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

崇正十九年,大明帝國可謂喜事不斷,剛過完年,崇正皇帝便下詔,冊封大皇子朱和堭爲太子,整個大明舉國歡慶。

緊接着,又一個驚天的大喜訊,其爆炸程度,甚至蓋過了冊封太子這件事!

是什麼事冊封太子還重大呢?

要說這件事,如果光聽名字,還真沒什麼大不了的,是皇賞賜羣臣了。

賞賜羣臣這種事,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會做那麼幾回,還真不是什麼稀罕事,但是,朱慈炅這次賞賜的可不是金銀財寶、綾羅綢緞,而是爵位和領地!

更爲誇張的是,他賞賜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幾十個。

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有明一朝,賞賜給非皇族人員的爵位和領地本來少的可憐,大規模賞賜爵位和領地的事情也太祖和成祖兩位皇帝做過,其他皇帝,能賞賜一兩個爵位出去不錯了,超過十個的都沒有,更別說幾十個了。

朱慈炅這麼大規模的賞賜爵位和領地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他是有諸多考慮的。

首先,自他繼位以來,幾乎年年征戰,無數將士爲大明捨生忘死,征戰四方,開疆擴土,不賞賜,說不過去

然後,官也有很多人爲了大明廢寢忘食,日夜奮戰,使得大明的強盛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朝代,不賞賜,也說不過去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皇室需要人扶持,他在位的時候還可以靠自己的威望鎮壓四方,保持大明帝國的穩定,一旦他不在了,他的子孫又靠什麼來維持大明帝國的穩定呢?

要知道,現在的大明帝國,光本土面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四千多萬平方公里,再加殖民地和藩屬國,整個大明帝國幾乎佔據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

在這麼巨大的利益面前,要想人不打主意那是不可能的。

而他又不能保證自己的子孫個個都才能出衆,力壓羣雄,這樣一來,他必須爲子孫後代留下一幫保駕護航的人。

這些人自然是這些獲得爵位的人了,也是所謂的勳貴之後,因爲他們的利益和皇室息息相關,一旦皇室垮臺,他們能保住爵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他們絕對不會眼睜睜的看着皇室垮臺。

其實,原本,明朝還是有一些勳貴的,可惜在土木堡一役,幾乎被大太監王振給害死完了,所以從那以後,大明皇室一年不如一年,經常被太監又或是官集團耍的團團轉!

這次,朱慈炅是要把這個短板補起來,爲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幫保駕護航的勳貴。

這次封賞的規模,可以說僅次於大明立朝之初,太祖皇帝的封賞。

所有一等軍團的軍團長全部被封爲公爵,計有:

虢國公盧象升

許國公曹詔

薊國公孫傳庭

陳國公侯世祿

鄧國公鄭芝虎

申國公黃龍

莒國公秦良玉。

另外官也有兩人被封公爵,分別是:

紀國公畢懋康

滕國公孫元化。

所有二等軍團的軍團長全部被封爲侯爵,計有:

舒城侯秦拱明

管城侯滿桂

葛城侯毛龍

谷城侯楊耿

柏城侯陳暉

桐城侯鄭興。

另外官也有兩人被封侯爵,分別是:

蘇城侯王徵

諸城侯宋應星

所有三等軍團的軍團長則全部被封爲伯爵,由於人數較多,在這裡不一一羅列了。

所有功臣當,唯有鄭成功沒有封公爵,因爲他是鎮南王世子,註定要繼承鎮南王之位,公爵對他來說反而是小了,不過,爲了獎勵他的功勞,朱慈炅直接下旨,將舊港承宣布政使司改爲鄭國,賞賜給鄭成功作爲封地。

鄭成功也是唯一一位封地在大明帝國本土的了,其他的公侯封地全部在北美大陸的殖民地,公爵賞賜良田萬頃,侯爵賞賜良田千頃,伯爵賞賜良田百頃,不過,這些都要等那邊屯衛駐防完畢才能慢慢圈出來。

封賞的旨意一公佈,自然又是一場歡慶,這裡不再贅述了。

緊接着,朱慈炅又開始調動軍隊,佈局全球,以策安全。

原本他想着三百多萬正規軍隊太多,打完仗之後肯定要解散一部分,卻不曾想,大明最終打下了這麼大的領土,而且還要派駐軍隊監視和控制反哈布斯堡聯盟列強,結果,正規軍團數量都好像有點不夠用了。

當然,這些都是好事,領土越大國力越強,控制住了反哈布斯堡聯盟列強,不用擔心他們以後發展起來威脅大明,何樂而不爲呢。

現在他要做的是將這三百多萬軍隊駐紮在最合適的地方,以保證大明帝國的霸主地位不被動搖。

陸軍的駐防主要還是以五個一等軍團爲核心,其:

陸軍大元帥盧象升率天雄軍駐紮在金山港,負責整個北美殖民地的防務。

麾下楊忠統帥的忠勇軍則駐紮在弗吉尼亞,負責北美東海岸的防務。

陸軍副元帥孫傳庭率秦軍駐紮在鹿特丹,負責整個歐陸的防務

麾下有駐紮在沙俄的邊防軍第一軍團

駐紮在瑞典的邊防軍第二軍團

駐紮在烏山的邊防軍第三軍團

駐紮在丹麥的邊防軍第四軍團

駐紮在英國的東江軍

駐紮在法國的定遼軍。

陸軍副元帥曹詔率關寧軍駐紮在關寧城,負責整個北亞的防務

麾下有滿桂統帥的遼東軍

洪承疇統帥的陝西預備兵團

左良玉統帥的山西預備兵團

吳三桂統帥的河南預備兵團

遠征軍第一軍團調回坎大哈駐守,負責整個南亞的防務,

麾下有秦翼明統帥的遠征軍第二軍團

張應槐統帥的江南預備軍團

劉大受統帥的廣南預備軍團

謝朝佐統帥的雲南預備軍團

還有駐紮在歐亞運河的武威軍也歸其統轄。

而秦良玉則率禁衛軍第一軍團在大明京城駐守,

麾下史可法統帥的禁衛軍第二軍團先在東勝神州駐守,至於以後怎麼調整,那也要等到他退位了。

海軍的八個艦隊主要還是按需求分散在各大海域。

其,海軍禁衛軍團駐紮在東大營,拱衛京城安全

北洋水師駐紮在敦刻爾克,震懾反哈布斯堡聯盟海軍

南洋水師駐紮在星城港,負責南洋海域防務

北海艦隊駐紮在金山港,負責北美海域防務

東海艦隊駐紮在南大營,負責東南海域防務

南海艦隊駐紮在歐亞運河,負責運河安全

北極艦隊駐紮在通古斯城,負責北極海域防務

海軍預備軍團則暫時派駐東勝神州,負責來回轉運物資。

這樣佈局下來,無論哪裡出現問題,短時間內最少都可以聚集五十萬以的大軍,可以說整個大明已固若金湯,整個世界也皆在掌控!

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二卷 第十四章 巡視東番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一章 暗鬥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
第十一卷 第六章 算計列強續烽煙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一卷 第二十七章 宿命之敵終一戰第十一卷 第十八章 主持殿試出考題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六卷 第三章 超級大炮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二卷 第十四章 巡視東番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三卷 第九章 荷蘭出面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三卷 第十章 不歡而散第七卷 第十五章 京東鐵路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八卷 第六十三章 借道德國,征討荷蘭第九卷 第十一章 啓和談荷蘭終賠款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三十八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下)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卷 第二十一章 抗官兵各懷鬼胎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十一章 暗鬥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八卷 第四十一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下)第四卷 第八章 三大精銳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六卷 第十八章 準備開炮第十五卷 第三十二章 漢字的魅力第十八卷 第七十六章 新型火藥,高爆炮彈(下)第十七卷 第五十八章 屯衛新職能(下)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四卷 第三十六章 進攻果阿第十四卷 第四十四章 冷靜對陣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十四卷 第二章 造船造船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十五卷 第三十三章 交易和貨幣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四卷 第二十一章 龍幣問世第十四卷 第五十章 引蛇出洞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二卷 第十一章 對策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七卷 第二十一章 殖民擴張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四卷 第二十八章 同盟條約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六卷 第三十一章 陝西行都司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七卷 第四十二章 重賞宋應星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十六卷 第四十八章 皇上來了第四卷 第二十三章 三十六營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五卷 第二十八章 取個名字真難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八卷 第六章 利益之爭第十二卷 第八章 破壞和談第十四卷 第三十一章 收復疆土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八卷 第一章 海外貿易第七卷 第十八章 經濟殖民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三卷 第二章 東胡王朝第二卷 第四章 發威第三卷 第十四章 微服私訪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十四卷 第十三章 發展實業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九卷 第二十三章 下本州雙雄終一戰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六卷 第九章 再次震驚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十五卷 第四十一章 忠烈之後(感謝點着螢火蟲看書大大)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