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羣臣議鋼

對於如今的大明來說,如果要說什麼是最緊缺的資源,朱由檢將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

那便是!鋼鐵!

無論是性能較爲優越的火器用鋼、機械用鋼,還是較爲一般的普通農具所需要的鋼,甚至於鋪設鐵軌要用到的大量鐵錠。

都是如今大明十分困頓的問題,主要倒不是生產不出來,只是由於四處都需要。

鋼鐵的產量實在是追不上消耗的數量,爲此朱由檢一次又一次的加大對於皇家礦務局的投資。

利用後世的記憶,對於一些歷史上有名的鐵礦石生產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測。

可就算是這樣,鐵礦石充足了。

鍊鋼的技術卻一直上不去,眼下這一次朱由檢算是徹底打開了煉製鋼鐵的大門。

這種在朱由檢看來是小高爐的生產技術,其實是相當靈活的。

隨着需要的產量不斷加大,小高爐也可以變成大高爐,乃至於後面朱由檢已經想好了,等小高爐技術吃透之後想想辦法從系統之中兌換出坩堝鍊鋼技術也不是不可能。

說幹就幹!

朱由檢第一時間招呼來工業總局的王毅思,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由於火車技術徹底完善,熬了好幾個通宵的王毅思正在工業總局中呼呼大睡。

聽到從宮裡來的小太監說皇上召見的消息後,府中的小吏一刻也不敢耽擱。

連忙將消息傳給了王毅思。

睡眼惺忪的王毅思聽到皇上召見,還以爲是朱由檢關心蒸汽火車的研製情況。

來不及多想,將房間內整理出來的資料一股腦的抱在了懷裡,便匆匆上了馬車。

當馬車到了宮門外。

王毅思便也清醒了不少,畢竟沒有橡膠所謂緩衝的馬車如今的乘坐舒適度可一點也算不上好。

坐的久了,人都能被晃悠散架了。

這也就是如今大明整個京師都已經鋪設上了水泥路面,不然恐怕要更加難受。

邁步進了宮城內。

朱由檢也手握鋼鐵生產的技術在乾清宮內等候多時,並且他也不僅僅招呼了王毅思。

孫元化、徐光啓乃至工部的薛鳳翔都被一個個召入了宮中。

“諸位愛卿..朕得到了一份冶煉鋼鐵的技術,如今大明鋼鐵奇缺不已,甚至都已經危急到了正常的生產..故而如此匆忙的召來諸位愛卿一同議事。”

說完之後,朱由檢還從議事廳內的桌子上,拿起茶杯抿了一口。

目光卻看向了一旁剛剛落座的諸位大臣。

“皇上..恕臣冒昧,這技術是..?”薛鳳翔最先按捺不住,率先開口說道。

一旁的王毅思關心的倒是另外一個方面:“皇上..這技術可有做過實驗?”

兩人說完。

朱由檢聽到後,卻是搖了搖頭。

“技術來源朕不便多說,可朕能說的是這項技術唯大明獨有,而是否做過實驗..朕可以說這項技術一定是靠得住,能用的。”

兩人聞言,心中一喜。

只要能用至於從哪裡來,有沒有做過實驗都已經不太重要了,畢竟如今大明的發生的各項技術創新。

之前有誰聽說過到底是從何而來?

可誰能說這些技術不好呢?

“皇上..可有書籍記載?臣等想看一看..”徐光啓先行開口,儘管作爲如今大明農業部尚書,可卻是實打實的大明西學猛人之一。

朱由檢招呼了一聲,一旁的王承恩便將兩本書籍送了上來。

而最先將書接過來的。

卻是徐光啓和孫元化兩人。

一旁的薛鳳翔見狀開口說道:“你們師徒二人在皇上面前怎麼一點剋制都沒有..”

“皇上自然會恕臣無罪..”

嘟囔着說完,徐光啓便繼續埋頭翻書。

朱由檢對此也是會心一笑,沒有多說什麼,轉過頭來繼續品茶。

如今這四人,已經成爲了大明工業的頂樑柱一般的人物。

對於技術方面的問題,朱由檢放心。

“皇上!此技術可行啊!”

徐光啓拿到的是高爐鍊鋼技術,而一旁的孫元化拿到的卻是耐火磚技術。

儘管翻看的快,可徐光啓卻不是粗略的草草翻過,而是細緻的在腦中飛速模擬了一遍。

若是書中沒錯,那註定會讓大明鋼鐵產量在短時間內就能夠有一個數量上的躍升。

徐光啓剛一放下書。

一旁的薛鳳翔就一把抓了過去,連忙捧在手中看了起來。

王毅思有些無奈,心中暗道:“要不是你們都比我歲數大,誰能搶得過我..”

點了點頭的朱由檢,放下手中的茶杯,開口說道:“技術自然是不會有問題,有問題的倒是如今大明能夠在多長的時間內讓這項技術變成現實。”

徐光啓連忙看向了一旁的衆人。

剛纔實在太着急了,已經忘記了自己目前是大明農業部的尚書,真要是說起實行。

還得看自己周圍的其他三人。

而正湊在薛鳳翔身邊看着高爐鍊鋼技術的王毅思連忙開口說道:“皇上..臣大致看了一番,這技術不得不說是真的好!投入小,產量卻不小,只要有蒸汽機在,哪裡都可以生產!”

“朕自然知道,現在朕問的是推行起來有沒有難度,多長時間能夠讓朕見到新式高爐投產。”朱由檢笑着說道。

這幾位大臣別的都好,就是每一次遇到新技術的時候,就沉迷在其中顧不上其他的了。

王毅思沉思了一番,想了想開口說道:“皇上...臣以爲,這件事若是交給皇家工業總局,未必是個最好的選擇,如今工業總局內事務繁多,臣擔心會耽誤..”

聽到這話的衆臣都是一愣。

好傢伙,這還沒個說法呢..就先把這次的差事往自己身上攬了一手。

“哦?那依照王愛卿所見,朕應當將這件事交給誰來幹呢?”朱由檢開口說道。

而王毅思也是低頭沉思了許久後。

開口說道:“皇上...臣斗膽向皇上推舉一個人才,此事若是交給他來做,定當要比我等來推行更加合適。”

聽到這話,朱由檢也是浮出了濃濃的興趣,點點頭說道:“那朕便聽聽,王愛卿想要推舉的是誰?”

王毅思沉聲說道:“宋應星!”

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零五章 入夜微涼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獲勝利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變幻的海外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三百六十九章 專利事務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四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虎軍入山東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
第三百五十一章 拿下東番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五十六章 史上第一皇帝詐騙犯第一百七十一章 從天而降的大禮第一百六十一章 安南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倫的秘密第四百五十一章 來京看看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四百三十九章 拿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十九章 風捲殘雲,朝堂之上第二百七十章 驚喜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二百四十五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零五章 入夜微涼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二百九十五章 橡膠貿易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獲勝利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一百一十二章 變幻的海外第三百五十九章 一匹白綾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一百三十三章 不一樣的工業局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商人離去第一百三十一章 漩渦內的追逐第八十七章 京津工業園區的構想第三百六十九章 專利事務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出兵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四百四十三章 議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七十四章 商業規矩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四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第四百五十二章 薄宴第一百九十五章 決議第四十八章 徐光啓與農業部第一百二十章 跑路規劃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天虎軍入山東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八十八章 蒸汽機的全面投產第三十一章 消息入京,犒賞天虎軍。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四百六十六章 禍水東引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三百一十三章 化肥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四十六章 搖旗吶喊不得收費?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玻璃第三百九十一章 倭騎衝擊第七十六章 開殿試第三百五十八章 明正被拐第二百八十七章 第二次衝擊與機槍第四百一十八章 廣州見聞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三百八十八章 炮轟大阪第二百八十五章 戰鬥吹響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三百一十二章 清洗第十三章 科舉提前,制度革新第二百三十四章 傳令兵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敲家光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雲變化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六立功第八十三章 經濟研討會(3)第一百九十六章 幫襯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五十二章 樹碑立傳,建祠並祀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一百四十一章 蘇合泰的背影第一百一十九章 回過神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劉三第十七章 關寧關隘,畢自肅第三百三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三百四十一章 蒙古平定第五百零九章 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