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六章 稅賦之爭

北方大旱,反賊四起,大明朝廷自然不能不管不顧,不但朱慈炅在想辦法,滿朝文武也在想辦法。這辦法還沒想出來,東林黨卻又跳出來彈劾徐光啓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究其原因,還是爲了錢,賑災和剿賊都需要錢,滿朝文武倒沒打國庫的主意,那點銀子也撐不了兩年,他們都認爲應該增加稅賦。以徐光啓爲首的所謂“師黨”主張徵收鹽、茶、布匹等物的交易稅,三十稅一,一年能多收個上千萬兩;而以錢龍錫和成基命爲首的東林黨卻主張增加農田的租稅,每畝地增加三分租稅,一年也差不多能多收上千萬兩。

正當兩方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東林黨的言官們又開始彈劾徐光啓了。

這次自然又是錢謙益在後面煽風點火,掀起黨爭,以期能把徐光啓拉下馬,自己入閣拜相。“師黨”之說也是他提出來的,大概意思就是徐光啓仗着自己是帝師,結黨**,排除異己。

朱慈炅一看到彈劾奏摺,不由大怒,他總算是看出來了,有些東林黨的言官壓根就不是監督百官的工具,而是黨爭工具,他們不管是非對錯,只知排除異己。

徐光啓有沒有結黨他還不知道嗎,國事都艱難到這種程度了,他們還跳出來搗亂,看樣子不收拾一下是不行了。

這個時候朱慈炅已經通過秦良玉牢牢的把控了京營,又通過日興隆的股份拉攏了駱養性,錦衣衛已經牢牢握在手中,東廠那就更不用說了,曹化淳早已是他的親信。這京城現在已經是他崇正皇帝朱慈炅說了算了,自然不會再任由這些跳樑小醜蹦躂。

朱慈炅看到彈劾奏摺以後,立馬將曹化淳招到跟前,把奏摺一把塞到他手裡,不容置疑的問道:“這次是誰在暗中搗鬼,你查出來了吧?”

曹化淳打開奏摺,微微掃了一眼便肯定的回道:“是禮部左侍郎錢謙益。”

朱慈炅聞言,咬牙切齒的道:“原來是錢謙益,倒是把這個狗漢奸給忘了,上兩次的彈劾是不是他乾的?”

曹化淳聞言,有點猶豫的回道:“具體是不是他還沒有查清楚,但第一次帶頭彈劾徐光啓大人的禮科給事中瞿式耜是他的親信,第二次帶頭鬧事的侍講學士黃宗周是他的至交好友,想必跟他是脫不了干係的。”

朱慈炅這個氣啊,錢謙益這個狗漢奸,原以爲他投降清軍是形勢所迫,不得不降,卻不曾想這傢伙從一開始就是個壞的腳底流膿的大壞蛋,他不由冷哼道:“哼,‘水太冷,不能下’,這次我讓你連水都見不着。”

曹化淳聽了小皇帝的話直接就蒙圈了,前面那一句裡的‘漢奸’一詞在明朝還沒創造出來,他不知道是什麼個意思,但前面加了個‘狗’字,想來也不是什麼好話。後面這什麼‘水太冷,不能下’就更加莫名其妙了,他壓根就不明覺厲。

‘水太冷,不能下’曹化淳自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那是十多年後,錢謙益在南明皇朝滅亡時說的一句經典。

那個時候清軍兵臨南京城下,秦淮八豔之一,也就是錢謙益的老婆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忠烈依舊,“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

後面,錢謙益率南明的一干大臣在滂沱大雨中開城向清軍統帥多鐸迎降,做了個無恥的狗漢奸。也就是說,現在這個冠冕堂皇,自命清高的東林黨領袖在亡國的時候對大明的忠誠連個風塵女子都不如!

朱慈炅知道,對這種恬不知恥的小人不能明着來,只能跟他們玩陰的。明着來沒借口不說,還容易壞事,小人小人,這種爲了活命連投降清軍都做的出來的小人,你明着去對付他,他還不想盡辦法來保命啊,到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要被他拉下水。

這玩陰的就不一樣了,朕就陰你了,怎麼滴,你敢罵朕?

其實,早在東林黨和徐光啓他們爭論該增加哪裡的稅賦的時候朱慈炅就瞭解過了,東林黨之所以不同意徵收交易稅就是因爲他們背後站的是江南的士大夫官僚集團,那些人都是土豪,名下不知道有多少生意,這一徵收交易稅,他們一年最少要交幾百萬兩稅,他們自然是不幹了。

朱慈炅一直以爲明末清初最有錢的就是晉商,其實他搞錯了,明末的時候晉商還只是剛剛崛起,真正富甲天下的是江南士大夫集團控制的產業。

明末那會兒旱災和兵災一直都是在北方肆虐,江南根本就沒受一點影響,再加上江南本來就物產豐富,手工業發達,對外貿易盛行,所以江南的本地豪強一個個都富的流油。要不然京城都陷落了,他們哪裡來的錢擁立福王建立南明政權,又哪裡來的錢組織幾十萬大軍和清軍對抗,苟延殘喘了將近二十年。

可惜他們終究是一幫空談誤國的文人,在兇殘的清軍面前根本就不堪一擊,只知道爭權奪利,清軍一來就做鳥獸散,逃的逃,降的降,空有幾十萬大軍卻沒有做出一點像樣的抵抗。

當然,那些都是崇禎朝的事情,現在是崇正皇帝當朝,他們想誤國,想敗家,想把富饒的江南拱手送給清軍,也沒有機會了,我們的小皇帝朱慈炅這會兒正準備教他們怎麼做人呢。

首先要教的自然是一直隱藏在背後煽風點火的錢謙益,還有不顧國難只知道維護江南士大夫集團利益的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和吏部右侍郎錢龍錫,還有那些不管是非忠奸,只知道攻擊異己的東林黨言官。

怎麼收拾呢?朱慈炅早就想好了,你們不是不顧國難嗎?你們不是不管農民死活還要增加租稅嗎?那好,哪裡國難最嚴重就讓你們去哪兒,想增加租稅,想逼農民造反,那就讓你們親自去收稅。

於是,第二天,朱慈炅下旨,同意加收農田租稅每畝三分,同時進禮部左侍郎錢謙益爲都察院右都御使總督陝西三邊軍務,負責陝西和山西農民軍剿撫事宜。進吏部左侍郎成基命爲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吏部右侍郎錢龍錫爲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負責陝西地方事物。進禮科給事中瞿式耜等一衆言官爲陝西各州府知府、知州、同知。原陝西巡撫楊鶴降爲禮部左侍郎,其他官員另有任用。

這下錢謙益傻眼了,他終於如願升爲正二品了,但不是禮部尚書,更沒有登閣拜相,而是被髮配到陝西去當巡撫,連帶成基命和錢龍錫都受他牽連,被一併丟進反賊的老窩裡!

這已經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問題了,搞不好連命都要蝕掉了。但他們卻又無話可說,誰叫他們朝會的時候一個個都慷慨激昂,一副爲國爲民,鞠躬盡瘁的樣子。

現在給他們機會去鞠躬盡瘁,去爲國爲民了,而且還給他們升了官,他們敢拒絕嗎?那豈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仕途也毀了,名聲也臭了,這一輩子也就這麼完了。

錢謙益可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野心的人,自然不願就此結束仕途。他只能自己安慰自己,陝西也不見得有多危險,那楊鶴不就好好的當了三年巡撫,一點事都沒,還是先過去熬個幾年,只要東林黨不倒,他總有機會殺回京師,入閣掌權!

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章 閹黨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八卷 第七十一章 協助盟友之閃電突襲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一章 暗鬥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
第十七卷 第七十五章 列強棋子不好當第十七卷 第八十五章 列強屈服,合約簽訂第八卷 第二十一章 連續作戰第十三卷 第五章 星城港基地第十三卷 第二十三章 廣南阮氏第七卷 第十九章 京察大計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誅梟雄天下太平第十章 閹黨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十七卷 第十一章 偵騎遇險第十七卷 第四十八章 定遼軍回京第十一卷 第十二章 無敵海軍顯雛形第十四卷 第五十四章 王朝末日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五卷 第四十九章 興兵復仇第十二卷 第十二章 統一貨幣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二卷 第十九章 燧發手雷第十三卷 第十五章 血染龍旗(下)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三卷 第十二章 龍顏大怒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二卷 第三十一章 全面的合作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七卷 第十五章 打通東南兩線第十八卷 第六十一章 鐵甲無敵,出其不意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八卷 第七十二章 協助盟友之轉戰南美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八卷 第十六章 東番密報第八卷 第九章 教化蠻夷第十八卷 第三十四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中)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九卷 第十六章 奪大名翁婿初登場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四卷 第二十二章 狼狽逃竄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四卷 第二十四章 進軍平陽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師凱旋再造寶船第十一卷 第八章 新建工廠造機械第三章 軍工設想第十六卷 第十三章 再施毒計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六卷 第五章 調集兵馬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二卷 第三十三章 延續的希望第五章 牽強附會第十四卷 第二十七章 全面開戰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第四卷 第十六章 戰後事宜第八卷 第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八卷 第七十一章 協助盟友之閃電突襲第三卷 第五章 史無前例第十五卷 第四十三章 戰鬥打響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六卷 第五十一章 相互欺騙第十八卷 第十九章 邯鄲學步,八面埋伏第十一章 暗鬥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爲什麼放權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五卷 第十八章 迅急籌劃第十二卷 第十章 經濟入侵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第十八卷 第十四章 御弟回京,皇宮晚宴第十六卷 第五十六章 不割地不退兵第十三卷 第十四章 血染龍旗(上)第二卷 第三章 爭權第十七卷 第六十三章 屯衛的賺錢思路第十六卷 第十九章 討價還價第十七卷 第二十章 守軍投降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卷 第六章 論技術徒弟勝師傅第十六卷 第十二章 找上門來第二十一章 鋼材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七卷 第七十章 兵法與熱武器作戰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八卷 第六十六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中)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卷 第二十章 講義氣身陷重圍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癡心妄想截糧道第十六卷 第五十二章 三大猛將第十六卷 第三十五章 嚴陣以待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