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

朱元璋面沉似水,冰冷如鐵。

可以很明顯感覺到,他震怒了。

老朱彷彿變成了一頭擇人而噬的猛獸,從裡往外,都透着令人戰慄的氣息。

這話一點不誇張。

他的兩位宰相險些被人挾持,他的眼皮子底下,出現了一個膽大狂妄的王家……這都不是問題。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任何硬核狠人都驚不到老朱,誰讓咱就是最硬核的那個!

他受不了的是,一個區區商賈,就能輕易看出他治下財稅體系的漏洞,面對這種程度的額騎臉輸出,老朱着實受不了了。

“你們現在就必須商議出一個結果,咱要立刻知道辦法!”

老朱面對着兩位宰相爲首的官吏,憤怒大吼,這一次連張希孟都沒有資格倖免。李善長就更不要說了,他只覺得八成的怒火,都是衝着他來的。

是生是死,就看接下來的議論,能不能讓朱元璋滿意了……“諸位,當下財稅政出多門,有戶部,有兵部,又有軍屯。淮西田賦大半截留江北,江南州府也多將錢糧截留自用。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中書省竟然無法總攬財權,各個衙門自行其是,長此下去,必定弊端叢生,混亂不堪,甚至會影響大局……”

李善長斟酌着說到這裡,竟然發覺原來問題已經這麼多了,似乎他這個左相國的確沒有什麼興利除弊的建議,朱元璋遷怒於他,似乎也不是沒有道理。

那這個財稅要怎麼改革?

大傢伙都沉吟良久,誰也不肯輕易表態,生怕一句話說錯了,惹來麻煩。

李善長看了一圈,最後把目光落在了阮弘道身上,沒法子,誰讓他是戶部尚書哩!

“阮尚書,你看要怎麼辦纔好?”

阮弘道老臉漲紅,他沉默半晌,索性咬了咬牙,“李相,這事情明擺在那裡,只是不好說罷了!”

李善長繃着臉教訓道:“上位在這裡,大傢伙也都在,你既然知道病根兒所在,就應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我不明白,你吞吞吐吐,到底是什麼意思?”

阮弘道再度重重嘆息,把心一橫,昂然道:“李相,那我就斗膽直說,戶部的人太少了,要加人才行!”

說出此話之後,阮弘道彷彿打開了話匣子。

“戶部管什麼?顧名思義,各地的戶口歸我們管,治下有多少家戶,多少人丁,修訂黃冊,編戶齊民……又要執掌田賦,該怎麼徵收田賦,各地有多少,何時起運,運到哪裡,要怎麼接收,全都在戶部手中。由此就引出各地倉庫,常平倉,軍需倉,還包括部分軍屯儲糧……也都在戶部手裡。”

“大傢伙瞧瞧,還有哪個衙門比戶部更忙?老百姓人口的黃冊,田畝分配的魚鱗冊,各地的糧長名單,倉儲情況。更有寶鈔,稅卡,市場,鐵場,鹽茶,銅鐵……這還只是平時,若是遇到了用兵,戶部更要徵用民夫,供應軍需。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千斤重擔,都壓在戶部身上。”

“再看戶部有幾個人?無非就是一個尚書,兩個侍郎,下面辦事的官吏加起來,也就幾十個人。誰不是忙得連軸轉,說句不客氣的話,大傢伙都自嘲,自從當官以來,連生孩子的時間都沒了,不信可以去問問,有哪個戶部官員,在這幾年添了兒女的?”

說到這裡,阮弘道都覺得委屈,“要一統財權,避免政出多門,我是極力贊同,也應該這麼幹……但是我有一句話講,如果要想戶部把事情幹好,必須要增加人手。或者……或者乾脆點,仿效唐末,命一大臣,總攬財權,方能成功。不然沒有足夠人手,一切都是空談!”

阮弘道這番話語剛說完,大傢伙還在思量,覺得他講得有理。可兵部的楊憲就已經挺身而出,“阮尚書,你說的很有道理,我只是有點小小的疑問。戶部事務繁雜,需要增加人手,甚至安排三司使,總攬財權,這是你的意思……那兵部呢?我們的事情就少了?武將選拔,功績考評,軍械生產,將士賞賜,傷兵撫卹,哪一樣能馬虎?照你這麼說,是不是也要設立樞密使,負責軍權啊?”

這話剛出口,李習就立刻道:“不成,我們已經摒棄趙宋弊政,重開一朝,如何能把三司使和樞密使弄回來,我反對!”

阮弘道急了,“我幾時說要恢復三司使了?我是說現在戶部這點人不夠用!”

楊元杲幽幽道:“既然戶部不夠用,那就讓大傢伙分擔就是了,你阮尚書也樂得清閒。”

“你!你們什麼意思?要總攬財權,是李相的意思!我主張增加人手,難道錯了?”

楊憲依舊冷笑道:“增加人手可以,但不能光是給戶部增加!還有,方纔阮尚書所說的很多事情,也不是你們戶部負責的,比如魚鱗冊和黃冊,地方衙門就負擔了許多,你們不過是收上來,藏起來罷了,能用幾個人?”

“胡說!編戶齊民,均分田畝,這是最緊要的事情,每一縣的圖冊,我都要親自過問,仔細覈實,豈能容你胡言亂語?”

……

這幫人你來我往,吵成了一團。

像宋濂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跟傻了一樣。

不就是統一財權嗎?

怎麼就這麼多爭論?

他們每個人講的,都有那麼一點道理,可是都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鍋粥,亂七八糟的,到底該聽誰的?

大傢伙也莫衷一是。

李善長的老臉越來越黑,他現在根本不敢回頭看朱元璋,因爲他清楚,此刻的老朱已經在爆發邊緣了。

這幫混球,你們就不能有點腦子?

都什麼時候,還只顧爲了私利爭奪?

阮弘道說得再好聽,歸結起來,不還是要擴權嗎?甚至要比肩三司使,說白了就是跟自己分庭抗禮。

其餘衆人都不願意看到戶部膨脹,就紛紛扯後腿。

大約就是一筐螃蟹,有一個想逃出去,結果被其他螃蟹鉗住,一個接着一個,誰也別想跑了。

這就是官場,天生有種穩定的傾向,想要單純靠着蠻力破局,幾乎是不可能的。

李善長簡直腦袋都大了,他生怕下一秒朱元璋就爆發了,然後他就爲了這幫混賬東西買單頂雷!

就在這個要命的關頭,張希孟突然笑了,這一下幾乎是春風化雨,一下子笑到了李善長的心坎上。

“張相,你有什麼高見,趕快說吧!大傢伙都聽聽着呢!”

其他人也果然停下來,看着張希孟。

“要讓我說,統一財權,是防止政出多門,是想提升效率,減少弊端……結果什麼措施都沒拿出來,就嚷嚷着增加人手,擴充權柄,如此當真能統一財權,釐清稅賦?我看未必吧!”

這幾句話出口,阮弘道的氣勢就下去了大半,甚至有些惶恐不安。

他的這點伎倆就這麼被點破了,張希孟還真是不留情啊!

張希孟頓了頓,又道:“還是先說下糧長……我以爲日後或可以討論,但是在一統天下之前,不可以廢除。糧長來自民間,是百姓推選,他們不但肩負着運輸糧食的重任,還是民情上達的通道。我們力主均田,其中有一項優勢,就是能夠調動百姓,降低治理難度,節省開支……說直白點,就是讓老百姓主動完糧納稅,用不着我們安排那麼多人,跑去鄉村催收。放棄糧長,增加官吏,要增加多少?三倍五倍?還是十倍八倍?”

張希孟再度把矛頭對準了阮弘道,徹底將這位戶部尚書弄沒脾氣了。

“糧長制不能動,向各地解送稅糧,不免出現令出多門,地方截留,甚至是貪贓枉法等等情形……我的意思,是不是可以專門設立一個衙門,負責審覈統計所有稅糧……我們暫時做不到戶部總收總支,但是對於整體田賦情況,要有個準確把握。如今也方便主公和中書省決斷!”

這個設想說出來,朱元璋先是眼前一亮。

其實他主張統一財權,也是見商賈官吏勾結,能夠輕易貪贓枉法,下面的普通百姓,還有各地糧長,都顯得太無力了。

如果有一個衙門,能夠監督所有的稅糧,不論戶部還是地方,都有個準確的情況,能讓自己暫時安心,這就很好了。

畢竟確如阮弘道抱怨的那樣,戶部當真扛不起來統一財稅的職責。

這需要徹徹底底的改革,把整個官制都給調整了。

但是眼下火候還不到,說白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多餘出來的錢糧,還是要養兵爲先。

說到底,還是張先生明白咱的心思,其他人都是添亂……

“李先生,你的張先生的意思如何?”

李善長慌忙道:“張相所言極是,臣以爲甚是妥當。”現在的李善長,哪裡還有反駁張希孟的心思,不管他提出什麼離譜兒的建議,李善長都只有雙手贊成的份兒。

朱元璋也總算稍微寬慰了一些,“既然如此,你們兩位就商議一下,新的衙門叫什麼,主要負責什麼,由誰來負責,三天之後交給咱……還有,那個王家不要留了,這等蛀蟲多活一天,就會有更多的官吏被他們收買!對待毒瘤,就要果斷明快!”

李善長悚然心驚,連忙深深一躬,聲音之中,微微顫抖,“臣……明白!”

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
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七百九十九章 望弟成龍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二百一十二章 不可嘉獎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三百三十七章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百零五章 閱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四百九十四章 陛下給你們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