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的 御史大夫

昏暗的詔獄,廖永忠形銷骨立,沒有了多少人形……別管是什麼的鋼鐵硬漢,到了這裡,結果都差不多。幾乎不用十八般刑具,光是無邊的絕望,就能將人完全吞沒,渣都不剩。

腳步聲打破了死一樣的寧靜,朱元璋邁着大步,來到了廖永忠的牢房前面。

聽到聲音的廖永忠猛地擡頭,他收斂瞳孔,仔細看去,好半晌才認出了朱元璋。剎那之間,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瘋狂磕頭。

“上位饒命,上位饒命啊!”

他的腦殼觸碰在滿是稻草的地上,沒有幾下,就已經皮破血流,狼狽不堪。

老朱就這麼看着他,談不上什麼憐憫,有的只是困惑。

過了好一會兒,老朱才冷冷道:“廖永忠,咱想問你,一個人要貪多少,才能滿足?”

廖永忠怔了怔,突然痛哭流涕,“上位,罪臣都是被他們害的!罪臣原是一兩銀子也不要的,潔身自好,絕不敢違背國法啊!”

“哼!”老朱冷笑,“這話當初陸仲亨和唐勝宗也說過。你們都不想貪墨!可你們貪墨的比誰都多!幾百萬貫的家產,伱比咱這個皇帝舒服多了!水師都成了你的私兵,到了這一步,還磕頭求饒有什麼用!別說是你,就算是更重要十倍,百倍的人,也敵不過咱的國法!”

廖永忠怔了怔,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命是保不住了。

短暫的失神之後,便鼓起最後的一點希望,繼續哀求道:“上位,念在罪臣過去的功勞份上,饒過罪臣的家人,留下廖氏的一條血脈吧!求求上位了!”

朱元璋輕嘆口氣,“廖永忠,太晚了,你不光是走私無數,你還通倭,販賣武器軍糧,從倭國換取金銀,要是沒有倭國,你如何能攢這麼多錢啊!你應該知道,蒙古鐵蹄,踐踏中原,神州陸沉,這是奇恥大辱。身爲華夏子民,炎黃後裔。私下裡勾結外國,這是最大的罪!咱也不敢赦免,畢竟這會動搖國本的。”

朱元璋的聲音不高,但是字字如刀,廖永忠已經是徹底絕望了。

突然,他猛地爬起,瞪着血紅的眼珠子,瘋狂怒吼,“朱元璋!你不要忘了,是我幫着你渡過長江的!湖口大戰,又是我們水師的功勞!你朱家的江山,有我們一半的功勞。你現在卸磨殺驢,絲毫不講情面,你就不怕天下人議論嗎?”

“朱元璋,你好歹網開一面,留下一條活口,也算是你的一點仁心!你就不怕,有朝一日,你們朱家窮途末路,也被誅殺乾淨嗎?”

廖永忠怒極,什麼話都說了出來,着實是大逆不道。

李善長立刻向前,要痛斥他狂妄犯上。

卻被朱元璋攔住了,“李先生,咱既然做了,就不怕人議論。這點胸懷咱還是有的,咱也相信,老百姓終究是能看明白是非對錯的,咱這麼做,沒錯!”

朱元璋又看了看廖永忠,輕嘆道:“如果這江山只是咱朱家的,沒準咱還真能網開一面,饒了你的性命。奈何咱只是皇帝而已,是秉承萬民之意,坐上龍椅的,咱便不能只講君臣之誼,朋友之義,宗族之親……咱要爲天下人負責啊!”

老朱說到這裡,搖了搖頭,終究是無話可說,他轉身而去。廖永忠望着老朱的背影,萬念俱灰,突然,他伸出巴掌,掄圓了抽自己的嘴巴子,一下又一下,打得腮幫腫起,打得嘴角流血!

他又用手,拼命捶打欄杆,沒有幾下,皮開肉綻,血肉模糊……

朱元璋從詔獄出來,身後李善長亦步亦趨。

老朱停了下來,對李善長道:“李先生,你說,這一次的案子,何至於牽連如此之多?”

李善長一怔,忙道:“老臣以爲,不論是廖永忠,還是俞通海,楊憲,他們久在高位,門生故吏,家人親眷,遍佈朝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有時候他們自己不想貪墨,親人部下也會勸說他們貪財。他們貪了錢財,也要分給家人部下。說來說去,其實他們就是一體的,上位族誅這幾個人,也是理所當然,恰如其分!”

朱元璋微微沉吟,突然道:“李先生,那咱還要問你,在大明朝,究竟是國法更大,還是人情更大?”

李善長瞬間怔住,這種話題,不是該詢問張希孟嗎?我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

其實朱元璋想問的是,雖然自從起兵以來,一直強調規矩,訂立了那麼多法令,但是到底能落實幾分呢?

長久以來,以儒道治理國家,家國天下,親親相隱,稠密的人情網,遠比國法更加有力量,互相庇護縱容。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種任人唯親的局面,被視作理所當然。

鐵面無私,反而是不通世故,不曉人情。

如此一來,一人獲罪,牽連無數,也就理所當然了。

李善長到底沒有回答朱元璋的話,他隱隱覺得,脖子發涼,心裡頭毛毛的。怎麼好像自己也經不住檢驗啊?

這一次來詔獄,到底是送廖永忠,還是告誡自己啊?

李善長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

朱元璋深深嘆口氣,“江西在做移風易俗的事情,咱現在看來,不光是民間,朝堂也要如此!咱們大明朝,要講國法!要有更嚴密的規矩。像這種牽連成千上萬的大案子,再也不能出了!”

李善長渾身一振,連忙道:“老臣記下了。”

……

洪武大帝的屠刀,終究是落了下來。

首先是廖永忠和俞通海,水師的兩大家族,被悉數誅殺。

他們的舊部將領,也有上百人,跟着掉了腦袋。

經過這一番誅殺,原來的巢湖水師舊人,幾乎不剩什麼,被一掃而光。

比他們還慘的卻是御史臺。

自楊憲以下,一共四十多位御史被殺,另外還有大半御史被罷官,逐出朝堂。

作爲僅次於中書和門下二省的御史臺,幾乎爲之一空,已經到了無法運轉的地步。

更讓人無語的是,現在連接御史臺的人都沒有了。

因爲經此一役,御史臺不光是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威望盡去。

人們發現那些本該秉持國法,監察百官的御史大人們,竟然一個個貪贓枉法,中飽私囊,所作所爲,讓人更加不恥。

在處置這些御史的時候,居然比水師那邊,更加慘烈。

憤怒的百姓,帶着各種各樣的東西,什麼牛糞,石塊,爛菜葉,破草鞋……他們用這些東西,將楊憲等人徹底淹沒。

在剝皮楦草之前,先體會了一把遺臭萬年。

新的御史大夫,必須重塑御史臺的威嚴,要挽回人們的信心,還要讓御史臺妥善運轉,變得比以往更加高效,以實際的成果,迴應百姓期待。

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試問大明朝,誰能有這個威望?

李善長默默盤算了一下,道德人品,聲望能力,全都過關的,還真就只剩下一個人。

沒錯,就是張希孟!

也只有讓張希孟迴應天,接過御史臺的爛攤子,才能快速恢復人們對御史臺的信心。

只不過這人雖然合適,但後果卻是老李不能不忌憚的。

張希孟有王爵在身,又是執掌門下省的右相,是不可能免掉右相職位,專任御史大夫的。

也就是說,要讓張希孟肩負起門下省和御史臺兩個衙門。

門下省的恐怖之處,就不用說了,百官悉數捏在門下省手裡,如果再加上御史臺,那他老李根本沒法玩了。

可問題是不讓張希孟接任,還有合適的人選嗎?

李善長是苦思冥想,完全沒有更合適的人了。

本來朱升或許還行,奈何人家已經重病返鄉了。再有汪廣洋之流,如果是平時,接掌御史臺,也沒多大事情,可是在當下,他們還差得太遠。

李善長反覆思量,到底是找不出這個合適的人選。

他也沒有料到,雖然一舉扳倒了楊憲,瓦解了御史臺,奈何動靜太大了,別人都不成了,只能請張希孟回京……

我這是幹了什麼啊?

這不是挖了個坑,把自己埋進去了嗎?

李善長是追悔不迭,死的心都有了。

但是不管他怎麼不情願,事情還是要往下走,御史臺監察百官,朝野上下,全都在其中。任務絲毫不比中書省輕,是一刻都不能停的。

果不其然,朱元璋降旨,召李善長入宮商討此事。

李善長簡直懷着上墳的心,前來拜見朱元璋。

“李先生,水師整頓,尚有時間,但御史臺卻是不能沒人。你身爲宰相,爲國舉薦人才,乃至職責所在,你說說吧!”

李善長萬般無奈,只能道:“回上位的話,當下能夠挽回御史臺聲望,只剩下張相一人,老臣斗膽諫言,請張相兼任御史大夫!”

老朱一怔,“他是右相,再兼任御史大夫,只怕不妥吧!”

李善長無奈道:“確實不妥,但非常之時,只能行非常之事,還望上位能夠恩准。”

朱元璋笑了,“李先生,你這麼說,倒是出乎咱的預料,看起來確實是以國事爲重!咱很高興!”

李善長心都滴血,果不其然,你就是這麼想的!

看起來自己是別想擺脫張希孟的陰影了。

只不過老朱卻是搖了搖頭,“咱也覺得張先生合適,可他卻不答應!他還要在北平教書,而且尚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交給他辦。”

李善長大爲驚訝,“上位,如果不讓張相接任御史大夫,就沒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朱元璋微微搖頭,“其實還是有的。”

“誰?”李善長驚問道。

“徐達!”朱元璋輕輕吐出了一個名字……

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
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粥之恩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七百二十四章 還是張先生懂咱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八百三十章 偷家狂魔藍玉第一百六十二章 獄中悟道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五百四十七章 文丞相,可以告慰了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三百二十八章 雙向奔赴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七百二十九章 雙贏就是我贏兩次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五百四十章 官吏教育等不得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七百六十九章 張庶寧的苦讀計劃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四百五十九章 強大的後勤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張先生來了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