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十四章 守衛京城

按史料記載,皇太極第一次繞道蒙古草原進入關內,先是埋伏了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然後又輕取遵化和三屯營,把遵化防線撕了個稀爛之後才施施然往京城而去。那都是崇禎皇帝朱由檢疑神疑鬼,不聽袁崇煥警告所致。

現在是崇正皇帝朱慈炅當朝,早就知道皇太極要偷襲關內了,自然不會上他的惡當。首先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就沒有上鉤,穩穩的守在永平、遷安、灤州一線,壓根動都沒動一下。然後孫承宗又在遵化狠狠陰了皇太極一把,反而讓他損失了將近兩千人馬。

到底還去不去奇襲三屯營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喜歡陰人的主也害怕被別人陰啊,孫承宗都跑到遵化來了,袁崇煥可能就在三屯營,自己再跑過去,豈不是找虐!

皇太極被孫承宗這麼一嚇,已經開始疑神疑鬼了,他以爲遼東的主力全調到遵化、三屯營一線來了,自然是不會再去三屯營了,而是直接率領十萬鐵騎向大明的京城撲去。我去殺你們的小皇帝去,誰敢不去京城勤王?

這回他還真的完全失算了,誰都沒有去勤王,京城裡有秦良玉率領六萬三軍營和神機營的精銳在那裡守着呢,他皇太極這點人馬想攻破京城,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十一月二十日,當皇太極來到大明京城時,失望的發現,城外一個人影都沒有,不要說遼東的關寧鐵騎了,就連各地勤王的軍隊都沒看見,城牆上戒備森嚴,城牆下空空如也!

皇太極這個鬱悶啊,他真不想正面攻城,遵化那是有內應,他想偷城呢,這大明京城裡可沒他的內應,城牆也比遵化高了一倍不止,還有護城河,紅衣大炮和佛郎機炮肯定少不了,大明的京城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了,除了從內部攻破,不然誰來了都沒用。

十月初一到十一月二十日,這又是五十天過去了,王恭廠又造出將近十萬顆手雷,加上原來剩下的兩萬多顆,三軍營和神機營現在整整裝備了十二萬顆手雷!六萬人馬,平均一人兩顆!連地雷的數量都達到了恐怖的五萬顆!

這是什麼概念?先不說了,皇太極如果敢攻城,就知道厲害了。

皇太極敢攻城嗎?他當然敢,攻城並不代表一定要攻下來,佯攻也是攻嗎,他的計劃是要將大明所有勤王的軍隊全部引到京城來,然後好去輕取薊州鎮,現在人毛都沒看見一根,那自然是要佯攻一下京城,嚇唬嚇唬小皇帝朱慈炅的。

那朱慈炅怕不怕呢?他個人表示,怕個毛線啊,將近十米高的城牆,還有十多萬顆地雷手雷,皇太極就是率百萬大軍都不一定攻的下來,才區區十萬人馬,想攻下固若金湯的京城,那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話!

這會兒朱慈炅正高坐在廣渠門的城門樓上,拿着望遠鏡準備看好戲呢。爲什麼是廣渠門呢?這廣渠門不是正南,也不是正北,不是正西更不是正東,而是京城東南角上的一個偏門,朱慈炅爲什麼會跑到這裡來看戲呢?

當然不是朱慈炅料事如神,而是因爲史料記載,皇太極第一次偷襲京城,京城保衛戰就是在廣渠門外爆發的。

歷史的軌跡是很難改變的,皇太極兜兜轉轉在京城外轉了一圈之後,果然選擇了廣渠門。

廣渠門外是皇太極的十萬大軍,城牆上是神機營的五千精銳和三軍營五千人馬,一萬對十萬,京城保衛戰即將爆發。

皇太極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一下廣渠門外的地形,然後對身邊的代善下令道:“大哥,你率蒙古二騎去將廣渠門外的護城河填平。”

愛新覺羅·代善其實是後金開國之君努爾哈赤的次子,但因爲長子褚英被廢,所以皇太極一般叫他大哥。這代善可不是塔拜,他作戰勇猛,武藝高強,是後金有名的“古英巴圖魯”!

巴圖魯你們懂得,就是女真第一勇士!這代善有多勇猛,從稱號上就可以看出來,別說是去填護城河了,就是皇太極讓他直接去攻城牆他都敢。

這護城河怎麼填呢?這要看攻城的主要兵種是什麼,如果是步兵,一般會造一些獨輪車,用車子推着大袋大袋的土往護城河裡倒;如果是騎兵,那就用小袋裝土,直接背在背上,快馬加鞭衝過去往護城河裡扔。

護城河一般都在弓箭射程之內,填護城河是比較危險的,要冒着箭雨把十來米寬的護城河填平,起碼等損失幾千人,說是用人命去填都不爲過,所以皇太極讓代善率領蒙古二騎去填,他可不想把本族的精銳消耗在填護城河這種沒有一點技術含量的事情上。

代善身經百戰,填護城河這種小事不在灑下,他接令後直接命蒙古二騎千人一隊,開始裝土,兩萬人馬,每人丟個兩三袋就差不多了,騎術好點的話,其實也損失不了多少人。

不久,第一隊就將土裝好了,代善接過親衛裝好的一袋土拎在手裡掂了掂,隨即大喝一聲:“第一隊,跟我衝。”

然後便領着一千騎向護城河衝去,離護城河還有十來步遠時,他把手中的土袋順勢往前一扔,然後便勒馬轉身,做出一個漂亮的漂移,打馬往回奔去,那袋土在慣性的作用下準確的落入護城河中,濺起巨大的水花。

其他人可沒他這麼好的騎術,也沒他這麼大力氣,只有老老實實的靠近護城河再扔,詭異的是,城牆上的明軍竟然一箭都不放,就那麼傻乎乎的看着他們填土,一點反應都沒有。

皇太極沒有注意城門樓上的朱慈炅,他以爲那幫將領簇擁的是英氣勃發的女將秦良玉呢,卻不知秦良玉身邊還坐了個小皇帝。朱慈炅便用望遠鏡看着他們填土,便碎碎念道:“快點啊,快點啊,這麼小心得填到什麼時候去。”

皇太極自然不知道他在嘟囔什麼,要知道了保不準會以爲這小皇帝已經嚇成神經病了呢!

其實代善指揮蒙古二騎填的還是蠻快的,他親自上陣扔了不下十袋土,不到半個時辰護城河就被填平了。

皇太極可不管城裡面的明軍在搞什麼名堂,他見護城河填平了,馬上下令道:“多爾袞、多鐸領鑲紅旗、鑲藍旗上去給我挖!”

多爾袞和多鐸朗聲道:“扎。”然後便打馬往鑲紅旗、鑲藍旗方陣奔去。

爲什麼用挖這個字眼呢?原來後金攻城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挖城牆,十來個人直接推着用熟牛皮包裹的戰車頂在城牆上,然後就瘋狂的往城牆裡挖,遼東有很多城牆就是這樣被他們挖塌的!

朱慈炅在城門樓上看着數不清的牛皮車涌向城牆,不由興奮的大叫道:“來了,來了,終於來了,快快,讓神機營準備,一人給他們丟一顆。”

秦良玉滿臉黑線的瞥了他一眼,無奈的走下城門樓。

皇太極看着一千多輛推車迅速的靠近城牆,興奮的滿臉通紅,他沒想到大明的守城將領這麼菜,填護城河他連放箭都不會,現在都攻城了,他竟然一炮都不放,別真的一個不好把大明的京城給攻下來了,到那時......

他這正意淫呢,城牆下突然想起“轟轟轟轟”連綿不絕的爆炸聲,城牆下,三十步內完全被煙霧和塵土掩蓋了。他還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又是一陣“轟轟轟轟”的爆炸聲,然後,攻城的鑲紅旗和鑲藍旗就慘叫着退回來了,準確的說只退回來一半,還有一般都淹沒在煙霧和塵土中了。

這是怎麼回事,大白天的不可能鬧鬼啊!

皇太極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場景,整個人都蒙了。

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四卷 第五十二章 蘇祿海戰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
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九卷 第十二章 籤條約大明壓列強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八卷 第六十八章 修築鐵路,貫穿美洲第十二卷 第三十二章 帝國的餘暉第十七卷 第十三章 經緯度座標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十七卷 第六十一章 利潤分配原則第十三卷 第四章 直抵思明府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八卷 第五十六章 另類殖民,同化土著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四卷 第五十二章 蘇祿海戰第十四卷 第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亦商亦盜第十七卷 第六十章 都指揮使駕到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六卷 第十一章 軍火生意第十一卷 第二十六章 大明經濟日月新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十四卷 第二十章 大明盛世第十卷 第四章 證道理電磁相生第十五卷 第三章 金銀滿倉第十六卷 第十六章 誘敵深入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六卷 第五十三章 一場鬧劇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總督嚇壞了第九卷 第九章 簽訂合約軍服出爐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六卷 第三十四章 孫傳庭請援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七卷 第十四章 遠征軍團第十二卷 第十三章 出發歐陸第二卷 第七章 兵變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二章 登基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十八卷 第五十一章 新建港口,開發美洲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九章 屯衛大遷移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