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

思明府位於廣西承宣布政使司的最南端,再往南就是大明屬國安南的地界了,這裡原本是個土州,也就是少數名族聚集的州府,不過這會兒整個府城大街上已經看不見什麼奇裝異服的平民了,幾乎清一色全是崇正裝,到處都是明軍!

府城的****,一座龐大行宮已經接近完工,這是專門爲皇上準備的,沒辦法,這地方地處邊遠,實在是太窮太落後了,連知府衙門都拿不出手,負責最南端鐵路修建的盧象升見人員充沛,原材料也很充足,乾脆請示朱慈炅建了這麼一座行宮。

朱慈炅自然是不會反對,能住好一點爲什麼要委屈自己呢,又不是什麼勞民傷財,十多萬俘虜修完鐵路,基本上就沒什麼事了,在那裡閒着也是閒着,還不如給他們找點事做。

這十多萬俘虜他並不準備馬上調到別的地方去,另外五十五萬俘虜還會陸續運送過來,甚至工部修建鐵路、橋樑的專家全部都會彙集到這裡,這是爲什麼呢?雖然說現在鐵路修通了,糧草的轉運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但也不用這麼浪費吧!

其實,這一點都不浪費,北疆成功的經驗給了朱慈炅很大的啓示,以前大明並不是沒有徵服過北疆,太祖皇帝就曾打得漠南各部臣服,北疆那時候就已經全部匯入大明版圖,但是,後面北疆又慢慢脫離了大明的控制,甚至多次入侵大明,給大明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爲交通太不方便了,大明朝廷無力支撐大規模駐軍的費用,所以監管不嚴,只能一次次征討,又一次次被他們降而復判。

現在就不一樣了,有了鐵路,糧草物資的調撥完全不成問題,大明想在那裡駐紮多少軍隊就駐紮多少軍隊,北疆基本上不存在再反叛的可能性。

這次征討南洋,朱慈炅想用同樣的方法,根據地形,用鐵路貫通整個南洋,到那時候,南洋不再是西南極邊之地,明軍可以大量駐紮於此,南邊也不再是南蠻聚集之所,大明將教化這裡的蠻夷,發展這裡的經濟,讓南洋人也和大明所有平民百姓一樣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這樣,他們還會造反嗎?

朱慈炅的這個決定,直接導致思明府的府城外變成了營帳的海洋,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營帳,山包上,小河旁,田地裡,到處都是聚集的明軍和俘虜,而且,思明府火車站的火車從來就沒有停過,不斷有軍隊和俘虜從裡面涌出來,不斷有物資和糧草從裡面運出來,整個思明府人越聚越多,越聚越多,一個邊遠府城的熱鬧程度,大有趕超桂林府、廣州府、昆明府等省會城市的架勢。

現在,曹文詔所率的關寧軍和押解的十五萬俘虜早就到了,秦翼明所率的定遼軍和二十五萬俘虜也已經陸續抵達,李明甫所率的武威軍和二十五俘虜也已經從廣州府開拔,很快就將陸續抵達,整個思明府已經聚集了三十萬大軍,和五十五萬俘虜,那連營都快方圓將近百里了,還好思明府正好是塊不小的盆地,不然這麼多人還真沒地方紮營。

至於俘虜會不會造反,這點壓根就不用擔心,像農民軍的俘虜,皇上已經發話了,讓他們服五年勞役就放他們回原籍,還發放田地給他們,讓他們重新開始生活,現在都熬了快三年了,再有兩年就自由了,這個時候讓他們造反,他們不宰了你纔怪。

滿蒙俘虜,朱慈炅也一視同仁,讓他們服五年勞役就放他們回原籍,雖然這會兒纔開始不久,但是別忘了,他們的家人可都在明軍的控制之下,要他們敢造反,後果不是他們能承受的!

朱慈炅當然不害怕他們會造反,這會兒他正坐着自己的御用專列,和孫元化、程國祥、黃道周等朝廷大員討論《大明藩屬國令制》的問題呢。

這輛御用專列就如同他和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描述的那樣,有專門的臥室、有專門的餐廳、有專門的書房、有專門的會議室、還有御膳房、御醫房、洗手間等等,還有太監、宮女、錦衣衛的休息場所,可以說應有盡有,就是一座移動的行宮。

至於爲什麼討論《大明藩屬國令制》,它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主要就是綱領性太強了,缺乏必要的細節規定,朱慈炅這次召集黃道周等人就是要討論出一個補充的細節規定。

比如說,藩國和屬國都由大明冊封的藩王和屬王管理,那麼這個藩王和屬王冊封的具體流程是什麼呢,又有什麼憑證呢,什麼人才有資格接受大明的冊封呢?這些都要交待清楚,形成固定的流程,不然真到要冊封下任藩王和屬王的時候非得亂套了不可。

又比如,藩國和屬國的稅收都由藩王和屬王自己收取,總得有個收取的標準吧,要不然那些藩王和屬王爲了享樂狂徵暴斂,激起民變,到時候還不得大明去擦屁股。

又比如,藩國和屬國的軍隊糧餉和輜重都由藩王和屬王負責提供,那到底提供多少糧餉呢,又到底提供多少輜重呢,總不能大明要多少他們就得給多少,這樣藩王和屬王肯定不服,也不能他們想給多少就給多少,這樣大明就虧大發了,所以,必須根據軍隊的數量給出一個具體的標準。

又比如,藩國的官員都是由藩王任免的,這個任免的標準是什麼,總不能說他們想任免誰就任免誰,那大明組織的統一科舉豈不成了笑話,所以必須規定,幾品以上必須由大明授予進士功名的人擔任,幾品到幾品以上又必須由有舉人功名的人擔任,這樣才能讓那些苦讀大明四書五經的屬國學子有充足的動力,不然誰來學什麼漢語啊。

等這些補充細節修訂的差不多了,車隊也差不多快到思明府了,此時南洋四處可謂大軍雲集:

在北邊的思明府,有大明的天雄軍、關寧軍、定遼軍、武威軍、邊防軍第二軍團和即將趕到的禁衛軍第一軍團總共六十萬大軍;

在南邊的星城港基地,有大明的南洋艦隊、南海艦隊、水師預備軍團總共二十五萬大軍,戰艦數千艘;

在思明府以南的防城新港,還有大明的北洋艦隊和北海艦隊總共二十萬大軍,戰艦兩千餘艘;

在雲南的孟艮府,還有各地土司集結而來的數萬人馬,額,這土司人馬又是怎麼回事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九章 明爭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
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四卷 第二十一章 趁亂襲營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四卷 第四十二章 兩面出擊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七卷 第二十章 組建水師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七卷 第十六章 時刻警惕防偷襲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重啓海盜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十五卷 第五十八章 遊牧部落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十五卷 第七章 金屬冶煉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六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中)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八卷 第七十章 協助盟友之墨西哥城第十一卷 第二十九章 坦克勇猛皆不行第十四卷 第四十九章 列強幹涉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二卷 第十六章 抵達錫蘭第五卷 第十六章 再傳捷報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十七卷 第七章 君主制憲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八卷 第三十九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上)第十一卷 第十四章 歡樂喜慶過大年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四卷 第六章 先進理念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三卷 第三十二章 迫降東胡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八卷 第二十章 構築防線,以身爲餌第十卷 第十二章 親王歐陸載譽歸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七卷 第六章 研製成功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七卷 第三十章 推選尚書第七卷 第八章 操練洋軍第十三卷 第二十四章 洋使勸降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八卷 第三十章 世子一怒揍公爵第十五卷 第五十四章 水陸並進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四卷 第六章 軍需物資第十卷 第三章 驗定律驅雷掣電第十卷 第十五章 洛陽城裡烹福王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七卷 第四十章 柴油和煤油第五卷 第六章 爲君之道第十一卷 第二十一章 火車線路貫南北第十卷 第十九章 剿反賊御駕親征第十六卷 第六十一章 四路出擊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八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上)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七卷 第五十一章 西伯大開發(中)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四卷 第五章 總督上任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六卷 第十四章 拔得頭籌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十七卷 第七十八章 沙俄震驚求和談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第九章 明爭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