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

要問這城池怎麼修朱慈炅還真不知道,他甚至連土牆都堆不好,不過沒關係,大明有的是這方面的行家,原來的遼東軍就是這方面的翹楚,他們在孫承宗的帶領下人人都練就了一身修堡壘的本事,修起城牆來快的嚇人。

現在遼東軍遠在關寧鎮守,朱慈炅自然不可能把他們調過來,不過定遼軍就在中都鳳陽看守俘虜,把他們調過來也是一樣的,因爲定遼軍就是在遼東組建的,軍中的基層將領基本上都是原來遼東軍的老人,修個城牆對他們來說簡直比喝稀飯還簡單。

而且,中都鳳陽還有近三十萬的義軍俘虜,朱慈炅本來是想讓他們留在那裡修建開封到鳳陽的鐵路,但現在看來還是擴建京城要緊,於是朱慈炅直接頒旨,令定遼軍和武威軍火速押解中都鳳陽的所有俘虜前來京城。

這鳳陽府的武平衛到京城可有上千裡的距離,就算秦拱明和李明甫拼命趕路,估計也得半個月才能到,這麼長的時間我們的崇正皇帝朱慈炅自然不會閒着,他早就想對明軍進行全面整編了,但前幾年西北的農民起義一直沒有解決,各地必須保留一定數量的守軍,無法進行整編,現在西北終於徹底平定了,整編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明軍按建國時候的編制,總共有兩百八十萬左右,後面爲了節省開支,基本上都改成了屯衛,只留下少數邊軍在九邊鎮守,到現在這個總數少了沒有呢?朱慈炅讓孫元化查過了,一個都沒少!

這都三百多年了,爲什麼一個都沒少呢?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屯衛雖然沒有俸祿但卻不用交稅,而且土地都是朝廷無償提供的,也就是說,只要勤勞一點,養家餬口完全不是問題,所以軍戶的名額在地方上是很吃香的。明朝那會兒生育可是沒有節制的,一生就是一大堆,這個軍戶的傳承自然沒有問題,就算是哪個軍戶加絕後了,絕對有各種親戚爭破頭皮來搶這個名額,所以大明的軍戶三百多年來一直都沒有減少過,實際有沒有減少不知道,至少在賬面上是這樣的。

朱慈炅當然不可能把二百八十萬屯衛全部整編成正規軍團,那樣的話,每年的軍費開支將是天文數字,就算以他現在比搶錢還快的的賺錢速度也養不起這麼多軍隊,他準備在現有的基礎上在擴充兩個軍團,然後再組建三個預備軍團就可以了。

這擴充的兩個軍團其實就是將原來陝西、山西、河南、湖廣以及中都鳳陽等地的守軍整編一下,這些地方的守軍少則三萬,多則五萬,加起來有差不多二十五萬,反正都徵召來了,乾脆將他們整編成軍團算了,再遣散回各地當屯衛那就有點可惜了。

這二十五萬爲什麼只組建兩個軍團呢,可別忘了在南亞次大陸的邁索爾還有一個遠征軍第一軍團呢,那可是大明的一等軍團,但是現在還只有五萬人的配置,朱慈炅準備在這二十五萬人裡面選拔一下,把最精銳的五萬人挑選出來補充到遠征軍第一軍團。

剩下兩個軍團的名字他也想好了,就叫遠征軍第二軍團和邊防軍第二軍團,至於主將人選,他準備調秦翼明擔任遠征軍第二軍團主將,施維拉不止一次抱怨,錫蘭那邊並不太平,種下去的橡膠樹苗恐怕有被毀的危險,乾脆讓秦翼明帶遠征軍第二軍團去守兩年得了,等樹苗長大了,就沒那麼容易被毀掉了,同時對秦翼明也是一種鍛鍊,起碼能早點熟悉殖民環境。

邊防軍第一軍團的主將,朱慈炅準備提拔曹變蛟來擔任,這小子年紀是小了一點,但大明第一猛將的名頭可不是吹的,不論資歷還是戰功都足以勝任軍團長了。

至於邊防軍第二軍團的主將朱慈炅看好的是馬祥麟,夔州府那一戰直接讓朱慈炅看到了這個表舅哥的能耐,他竟然能以三萬普通守軍打得張獻忠十萬大軍抱頭鼠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至於他的忠誠,早就經過了歷史的考驗,崇禎朝他率孤軍死守襄陽,戰至彈盡糧絕,戰至手下將士傷亡殆盡,最後以身殉國,這是怎麼樣忠誠,就憑這一點他就有資格當軍團主將。

話說朱慈炅這麼重用秦良玉一家是不是有點過火了呢?要知道秦良玉已經是禁衛軍第一軍團的主將了,秦翼明和秦拱明也是軍團主將,現在又提拔他兒子當軍團主將,這一家四口足足控制了四十萬大軍,如果他們造反怎麼辦?

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歷史上她秦家所有男丁,包括她的兒子兒媳婦都爲國捐軀了,她還矢志不渝在抗擊清軍,直至遺憾終老,對國家,對民族,對大明皇帝的忠誠那是毋庸置疑的,至於有人說她是爲了維護自己土司的利益,這純屬瞎扯淡,她丈夫、兄弟、兒子、兒媳、侄子沒有一個是爲了守護土司那點利益而死的。

她的丈夫馬千乘是在爲朝廷鎮壓土司楊應龍叛亂時受了傷,然後又被太監誣陷,病死於獄中;

她的兄長秦邦屏、秦邦翰在渾河與後金血戰,爲國捐軀;

她的弟弟秦民屏在爲朝廷鎮壓奢安之亂時戰死;

她的兒子孤軍死守襄陽,爲國捐軀;

她的兒媳張鳳儀率軍追剿反賊王自用,戰死;

她的侄子秦拱明在爲朝廷鎮壓沙普之亂時戰死;

這貌似有點讓人無法理解啊,在明末那種亂世,大家都在明哲保身,他們卻前赴後繼,趕着去投胎似的爲國捐軀,這是爲了什麼呢?是什麼讓他們對國家如此忠誠?史料中零星的記載或許能解釋他們爲了什麼:

據史料記載,秦良玉的父親,忠州貢生秦葵嘗謂諸子曰:“天下將有事矣,爾曹能執干戈以爲社稷者,吾子也。”

據史料記載,她的兒子馬祥麟爲國捐軀前曾寫信曰:”兒誓與襄陽共存亡,願母親大人勿以兒安危爲念!“

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好!精忠報國,真吾兒!“

由此可見,秦家是有忠君愛國的傳統的,這樣一個以精忠報國爲家訓,滿門忠烈的家族都不能重用,那還有什麼人能用!

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
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卷 第八章 學通訊驛卒成新寵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九卷 第二十二章 干戈疾突襲奪四國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財富驚人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八卷 第十五章 圍魏救趙,假道伐虢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十四卷 第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九卷 第五章 明皇親臨藩王震驚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六卷 第二十八章 點亮長安街第一卷結束 感言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八卷 第四十三章 未來樂土,東勝神州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五卷 第九章 初次對陣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