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

處理完技術展的事情,朱慈炅又不自覺的跑回坤寧宮逗兒爲樂去了,倒不是說他有意怠政,而是日常的政事有內閣輔徐光啓和內閣總理大臣朱由檢處理,他基本不用操太多的心。

要說歷朝歷代的皇帝裡面,他可以算是最勤勉的一位,因爲他自繼位開始就堅持早朝,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早朝幾乎天天要上。

這個聽起來貌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每天早上四五點爬起來處理政務,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堅持的了的,所以,歷朝歷代能堅持天天早朝的皇帝很少,一有點事就不早朝的倒是很多。

例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裡就有一句”**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當然,早朝並不是判定一個皇帝勤不勤勉的唯一標準,很多人更喜歡拿批閱奏摺來說事,如果一個皇帝天天批閱奏摺,批的廢寢忘食,批的日漸消瘦,甚至批的吐血,那才叫勤勉呢!

說到這個批閱奏摺,那朱慈炅簡直是一個懶得嚇人的皇帝,因爲自他繼位以來就沒有批閱奏摺的習慣,剛開始的時候是因爲他年紀小,無法批閱奏摺,到後來,完全就是因爲他不喜歡坐那裡批閱奏摺,所以專門設置了一個內閣總理大臣代他批閱奏摺。

這樣做對不對呢?要從歷朝歷代沿襲的典章制度來說,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如果從實際效果考量,他這樣做完全沒有錯。

一般奏摺裡寫的,其實大多都是日常政務,大到京城各衙門,小到地方州縣,很多事情都要俱奏摺請示。

比如說,戶部要放官員的俸祿了,吏部要任免一個官員了,這個州府要處決一批犯人了,那個州縣想修個路了等等,大明是何其的龐大,京城的衙門就幾十上百個,州縣府那更是數以千記的,大事可能一天沒幾件,小事卻不知凡幾。

朱慈炅剛繼位的時候每天的奏摺都不下四百份,現在更是一天多達七八百份,如果他天天去批閱奏摺,那估計從早到晚都得埋奏摺堆裡了,還哪有時間去管別的事。

其實,日常事務只要有制度約束就行,一個國家的關鍵還在於經濟、軍事、文化、技術等方面的展,如果一個皇帝主要精力都放在處理日常事務上了,那麼這個國家就會停滯不前,甚至會出現倒退。

也許這正是一個個封建王朝逐漸走向衰落的原因,當然,朱慈炅現在還沒時間去總結這個,因爲他兩個兒子的事情都忙不過來呢。

這不,好不容易輕鬆幾天,兩宮皇太后又開始嘮叨了,這兩個皇子一天天看着長大了,後宮的嬪妃更是懷孕的一大堆,皇上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子女的教育問題了呢?

這個問題自然要考慮,在後世,普通人都把子女的教育當做頭等大事,更何況現在他還是個皇上呢。

其實,一個皇帝並不需要親自去教導他的子女,歷朝歷代都有專門爲皇室子弟服務的機構,在明朝,這個機構叫詹事府。

這個詹事府主要職能就是教導皇子,輔導太子。

但是,自明朝中期以後,詹事府大多成爲翰林官遷轉之階,太子的侍講和侍讀一般都由朝廷官員兼任,這個詹事府職能已經嚴重的名不符實。

像現在的詹事府詹事就是黃道周,朱慈炅並不是想他來教導太子,而是因爲那時候沒有合適的職位提升黃道周的品階,所以就給他掛了個詹事府詹事的頭銜,將他的品級提到正三品,其實他管的還是國子監的事。

那時候太子還是沒影的事情,朱慈炅自然不用考慮這些事情,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太子的教育可是國家大事,一點都馬虎不得。

這個詹事府的事情是不是乾脆就交給黃道周來負責算了呢?朱慈炅想了想,還是覺得不妥。

要說黃道周的學識倒是很淵博,做太子的老師那是足夠了,但是,他的性格實在是太偏激了,如果把太子教導成他那倔驢脾性,絕非大明之福!

那怎麼辦呢?黃道周這個人辦事能力還是挺強的,漢文化在他的推廣下大有成爲當今世界主流文化之勢,對這一點,朱慈炅還是很滿意的,現在把他的詹事府詹事給擼了是很不合適的,要知道國子監祭酒可才從四品。

想來想去,朱慈炅決定,乾脆給他升官得了,反正這個詹事府是不能讓他負責了,他可不想以後自己的兒子一個個都倔的跟驢一樣。

但是,朱慈炅查了查官職的設置卻現,這黃道周竟然沒地方安置!

按理來說,要給他升遷,最合適的地方就是禮部了,但是,禮部左侍郎錢士升和禮部右侍郎範景文可都是官員的典範,清正廉潔,勤勉有佳,把他們擼了,那是不可能的。

至於禮部尚書,那就更不用說了,徐光啓一日在朝,這個位子就不能換人。

這個問題就糾結了,沒位置就不能把黃道周挪走,擼了他又不合適,到底該怎麼辦呢?

朱慈炅冥思苦想了幾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專門給黃道周成立一個衙門,一個等同於六部的衙門,這樣就可以把他提拔到正二品的尚書了。

他做出這樣的決定也不是腦袋熱,胡亂施爲,並沒有任何人規定朝廷只能有六部,明朝只是沿襲了隋唐的舊制,也就是三省六部制,要添加或者是裁撤其實也可以。

像明太祖朱元璋就借胡惟庸案罷了左右丞相,盡革中書省官屬,將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從那時開始,三省六部其實就只剩下六部而沒有三省了。

開國之君可以廢三省,中興之主自然可以增添衙門,其實,隨着大明的擴張和展,已經有很多部門不堪重負了。

像戶部,不但要管數十萬官員的俸祿,還要管幾千個州縣的財政,大明現在可有兩京三十五省,還有兩個直隸府,還有數不清的商戶,戶部衙門就算再擴大一倍也管不過來。

又比如國子監,以前只要管着貢生就行了,現在不但要管貢生,還要管各地的啓蒙教育,還要管藩屬國的科舉,還要管漢文化的推廣,這麼多事情,就一個小小的衙門怎麼管的過來。

爲什麼說國子監衙門小呢?因爲國子監總共就一個從四品的祭酒,一個正六品的司業,其他七品以下的芝麻官總共纔不到十個!

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下)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
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八卷 第五十二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上)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五卷 第二十三章 賠大發了(二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五卷 第四十六章 飛速支援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二卷 第二十九章 葡萄牙王儲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五卷 第八章 御駕親征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七卷 第三章 風帆戰艦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下)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一卷 第十三章 熱火朝天建新城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三卷 第二十六章 神威大炮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七卷 第十章 早期殖民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二卷 第九章 遼東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四卷 第九章 皇上很忙第十五卷 第四章 發展規劃第十七卷 第八十一章 六國聯軍渾不怕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六卷 第八章 洋使來賀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七卷 第六十九章 裝備採購計劃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六卷 第二十二章 婁東二張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八卷 第八十三章 大明皇子,德國國王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七卷 第八章 大明海運第十二卷 第四章 推進系統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四卷 第十五章 傷亡慘重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