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新年開榜!

“別擠了,別擠了,把我這大老爺們都快擠懷孕了!”

“兄弟們都是未來的高官重臣,容小弟先行一步出去啊!”

明黃色的皇榜貼在硃紅色的王宮外牆之上。

皇城外熙熙攘攘的學子正對着皇榜翹首以盼。

只要能夠順利通過這第三輪的考試。

他們就會成爲大明自新式科舉改革之後所被大學院錄取的第一批學生。

不僅入學不要錢、

而且畢業包分配。

這樣的恩科在大明絕對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但只要是考試,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有人欣喜,有人憂愁。

欣喜者自然是一舉過三科,憂愁者自然是遺憾落榜者。

只不過對於能夠通過前兩科考試的人才,朱由檢也沒有浪費。

所有考生學子都可以選擇加入大明皇家稅務局或者大明皇家統計局成爲一名工作人員,又或者是繼續選擇參加科舉的道路。

作爲通過兩關的福利。

如果明年繼續參加新式科舉。

那麼這一批學子將會獲得免試第一關,直接從第二關開考。

也就是意味着他們可以免除在州縣的第一場考試。

直接在省府等着第二場後,如果能夠通過就可以再來京師,再來考一次第三關。

而今大明的大學院制度已經逐漸的趨於完善。

主要的招生對象也不僅僅是通過了新式科舉的考生,爲了避免人才流失。

朱由檢還設立了特招制度,但是特招制度把控極其嚴謹。

所有想要通過特招進入大學院的學生,都必須獲得朱由檢本人的硃筆批准。

皇榜的旁邊是各個大學院的招生宣傳點。

由於學校的主攻方向上面有着很大的差異,所以針對於不同的考生興趣方向也可以在小範圍內自由選擇,當然大明皇家科學院大學除外。

作爲眼下大明各種科技知識學習的前沿陣地。

作爲大明皇家科學院直屬的大學院,其地位類似於後世的某科學院大學。

並且名額並不算多,這一次通過了新式科舉,能夠成爲天子門生。

順利享受大學院生待遇的學生總計共八百五十餘人。

而這八百多人將在放榜的同時立刻就要對自己未來想要去的學校進行選擇。

而大明皇家科學院大學的招生點上,不斷有學子前來此處問詢。

從各種角度分析之後的學子們都在內心深處一致認爲。

想要學新學,想要爲民謀福利,想要爲國家崛起做貢獻。

就去大明皇家科學院大學。

只不過現在也只敢在內心想一想,要是這樣的消息傳到了朱由檢的耳朵裡。

估計原地就琢磨怎麼把這剛剛成立的、只有老師、只有書籍、學院內一個學生都沒有的學校是不是可以研究拆分一下了。

名額不多的情況下,能夠入選的無論是文化水平上,還是對新式科學的接受能力都要更強。

朱由檢的前兩輪考試能夠通過,無疑都證明了他們在當地的學子當中已經是名列前茅者。

一共四個學院,皇家科學院大學(皇家直屬),皇家管理學院(當前由大明皇家銀行直屬)、皇家陸軍學院(天虎軍直屬)、直隸廠衛學院(東廠直屬)。

朱由檢忙忙碌碌的參加了四個學院的開學典禮。

勉勵學生們在此處學習來自後世的前沿科技知識。

爲建設大明作出卓越貢獻。

爲成爲新式治國之才提供基礎。

敢於實現理想的年紀,正是這剛剛邁入大學院正值弱冠之年的少年們。

朱由檢爲無論是哪個大學院,都贈送了一套天虎軍制式軍裝。

只不過在細微處比如說用料上更加柔軟。

不會像現役款式那樣爲了更好的耐磨性能減少舒適度。

......

大明皇家天虎軍成爲了天虎軍的正式番號,而由天虎軍各部優秀將士共同構成的教員一同進入了皇家陸軍學院。

下轄指揮系、步兵系、通信系、情報系、後勤系、參謀系。

從全軍各個地方抽調精幹組成的教員團隊中大量包括了來自蒙脫的天虎軍第一師第二旅的軍官。

這一批真正與韃子交手中展現出一定才能的年輕軍官們。

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能夠在大明皇家陸軍學院內當教官,可略顯滑稽的事情出現了。

就是天虎軍第一師第二旅和遼東的關寧軍之前獲得朱由檢賞賜的時候,賞賜了不少的進入學院學習的名額。

這一次學院學習的學生和原本來自其中的教員,有些甚至都是同一個人。

“靠!老小子!在第二旅的時候我就不服你!怎麼你這傢伙還當上教員了?!”

王玉嘿嘿一笑,對着馬宏恩說道。

“這話你說的,這說明什麼?達者爲師,我比你強可不就是來當你的老師的,乖乖叫聲老師好。”

“滾球!你能教啥啊,你個大老粗!”

“哈哈哈哈哈哈!大老粗也是你的教員!”

......

臨近農曆除夕,朱由檢的專門從後世學習了一套新年習俗,準備帶給京城的百姓。

《大明月報新年特別刊》和《京師日報》同時開售。

刊登了這位大明皇帝朱由檢對全國百姓語重心長的新年期許。

新年在大明崇禎一年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大明的百姓們發現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帝,似乎時不時的就會通過報紙與自己說說話。

大明的官員也不同以往那般高高在上。

無論是州縣的父母官,還是省府的高官,甚至兩京的高官都會時不時的走進農田。

走入尋常百姓家,誰家的孩子沒衣服穿,誰家的米缸又快空了,誰家的老漢走路有困難柴火沒人給砍。

這一件件,一樁樁的小事。

似乎在一夜之間成爲了當地父母官心頭的大事。

保皇黨也徹底發現自己在朝堂之上的作用要遠遠低於自己在位的作用。

索性在魏忠賢的暗示之下。

紛紛告辭京師,回到家鄉、回到田野。

不斷宣揚皇恩浩蕩。

不斷自掏腰包鼓勵家鄉辦學。

新年新氣象,站在皇城之上。

朱由檢看着京城內大雪連綿。

“瑞雪兆豐年啊!”

陝西、山西的旱災估計也能在這場大雪中得到一定的緩解。

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一百三十八章 荷蘭也瘋狂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七十三章 魏忠賢到福建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
第四十一章 新式科舉開考第五百零四章 離去的查理二世第四百二十五章 電氣大明第二百七十五章 先坑一把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四百二十一章 海上條例第四百二十二章 全面開戰第三百六十三章 殖民之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探子落網第三百四十五章 集中炮火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二百七十九章 切格勒的試探第四十九章 利民之策還是禍民之災第五百零五章 免費教學開始第三百零八章 要打就打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斷焦灼第一百九十二章 醫學開端第二十六章 韃子退兵,天虎軍進發遼東第三百三十三章 平南平南第二百五十五章 覆滅第一百八十章 朕有好多小錢錢第十六章 打消顧慮,科舉革新第九章 皇家稅局,試點商稅第五百零二章 不能喝酒了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五章 此物能制,舉廠搬遷第四百二十六章 旱情苗頭第三百四十四章 反攻時間第一百零三章 紙糊的旅順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二百零五章 太學第二百二十四章 飛梭織布機第一百七十章 吃飯很重要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敢惹皇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一百三十八章 荷蘭也瘋狂第三百七十六章 目標幕府第三百一十六章 分省而治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零六章 教育第三百五十二章 醞釀風波第七十五章 鹽茶之利第四百七十六章 張燈結綵第三十章 多項改革,遼東大捷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二十八章 埋伏與收割,獵人與獵物第四百六十四章 後金風雲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看到了紅毛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二百零三章 學生罷課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稅問題第七十三章 魏忠賢到福建第四百八十二章 紅毛?第三章 朝堂之爭,東林落敗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張買米記(2)第三百零七章 謀劃第四百九十章 兵臨建州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六十一章 經濟理論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八十五章 卡..卡住了第四章 內帑存銀,擺駕工部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一百八十五章 朱由檢病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經濟路線第一百二十五章 快馬奏京師第四百四十四章 經濟建設第二百七十八章 蒙古人的應對第二百六十九章 相接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三百五十七章 再卷塵埃第十四章 韃子來犯,遼東告危?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五百零三章 多好的練手機會第二百七十一章 準備第四百七十八章 農與商第三十七章 放一槍送送你們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三百八十章 炮轟江戶第十八章 攻心爲上,夜潛寧遠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四百九十一章 城破第三百二十二章 召見趙雲凱第十二章 湯藥疑雲,皇爺之怒第一百零五章 只是徒勞科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