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

朱重八純粹是好奇,隨口聊聊,張希孟不過是個小孩子,能說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話來?

奈何張希孟不是這麼想啊,老朱詢問自己,那等於是老闆面試,可不能馬虎了,必須拿出百分之二百的本事來。

“恩公可知道兩宋舊事?”

朱重八老實道:“過去是不清楚的,只是紅巾軍要重開大宋之天。咱也打聽了一些,所知不多。”

張希孟打起精神,笑道:“恩公,我倒是有個故事,有一天宋徽宗帶着太子趙桓和康王趙構去金明池乘船,結果一陣風過來,父子三人都掉進池水了,汴京的百姓聽說,好奇詢問誰得救了?這時候太學那邊就熱鬧起來,許多書生齊聲高呼,淚如雨下:大宋得救了!”

朱重八皺着眉頭,愣了片刻,才反應過來,忍不住大笑,道:“你小子可真是會挖苦人,大宋皇帝就那麼不堪?”

張希孟正色道:“恩公,大宋得國不正,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趙匡胤陳橋兵變,奪了後周天下,欺負孤兒寡母,霸佔江山。南宋高宗坐視中原淪陷,父兄被俘,不思復國,反而殺死了抗金名將岳飛,自毀長城,屈膝稱臣,如此君王,又怎麼總攬英雄?兩宋三百年,一敗於契丹,二敗於党項,三敗於金人,四敗於蒙古,一路慘敗,以至於江山淪陷,神州易主。大好河山,成了蒙古人的馬場,可不就是如此不堪!!”

朱重八點了點頭,“大宋的確不行!咱聽說怨殺了嶽王爺,也是氣得不行。現在咱們紅巾軍可是要恢復大宋天下,難道就恢復這麼個玩意嗎?”

張希孟搖頭,“恩公,重開大宋之天,不在恢復大宋,而在推翻元廷!且不說大宋如何,自三代秦漢以來,中原王朝傳承,連綿不絕。中間雖然有五胡亂華,但南方尚有一隅之地,隋文帝楊堅是漢太尉楊震後人,九州一統,華夏重興。唯獨崖山之後,萬里河山,悉數淪落到了蒙古人手裡。天下之人心中悲憤,血淚滿腔。加上蒙古人殘忍暴虐,蔑視南人,一條人命,尚且不如牲畜值錢,有識之士,如何不恨不怨?重開大宋之天,意在改天換日而已!”

說到這裡,張希孟就伸手將墨蘭圖展開。

“恩公請看,這幅蘭花沒有根葉,作畫之人就說過,土地都被人搶走了。他一生以遺民自居,絕不肯做元廷的官!”

朱重八聽到這裡,大受震撼,忍不住俯身盯着畫作,反覆看了又看,這才道:“此人倒是很有氣節!”

感嘆之後,朱重八又道:“咱聽你的意思,重開大宋是次要的,把土地奪回來,纔是真的!劉福通他們這麼說,也不過是聚攏人心罷了。”

老朱很快抓住了重點,張希孟用力頷首,他們圍繞着這幅畫,聊人,聊國家,聊過往……越聊朱重八越是興奮,過去渾渾噩噩,想不明白的地方,一下子就清醒了。他早就想讓人給自己說說,可一直沒有遇到個明白人。

今天可算是得償所願,收穫滿滿,聊着聊着,連晚飯都忘了,直到馬氏找來,老朱才戀戀不捨停了下來。

等到了飯桌上,老朱還跟馬氏講,“過去咱就跟扣在大缸裡面似的,讓張小兄弟這麼一說,咱一下子敞亮了,真是漲見識。”

馬氏聽着也高興,過去她還擔心張希孟名門書生脾氣,跟丈夫處不來,現在看來完全想多了。

馬氏笑着給張希孟夾菜,還說道:“看樣子往後少不了要麻煩張小哥了。”

張希孟客氣了兩句,突然意識到了一個機會。

他要留在朱重八身邊,就要有足夠的價值才行,畢竟誰也不願意養個吃白飯的,因此張希孟斟酌道:“恩公,光是聽小子說,未必有什麼收穫。如果恩公願意學,還是從頭讀書啓蒙纔是。”

朱重八心有所感,可惜道:“咱小時候也去過私塾,可家裡頭窮,只念了兩個月,俺大哥要成親,就,就把錢拿去當彩禮了。後來在皇覺寺翻看佛經,認了幾個字。咱也想讀書,奈何沒人願意教咱。”

正在這時候,馬氏忍不住笑了,“這不是現成的?就請張小哥教你唄!”

朱重八一怔,這小子除了年輕,貌似沒有別的毛病。他猛然站起,朝着張希孟深深一躬,“小先生可願意教導咱?”

老朱的乾脆讓張希孟嚇了一跳,他連忙道:“恩公願意學,小子自然盡心竭力,只是我的學問不高,恩公看得起小子,真是小子的福氣。千萬用不着客氣,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小子這條命都是恩公救的,小子正愁不知道怎麼報答呢!”

張希孟說得真切,朱重八和馬氏都喜上眉梢。

朱重八道:“妹子,小先生答應了,你給多弄兩個菜,再來一壺酒,好歹不能怠慢了小先生。”

趁着馬氏準備,朱重八就笑道:“或許小先生已經猜到了,咱是濠州的紅巾。這些年來,咱死了爹孃,死了大哥,死了大侄子……家敗了,走投無路,咱恨這個朝廷!”

張希孟點頭,感嘆道:“恩公,小子何嘗不是家仇國恨!”

朱重八一愣神,隨即也想到了,張希孟的爹孃剛剛死在了官兵的手裡,兩個人的境遇都很悲慘,老朱看張希孟,更加親近了一些。

“小先生,咱心裡頭還不是那麼篤定,眼下朝廷可還有百萬大軍,紅巾義軍的處境可談不上好啊!幾個月之前,徐州的芝麻李被剿滅了,只有彭大和趙均用光着屁股跑到了濠州。不久之前還傳來了消息,北鎖紅巾的布王三也死了。咱真怕看不到報仇雪恨的那一天,就人頭落地了。”

當下的確是紅巾軍最艱難的時候,也不怪朱重八擔心。

張希孟立刻挺直了腰桿,鼓勵道:“小子也不懂戰局……可家父說過,胡虜無百年國運,元廷立國也快一百年了。國君昏庸,權臣貪婪,搜刮無度,民不聊生。加上天災不斷,黃河氾濫,元廷已經到了末世,偏偏如今元廷的作爲,只會逼得更多人無家可歸,淪爲流民,加入紅巾。從長遠看,元廷必敗,紅巾必勝!只是道路要曲折一些。”

朱重八又是一振,這話有道理啊!

像他這種本不想造反的人,都不得不拿起了刀槍,千千萬萬的百姓都想着元廷滅亡,就算是神仙,也無力迴天。

朱重八突然覺得張希孟人才難得,留着給自己啓蒙,有點浪費了。

“小先生,你識文斷字,又會說話,還有見識,在咱這裡,實在是委屈了。等你身體好了,引薦你去見大帥,咱擔保,大帥一定會重用你的。”

大帥?

郭子興?

張希孟半點興趣都沒有,跟老朱一番交談,他已經萬分確定,這就是未來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在元末這個世道,除非帶着一把狙擊槍,直接把老朱殺了,不然就算是穿越者,也未必幹得過人家。

無他,就憑着老朱徹底打土豪分田地的狠勁兒,穿越者碰上也是死路一條。

張希孟還不到十二,又是個病秧子,他不覺得眼下的自己有本事單幹。既然如此,抱着老朱的大腿,就再合適不過了。

許多人提到老朱,就有個刻板印象,老朱喜歡殺功臣,跟着老朱沒有好下場。且不說徐達、湯和這種,壽終正寢,甚至與國同休的。

難道那些貪贓枉法,胡作非爲的功臣,就該供着?就因爲他們開國有功,就可以不死嗎?

老朱是個從最底層爬起來的皇帝,和那種靠着貴族門閥扶持,奪得天下的皇帝全然不同,他對貪污有着刻骨的仇恨,對待貪污腐敗的容忍度非常低,自然不會客氣,換成別的朝代,功臣不貪權只斂財,沒準還是保命之法,但是對不起,老朱可不一樣。

話又說回來,只要不貪污,不攬權,還是能活得很安穩的。

李善長被殺,那是他雖然歸鄉,卻不甘寂寞,遙控朝局,至於藍玉,飛揚跋扈,也是取死有道。

當然了,也不是說沒有冤案,比如宋國公馮勝,比如潁國公傅友德……但是對於張希孟來說,他還有個選擇啊,大不了跟着沐英去雲南,四季如春,沒事還能看看大象、孔雀,小日子不要太美啊!

更何況眼下朱重八剛剛投軍,還郭子興的麾下,並沒有單幹……那不妨給自己定個不切實際的目標,一點點改變老朱,讓大明的根基更牢靠穩妥。

反正距離大明建立還有十幾年的光景,還輪不到想幾十年後的事情。

張希孟思忖的時候,朱重八看着他,心中疑惑,難道這小子看不上大帥?不願意替紅巾軍效力?

或許吧,畢竟他是讀書之家,哪怕和元廷有仇,也不願意做賊,壞了自己的名聲……

正在朱重八沉吟之時,張希孟躬身,鄭重道:“恩公,小子年紀小,身體弱,學問也不成。到了大帥那裡,只會壞事。如果恩公不嫌棄,就讓小子追隨恩公,替恩公效力吧!”

朱重八眉頭一皺,真是有趣,不願意追隨大帥,卻願意跟着自己……

“小先生,咱現在不過是個區區九夫長,你就這麼看得起咱?”朱重八悄然間改了稱呼。

張希孟用力頷首,迎着朱重八的目光,笑道:“漢高祖如何,也不過是一亭長罷了!”

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
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八百四十章 聰明人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五百八十六章 封狼居胥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一百七十六章 開科取士第五百四十二章 最強鮎魚效應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一百零五章 趙均用覆滅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