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

這次書畫大賽原本就是爲了給大明日興銀行新銀票背面的圖案徵集素材,說來也巧,當徐爾爵去找徐光啓商量的時候,徐光啓正在和黃道周商議漢語推廣的事情。

徐爾爵出生於書香門第,雖然未曾考取功名,尊師重道他還是懂得,所以,他並沒有要求黃道周迴避,而是恭敬的道出了找徐光啓的原因,沒想到,黃道周一聽,卻也來了興趣。

這書畫大賽,光有繪畫怎麼能行呢,書法才更有利於漢語的推廣,於是,在他的建議下,書法也被加進了大賽中,國子監和大明興隆商號也進入組織者的行列。

按說這大賽都圓滿成功了,獲獎作品也評審出來了,這次大賽的主角,大明日興銀行的駱養性應該很興奮纔對,但是,這會兒他卻面帶愁容,甚至還有點忐忑的樣子,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朱慈炅與衆人商議完盛世之舉,終於發現了駱養性表情有點不對,他不由好奇的問道:”太和,你怎麼了,怎麼這副模樣?“

駱養性聞言,羞愧的回道:”皇上恕罪,微臣,微臣一時疏忽,把數量給算錯了!“

朱慈炅更好奇了,他不由追問道:”什麼數量算錯了啊?“

駱養性硬着頭皮解釋道:”皇上這新銀票的面額,按您的意思,應該儘量小而全,最大不要超過百兩,具體下來就是一百兩、五十兩、二十兩、十兩、五兩、二兩、一兩、五錢、兩錢、一錢、五分、兩分、一分。“

這沒毛病啊,朱慈炅不由點頭道:”恩,對,就是這些。“

駱養性卻是哭着臉道:”皇上,這是十三種,不是十二種啊!“

朱慈炅聞言,細細在心裡數了數,還真是十三種,搞半天自己也沒注意,他不由尷尬的道:”這個沒關係,再加個繪畫類的頭獎就行了。“

皇上金口玉言,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衆人自然不會反對,問題加那一幅作品呢?

二等獎可是有一百幅,朱慈炅委實難以決斷,他想了想,乾脆道:”這樣吧,大家一起商議一下,按面額將已經選出來的十二個頭獎排一下,看那種面額的缺,再做決斷。“

衆人紛紛點頭附和,朱慈炅又讓大家一起動手,把十二幅頭獎作品在會議桌上排成四排,然後思索道:”按面額來看,這一百兩的應該單獨列出來,大家感覺百里面額的用那幅比較合適?“

沒想到,他的話剛落音,衆人便一致看向一幅畫卷。

朱慈炅順着大家的目光打眼一看,這是一幅描繪紫禁城的畫卷,畫的是早朝時候的場景,龐大的紫禁城在朝霞中冒出閃閃金光,上千名官員排在皇極殿前的廣場上,跪迎皇上的龍輦,四處的錦衣衛、太監在雲霞中若隱若現,場面壯觀無比。

紫禁城是皇權的象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把紫禁城排在最前面倒也無可厚非,朱慈炅點頭道:”恩,那就這幅吧,這誰畫的啊,如此大氣磅礴,如此活靈活現,把紫禁城都給畫活了,應該是經常參加早朝的在京官員吧?“

衆人聞言,紛紛面露古怪,貌似都有點難以啓齒,只有徐光啓毫不避諱的道:”回皇上,正是吏部左侍郎劉若宰劉大人的佳作。“

朱慈炅聞言,訕訕一笑,接過衆人遞過來的畫卷仔細一看署名,”崇正十二年夏末,胤平“,好吧,胤平正是劉若宰,自從當上自己的繪畫老師之後,他那職位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樣,嗖嗖嗖的往上提,難怪大家會這副表情。

這是任人唯親嗎?其實也不盡然,這劉若宰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對人才有獨到的眼光,經常在他面前推薦一些人才,評價的很是中肯,所以朱慈炅乾脆將其提到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也算人人盡其才了。

好在衆人都很識趣的沒有提這茬,而是老老實實的繼續討論起來,接下來五十兩、二十兩和十兩的背面圖案很快就選出來了,分別是長江大橋、黃河大橋還有長城,長江、黃河、長城都是大明的顯著代表,而且都蜿蜒如龍,歸爲一類倒也合適。

當衆人商議到五兩、二兩、一兩背景的時候,終於找出缺什麼了,大家一致認爲接下來應該用南北兩京,但是,京城和金陵加起來才兩個城市啊,還缺一個城市的圖畫呢。

朱慈炅回想了一下,在一百幅二等獎的畫作中,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幅描繪南大營的畫卷,那是作者站在南大營的一面城牆上畫的,近處是密密麻麻的軍營,然後是一條條商業街,然後是數不清的船塢和水道,還有炮臺,還有棱堡,還有海面上的戰艦,壯觀無比。

衆人翻出那幅畫作一看,無不誇讚皇上英明,這五兩、二兩、一兩得背景就這麼定下來了。

接下來是五錢、兩錢、一錢的背面圖案,用的分別是寶船鉅艦、超級戰列艦和福船戰艦。

最後是五分、兩分、一分的背面圖案,用的分別是鐵路、車站和火車。

背景確定好,接下來就應該雕刻模板,準備印刷了,這個過程要換做是後世,那起碼得幾個月,因爲後世科技太發達,雕刻技師反而不好找了。

這紙幣的模板必須用手工雕刻出來,而且還是金屬模板,後世科技那麼發達,從事雕刻行業的人還真不多。明朝就不一樣了,專門從事雕刻行業的匠戶不知道有多少,那雕刻技藝也是代代相傳,別說是十多塊模板,就是幾百塊也能很快找人雕刻出來。

製造新銀票的紙張也定下來了,用的是短棉絨造的紙,這種紙光潔細膩,堅韌耐折,正適合用來做新銀票。其實這種紙並不是新研製出來的,以前就有,但是由於成本太高,一般只有超有錢的主才用的起,所以市場上幾乎很難找到。

想想啊,用短棉絨造的紙,幾乎跟布匹成本差不多了,雖說短棉絨不是很好的織布材料,但那也是棉花啊!

當然,如果用來製造銀票,那這個成本問題就不是問題了,正好大明的棉花產量在近幾年呈爆炸式增長,短棉絨材料充足的很,造個銀票而已,倒不用擔心貨源的問題。

紙張和模板都已備好,接下來就是印刷了,現在的大明印刷行業那簡直不要太發達,刷刷刷,一張張龍幣很快被印刷出來,那精美的外觀,一看就讓人有一種想要收藏的衝動。

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九章 召見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八卷 第四十八章 列強驚懼,再求和談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十四卷 第七章 戰艦翻倍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十七卷 第三十七章 石油提煉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九章 召見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七卷 第十三章 海軍問題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八卷 第一章 安得猛士守四方第十六卷 第十一章 大明八部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十七卷 第七十一章 渡過冰河大明興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八卷 第二十五章 強國外交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四卷 第四十一章 兵臨果阿第五卷 第一章 震驚洋人第四卷 第二十五章 輕取兩城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三卷 第三十章 拖延時間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