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第三十七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中)

比利牛斯山脈無名山谷的這一戰是大明帝國6軍特種兵成名的一戰,或者說成名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戰,傅雲龍率定遼軍特種兵大隊五千人馬在無名山谷伏擊同等數量的法軍,五千法軍全軍覆沒,一個都沒跑掉!

爲什麼這麼肯定呢?

因爲,在戰後,傅雲龍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覈對人數,不管是被俘虜的還是被殲滅的,都仔細清點了幾遍。

他還將俘虜的法軍軍官分開審訊了很多次,以確認準確的數量。

這次,他可真的一點都不敢馬虎,因爲接下來他準備執行魚目混珠的戰術,去詐開法軍的城門,一舉攻破法軍在比利牛斯山脈最大的棱堡!

要是有一個法軍跑掉了,他所率的五千特種兵都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他們要攻擊的可是一座以防守著稱的大型棱堡,敵人有沒有防備那簡直是天淵之別,要是被敵人事先知道他們是僞裝的,那五萬人過去都是送菜的!

還好,經過多次覈對,這五千多法軍的確全部交待在這裡了,沒有一個漏網之魚。

接下來就要準備偷襲棱堡了,五千人去偷襲還有四千人駐守的大型棱堡,這種事情,自棱堡出現以來還是頭一遭,一般在武器裝備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要攻破一座棱堡,供給方的人數起碼要十倍於守軍,而且,最少要幾個月才能攻下來。

明軍如果裝甲戰車和神威大炮都搬過來,在武器裝備上當然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問題是,這裡是山區,別說是裝甲戰車了,神威大炮運送進來的可能性都不大。

而傅雲龍手下的特種兵大隊根本就沒有裝備火炮,最小最小的三一七式榴彈炮都沒有一門,可以說,在裝備上他們是處於絕對劣勢的。

這種情況下,唯有偷襲,但是,如果偷襲不成,很有可能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人數確認以後,傅雲龍就開始挑選”自願“爲明軍開路的法軍士兵了。

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仁慈可言,他給法軍俘虜的選擇只有兩個,願意配合的生,不願意配合的死!

這次戰鬥進行的比較激烈,五千法軍俘虜到的還不到兩千,再加上上次俘虜的六百餘人,總共就是兩千五百餘俘虜,其實,明軍需要的魚並不多,有個幾百人就足夠了。

所以,錦衣衛密探審訊起來特別果斷,他們只問一句:”願不願意配合我們詐開棱堡一層的城門?“

不願意的,拖一邊砍了;

猶猶豫豫的,拖一邊砍了;

眼珠子亂轉的,拖一邊砍了;

嘴裡答應,臉上不服的,拖一邊砍了;

只有那種毫不猶豫就點頭答應的,才能逃過一劫!

所謂慈不掌兵,這次傅雲龍可是下了狠心了,爲了自己和手下將士的安全,他跟審訊人員下的命令很冷酷:”凡是有一絲不對的,殺!“

也就是說,就算你毫不猶豫的點頭同意了,也不一定就能活,只能說逃過第一劫而已,後面還有更嚴密的審訊,如果有一絲不對,還是一個字:殺!

這些精挑細選出來的錦衣衛密探和特種兵都是久經沙場之輩,殺起敵人來自然不會手軟,不過他們還有個奇怪的舉動,那就是在殺之前他們竟然把俘虜的衣服都給扒了。

當然,這並不是因爲他們有什麼特殊的癖好,也不是想以此來恐嚇後面等待審訊的俘虜,他們之所以扒衣服,是爲了後面僞裝成法軍,執行魚目混珠戰術。

這一通審訊下來,剩下的俘虜直接跌破四位數,只留下將近八百人!

這個人數應該說是多了,而不是少了。

從法軍的角度來說,貪生怕死的軟蛋太多了。

這也不能怪這些人,當人真正面臨死亡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放不下的人或事,英勇就義,視死如歸,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從明軍的角度來說,押着八百多人去詐城門實在是有點太多了,根本就不好控制。

要知道,那個時候,只要有一個人突然間反水,大喊一聲,那就完了!

傅雲龍決定,再篩選一次,只選出三百”老實可靠“的就行了,至於其他人,先不殺了。

這次伏擊戰明軍也有傷亡,雖說陣亡的還不到一百,受傷的卻有五六百人,這些人自然不適合參加偷襲作戰。

傅雲龍最後決定,只帶四個中隊,四千人馬前去偷襲,錦衣衛教官,受傷的特種兵全部留下來,再留下兩三百人協助他們看守剩下的五百多名俘虜。

他們要是偷襲成功了,自然是皆大歡喜,要是偷襲沒成功,那麼這些留下的人就把俘虜全乾掉,然後去找臨近的友軍!

安排好這一切,也臨近晚上了,傅雲龍命令參加偷襲作戰的四千名特種兵全部準備好法軍的軍服,不夠的就去死屍身上扒,反正是裝成潰軍,衣服髒點、破點,甚至血跡斑斑都沒關係,潰軍要穿的整整齊齊那才叫奇怪呢。

就這樣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傅雲龍並沒有急於帶人前去偷襲,他先是令參戰的特種兵去換好衣服,再稍微化下妝儘量不要露出破綻,然後又召集所有中隊長和小隊長召開了一個臨時作戰會議。

這偷襲也講時候的,你要是一大清早就帶着人跑過去裝潰軍,反而容易引起守軍的懷疑。

不管潰軍是從哪裡趕回去的,離棱堡最少也有幾十裡遠,也就是說跑的話最少都要一個多時辰,不然棱堡裡面可能一點動靜都察覺不到,如果大清早就跑過去,就證明潰軍在晚上趕路了,這烏漆嘛黑的大晚上在山裡跑,怎麼沒摔死呢?不引起懷疑纔怪!

傅雲龍召開會議,主要是與手下的中隊長和小隊長商討偷襲棱堡的細節,到時候一下衝進去四千人,再挨個安排任務是不可能的,因爲到時候只要一吆喝敵人就知道了,這些人壓根就不是說的法語啊,怎麼可能是自己人!

所以,不能臨到衝進去再下命令,必須在去之前就把一切安排好。

比如,到時候如果只有一層城門開了怎麼辦,三層城門都開着又怎麼行動,每個中隊甚至每個小隊具體又負責些什麼等等。

傅雲龍專門用樹枝在地上畫了個棱堡的草圖,與衆人將詳細的戰術都商議妥當,又將所有小隊的任務都安排下去,這才宣佈會議結束,準備出。

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滅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
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十五卷 第五十五章 燃燒的遠征(三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二卷 第三十章 盟國的請求第十八卷 第二十八章 攤出底牌談條件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十卷 第五章 畫藍圖天涯變咫尺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十一卷 第二十三章 遼東沃土遭偷襲第十一卷 第七章 開辦學院教漢語第十八卷 第三章 北疆定名新九州第二十章 明月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二章 系統任務第十八卷 第八十章 再請和談,妄圖拖延(上)第十卷 第二十三章 臨戰場樹立典範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八卷 第十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稅賦問題第七卷 第九章 洋兵敬服第七卷 第二十四章 發展經濟第四十章 一戰成名驚列強(中)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六卷 第二章 先進武器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四卷 第三章 御下之道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滅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曠世大戰第十一卷 第三章 後金稱帝來搗亂第十七卷 第二十四章 架橋修路兩不誤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安南臣服第十四卷 第十九章 盛世大明第三卷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第十八卷 第四十九章 不歡而散,全面開戰第十五卷 第三十五章 大明的戰略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六卷 第十九章 步兵操典第八卷 第二十二章 肉盾攻城第七卷 第十一章 阿三慘了第十七卷 第三十五章 開始推選第十四卷 第十五章 內閣總理第十七卷 第五十四章 開發新策略(中)第十五卷 第二十七章 喜得太子第十五卷 第三十六章 全新的同盟第十一卷 第三十八章 中興之主平四方第十四卷 第三十四章 直接開打第十一卷 第二十二章 西北旱區煥新春第十四卷 第三十五章 亂世來臨第十六卷 第四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十四卷 第十章 控制貨幣第四卷 第二章 徵兵計劃第七卷 第十七章 大敗阿三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十五卷 第三十章 建立新格局第二卷 第二十五章 反攻遼東第八卷 第三章 錦衣密探第九卷 第二章 肥前藩守水師基地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三卷 第二十八章 列強聯合第五卷 第七章 改變策略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六卷 第二十九章 荒原會面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四卷 第二十章 暗夜刺殺第十五卷 第二十二章 列強求和第十四卷 第三十八章 傾力一戰第十六卷 第四十章 惹怒大明第六卷 第十五章 糧草之重第十八卷 第七十七章 窮兵黷武,最後瘋狂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六卷 第九章 朝廷改組第十七卷 第六十四章 大明陸軍軍官學院第十五卷 第十二章 再擴京城第十卷 第二十四章 聞風聲狼狽逃竄第十八卷 第四十四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上)第二卷 第二章 小人第十四卷 第四十五章 蹄聲震天第五卷 第十四章 報紙雛形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十四卷 第四十六章 戰敗投降第十三卷 第二十章 列強激憤第三卷 第二十章 一網打盡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七卷 第七十四章 厲兵秣馬備出征第十六卷 第三十七章 全力攻城第十七卷 第十四章 明軍在幹什麼第十七卷 第五十九章 大型露天礦第十七章 實驗第十八卷 第十七章 世子降臨,盟友恭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