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

其實大明如今的造船技術也不能說是全部崩潰,沿海地區還有漁船的生產,而在不少地方還有一些民間的造船廠。

爲當地以及周邊的州縣負責生產漕運所需要的河道運輸船。

但儘管這些船隻每年生產建造出來的數量算不上少,可相比於海上航行對船隻所提出的苛刻要求,還是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不過這也勉強能夠算得上如今大明的造船底子。

只要有點底子就好,總好過百廢待興,從頭開始要來的更快一些。

兩人得到朱由檢準確的答案之後,顧不上旁邊的大臣,一老一少兩人就在議事廳的桌子上不斷翻動着手中的圖冊。

看到精美絕倫之處時,還忍不住驚歎出聲來。

一旁有位大臣見兩人在朱由檢面前如此失禮,剛準備說話勸阻一番,卻被朱由檢一個眼神瞬間打斷。

畢竟眼下的大明,真正專業的技術專家,實在是太少了。

不過在這個時候朱由檢突然看到遠處角落裡還坐着另外一個人,那便是孫元化。

“孫愛卿怎麼不來看看..”

孫元化突然聽到皇上在招呼自己,一時間有些愣神,躬身行禮迴應道:“回稟陛下,臣還是覺得研究火炮更適合臣..這造船,臣懂的實在太少,也不如兩位大人。”

可朱由檢怎麼能放過這位如今正在大明皇家兵器總局,掌管火炮司的人才呢。

要知道,造船是大事,可只有給船上安裝上足夠使用的火炮,才能夠稱之爲戰艦,才能夠被稱之爲軍船。

於是招呼孫元化來到案前,說道:“朕的新式戰船上面怎麼可能沒有火炮,如此一來,你還能說的上和你沒有關係嗎?”

孫元化有些驚訝:“陛下要在新式戰船上安裝火炮?”

“孫愛卿,你說說,沒有火炮的戰船還能夠稱之爲戰船嗎?難不成你還想讓這新成立的大明山東水師的官兵,用手中的新式步槍去攻擊其他的戰船嗎?”

嘶..

回過味來的孫元化頓時加入到了案前,與徐光啓和薛鳳翔一起翻看起了新式戰船。

但與薛鳳翔和徐光啓沉浸在新式戰船的結構和製造技術不同,孫元化關注的核心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新式戰船的結構承載能力,能不能夠滿足火炮發射時候的需要。

可這一看就不得了,越開便越驚喜。

來不及等待身旁的兩人看完,孫元化便率先從案前起身,行禮後衝着朱由檢說道:“回稟陛下,臣以爲,若是這建造出來的新式戰船,真的能夠達到這圖冊之中所說的諸多性能,如果這一切都沒有錯誤的話,完全可以加裝現在的後裝線膛炮。”

朱由檢見此也是爽朗一笑,:“如此便好啊,那這造船的事情,還能說和你孫元化沒有關係嗎?”

孫元化聽言也是有些尷尬,訕訕迴應道:“自然還是有諸多關係的。”

其實在孫元化原本看來,這所謂的造船對於大明來說自然是有着諸多的作用,可短期之內遠遠比不上自己的火炮司。

每天生產出來源源不斷的火炮被運到遼東,不知道殺傷了多少後金的建奴。

可這造船,可以說是個費力還不一定討好的差事,要知道原本歷史上的大明寶船建造一艘的成本可是異常的高昂,就算如今大明有錢了。

能夠建造出來比當年還厲害的船,可就算是這樣又能如何呢?

有這麼多銀子,不如拿來繼續擴建兵器總局,只要手裡有槍有炮,孫元化覺得不會有什麼不開眼的敵人敢於挑釁大明。

“新船朕覺得大有可爲,其中不僅僅是使用了蒸汽機和蒸汽鍋爐作爲動力源這麼簡單,而且最重要的是隻要船上還有可供鍋爐及機輪運轉的煤炭,那麼這艘船將可以永遠的馳騁在海面之上。”

隨着孫元化而重新站立在堂中的薛鳳翔和徐光啓也深以爲然。

“陛下,老臣以爲,此事完全可以進行,就是不知道這新式船隻的造船地點,陛下可有已經選中的地點。”

薛鳳翔率先開口說道,而徐光啓則是低着頭,不知道在思考什麼。

“恩..朕覺得這造船地點,就可以選在山東,選在蓬萊。”

而薛鳳翔則是一臉不解的說道:“陛下,如今直隸也算是還有當初一些造船的基礎,儘管不能建造大型的戰船,也算是有些熟練工匠...可一旦地點放在蓬萊..放在山東,這可就要徒增成本了啊。”

然而一旁的徐光啓似乎回過了神一般,開口說道:“臣..倒是有些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了。”

朱由檢微笑着衝着徐光啓說道:“來,那就由徐愛卿替朕給薛愛卿講講,看看和朕的想法能不能合得上。”

徐光啓躬身行禮後開口說道:“陛下將造船廠設立在蓬萊自然是有獨到的全盤考慮的,而其一就是蓬萊正是如今山東水師正在籌建的地方,而這其二嘛...”

薛鳳翔迫不及待的開口接道:“其二呢?”

“其二就是這件事要做到絕對的保密,而在直隸,雖然有造船廠和現成的港口,可就是沒有辦法做到絕對的保密,這件事一旦被泄露出去,那麼我大明與海外諸國的關係將瞬間跌到冰點。”

朱由檢爽朗一笑,爲人君者,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臣子能夠最快的領會自己的意思。

於是開口說道:“徐愛卿說的不錯,新式戰船的建造工作事關重大,是萬萬不能讓非我族類的異族所接觸到的,尤其是如今我大明與荷蘭人關係來往密切,一旦知道,不僅僅要暴露造船計劃,更重要的會暴露蒸汽機的事情。”

蒸汽機作爲工業時代開端一般的大殺器,朱由檢一直以來都是進行了高度的保密,就算是在京津工業園區內的那些大明民間商人也是一樣。

畢竟,商人在利潤面前,底線和底褲的區別實在不大。

所以,大部分的民間商人在抵達工業園區之後,往往也得要經過嚴格的調查審覈後,才能夠從事紡織下游的羊毛原料加工業..

而能用得到蒸汽機的地方..暫時朱由檢都還沒有決定開放。

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四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五十一章 過三關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一百九十章 欣欣向榮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三百九十二章 絢爛焰火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五十一章 過三關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五十八章 還錢?那是萬萬不能的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四百一十三章 風帆鐵甲艦?
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二百六十四章 挖坑等你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十一章 調查鹽務,皇家生意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二百九十四章 開墾遼東第十章 江南縮影,探子野心第二百五十七章 蒙古有點不老實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南議程再提起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三百章 朱慈烺第四百四十五章 地稅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準備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四百一十四章 癡心妄想第三百四十章 海戰結束第二百零九章 對蒙古的態度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三十三章 走走過場,豪格攻城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四百七十五章 兩隻狐狸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二百一十八章 情報體系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案第一百八十三章 幕府對大明的態度第五十一章 過三關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四十三章 崇禎再上朝第三百七十四章 重返順天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法辦周奎(2)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二百三十七章 氣象資料第一百九十章 欣欣向榮第四百二十四章 好機會第二百四十章 賑災進行時第一百一十五章 點點賬本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禎三年第二百六十七章 平蒙古第四百七十一章 北方鋼鐵集團第二百二十五章 給錢借人第六章 視察京營,收回兵權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一百零九章 湖廣問題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四百九十三章 變化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二百一十四章 直隸肥皂第三百九十二章 絢爛焰火第二百四十三章 教育的本質第二百六十五章 糧價走低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才認定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四十二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第八十六章 收尾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六十三章 席地而坐的皇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百一十三章 養豬能手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一百四十九章 逃亡之路第二百一十一章 新式科舉將近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三百一十七章 對蒙之策第一百九十八章 議和的銀子帶夠沒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七十六章 經濟理論的啓蒙第三百零六章 拉開序幕第五十一章 過三關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五十八章 還錢?那是萬萬不能的第三十六章 給個臺階就下的豪格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一百零四章 給皇太極來一刀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四十七章 崇禎一年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奏摺傳遞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二百八十一章 收網第九十七章 改革正當時—兵部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四百九十五章 海外律法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七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二十一章 囂張的宗族第四百一十三章 風帆鐵甲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