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一章 崛起計劃

話說朱慈炅剛收到遼海衛收復的消息,腦海裡就響起系統美女久違的聲音:“叮咚,恭喜你完成第二個榮耀任務收復失地,現在發放獎勵:多層戰艦圖紙。”

朱慈炅只感覺一陣強烈的眩暈,差點沒從椅子上摔夏利,不知道多少圖紙猛的一下灌進他的腦海。眩暈過後,他腦海了多出無數戰艦的知識:什麼多層甲板、後膛艦炮、戰列艦、巡洋艦.....。

這榮耀任務的獎勵比生存任務的獎勵不知道大了多少倍,太龐大了,龐大到朱慈炅一時半會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戰艦知識。

他正要細看一下,系統美女緊接着提示道:“叮咚,友情提示:海上爭霸時代已經來臨,騷年,造出無敵艦隊去打敗列強,稱霸世界吧,系統將提供無比豐厚的獎勵。提示完畢,祝你遊戲愉快。”

是啊,大航海時代已經結束了,海上爭霸時代已經來臨,荷蘭正進入黃金時代,英國也開始殖民擴張了,這兩個國家將逐漸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稱霸整個世界。

而大明,在歷史上歷經萬曆、天啓、崇禎三朝,直接亡國,一個強大的帝國從此陷入沉睡,直至被列強欺凌.....

想起那段屈辱的歷史,朱慈炅忍不住在心中吶喊起來:“現在是我崇正皇帝當朝,大明已經覺醒,打敗了後金的入侵;有領先世界的軍工技術在手有我朱慈炅在,大明必然崛起,稱霸整個世界!”

激動過後,朱慈炅慢慢冷靜下來,開始考慮大明崛起的計劃來。一個大國的崛起,並不是單靠軍事或者單靠科技就行了,軍事要靠經濟支撐,科技必須以文化爲後盾,所以,一個大國要崛起必須在軍事、經濟、科技、文化、外交等領域全面發展,如果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必將舉步維艱,最後很可能會倒在崛起的道路上。

朱慈炅自然不想因爲某些方面的缺陷而導致最後半途而廢,所以,全面發展是必須的,他一個一個方面考慮起來。

首先,是軍事上,大明現有的軍隊就夠了嗎?軍隊其實不是看自己數量的多少,而是看敵人數量的多少。大明的敵人有多少?明面就有東北的後金,北邊的蒙元,東邊的東瀛,西北的農民起義軍,西邊的元朝殘餘勢力,南面的土司勢力,還有即將崛起的哥薩克、沙俄......。

大明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比整個歐洲所有國家的面積加起來都大得多,不算後面要面對的荷蘭、西班牙、英國,只算周邊這些明面上和潛在的敵人現在這點軍隊都遠遠不夠,所以擴軍勢在必行。

現在大明軍隊是什麼情況呢?真正能直接參戰的就是整編過的幾個軍團,算算其實也沒多少:

一等軍團就天雄軍、關寧軍、禁衛軍第一軍團;

二等軍團就秦軍、東江軍、遼東軍;

三等軍團更是隻有一個禁衛軍第二軍團,然後就是些普通的邊軍、守軍和屯衛了,守守城還勉強可以,要拉出去打野戰根本就不行。

所以擴軍的第一步就是要增加整編軍團的數量,正好秦翼明和秦拱明都已經是提督僉事了,卻一直沒有下屬軍團,朱慈炅乾脆將定遼中左衛和海州衛現有的守軍整編成定遼軍,由秦翼明擔任主將;又將山海關和遵化一線的守軍整編補充爲邊防軍第一軍團,由秦拱明擔任主將,這樣三等軍團數量也湊夠三個了。還有接下來要造多層戰艦,要建立海軍軍團,這些都要回京城以後才能考慮,現在大致也就只能這樣了。

接下來就是經濟的問題了,別看朱慈炅在一年內組建了這麼多軍團,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其實各軍團的裝備到現在還沒配齊,如果裝備齊整就不會出現關寧軍被皇太極打得幾近覆滅的情況了,因爲他們還沒有配備足夠的燧發槍,更沒有配備足夠的火炮,甚至連新式雙層護甲都沒有配備,要不怎麼可能陣亡那麼多將士。

現在軍隊的裝備都是朱慈炅自己掏錢在補充,甚至軍隊糧餉的糧餉大明現在這點可憐的稅賦都不能保證,還要不停的從國庫裡往外撥,所以發展經濟,增加稅賦已經勢在必行。

這個經濟怎麼發展呢?朱慈炅是穿越而來,雖說不是什麼經濟專家,但應付眼前大明的發展還是足夠了。

要經濟大發展就要建立市場經濟體系,刺激需求,發展實業,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整體經濟快速發展。

現在大明真正富有的人其實大都不是普通百姓,主要還是宗族勢力和地主豪紳,這些人其實是蛀蟲,只知道消耗不知道發展,所以朱慈炅正放任農民起義軍去消滅他們,把蛀蟲都清理乾淨,把資源重新分配,建立市場體系,這纔是發展的根本。

當然,蛀蟲的清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現在朱慈炅能做的就是刺激需求,發展實業,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實業怎麼發展呢,靠原有的手工作坊肯定不行,那樣效率太低下了,根本就出不了幾個實業家,唯有進行工業革命,把蒸汽動力推廣到民用生產上,飛速提高生產力,才能培養出一批批的實業家。

這就涉及到接下來的科技了,科技可以說之朱慈炅最引以爲傲的一個方面了,他掌握的科技絕對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其他國家起碼落後他四五十年。但是這個科技現在還只是在軍工上展現出一點優勢,遠沒有達到碾壓其他國家的程度,所以這個科技的發展也勢在必行。

科技的發展靠的是什麼呢?現代人都知道,科技的發展最終依靠的就是人才,要靠高精尖的大科學家、大發明家不斷的推動科技的進步,更要靠普通的科技人才將科學技術轉化爲生產力。

現在朱慈炅手下別說高精尖的大科學家、大發明家了了,連稱的上普通科技人才的都只有徐光啓、畢懋康、宋應星等寥寥幾個親信,就算把他們忙死也只能堪堪保證將科技有限的運用於軍工生產,遠遠達不到推廣的效果。現在他是空有世界上最領先的科技,卻一直沒有全面推廣開來。

所以,朱慈炅接下來就準備大力推廣西學了,要成立幾個大學性質的學校,讓徐光啓等人培養出一批科技人才,這樣才能快速的把科學技術轉化爲生產力。

要推廣西學就涉及到文化層次了,這個文化怎麼說呢,真能弄清楚文化的內涵的不知道有沒有,反正朱慈炅是搞不清楚的。他只知道要推廣西學就要有西學生存的文化氛圍,現在可以說基本上沒有西學耐以生存的文化氛圍,大明還是傳統儒學的天下。

這個不能操之過急,畢竟儒家思想在大明已經根深蒂固,你要說一棒子把儒學大趴下,然後直接上西學,那肯定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現實的,更是沒有必要的。

儒學並不是一無是處,它有很多的優點,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這個缺陷就是太脫離實際了,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有點思想決定物質的意思在裡面,這樣肯定是不對的。

而西學也不是隻有優點沒有缺點,它對社會的發展的確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這個推動基本是純物質的推動,在思想上可以說很空乏。

其實儒學和西學並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儒學偏重思想發展,西學偏重物質發展,兩者正好形成互補。也就是說並不能一棒子把儒學打死,反而要肯定,要發展,要推廣,要把儒學和西學平等對待。

這個問題就有點複雜了,儒學可以說在大明已經發展到極致了,不用宣傳也不用推廣,它已經是根深蒂固了。反之這個西學在大明卻是一點基礎都沒有,要發展就必須大力推廣,這樣做的話就會顯得明顯偏向西學了,儒學的代表肯定要發飆,要反對。

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把儒學大力向外推廣,這下就公平了,大家也看到了,朕並不是偏向西學啊,朕也重視儒學,正準備用儒學去教化蠻夷呢!

也就是說,在文化層面,朱慈炅決定對內大力推廣西學,對外大力推廣儒學,不偏不倚,兩者都使勁宣傳,使勁推廣,讓儒學走出去,讓西學走進來。

最後就是外交的問題了,大明有沒有外交,有肯定是有的,但外交政策並不全面。總的來說以前大明的外交政策就是,我大明是天朝上國,你要麼是我天朝的臣民,稱臣納貢,大明就會給你好處,保護你,不稱臣納貢的要麼是敵人,要麼化外蠻夷,大明不結交,你敢過來,我就揍你!

這樣做肯定是不行的,大明等於就是一個孤家寡人,真要跟列強打起來,那就是一個國家對陣所有列強!如果是大航海時代以前,或許還有點勝算,但是大航海時代開始以後,列強已經逐步強大起來了,要一個國家對抗所有列強就不現實了。

所以,朱慈炅先拉了一個葡萄牙作爲盟友,這還只是開始,後面他還會發展更多的盟友,畢竟大明又不是要獨霸世界,盟友多了不容易吃虧啊!

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五章 引導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序章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八章 鑽牀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一章 暗鬥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八卷 第七十一章 協助盟友之閃電突襲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
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內閣負責制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五章 引導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二卷 第二十三章 法國的公爵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卷 第十四章 廣寒宮中住仙子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五卷 第十八章 結盟請求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四卷 第三十九章 大明鄭式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二卷 第七章 歐陸消息第十七卷 第四十六章 建訓練基地第十二卷 第六章 明皇大婚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十一卷 第十五章 舉國上下齊選秀第十七卷 第四章 開發西伯利亞第十八卷 第五十五章 獲取土地,禮尚往來序章第六章 榮耀任務第十八章 鑽牀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八卷 第五十九章 屯衛擴編之兩百都司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四卷 第一章 超級帝國第五卷 第四章 蒸蒸日上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六卷 第二十一章 彈幕攻擊第九卷 第二十一章 烽煙起趁亂謀九洲第十一卷 第十一章 陸上霸主現崢嶸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三卷 第三十四章 所謂合約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五卷 第十五章 收復北疆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四卷 第二十九章 君臨星城第十一章 暗鬥第十七卷 第六十五章 裝甲戰車攻城戰術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十一卷 第三十七章 雪中激戰定北疆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八卷 第七十一章 協助盟友之閃電突襲第十五卷 第二十一章 波斯遣使(感謝T34/85大大)第十八卷 第二章 借用屯衛固邊疆第八卷 第十四章 荷蘭上鉤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齊心協力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