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

李善長憑着這份對田畝土地的見解,成功站穩了腳跟,他急匆匆去籌劃細節,迫不及待要給上位露一手。

相比之下,張希孟則是若有所思,也覺得收穫頗豐,竟然毫無失落之態。

耕者有其田,這是兩千年來,無數農民的夢想。

歷次農民起義,都有着對土地的強烈訴求。

均田,幾乎是貫穿整個歷史的一條主線。

農民起義爲了土地,有識之士高呼抑制兼併。

WWW▲ тTk an▲ ¢ ○

在張希孟看來,均田制自然是最好的策略,而且從北魏到隋唐,都執行過,效果自不必說。只要能修補一些漏洞,就會無往不利。

可是經過李善長的分析,張希孟才意識到,或許從一開始,均田制的制定者就知道,這套法令早晚要崩潰的。

人口滋長,官吏徇私舞弊,地方上大族士紳從中漁利……甚至就連普通的小農,也不願意把已經到手的土地交出去,進行重新分配。

均田制在唐初僅僅維持了幾十年,就難以維繫,差不多從爺爺到孫子,經歷兩三代人,就玩不轉了。

到底該怎麼辦,才能解決這個千古難題呢?

張希孟百思不解,很湊巧,賈魯讓人把他叫過去了。

見面之後,老賈直接就揶揄道:“讓人奪了風頭,你這個第一寵臣地位不保,難道就不着急?”

“爲什麼要着急?”張希孟大惑不解,“天下這麼大,事情這麼多,斷然不是我一個人能顧得過來的,多來幾個賢才,輔佐主公,我還求之不得,正好也能放鬆一些……只是我一時還想不清楚,均田要怎麼弄,才能長治久安,一直延續下去,老大人,你知道嗎?”

賈魯跟看怪物似的看着張希孟,完全不解。

過了好一會兒,賈魯才咳嗽道:“你……真的覺得,朱元璋能奪得天下?”

張希孟更錯愕了,難道不是嗎?

不但要奪得天下,還要創立赫赫大明朝!

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賈老大人,莫非你懷疑主公?”張希孟把眼睛瞪起來。

賈魯呵呵哂笑,“要不你去問問朱元璋,看看他有沒有把握?老夫就想不通,你小小年紀,怎麼就認準了這位能當皇帝?你還想長治久安的事情?你怎麼不想想下個月怎麼過?”

賈魯萬分困惑,他真是想不通,張希孟的自信哪來的?

張希孟也怔住了,他思索了一會兒,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制定方略,想的自然是天長地久,甚至要超過歷史上大明朝的壽命,不然自己還穿越幹什麼?

可是對當下人來說,生存纔是第一步。

老朱的兵馬也就萬人規模,在羣雄當中,都屬於小弟弟。

誰要是篤定老朱能奪取天下,那纔是腦筋不好呢!

想通了這一點,張希孟也明白了李善長挖了個什麼坑給他!

均田制的確有漏洞,口糧田也不那麼萬全……但是對不起,當下似乎並不需要考慮那麼長遠。

只要能給百姓分田,能讓大傢伙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努力種田,多繳田賦,多負擔兵役……讓朱元璋有足夠的力量,能夠戰勝羣雄,奪得天下就好。

所謂十年之期,已經太漫長了。

除了張希孟之外,估計沒人能確定他們會不會活到明年?

難怪大明後期弊端叢生,敢情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那麼長遠!

張希孟忍不住吐槽,可轉念一想。還真沒法責怪什麼,在老朱之前,誰能想象一個要飯的成爲天子啊?

前面賈魯拿恢復山河忽悠李善長,李善長拿唐代的均田崩潰擠兌張希孟……還真是一環扣一環,算計不爽!

這幫讀書的,都是黑了心的,不管是朝廷尚書,還是地方小吏,都是一個德行!

自己跟他們比,還是有些稚嫩,不過你們欺負我,就別怪我不客氣。

張希孟眼珠轉了轉,突然念道:“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四句詩唸完,笑而不語。

賈魯眉頭微皺,“這不是邵康節的梅花詩嗎?”

張希孟一笑,“沒錯,老大人博學多才,自然知道康節先生神算無雙。這首梅花詩寫的可是大元朝的下場!”

賈魯大吃一驚,“你還懂讖緯之學?”

張希孟笑呵呵道:“老大人,前兩首梅花詩已經預言了北宋和南宋的滅亡,這是第三首,忽必烈在甲子年登基稱帝,興起大元朝,我說的沒錯吧?”

賈魯本不信讖緯之說,可稍微思忖一下,忽必烈的第一個年號,的確是至元,很巧的是那一年就是甲子年。

“那,那後兩句怎麼說?”

“年華二八,自從忽必烈到如今大都的元皇帝,傳了十代,如今在皇帝身邊有個宦官叫樸不花,他是高麗進貢的,如今在宮中隔絕內外,眼看着山河破碎,卻是不言不語,矇蔽聖聽啊!”

“這個……”賈魯怔了許久,忍不住哈哈大笑,“張希孟啊,你這是牽強附會,讖緯之學老夫也聽聞一二,事前無人能知,事後牽強附會,不過是馬後客。就算大元亡了,難道江山就一定是朱元璋的?”

張希孟笑容可掬,不慌不忙,又淡淡念道:“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四句詩唸完,再看賈魯,老頭子已經呆住了。完完全全陷入了錯愕、驚駭!

張希孟所念的正是梅花詩的第四首,英雄起布衣,老朱的確是布衣得不能再布衣了……湊巧的是,第二句直接點了老朱的姓!

這就不能不讓人聯想了……

“啊!難道康節先生真的算了出來,朱將軍會登基稱帝?”

賈魯雖然是理工男,但畢竟沒有受過唯物主義教育,雖然嘴上不信讖語這一套,可是隱隱約約,還是相信天命存在的。

而且張希孟唸的梅花詩的確是北宋年間邵康節所寫。這和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不一樣。

獨眼石人可以自己鑿,這兩首詩,卻是沒法硬塞給邵雍。

而且你說元朝那一首是穿鑿附會,可爲什麼接下來一首說英雄起布衣,還說朱門不是舊黃畿,這不就是說姓朱的布衣英雄,要改天換地,重興一朝嗎?

賈魯徹底凌亂了,難道,難道真的天命落到了朱元璋身上?

別看之前賈魯被俘,朱元璋說出讓他治理黃河的話,他也留在了軍中……可賈魯到底不相信,老朱能成就霸業。

因此他一直稱呼朱元璋爲將軍,他在營中,也就是個客卿……問到他的頭上,他會盡力回答,可是想讓他主動出力,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這兩首梅花詩一出,徹底擊穿了賈魯的最後防線……或許,沒準,朱元璋真的是天命所歸啊?

很湊巧,這時候老朱從外面進來,他本來是要找張希孟商議,聽聞張希孟去見賈魯,他也跟來了。

老朱邁着虎步,撩起簾子,走了進來……就在這個剎那,夕陽的紅霞投入帳篷,映照在老朱身上,紅光乍現,宛如天神。

賈魯直接雙膝跪倒,渾身顫抖,老淚橫流。

“罪臣賈魯……拜見主公!”

說完之後,老頭五體投地,激動到了不行。

他這一下子可把朱元璋嚇得不輕,這是幹什麼?可不興這個。

朱元璋很尊重賈魯,看到這樣,連忙要去攙扶,卻發現張希孟給他一個似笑非笑的眼神,老朱立刻明白了。

“怎麼回事?你跟老大人說了什麼?”

此刻賈魯已經昂起頭,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此時再看老朱,面目威嚴,器宇軒昂,帶着君臨天下的氣勢,果然是天命之子啊!

這下子好了,都不用張希孟多說,賈魯自己就腦補起來了。

既然認準了朱元璋就是真命天子,賈魯收起了所有的高傲,開始盡心盡力,替朱元璋謀劃。

他從地上爬起來,恭恭敬敬道:“主公,張希孟所寫的分田方略,算不得錯,而且是極好的。只不過在當下還需要考慮一些事項……平均田畝固然好,但是那些願意投軍,願意替主公效力的,還有那些立下戰功的,不能不重賞!主公現在也沒有別的東西,左右因爲水旱災害,戰亂頻繁,各地多餘的田畝還不少。在保證老百姓的口糧田之外,要給將士們分一些土地,也好激勵人心,鼓舞士氣。”

“至於日後天下大定,土地不均,可以再做安排……每十年一輪,重新分配田畝,或者還有更好的辦法,那都是以後的事情。眼下老臣以爲必須儘快處置大戶,取了他們的浮財,拿走他們的田畝,甚至要把他們貶爲奴僕,用來賞賜忠心耿耿的將士。”

賈魯目光銳利,語重心長道:“主公,不給足了好處,人家不給賣命啊!”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十八章 不屈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一百六十章 會師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二十三章 真龍入海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十八章 不屈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五百零一章 早生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