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

第108章

農民起義的侷限性

眼見陝西事不可爲,不願意投降的渾天猴帶着部下穿過延水關,來到了山西。

一行人剛剛踏進山西地界,還沒往前走兩步呢,便一頭撞進了江瀚的防區。

幾個暗哨率先發現了這股人馬,於是便把消息層層上報,傳到了江瀚手上。

此時的江瀚,正與鄧陽、李自成等人待在一起,清點着前些日子的豐厚“戰果”。

與陝西的義軍相比,進入山西的各路義軍混得可謂是風生水起。

自從王嘉胤在河曲稱王建制,又打退了幾次官軍的圍剿之後,他的心思便不免有些膨脹起來。

隨着麾下人馬越來越多,糧食問題又成了壓在王嘉胤心頭的一塊巨石。

眼看着寒冬已至,官軍暫時停止了大規模清剿,他索性搞起了“分封”。

王嘉胤把麾下的各個首領都分了出去,還美其名曰“讓諸位首領各憑本事,開疆拓土”。

實際上就是讓他們自己去找糧食,別老盯着他這個大王啃,王嘉胤還要養活自己的嫡系人馬。

就這樣,高迎祥、馬守應、張獻忠等人也按照各自的實力強弱,紛紛給自己劃了個地盤。

其中實力較強的高迎祥挑中了相對富庶,並且官軍較少的興縣周邊,作爲自己的活動範圍。

而馬守應、張獻忠等人則跑得更遠。

他們趁着楊鶴在寧州招撫神一魁的空當,竟然又偷偷渡河回了陝西,從宜君、韓城一帶輾轉殺到山西平陽府,在呂梁山脈間縱橫馳騁。

相比之下,李自成的處境就比較尷尬了,他當初投奔王嘉胤時,帶來的人馬本就不多。

其中大部分都是當初張存孟被打散後的殘部,總共也就七八百號人,刀破甲爛,沒有存糧。

所以在這次“分封”中,他只能挑別人剩下的犄角旮旯。

思來想去,李自成聯絡上了同樣實力較弱、處境相似的過天星張天琳,兩部人馬合兵一處,在寧鄉附近山區活動。

兩人的想法很簡單——寧鄉雖然窮了點,但這裡離江瀚近,方便抱大腿啊。

對此江瀚也不嫌棄,時不時地都會帶着他們一起“發財”。

就在前些日子,江瀚策劃了一次大行動,目標直指山西鉅富、與關外虜寇暗通款曲的介休範家。

江瀚讓李自成打着“闖將”的旗號,並帶上他的麾下的一哨步卒,一路直撲介休縣張原村而去。

那範家雖然是高牆深院,護院衆多,但在衆多賊兵的猛攻之下,還是不堪一擊,不到半個時辰便被徹底攻破。

隨後李自成按照江瀚的指示,將範家上下,屠了個一乾二淨。

隨後衆人將範家積攢了數代的財富席捲一空,揚長而去。

此事一出,整個汾州府爲之震動,知府趙喬生更是驚怒交加。

範家可是他治下的大戶,更是朝中某些官員的錢袋子,如今竟然讓流寇給滅了滿門?!這還得了?! 憤怒無比的趙喬生,立刻親自備上厚禮,跑到汾州城內的永和王府,向襲封的永和郡王的朱求柱哭訴。

請郡王殿下派出汾州左衛的衛軍,前去追剿那膽大包天的“闖將”。

(汾州左右所原本是永和王以及汾陽王的牧羣護衛所,後來弘治五年把千戶所升爲中所,設左右衛,各設指揮使,同知,僉事各一人,所以王府對於汾州衛有不小的影響力。) 朱求柱本不想摻和地方上的剿匪事務,他只想安安穩穩地當他的太平王爺。

可架不住趙喬生苦口婆心的勸說,最終才勉強派了汾州左衛一千八百衛軍出征剿匪。

李自成那邊,得了消息,自然不會跟這些衛所兵硬拼。

他故意泄露行蹤,先是在孝義佯敗,隨後一路狼狽逃竄,將那數千急於搶功的衛所官兵,引誘到了溫泉鎮附近。

當官軍追到一片林子裡時,突然一聲炮響傳來,埋伏已久的李老歪突然從前面的林子裡殺了出來。

這幫冒進的官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陣型瞬間崩潰。

一時驚慌之下,官軍潰逃,被追殺了數十里,幸好碰見窟龍關守將鄧陽在附近巡視,這纔打退了賊兵,將僅剩的官軍給救了下來。

搶了大戶,又剿了衛軍,幾個賊頭子和官軍將領這纔打道回府,一路興高采烈地返回了江瀚駐地。

正當幾人在帳中摩拳擦掌準備分贓時,突然有哨兵急匆匆來報: “將軍,延水關方向來了一夥人馬,爲首的自稱渾天猴!”

江瀚眉頭一皺,沉聲問道:

“渾天猴有多少人,打起來了沒?”

那哨兵連忙搖頭: “那夥人大概有七八百,看見咱們人多,沒敢動手。”

“外圍的暗哨最先發現他們,這幫人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一頭撞進了咱們的防區。”

“邵把總帶人圍住了他們,派我回來請示將軍,該如何處置,是殺了還是放了?”

江瀚也不想跟渾天猴這幫人火併,畢竟都是打着反旗的義軍,沒必要自相殘殺。

更何況大帳內李自成和張天琳還在,影響不大好。

於是他擺了擺手,吩咐道: “你跟渾天猴講清楚,這石樓山附近有人佔了,讓他們去別處發展,免得起了衝突。”

然而,江瀚不想理他,但那個渾天猴卻是個順杆兒爬的。

他聽說眼前的部隊是義軍,非但不走,而且還派人前來傳話,說是想要結交一番,將來也好互爲倚仗,抗擊官軍。

江瀚聽了回報,不由得有些頭疼。

當着李自成和張天琳的面,他也不好強硬回絕,只得將渾天猴給請了進來。

渾天猴倒是個膽子大的,一進大帳就熟絡的和衆人打起了招呼。

甚至面對鄧陽這種官軍將領,他也能面不改色,攀談兩句。

衆人各自報了匪號,寒暄一番後,算是混了個臉熟。

江瀚也不墨跡,開門見山地朝渾天猴發問:

“你們怎跑來山西了?”

渾天猴苦笑一聲: “唉別提了,上山虎兄弟,你有所不知,這陝西是混不下去了。”

“自從延安府那最能打的江瀚跑到了山西,官軍從此騰出手來了,我們這種小嘍囉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他嘴角一撇,臉上露出一絲不屑, “前些日子,就連那勢力最大的神一魁也降了朝廷。”

“他一帶頭,陝西的其他首領也跟着降了。”

“我等兄弟,實在不想再受朝廷的鳥氣,也不信那些狗官的鬼話!所以只能跑來山西,看看能不能找條活路。”

江瀚聽罷,有些詫異,這神一魁怎麼還是降了,當初在延安府,自己不是提醒過他嗎? 一番仔細詢問下來,江瀚才從渾天猴嘴裡得知了神一魁受撫的經過。

果然,神一魁還是沒能忍住招安的誘惑,放棄抵抗,投降了楊鶴。

江瀚嘆了口氣,感慨道: “這也許就是農民起義的侷限性吧。”

“沒有思想綱領,沒有長遠目標,難以成事,大多數人都把招安受降當成了最好的結局。”

他這番充滿了後世眼光的感慨,聽得大帳內衆人面面相覷,一臉的茫然。

什麼是思想綱領?

什麼是侷限性? 於是江瀚只得耐着性子,用更直白的話向衆人解釋道: “我的意思是,咱們這幫人,大多都是些活不下去的泥腿子和邊軍出身,沒什麼見識,也沒讀過幾本書。”

“大家最初造反,可能就是爲了一口飽飯,爲了活下去。”

“一旦打贏了幾場仗,佔了塊地盤,手裡有了點錢糧兵馬,就容易滿足,容易忘記當初爲什麼要造反。”

“有的人,聽到朝廷許諾的官身,就動了心,想着就地投降;”

“有的人,驟富之後管不住自己,只顧着享福快活,失了銳氣,自甘墮落。”

江瀚頓了頓,繼續分析道:

“所以咱們的隊伍,看似人多勢衆,但往往根基不穩,人心不齊。”

“就拿神一魁來舉例,他手下擁兵數萬,可有多少是真正的自己人呢?”

“楊鶴只是稍微給他上了點壓力,然後再一招手,神一魁便降了,全然忘記了當初爲什麼要造反。”

“這就是我說的,農民起義的侷限性,沒有明確鬥爭目標,沒有堅定的鬥爭之心”

儘管江瀚已經儘量用大白話來解釋了,但在場的衆人,除了少數幾個人若有所思之外,大部分人仍然有些懵懂,聽不太明白。

看着這幫人似懂非懂的模樣,江瀚心中暗下決心。

趁着眼下這段難得的休整時間,是時候抓一抓軍中的思想教育了! 他要在軍中開班識字。

雖然不至於讓這幫大老粗們做個什麼文章出來,但至少,江瀚得先讓他手底下這幫核心骨幹明白,他們到底爲何而戰。

江瀚來自後世,自然也想打造一支紅色隊伍。

但他也知道,在明末這個時代,這樣隊伍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

光憑他一個人,根本無法撐起這麼大的工程。

他只能吸取和借鑑一些後世的先進經驗,把手底下的軍隊儘量向後世靠攏。

而在軍中進行思想建設,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眼下,江瀚要解決的第一個思想問題,也是最關鍵的問題, 他徹底打消麾下將士們,對招安受降的任何一絲幻想! (本章完)

第71章 戰後第41章 忠義堂第181章 詐降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56章 吳澤第27章 水泥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270章 再行絕戶計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38章 李家張家第60章 破安塞城 圍延安府第271章 請大帥稱王立制!第280章 忽悠洋人第21章 安塞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238章 水攻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109章 論水滸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51章 洪剃頭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5章 馬家溝第63章 李立遠第3章 魚腹丹書第69章 焦屍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0章 城北劉家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82章 奸細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4章 篝火狐鳴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92章 威震西北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21章 安塞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46章 害民賊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69章 焦屍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04章 招撫羣賊第14章 發餉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9章 總兵身死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129章 練兵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章 破局之策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42章 開門紅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82章 奸細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00章 佯敗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155章 夜襲第118章 攻城戰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169章 再渡河第89章 陣斬李卑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50章 穿箭遊營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
第71章 戰後第41章 忠義堂第181章 詐降第269章 兵發成都府第131章 鄧陽的投名狀第198章 遴選死士第56章 吳澤第27章 水泥第26章 寒窯裡的兄妹第270章 再行絕戶計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44章 各懷心思的同盟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161章 夜襲茅津渡第210章 還是這玩意兒好使!第38章 李家張家第60章 破安塞城 圍延安府第271章 請大帥稱王立制!第280章 忽悠洋人第21章 安塞第223章 提出政治綱領第36章 整頓軍紀第208章 龍安三約第238章 水攻第58章 火燒進士第第276章 漢王大婚第109章 論水滸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123章 流賊搶有限,曹兵害無窮第252章 樑家的糖衣炮彈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237章 他們真的給百姓發好處?第50章 穿箭遊營第151章 洪剃頭第185章 烽煙四起第73章 聲名鵲起第162章 架設浮橋第16章 遭遇蒙古騎兵第38章 李家張家第25章 馬家溝第63章 李立遠第3章 魚腹丹書第69章 焦屍第39章 天傷星盧濤第10章 城北劉家第265章 上元佳節夜,義軍破鳳陽第133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第82章 奸細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259章 聲勢浩大的川中起義第245章 保寧府是個好地方第156章 互有勝負第206章 攻打劍門關第168章 浮橋爭奪戰第214章 大明第一任剿總司令第88章 銜尾追殺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4章 篝火狐鳴第173章 陝州城破第250章 朝爲田舍郎第92章 威震西北第124章 雨中對壘第145章 鄧陽曆險記第21章 安塞第163章 從義軍到叛徒的轉變第146章 害民賊第246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23章 清算田畝,打劫富戶第172章 大獲全勝第69章 焦屍第144章 虎大威戰歿第104章 招撫羣賊第14章 發餉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9章 總兵身死第278章 崇禎九年發展規劃(二)第166章 倉皇逃竄第220章 豈不聞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22章 微操大師朱由檢第129章 練兵第203章 李自成的蛻變第2章 破局之策第205章 兵分兩路,偷渡陰平第142章 開門紅第170章 左良玉的判斷第82章 奸細第233章 連破江防 岸防(感謝‘立根本在破巖中’大佬的盟主)第200章 佯敗第193章 血戰瞿靖堡第155章 夜襲第118章 攻城戰第96章 李代桃僵第160章 陌底渡見聞第169章 再渡河第89章 陣斬李卑第190章 甘肅鎮暴動第86章 我在等援軍,你在等什麼?(二合一)第101章 雞犬不留第50章 穿箭遊營第49章 大戰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