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

曹變蛟攻克金州,雖然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他以那種猛到爆炸的方式一舉破城,着實讓所有遼東將領驚豔了一把,再加上朱慈炅的刻意宣傳,大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遼東六十萬大軍士氣大振。

就在遼東幾乎所有將領都興奮異常時,有一位將領卻是怎麼都高興不起來,他就是關寧軍的另一個副將,總兵趙率教。他倒不是妒忌曹變蛟搶了他的風頭,而是怕皇上發怒,要知道復州離蓋州可比金州近的多,他比曹變蛟早到了將近半天,現在人家都把金州都攻下來了,你這還一點動靜都沒有,叫人怎麼想?

趙率教並不是什麼酒囊飯袋,相反,他是孫承宗最看重的幾個將領之一。他明萬曆十九年(公元1591年),就中了武進士,擔任甘州都司,後面因功多次提拔,歷任碾伯營遊擊、靖虜衛參將、延綏參將。他天啓元年(公元1621年)就被提拔爲副總兵,參加了大明與後金的遼東爭奪戰,但大勢所趨,他不得不一退再退,一直退到寧錦防線。後面他響應孫承宗的號召,着力修復堡壘,招納流民,大力屯田,解救遼東百姓五六萬人,於天啓四年被提拔爲總兵,在隨後的寧錦大捷中他就是錦州的守將,屢立戰功,表現出衆。很不幸,在崇禎朝的時候,皇太極偷襲京城,他率軍前去勤王,結果在遵化和三屯營之間中了皇太極的埋伏,力戰而亡。

當然,那是崇禎朝的事情,崇正朝他不但沒死,還被提拔爲關寧軍副將,這樣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自然不會是酒囊飯袋,他之所以還沒有開始攻城,是想多造點攻城器械,儘量減少手下將士的傷亡。

現在,後起之秀曹變蛟都把金州給攻克了,他也不敢再拖延了,第三天一早,便對復州發起了進攻。

作爲一個老將,他的指揮可謂滴水不漏,攻城車和井闌前後距離排的恰到好處,井闌上的弓箭手第一波箭雨剛剛落下,攻城車下面的刀盾兵正好豎起雲梯開始登城;第一波攻城將士剛顯疲態,第二波五千人就已經來到城牆下繼續進攻,一刻都不曾停歇。

他準備了四波進攻,但復州城裡的後金軍才兩千多人,也不是什麼八旗精銳,第二波進攻的時候就頂不住了,趙率教輕輕鬆鬆的拿下了復州城。但面對將近三千的傷亡人數,他仍然心疼不已,如果再給他兩天時間,這個人數絕對會減少一半,但時不我待,曹變蛟都攻下金州了,他實在是不敢再等了。

不管怎麼說,復州總算是拿下了,消息傳到海州,朱慈炅自然是欣喜不已,又把陳於泰叫到跟前指點了一番,讓他寫了篇《大明廉頗雄風依舊》。陳於泰這個糾結啊,能不這麼俗不,這題目起的,簡直讓他這個新科榜眼想吐,奈何人家是皇上,他吐都不敢吐。

朱慈炅自然不知道陳於泰的內心世界,他也不是想不出高雅點的題目,問題這些文章主要是給大明百姓看的,起那麼高雅的題目幹什麼,就是要俗一點,大家纔有興趣,你文縐縐的有幾個能懂你到底什麼意思啊!

這金州和復州都拿下了,天雄軍也來了,朱慈炅也不甘落後,他決定,明天就對海州發起進攻。

當然,這海州可不是復州,也不是金州,看看城牆上密密麻麻的人頭就知道,海州的守軍最少有十多萬,要像金州和復州那樣直接衝上去一頓砍,估計這海州城下最少要倒下二十萬大明將士,那樣的話這仗就不用打了,最多再把海州後面的定遼中左衛拿下來,大明就該收兵了,後面的盛京想都不用去想了。

仗當然不能這麼打,要這麼打,大明哪有這麼多軍隊往裡填。

其實,現在的明軍應該算是進入熱武器作戰時代了,趙率教的復州攻城戰可算做是大明的最後一場冷兵器戰鬥了,要不是時間太倉促,朱慈炅肯定會給所有軍團都配上燧發槍和火炮,那樣的話,拿下金州、復州和定遼右衛幾乎可以不費吹飛之力,那會損失這麼多人馬。

當然,前期的小打小鬧都已經過去了,現在纔是真正的對決,百萬人的曠世大戰,現在纔算正式拉開了序幕。

爲了減少兵力損失,朱慈炅決定儘量發揮火藥武器的優勢,打慢點沒關係,一定要儘可能的保存實力,爭取一舉拿下遼東。

火藥武器的優勢在哪裡呢?首先當然是攻擊距離上的優勢,所以,第四天一早,朱慈炅直接讓孫承宗排了個奇怪的陣型。

最前邊是兩百門六一八式榴彈炮,距離城牆大概六百五十步,一字排開,後面是京營的五萬槍手,密密麻麻的排成五十排,然後是三一七式榴彈炮、四一七式榴彈炮、五一八式榴彈炮每樣個兩百門,排成整整齊齊的三排,然後就是一座高臺,比對面的城牆還高那麼一點,朱慈炅坐在正中間,兩旁站着鄭成功、曹化淳、秦明月、孫承宗、孫元化、秦翼明、秦拱明、施維拉......,這裡就不一一點名了,總之很壯觀很威風。

至於天雄軍和秦軍則被安排在左右兩側護翼,由盧象升和孫傳庭各自指揮。

他這種佈陣方法直接把城裡的阿濟格給看蒙了,你說你造了三天的攻城器械一件都沒看見,廢了半天勁,擺了個壓根就不可能是攻城的陣型,幹嘛?嚇唬人啊!想嚇得我出城投降啊?可能嗎?

朱慈炅這次可不是想嚇唬他,攻城也不是靠嚇唬就能攻下來的,今天他主要是想測試一下彈幕攻擊,因爲這是最能保護攻城士兵的方法。

彈幕是個現代名詞,朱慈炅當然不能直接來句彈幕攻擊,那下面人就傻眼了,他詳細的命令道:“傳旨口諭,前排六一八式榴彈炮瞄準城牆上方的箭垛,攻擊三輪,一輪實彈,一輪散彈,一輪開花彈,中間不要停歇,越快越好。後面的三一七式榴彈炮、四一七式榴彈炮、五一八式榴彈炮準備裝填散彈,防止建奴騎兵偷襲。”

傳令的錦衣衛舉着令旗剛跑下去,站在一旁的鄭成功連忙舉起望遠鏡向前排看去,他還從來沒看過火炮開火呢,那股子新鮮勁,興奮的他渾身直抖。

不遠處的施維拉也興奮的直搓手,終於要開始了,曠世大戰啊,光守城的叛軍就有十多萬,比他們葡萄牙全盛時期的兵力還多。攻城的明軍更是有三十萬,就這還只是一半人馬,聽說他們還在另外兩個地方同時展開了攻擊,光這六十萬人馬,拉到現在的歐洲,能橫掃任何一個國家,不管是西班牙還是荷蘭,不管是英國還是法國,不管是德意志還是神聖羅馬帝國!

此時,錦衣衛的傳令兵已經將朱慈炅的旨意傳達給前排指揮的禁衛軍第一軍團的遊擊將軍。

這個遊擊將軍可還是第一次在皇上面前單獨指揮這麼多火炮發動攻擊,儘管他在操練時已經在孫元化的指導下指揮了無數次火炮射擊,但是這次他還是免不了有點緊張。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大喝道:“上火繩。”

兩邊的炮兵小旗立即重複道:“上火繩。”

立刻有一名炮兵飛快的打開一個密封的鐵罐子,取出一個火繩,小心的****火炮的點火口裡,然後退回原位,蓋好鐵罐子。

旁邊的小旗重複着口令,一直往左右兩側延伸而去,不一會兒就傳到了最邊沿,所有火炮陸續開始上火繩。

這裡要介紹一下炮兵的配置,每門火炮都配備了十名炮兵,一個手拿令旗的是小隊的指揮官,名曰小旗。

另有一名專門上火繩的,兩名專門裝填火藥的,三名專門裝填炮彈的,一名專門點火的,還有兩名專門調校射距和方向的。他們分工明確,每個動作都經過了嚴格的訓練,基本上不會出什麼差錯。

那個遊擊將軍待他前方的兩門火炮都上好了火繩,繼續下令道:“裝填火藥。”

兩邊的炮兵小旗立即重複道:“裝填火藥。”

立刻有一名炮兵打開一個密封的鐵桶,另一個炮兵用一個標準的勺子,舀了滿滿一瓢火藥,小心的向炮管中倒去。

旁邊的小旗立刻重複着口令,一直往左右兩側延伸而去,不一會兒又傳到了最邊沿,所有火炮陸續開始裝填火藥。

那個遊擊將軍繼續下令道:“裝填實心彈。”

旁邊的小旗開始重複指令,一個炮兵從一個木箱子裡飛快的取出一顆實心彈,用力塞進炮口裡,另一個炮兵舉着木棒將炮彈輕輕向裡推去,待他推完又有一個炮兵拿着一杆標尺伸進去仔細量了量,感覺沒問題了,這才指揮的小旗點了點頭。那小旗立即將手中的令旗平舉,指向前方,同時朗聲道:“報告,第一小隊裝填完畢。”

待所有的小旗全部將令旗平舉,那遊擊將軍又大聲下令道:“準備調校。”

說罷,他舉起特製的望遠鏡看向對面的城牆,這就需要豐富的經驗了,他首先要找到一個參照物,然後要將參照物和望遠鏡上的刻度對比,估算出大概的距離,最後才能得出調校的參數。

這個遊擊將軍找的參照物是箭垛,一般箭垛都有標準高度,他仔細比對了一下,然後果斷下令道:“方向正前,角度四九。”

此時兩個負責調校的炮兵已經就位,並將兩邊炮耳的抱箍鬆開了。

旁邊的小旗又開始重複指令,火炮後方調校的炮兵檢查了一下刻度,他是調校方向的,正前方其實就是不用調,他只要檢查一下就可以了。火炮前方的炮兵是負責調校角度的,他檢查了一下角度,然後開始旋轉炮管下面的一個轉盤,這個轉盤連接着一個螺絲桿,螺絲桿連在炮管下面的固定架上,轉動轉盤固定架就會來回移動,而且固定架兩邊都有刻度,邊轉邊看着刻度就行了。隨着那個炮兵的調校炮管微微的向上翹了一點點,他完又檢查了一下兩邊的刻度,這才向後方的炮兵點了點頭,兩人開始一左一右上緊炮耳的抱箍,上緊之後,他們同時站直,齊聲道:“報告,調校完畢。”

那小旗立即將手中的令旗舉向斜上方,同時朗聲道:“報告,第一小隊調校完畢。”

待所有的小旗全部將令旗斜舉,那遊擊將軍又大聲下令道:“準備開炮。”

他前面的小旗立即將手中的令旗舉起,並重復他的命令,命令一直延伸到兩邊。

專門負責點火的炮兵立刻取出一個火摺子,打開,吹着火,然後一手拿着火摺子,一手捏住火繩,全神貫注的等候着命令。

終於要開炮了,兩百門大炮齊射是什麼效果呢,且看下章分解。

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
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八卷 第四十二章 最終獎勵,鐵甲戰艦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六卷 第四章 推動發展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五卷 第十七章 帝國來使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十八章 鑽牀第十五卷 第三十八章 列強的陰謀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一卷 第十七章 教導孟侯用水泥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八卷 第二十二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下)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二卷 第十八章 黃金海岸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十六卷 第五十八章 和談進行時第十二卷 第二十六章 土地換戰艦第四卷 第十三章 短兵相接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九卷 第十章 鬥心機王爺戲總督第十二卷 第二十七章 火車和商號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七卷 第二十九章 再添新衙門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六卷 第二十五章 大敗而逃第十六卷 第六十章 明軍再出徵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七卷 第十七章 棱堡防禦誠可怕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九卷 第一章 東瀛也有農民起義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五卷 第五十六章 一潰千里第十一卷 第五章 召見洋使談軍火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三卷 第十三章 中都祭祖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五卷 第五章 堡壘之爭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六卷 第四十二章 窮兵黷武第七卷 第五章 蒸汽火車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三十三章 天山上的崗哨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