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

處理完技術展的事情,朱慈炅又不自覺的跑回坤寧宮逗兒爲樂去了,倒不是說他有意怠政,而是日常的政事有內閣輔徐光啓和內閣總理大臣朱由檢處理,他基本不用操太多的心。

要說歷朝歷代的皇帝裡面,他可以算是最勤勉的一位,因爲他自繼位開始就堅持早朝,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早朝幾乎天天要上。

這個聽起來貌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每天早上四五點爬起來處理政務,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堅持的了的,所以,歷朝歷代能堅持天天早朝的皇帝很少,一有點事就不早朝的倒是很多。

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裡就有一句”**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當然,早朝並不是判定一個皇帝勤不勤勉的唯一標準,很多人更喜歡拿批閱奏摺來說事,如果一個皇帝天天批閱奏摺,批的廢寢忘食,批的日漸消瘦,甚至批的吐血,那才叫勤勉呢!

說到這個批閱奏摺,那朱慈炅簡直是一個懶得嚇人的皇帝,因爲自他繼位以來就沒有批閱奏摺的習慣,剛開始的時候是因爲他年紀小,無法批閱奏摺,到後來,完全就是因爲他不喜歡坐那裡批閱奏摺,所以專門設置了一個內閣總理大臣代他批閱奏摺。

這樣做對不對呢?要從歷朝歷代沿襲的典章制度來說,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如果從實際效果考量,他這樣做完全沒有錯。

一般奏摺裡寫的,其實大多都是日常政務,大到京城各衙門,小到地方州縣,很多事情都要俱奏摺請示。

比如說,戶部要放官員的俸祿了,吏部要任免一個官員了,這個州府要處決一批犯人了,那個州縣想修個路了等等,大明是何其的龐大,京城的衙門就幾十上百個,州縣府那更是數以千記的,大事可能一天沒幾件,小事卻不知凡幾。

朱慈炅剛繼位的時候每天的奏摺都不下四百份,現在更是一天多達七八百份,如果他天天去批閱奏摺,那估計從早到晚都得埋奏摺堆裡了,還哪有時間去管別的事。

其實,日常事務只要有制度約束就行,一個國家的關鍵還在於經濟、軍事、文化、技術等方面的展,如果一個皇帝主要精力都放在處理日常事務上了,那麼這個國家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會出現倒退。

也許這正是一個個封建王朝逐漸走向衰落的原因,當然,朱慈炅現在還沒時間去總結這個,因爲他兩個兒子的事情都忙不過來呢。

這不,好不容易輕鬆幾天,兩宮皇太后又開始嘮叨了,這兩個皇子一天天看着長大了,後宮的嬪妃更是懷孕的一大堆,皇上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子女的教育問題了呢?

這個問題自然要考慮,在後世,普通人都把子女的教育當做頭等大事,更何況現在他還是個皇上呢。

其實,一個皇帝並不需要親自去教導他的子女,歷朝歷代都有專門爲皇室子弟服務的機構,在明朝,這個機構叫詹事府。

這個詹事府主要職能就是教導皇子,輔導太子。

但是,自明朝中期以後,詹事府大多成爲翰林官遷轉之階,太子的侍講和侍讀一般都由朝廷官員兼任,這個詹事府職能已經嚴重的名不符實。

像現在的詹事府詹事就是黃道周,朱慈炅並不是想他來教導太子,而是因爲那時候沒有合適的職位提升黃道周的品階,所以就給他掛了個詹事府詹事的頭銜,將他的品級提到正三品,其實他管的還是國子監的事。

那時候太子還是沒影的事情,朱慈炅自然不用考慮這些事情,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太子的教育可是國家大事,一點都馬虎不得。

這個詹事府的事情是不是乾脆就交給黃道周來負責算了呢?朱慈炅想了想,還是覺得不妥。

要說黃道周的學識倒是很淵博,做太子的老師那是足夠了,但是,他的性格實在是太偏激了,如果把太子教導成他那倔驢脾性,絕非大明之福!

那怎麼辦呢?黃道周這個人辦事能力還是挺強的,漢文化在他的推廣下大有成爲當今世界主流文化之勢,對這一點,朱慈炅還是很滿意的,現在把他的詹事府詹事給擼了是很不合適的,要知道國子監祭酒可才從四品。

想來想去,朱慈炅決定,乾脆給他升官得了,反正這個詹事府是不能讓他負責了,他可不想以後自己的兒子一個個都倔的跟驢一樣。

但是,朱慈炅查了查官職的設置卻現,這黃道周竟然沒地方安置!

按理來說,要給他升遷,最合適的地方就是禮部了,但是,禮部左侍郎錢士升和禮部右侍郎範景文可都是官員的典範,清正廉潔,勤勉有佳,把他們擼了,那是不可能的。

至於禮部尚書,那就更不用說了,徐光啓一日在朝,這個位子就不能換人。

這個問題就糾結了,沒位置就不能把黃道周挪走,擼了他又不合適,到底該怎麼辦呢?

朱慈炅冥思苦想了幾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專門給黃道周成立一個衙門,一個等同於六部的衙門,這樣就可以把他提拔到正二品的尚書了。

他做出這樣的決定也不是腦袋熱,胡亂施爲,並沒有任何人規定朝廷只能有六部,明朝只是沿襲了隋唐的舊制,也就是三省六部制,要添加或者是裁撤其實也可以。

像明太祖朱元璋就借胡惟庸案罷了左右丞相,盡革中書省官屬,將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從那時開始,三省六部其實就只剩下六部而沒有三省了。

開國之君可以廢三省,中興之主自然可以增添衙門,其實,隨着大明的擴張和展,已經有很多部門不堪重負了。

像戶部,不但要管數十萬官員的俸祿,還要管幾千個州縣的財政,大明現在可有兩京三十五省,還有兩個直隸府,還有數不清的商戶,戶部衙門就算再擴大一倍也管不過來。

又比如國子監,以前只要管着貢生就行了,現在不但要管貢生,還要管各地的啓蒙教育,還要管藩屬國的科舉,還要管漢文化的推廣,這麼多事情,就一個小小的衙門怎麼管的過來。

爲什麼說國子監衙門小呢?因爲國子監總共就一個從四品的祭酒,一個正六品的司業,其他七品以下的芝麻官總共纔不到十個!

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戰車和坦克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章 閹黨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
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九卷 第十八章 裝神棍島原收天草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八卷 第七十九章 羣雄聚首,決戰西洋(下)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二卷 第六章 噩耗第十七卷 第七十九章 勢如破竹抵烏山第十七卷 第八十三章 攻心之戰,列強膽寒第十六卷 第五十七章 和談籌備中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九卷 第二十章 振國威琉球戰強藩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三卷 第一章 明末晉商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七卷 第四十五章 戰車和坦克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二卷 第五章 超級寶船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八卷 第十章 準備打劫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二章 列強屈服,簽訂和約第七卷 第十二章 求助大明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十八卷 第七十四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上)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八卷 第三十一章 國王決意投大明第十章 閹黨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 遼東全復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二卷 第十四章 無奈妥協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四卷 第十七章 驚喜不斷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四卷 第三章 提高產能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二章 鐵血丹心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二卷 第十章 天災人禍第十八卷 第三十三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三卷 第十七章 花魁大會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