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

前文說到農民起義軍的魁首府谷王王嘉胤率十多萬大軍進犯山西澤州,澤州知府一面令人快馬通知總督盧象升,一面領兵前去陽城與義軍相持,他用緩兵之計拖延了王嘉胤五六天,卻遲遲未見總督盧象升領兵來救,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盧象升自然不可能不來救援,他收到告急文書的時候新兵纔剛開始訓練不到半月,第一批新型燧發槍也還沒有發過來,可以說十萬新兵的戰鬥力還不如他的一千京營親衛和曹文詔帶來的一千關寧鐵騎。但就算是這樣他也不得不領兵前去相救,如果讓賊寇佔了澤州,通往河南和京師的大門便從此洞開,賊寇將蔓延至大明腹地,那他的罪過可就大了。

盧象升接到澤州的告急文書之後立即組織將領商議,準備拔營前往澤州,期間曹文詔提出他先率關寧鐵騎和新招的一萬騎兵快馬加鞭趕往澤州,擋住賊寇王嘉胤部的大軍,盧象升毫不猶豫的否了他的提議。

開什麼玩笑,一般賊寇也就罷了,縱有二十萬,讓曹文詔帶一萬騎兵前去抵擋一陣也沒什麼。但這可是賊寇的魁首王嘉胤部,王嘉胤崇正元年開始就已經攻下了府谷縣城,這幾年更是到處劫掠,攻下城池無數,搶奪了不知道多少金銀財寶,武器盔甲比明軍還要好,再加上王嘉胤手下大將闖王高迎祥是馬販子出身,爲王嘉胤搞來了不知道多少戰馬,聽說他們現在光騎兵就有三四萬,曹文詔帶着這一萬新兵過去,簡直就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

他知道憑藉手下十萬新兵的戰鬥力,唯有抱團前去才能擋住賊寇的步伐,一旦分散開來,絕對會被王嘉胤各個擊破。而且就憑他這十萬剛操練不到半個月的新兵是不可能打的過賊酋王嘉胤手下的十多萬賊寇的,只有等燧發槍到了,憑藉武器之利或許還有勝算。

於是,他一面令人快馬通告京師,求皇上快點將燧發槍發送過來,一面拔營整軍,準備出發。

他這反應已經算夠迅速的了,收到澤州告急文書不到一個時辰他便帶着十萬大軍出發了,但十萬人馬行軍可不是想快就能快起來的,光是糧草輜重就是幾十噸,不帶還不行,不帶你每天吃什麼,晚上又怎麼睡覺,直接倒下往地上一躺嗎?那都是神劇裡面的情節,這天寒地凍的,你敢讓手下士卒直接露宿,估計第二天就沒幾個能爬起來了!

王嘉胤率領十多萬人馬,從平陽府行軍到臨近的澤州都花了五六天,這太原府到澤州中間可隔了沁州和潞安府兩個州府,沒個十天半個月是不可能抵達的。

話說這王嘉胤在陽城勸降了五六天之後終於發現自己好像中計了,到第六天一切都談妥了,陽城卻一點動靜都沒有。別說開城投降了,連個回信都沒了,他再不知道人家是在用緩兵之計那他就是頭豬了。

王嘉胤自然不是一頭豬,他可是頂頂大名的府谷王,發現自己中計之後他立馬派出偵騎一路往北,查探太原方向動靜,果然不出他所料,第二天偵騎就回報,山西總督盧象升領着十萬大軍,離陽城已不到三天的路程了!

他得知消息以後並不驚慌,十萬新兵蛋子而已,有什麼好怕的。他將手下將領召集到帥帳,通報了一下情況,然後便傲然道:“大家都說說吧,怎麼收拾這個盧象升。”

連“收拾”都用上了,可見他對盧象升那十萬人馬有多麼的輕視,衆將也並未露出驚慌的表情,十萬剛放下鋤頭的屯衛而已,他們實在是不知道有什麼好懼怕的。

在陝西之所以打不過洪承疇,那是因爲洪承疇手下都是身經百戰的邊兵,至於屯衛,他們這幾年收拾的都不止十萬了。

王嘉胤一發話,紫金樑王自用立馬回道:“大王,雖然這盧象升手下都是新兵,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傷亡太大,會影響我們以後的發展,眼前可還有個陽城要攻呢。”

王嘉胤聞言,稍微想了想便點頭道:“恩,自用說的有道理,盧象升手下雖然是新兵,但也有十萬之衆,如果正面硬拼的話,我們最少也要傷亡五萬人馬,再加上攻城的損失,傷亡太大了,我們恐怕很難恢復元氣,需得用計來收拾這盧象升。”

他的話剛落音,闖王高迎祥又接口道:“大王,勞師以襲遠乃兵家大忌,昔時秦穆公就是不聽不聽蹇叔的勸告,勞師襲遠,結果導致秦軍大敗。盧象升他不懂兵法,一路從太原急趕過來,已經連續行軍不下十天了,士卒必然疲憊不堪,我們可趁其紮營時偷襲,必能輕鬆將其拿下。”

王嘉胤聞言,撫掌大讚道:“迎祥此計甚妙,我方以逸待勞,敵方勞師襲遠,收拾他們必然不費吹灰之力,恩,大家都來看看,他們會在哪裡紮營。”

說罷,便起身往側面掛着的地圖走去,衆將也跟着圍了上去。

看了不到一會兒,王嘉胤便大笑道:“哈哈哈哈,陽城以北就此處依山伴水,乃紮營的絕佳場所,其他地方山是有不少,卻沒有水,盧象升必定在此處紮營。”

高迎祥往王嘉胤指的地方一看,不由點頭道:“大王說的對,此地離陽城十餘里,距離剛好,取水又方便,是個紮營的絕佳所在,盧象升必定在此紮營。”

衆將上前看了看,紛紛點頭附和,王嘉胤見狀,不再猶豫,立馬回到帥位朗聲道:“衆將聽令。”

衆人連忙跑回自己的位置,肅然而立。

王嘉胤見衆將立定,又接着朗聲道:“令爾等今日申時之前將所屬人馬全部遷到陽城以北,就在城北大營兩側駐紮。”

衆將拱手齊聲道:“末將遵命。”

王嘉胤揮了揮手道:”都下去準備吧。“

衆將聞言,一一拱手退下,回到大營,收拾爐竈,拔營前往城北駐紮。

陽城內,澤州知府見東西南三邊的賊寇紛紛拔營往城北聚集,長出了一口氣,他知道,總督大人終於來了。至於要不要出城迎接,這麼傻叉的問題自然是不用考慮,他們中間還隔着十多萬賊寇呢,出城找死嗎?

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九章 明爭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二卷 第十四章 巡視東番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
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四章 木工皇帝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卷 第十一章 闖王偷襲反被擒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九章 明爭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驚慌失措調兵馬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七卷 第六十六章 裝甲戰車亮相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八卷 第十三章 無恥海盜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三卷 第十五章 兩位公子第十五卷 第二十六章 運河通航(五更,感謝所有打賞過的讀者大大)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二卷 第十四章 巡視東番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十一卷 第四章 歐陸使節遊大明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二卷 第五章 車牀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八卷 第十八章 圍點打援,班門弄斧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六卷 第五十四章 兵逼伊斯法罕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四卷 第十八章 復國有望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兩軍對壘決雌雄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七卷 第十六章 抵達果阿第十七卷 第三十一章 張溥進京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八卷 第六十四章 恐怖大明,飛速備戰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