬五千餘人,大小舟船五百餘艘,浩浩蕩蕩地從荊州府拔錨起航,抵達了入川的東大門,巴東。

盧象升在此紮下水陸大營,整軍備戰。

眼下只等漢中的洪督師率先發動進攻,吸引賊兵注意力,他便可率軍逆流而上,夾擊川中賊兵。

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上游的夔州府早已是危如累卵,自身難保。

自從接到鄧陽從漢中傳來的消息,江瀚就馬不停蹄的帶着人趕往了夔州府。

此時的夔州府,已經被四千戰兵加上五千民兵圍了個水泄不通。

知府於文博急得是團團轉,城內守軍兵微將寡,再加上糧草不濟。

於是他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賊人越過夔州府,前往下游的瞿塘峽佈防。

夔州府城不是關鍵,想要阻止官軍從湖廣入川,就必須先鎖死瞿塘峽。

爲此,江瀚特意召集麾下諸將,仔細覆盤了明初那場驚心動魄的滅蜀之戰,尤其是南路軍廖永忠強攻瞿塘關的案例。

明初時,朱元璋爲了統一天下,派出了傅友德,廖永忠兩位大將,想要攻滅夏蜀政權。

當時的夏軍在兩岸懸崖峭壁之上開鑿孔洞,架設起了三道橫跨江面的巨大懸空飛橋。

橋上部署了大量火器,強弓勁弩,岸邊更有大量火炮嚴陣以待。

當時的明軍正值巔峰,面對如此防禦,湯和選擇了硬碰硬。

結果夏軍依託飛橋以及兩岸峭壁,接連擊沉了大批水師戰船,士卒死傷枕藉,江水赤紅。

瞿塘峽口,成了吞噬明軍的絞肉機。

湯和猛攻數月,損兵折將,不得存進,甚至還被朱元璋下令申飭,換上了德慶侯廖永忠帶領水師。

最後打破僵局的還是傅友德所部。

傅友德率部偷渡陰平,進入成都腹地,一路勢如破竹,連克龍州、綿州。

更絕的是,他還命人制作了數千塊木牌,上書攻克城池的日期和明軍威勢,投入漢江,任其順流而下。

這些木牌漂到瞿塘關夏軍手中,頓時引起巨大恐慌,而明軍看到後士氣大振,這才一舉攻破了瞿塘峽。

汲取了夏蜀政權覆滅的教訓,江瀚特地在瞿塘峽的佈防上做了針對性的強化和改進。

由於時間緊迫,他沒有選擇架設懸空飛橋,而是在瞿塘峽最險要的江段,效仿了南宋抗蒙名將餘玠的做法。

江瀚命人把十餘根粗大的鐵索沉入江底,隱於水下,另一頭連接絞盤。

只等明軍戰船逆流而上時,拉動絞盤,繃直鐵索橫亙江面,強行攔截船隊。

同時,在水位較低的一些位置,他又讓人將大量暗樁打入江底,形成隱蔽的水下拒馬,專磕船底。

在瞿塘峽兩岸的高處,江瀚還讓人修建了不少岸防炮,形成了多段的梯次火力。

數十門重炮直指江心主航道,一旦官軍船隊被鐵索暗樁阻攔,兩岸的火炮將同時開火,徹底葬送明軍水師。

只要沒了水師,明軍主力無論如何也進不來夔州。

江瀚坐鎮白帝城,俯瞰着腳下正在緊鑼密鼓構築的防線,靜靜等待着盧象升送上門來。

他在等,盧象升也在等,整個四川戰場都在等川北的洪承疇率先行動。

而此時的洪承疇也倍感壓力。

他已經連續兩天不眠不休,對着輿圖研究着該如何進攻了。

說實話,憑藉手上三萬人就想入川,簡直難如登天。

要知道,當初明軍兩路入川滅夏,可是足足調動了三十萬大軍,派出了七位名將,才把四川拿下來。

雖然現在賊兵還未完全佔據整個四川,但幾處要地都已經落入其手。

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哪一條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 賊兵只需要派出數千精銳扼守住狹窄的隘口,再架上幾門虎蹲炮甚至硬弩強弓,他的部隊就進不去。

地勢太窄,重炮根本展不開;

強攻更是相當於拿人命去填無底洞,傷亡慘重不說,還未必能啃下來。

可眼下根據鄖陽府傳來的消息說,盧象升的舟師已經開到了巴東,就等他發起攻勢了。

自己這邊要是遲遲打不開局面,別說夾擊了,光是每個月消耗的糧草都是天文數字。

洪承疇在府衙裡枯坐良久,手指無意識地敲擊着桌面。

突然,他腦中靈光一閃,猛地坐直了身體。

既然兩路大軍夾擊不夠,那三路呢? 如果如果能聯繫到雲貴一帶的明軍,賊兵眼下連四川都還沒能完全拿下,想必雲貴一帶還有明軍可以調動。

要是再耐心等等,說不定還能聯繫上雲南的黔國公! 屆時三路大軍夾擊川北,賊兵定然會出現錯漏!

之前聽駐守漢中的參將鄧陽提過一嘴,說是金牛道上,似乎還有商幫在冒險通行?

看來賊兵爲了物資流通,並未完全斷絕商路。

“化整爲零.混入其中”

洪承疇眼中精光閃爍,他越想越覺得此計可行。

只要派出一支精幹隊伍,扮作商幫潛入川中腹地,再分批往雲貴一帶尋求援兵。

到時候內外夾擊,何愁賊兵不破?! 他覺得自己已經摸到了致勝的法門,但問題是該派誰去呢? 洪承疇有自知之明,他不是盧象升那種能提着大刀親自衝鋒陷陣的猛人。

手下那些能獨當一面的參將、副將,目標太大,容易暴露。

可也不能隨便派個管隊、哨長前去尋找黔國公,威望不夠,也難當大任。

他拿起厚厚的軍中名冊,一頁頁仔細翻看。

最終,他的目光停在了“遊擊將軍馬科”這個名字上。

馬科這人,洪承疇很熟悉。

當年在陝西圍剿不沾泥的時候,馬科就在他帳下聽用。

作戰勇猛,敢打敢拼,頗有幾分他老上司李卑的悍勇之風。

更重要的是,此人夠機靈,不是一味蠻幹的莽夫。

“就是他了!”

“再找個熟悉敵情的將領配合就行!”

洪承疇拍板定計。

第二天,他便在府衙裡召見了馬科和鄧陽兩人。

洪承疇也不繞彎子,直接點明主題: “二位,本督欲行一奇策,需精幹之士潛入賊兵腹地尋求雲貴援軍,以爲內應。”

“此事兇險,卻也功莫大焉。”

鄧陽一聽,心臟猛地一跳。

我?潛入賊兵腹地?那不跟回老家一樣嗎?

他下意識地擡頭,臉上難掩驚愕。

洪承疇見他神色,立刻解釋道: “鄧參將不必親自涉險。”

“你可選派一得力心腹,隨馬遊擊同往即可。”

“本督也是看你久鎮漢中,想必對賊人頗爲了解。”

鄧陽強自鎮定,躬身道:

“末將明白!但憑軍門吩咐!”

洪承疇滿意地點點頭,捋須道: “我已委託漢中知府聯繫上了瑞王府。”

“有聖旨在先,再加上瑞王殿下深明大義,他已經將王府內專走川陝商路的掌櫃,管事盡數派了出來,爲你二人充作嚮導和掩護。”

“你二人各派數百精銳,分批混入商隊中,進入賊兵腹地。”

“切記,兵刃甲冑一概不帶,以免暴露。”

“等你們碰頭後,分別往雲貴走,一路去貴州求援,一路去雲南黔國公府求援。”

“本督會寫下手書密信,屆時.”

洪承疇在輿圖上比劃着,詳細講述着裡應外合的計劃細節。

鄧陽垂首恭聽,看似專注,實則心裡已經笑開了花,只是強忍着不讓自己露出破綻。

馬科則是聽得兩眼放光,摩拳擦掌,覺得此計大妙,建功立業就在眼前! 密議結束後,鄧陽立刻趕回駐地,找來了黑子,將洪承疇的計劃和盤托出。

“好機會!”

黑子一拍大腿,眼中兇光一閃, “這姓馬的自己送上門來了!”

“你放心,這事交給我,保管把他拿下!”

很快,這支由官軍精銳假扮、夾雜着瑞王府夥計的“商隊”,便從漢中分批出發,踏上了前往廣元縣的金牛道。

按計劃,隊伍將在金牛道上的朝天驛處一分爲二,分批進入廣元縣。

朝天驛是金牛道上的水陸樞紐,此處還設有水陸驛站,商幫可在此換乘舟車、裝卸貨物。

此時的馬科正坐在驛站內啃着乾糧,只聽旁邊一個黑臉漢子正粗聲大氣地指揮夥計們卸貨。

聽其口音似乎還帶着一股熟悉的陝北腔調。

可問題是,鄧陽不是山西的參將嗎?手底下怎麼會有陝西人? 馬科心中一動,側過頭,試探着問了一句: “這位兄弟,聽口音.像是陝北那片的?”

黑子聞聲轉過頭,咧嘴一笑,換上了一副更濃重的陝北口音: “唉,兄弟也是陝北的?額是陝西綏德滴!”

“額聽你這腔調,親近滴很吶!”

馬科聽了恍然大悟:

“綏德?那咱算半個老鄉了!”

“我西寧的。”

他接着追問道: “據我所知,鄧掌櫃是山西人,你一個綏德的,怎麼跑到山西去噹噹管事了?”

黑子不以爲意地擺了擺手: “陝北荒成啥樣,你又不是不知道?”

“額叫方宏,陝北逃難過去的,跟着鄧掌櫃混口飯吃。”

他一邊說,一邊解下自己腰間的水囊和油紙包遞了過去,

“啃幹饃饃喇嗓子,兄弟來點鹹肉吃吃?”

“都是老鄉,別客氣!”

馬科確實也啃乾糧啃得嘴裡發淡,見黑子如此豪爽熱情,心中戒備又鬆了幾分。

他道了聲謝,接過油紙包,裡面是幾片油汪汪、香氣撲鼻的鹹肉。

馬科分給身邊副將唐陽,自己也拿起一片嚼了起來,滋味確實比干糧強多了。

“方兄弟家裡吃得好啊!”

馬科讚一句,舉起水囊示意,

“多謝方兄弟,等這趟差事了了,請你喝酒!”

眼看休整得差不多了,黑子主動道: “兄弟,前頭不遠就到廣元了。”

“額們這隊人少貨輕,腳程快些。”

“額先帶人進去,打點清楚,省得你大隊人馬進城惹眼。”

“等安排妥當了,額立刻派人來接應你,你看咋樣?”

這個提議正中馬科下懷。

他正擔心大隊人馬目標太大,聞言立刻點頭:

“方兄弟想得周到!”

“那就辛苦你了,等你消息!”

黑子他拍着胸脯,一副爲兄弟兩肋插刀的模樣。

“包在額身上!”

馬科望着黑子遠去的背影,還對身邊副將感慨了一句: “這方宏,倒是個實誠人。”

他看着黑子帶着商隊,步履堅定地往廣元縣前進,眼裡充滿了感激。

馬科在朝天驛等了不到一天,黑子就派了個夥計出城,找到了他: “馬掌櫃,一切已經安排妥當,方爺讓我來請您上路。”

馬科不疑有他,立刻招呼起自己麾下人馬,跟着瑞王府派來的管事,大搖大擺地進了廣元縣城。

一進城,馬科就下意識地繃緊了神經,銳利的目光掃視着四周。

可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微微一愣。

廣元縣的街道雖不寬闊,但卻頗爲整潔。

兩旁店鋪大多開着門,糧店門口排着隊,布莊裡有人扯布,茶館裡甚至還有說書人的聲音傳出。

小販的叫賣聲,孩童的嬉鬧聲,交織在一起,竟顯得有幾分市井煙火氣? 行人臉上雖無多少富足之色,卻也少見菜色。

“這這是賊兵治下?”他心中暗自嘀咕。

馬科也是從陝西出來征戰多年的宿將了,他也見過不少被流寇肆虐過的城池。

這和他預想中十室九空、路有餓殍的景象大相徑庭。

一旁的王府管事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開口解釋道:

“馬掌櫃,那賊首治軍還算嚴謹,講究個與民無犯。”

“只要按時納糧交稅,這生意還是做得,日子也能過下去。”

馬科含糊地應了一聲,心中的疑慮卻並未完全打消。

他一邊跟着管事走,一邊不動聲色地繼續觀察着。

越往城北走,街道兩旁的店鋪和行人卻漸漸稀少起來。

道路似乎也顯得格外乾淨,連個閒逛的人影都難見到。

一旁管事有些詫異,小聲嘀咕了一句: “嗯?”

“今天這北城怎麼這麼清淨?往常也有些走街串巷的貨郎啊”

就這隨口一句,像根針一樣瞬間扎進了馬科的心裡! 他腳步一頓,警惕心瞬間提到了頂點。

他朝着身旁的副將使了個眼色,示意其提高警惕,隨時注意四周動向。

繞過最後一個街角,管事指着前面一處青磚灰瓦、門楣還算氣派的宅院道: “馬掌櫃,到了!”

“這就是咱們瑞王府在廣元城的落腳點,獨門獨院,僻靜安全,平時商隊都在這兒歇腳。”

“另外,城北還有陝西會館,是個可以消遣的好去處.”

馬科擡眼望去,心頭猛地一沉! 只見面前的別院孤零零地矗立着,周圍幾戶人家的大門都緊閉着,街上的商鋪更是緊閉門窗,透着一股死寂。

這和剛剛入城時的景象完全不同。

更讓他心頭髮涼的是,別院門口冷冷清清,別說守衛了,連個看門的影子都沒有! 先前進城的方兄弟呢?難道?

一股強烈的不安攫住了他。

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腰間,只有一把防身的短柄朴刀,而他手下這百來號“夥計”,除了藏在內裡的短刃,更是連十來把長武器都湊不出來。

“唐陽!”

馬科低聲喚過自己的副將,聲音透着凝重,

“你帶幾個弟兄,跟管事先進院裡看看情況。”

“小心點!有事立刻出聲!”

一旁的副將唐陽也察覺到了氣氛不對,他立刻點了十幾個精壯漢子,按着腰間的朴刀,跟在管事身後,小心翼翼地推開了別院虛掩的大門,走了進去。

推開門後,只見前院雖然安靜,但也沒什麼異處。

可等唐陽踏入後院,,只聽“哐當”一聲巨響,身後的大門被猛地關上!

緊接着,兩側廂房和迴廊後,呼啦啦涌出數十名手持長槍腰刀、身披甲冑的軍漢,瞬間將他們團團圍住!

爲首一人,正是換上了一身靛藍棉甲,腰挎長刀的黑子。

“方將軍?!”

“你這是”

唐陽見狀大驚失色,右手立刻握住了腰間刀柄。

“拿下!”

可黑子根本懶得廢話,大手一揮,身後兵丁如狼似虎般撲了上來。

唐陽還想提刀抵抗,可就憑他手裡那把朴刀,怎麼打得過拿着制式武器的對手? 他剛一動手,就被幾桿長槍逼得手忙腳亂,旁邊兩個試圖反抗的士兵更是瞬間被捅翻在地。

短暫的交手後,唐陽和十幾個手下全被制服,統統被按倒在了地上。

儘管戰鬥結束得很快,但那幾聲兵刃碰撞和慘叫聲,還是清晰地傳到了院外。

馬科一直在院外豎着耳朵聽着裡面的動靜,這聲音如同驚雷般在他耳邊炸響!

他臉色劇變,厲聲喝道:

“不好!有埋伏!快撤!”

然而,爲時已晚。

剛纔還寂靜無聲的街道,瞬間沸騰,兩側商鋪緊閉的大門“嘭嘭嘭”地被猛地撞開,裡面涌出了密麻麻、兵甲齊全的賊兵!

而房頂上,也冒出了成隊手持火銃和弓弩的射手。

不到半盞茶時間,馬科的前後左右,所有的退路都被堵死。

他和身邊數十位親兵,如同甕中之鱉,被裡三層外三層地圍在了街道中央。

“抄傢伙!跟賊子拼了!”

馬科目眥欲裂,拔出了腰間的朴刀,試圖做困獸之鬥。

而他身旁的親兵們也紛紛抽出暗藏的短刃,背靠背結成一個防禦小圈。

可這點人馬和武器,在絕對的優勢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一幫官軍人擠人,根本施展不開。

“放箭!”

一聲令下,頭上箭矢橫飛,外圍的士兵頓時倒下一片,慘叫聲不絕於耳。

賊兵的長槍陣緊跟着壓了上來,如牆而進!

“滾開!”

馬科紅着眼,揮刀格開一杆刺來的長槍,反手劈在面前的賊兵身上。

可他那破刀砍在鐵葉棉甲上,除了留下一道口子,便再無半點傷害。

而賊兵的長槍卻能輕易洞穿他們單薄的衣衫。

僅僅半炷香的時間,馬科身邊的親兵就傷亡慘重。

他自己也被幾桿長槍同時架住,冰冷的槍尖抵住了他的咽喉和腰腹,動彈不得。

幾名如狼似虎的賊兵撲上來,奪了他的刀,用牛筋繩索將他捆了個結實。

他帶來的百十人,非死即傷,剩下的也全被繳械俘虜。

馬科被按跪在地上,頭髮散亂,臉上沾着血污和塵土,心中充滿了驚怒和巨大的困惑。

他想不通,到底是哪裡出了紕漏? 明明都是瑞王府的熟面孔,自己麾下的部隊也沒露出破綻,更沒帶軍中裝備,僞裝得天衣無縫. 就在這時,別院那扇沉重的大門“吱呀”一聲,被緩緩推開。

一個熟悉的身影,在一羣賊兵的簇擁下,龍行虎步地走了出來。

那人披掛着鋥亮的甲冑,頭盔上紅纓如火,按着腰間的長刀站在臺階上,居高臨下看着地上的馬科,一臉戲謔。

馬科猛地擡頭,看清來人,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不是先前在驛站,遞給他鹹肉的老鄉嗎? “方方兄弟?!”

黑子笑了笑: “馬兄弟,別來無恙啊!”

“廣元縣的風土人情,你可還滿意?”

馬科看着黑子這一身賊兵高級將領的打扮,再看看周圍簇擁着他的賊兵,瞬間明白了!

一股被愚弄的怒火直衝腦門,他嘶聲吼道:

“姓方的!”

“你你竟然從賊了?!”

面前的黑子聞言,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黃牙: “馬兄弟,此言差矣!”

“老子本來就是賊,何來從賊一說?”

“給我帶走!嚴加看管!”

看着馬科像頭暴怒的獅子般被押走,黑子和廣元守將秦明臉上都露出了興奮的笑容。

生擒官軍遊擊將軍!這還是頭一遭! 可笑着笑着,兩人的表情都慢慢僵住了,大眼瞪小眼。

“呃…秦將軍,”

黑子撓了撓頭,

“這人…咱是抓了,可接下來咋整啊?”

秦明臉上的興奮也褪去了,換上了一絲茫然: “是啊…咋整?砍了?還是關着?”

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從對方眼裡看到了同樣的困惑。

他們這一路攻城拔寨,殺過的官軍將領不少,連寧夏總兵賀虎臣都被宰了。

可這活捉一個官軍的遊擊將軍,還真是頭一遭。

殺了吧?好像有點浪費,畢竟是個不大不小的官兒。

關着吧?又怕夜長夢多,萬一跑了或者被救走了,麻煩更大。

“孃的,抓了個燙手山芋!”

秦明啐了一口。

黑子也嘆了口氣: “算了算了,咱哥倆想破腦袋也沒用。”

“派人去夔州,請大帥定奪吧!”

(本章完)

第3章 魚腹丹書第8章 段家父子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72章 楊鶴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6章 交鋒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68章 誰的錯?第72章 楊鶴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2章 破局之策第45章 反制李家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38章 李家張家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14章 內應第69章 焦屍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273章 淨鞭三聲響,文武兩班齊第30章 赴宴第236章 埋伏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2章 破局之策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66章 延安府破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87章 中伏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3章 魚腹丹書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35章 靖邊營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4章 發餉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78章 整訓部隊第64章 投賊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87章 中伏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277章 崇禎九年發展計劃(一)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67章 張輦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71章 請大帥稱王立制!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46章 慶藩來人第76章 剿撫並用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55章 夜襲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14章 內應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95章 山西賊兵第200章 佯敗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95章 山西賊兵第81章 神一魁第54章 拿下王莊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15章 回陝西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52章 埋伏
第3章 魚腹丹書第8章 段家父子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72章 楊鶴第83章 延安府的水很深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06章 吃了藥的明軍第189章 河西堡的墩軍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6章 交鋒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257章 光靠農民起義是成不了事的(衝精品合章了)第211章 成立糧稅司,改革稅制第68章 誰的錯?第72章 楊鶴第194章 大破銀川第176章 年關將至 犒賞大軍第2章 破局之策第45章 反制李家第120章 圍三闕一第229章 策劃大決戰第11章 朝廷大軍來了?第38章 李家張家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14章 內應第69章 焦屍第209章 抓賊需要證據,而平叛只要座標第258章 刺殺 劫獄第107章 聲勢浩大的受撫儀式第273章 淨鞭三聲響,文武兩班齊第30章 赴宴第236章 埋伏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2章 破局之策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66章 延安府破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234章 搶灘登陸和諸將反應第87章 中伏第141章 大軍調動第3章 魚腹丹書第110章 起義的三個階段第1章 明日校場發餉,勿着兵甲!第35章 靖邊營第188章 擴充騎兵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14章 發餉第140章 大明第一抽象孫元化第78章 整訓部隊第64章 投賊第80章 逃出生天第248章 開科取士第87章 中伏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191章 養兵到底有多貴?第277章 崇禎九年發展計劃(一)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18章 大同鎮邊軍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67章 張輦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213章 中原大亂 朝堂大亂第240章 初出茅廬,陣斬參將第255章 改進戰法 四川水患第271章 請大帥稱王立制!第179章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亂民了,必須重拳出擊!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196章 公審大會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46章 慶藩來人第76章 剿撫並用第143章 警惕的虎大威第93章 崇禎的困惑第47章 三家合謀第247章 要改變流寇思維第28章 安塞縣城第155章 夜襲第31章 難辦?那就別辦了!第32章 青皮無賴第102章 洗劫鄭家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14章 內應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95章 山西賊兵第200章 佯敗第201章 生擒曹文詔第95章 山西賊兵第81章 神一魁第54章 拿下王莊第130章 官軍動向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15章 回陝西第174章 王嘉胤集團覆滅始末第52章 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