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八章 安置災民

四省一京的人口遷移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考慮好,不然就會出大亂子。

首先,要做好遷出人口的統計,災區雖然寸草不生,但總有人不願意走,比如州府縣城裡的富商,他們有的是錢糧,哪怕再大旱一百年他們都不愁吃喝,這些人自然是不願意走的;再比如那些權貴世家,那也是錢多的幾輩子都花不完的主,你叫他們搬走那不是救他們,而是要他們的命。真正活不下去的都是普通的平民和軍戶,他們除了種田就沒有任何其它收入來源,一旦顆粒無收,便要面對飢餓。

然後,安置災民的地方也要準備好,不能光一道遷移的聖旨下去就不管了,災民們總要知道自己到底往哪裡遷,到了地方之後還要有吃的,有地種,不然遷出去幹嘛,不一樣得餓死。

朱慈炅不是神,他只是喜歡裝神而已,這麼多事情他一個人也考慮不過來,只得把禮部和工部所有大員全部召集起來,對着地圖慢慢商議。

面對皇上的奇思妙想,衆人無不驚的目瞪口呆,這可是上千萬人的遷徙!大明好多次都說要遷都,結果都沒遷成,遷個都最多也就涉及到百來萬人而已,都不能成事,這次竟然要遷徙上千萬人,讓他們怎麼能不吃驚。

當然,吃驚歸吃驚,唱反調的人倒是一個沒有。禮部尚書徐光啓和工部尚書畢懋康都是朱慈炅的親信,工部左侍郎王徵同樣是他的親信,工部右侍郎李天經也是徐光啓和畢懋康提拔起來的,也屬於他的親信一脈,這些人都不會反對。

至於禮部左侍郎楊鶴,他剛從陝西回來,災民們有多苦他是知道的,所以他絕對贊成遷徙。最後一個是禮部右侍郎溫體仁,這貨就是個馬屁精,一天到晚就知道揣摩領導的意思,想着怎麼拍效果更好,這樣的人自然是不會唱反調的。

衆人商議了幾天總算是把方案初步定下來了,禮部主要負責遷徙人口的動員和統計,其中徐光啓負責北直隸,楊鶴負責陝西和四川,溫體仁負責山西和河南。工部主要負責遷徙人口的安置,其中畢懋康負責徵集土地,王徵負責修建簡易的住宅,李天經負責安排土豆和紅薯的種植。

安置災民的地點也確定好了,北直隸的災民不用遷徙到別處,順天府、河間府和永平府都靠近大海,並沒有遭受旱災,直接把北直隸西邊幾個州府的災民遷到東邊這三府來就可以了。山西和河南的災民就近牽往山東,陝西和四川的災民就近牽往湖廣。

另外,接收難民的州府都要空出十萬畝以上的耕地供災民耕種,這個問題不是很難解決,因爲土豆和紅薯對地質的要求都不高,山地和荒地都可以,各州府倒是可以輕鬆應付。

朱慈炅組織的廷議結束以後,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遷移緩緩的拉開了序幕。

禮部開始組織官員在四省一京的受災地區宣傳:由於旱災嚴重,而且不知道要持續多少年,所以朝廷決定將災區所有平民全部遷移到雨水充沛的省份去。所有平民可以選擇去,也可以選擇不去,願意去的朝廷提供簡單的住宅,還有足矣充飢的糧食;不願意去的朝廷不會再提供任何救災物資,任其自生自滅!

消息一出,整個大明都震驚了。

不開玩笑的說:這小皇帝到底識不識數啊?那可是上千萬人,不是上千人!

災區的權貴說:這下有好戲看了,小皇帝怕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唉,還是年少無知啊!

災區的富商說:走吧,走吧,都走吧,一天到晚瞪着綠油油的眼睛盯着我們,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變成強盜反賊了。

災區的地主說:這小皇帝是不是抽風了?遷往他處我們的地怎麼辦,沒有地租我們以後怎麼活啊!

災區的平民說:真的嗎?真的能吃飽嗎?只要能吃飽讓我們搬去遼東去都行!

不管別人怎麼說,朱慈炅這次是下定決心要大遷移了,誰敢跳出來唱反調,他不介意讓錦衣衛去告訴他們,大明的歷代皇帝可都是殺人不眨眼的主!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全殺光也才兩千多,那災民可是兩千多萬,兩千多和兩千多萬換誰都知道知道怎麼選擇。

也許是錢謙益被髮配走以後沒了組織者,也許是朝廷的官員都害怕被小皇帝發配到陝西去剿賊,也許是大夥都認爲遷移是唯一的辦法,總之,這次史無前例的遷徙計劃竟然沒有一個人跳出來反對,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三月份正好是土豆的播種季節,畢懋康把耕地徵集完以後,李天經便領着曾昭德四處奔波,組織和教導北直隸、山東、湖廣的農民往地裡播種土豆,爲災民儲備糧食,王徵也開始組織各地的匠戶修建建議的住宅。

朱慈炅這次真的發狠了,給他們每人都配了一千錦衣衛,並下了聖旨,各地知府、知州誰敢不配合他們的工作,立馬拖下去砍了,換個肯配合的上去,看誰敢出幺蛾子!

各地的知府和知州都不是傻瓜,誰敢拿自己的脖子去試試繡春刀鋒不鋒利!所以準備工作進行的很順利,三月份各地的土豆都播種下去了,四月份災民的統計工作基本上完成了,願意遷走的接近兩千萬!五月份各地的簡易住宅也相繼建成了,到六月份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遷移終於開始了。

兩千萬人的大遷移,那場面,站在地上是看不出來的,反正到處都是人,也不知道有多少。

如果從空中看過去就知道有多壯觀了,官道上密密麻麻連綿幾裡、十幾裡甚至是幾十裡的隊伍隨處可見,遷徙的災民組成了無數的長龍,在當地官員的指引下緩緩向安置地點移動,整個北方就像突然掀起了無數的蟻潮,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黑點。

雖說是就近遷徙,那路途也不是一般的遠,最快的都要走十多天,最慢的一個月能到達就不錯了!

這次光是沿途的吃喝朱慈炅就從國庫預支了一千萬兩,再加上各個安置點的建設,農民起義軍佔領地區軍隊的調動,整個國庫基本上都清空了,如果加徵的稅賦收不上來,那他就變成窮光蛋一個了!

當然,就算是真的變成窮光蛋朱慈炅也會去做,兩千萬兩白銀能救活兩千萬平民,這種事情還需要考慮嗎?

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
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二卷 第二十五章 皇帝的怒火第五卷 第二章 友好條約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十五卷 第三十四章 瘋狂的龍幣第十五卷 第十四章 太傅求見第十五卷 第五十九章 僥倖脫逃第六卷 第二章 火炮先行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八章 鑽研技術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四卷 第四十七章 勢如破竹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八卷 第六十二章 歐亞鐵路,北線貫通第十六卷 第四十七章 瘋狂咆哮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第十五卷 第十九章 運河開挖第十六卷 第一章 進步驚人第六卷 第三章 報導跟上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一卷 第三十章 堡壘方能克騎兵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四卷 第二十六章 合作共贏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六卷 第四十三章 西域攻略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五卷 第十章 不戰而逃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二卷 第九章 文化入侵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七章 氣氛詭異第十七卷 第三章 天然寶庫第十三卷 第二十二章 相互猜忌第七卷 第四章 鐵礦金礦第十六卷 第十五章 沙俄來使第十八卷 第六十七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下)第十七卷 第八十四章 戰爭賠款,高到離譜第十六卷 第二十章 太子少師(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十八卷 第五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上)第三卷 第十章 舉步維艱第九卷 第十九章 彈如雨一戰滅敵軍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八卷 第六十五章 風之語者,天朝傳說(上)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十四卷 第九章 財富驚人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二卷 第十八章 五虎將下第十七卷 第七十二章 歡樂喜慶又一年第十六卷 第三十六章 瓦刺來襲第五卷 第二十章 盛世將至第十一卷 第三十六章 火炮衝鋒亂敵陣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十七卷 第九章 海軍再升級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十七卷 第五十二章 西伯大開發(下)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四卷 第三十章 呂宋行省第十六卷 第三十章 共同出兵第八卷 第二十四章 東南防線第二卷 第一章 規劃第十七卷 第五章 打天下易第十五卷 第三十九章 沙俄終入套第六卷 第十六章 兵臨海州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五卷 第二十章 爭相來朝第十六卷 第六十二章 吐蕃綠洲第十六卷 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十五卷 第十一章 繁華之都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四卷 第二十七章 精銳初成第二卷 第十三章 犯顏直諫第二卷 第二十章 調兵遣將第十七卷 第五十六章 屯衛新職能(上)第十八卷 第二十六章 王子公主訂終身第十八卷 第二十一章 技高一籌,列強敗走(上)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直搗盛京第八卷 第二十章 俘虜上尉第十六卷 第五十五章 黎明前的偷襲第十四卷 第三十二章 北歐鐵鏈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三卷 第六章 天朝上使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