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十一章 繼續碉堡

擊退皇太極以後,朱慈炅並沒有讓人追擊,而是讓全軍就地休整,等候命令。第二天一早他又召集所有將領前來開會,不過這次他後面掛的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張巨大的遼東地圖,他手裡拿的也不是炭筆,而是一根光滑的白木杆。

朱慈炅見所有將領都差不多到了,便指着地圖開口道:“現在皇太極已經退回海州衛,與我軍相距數百里,下一步我們怎麼辦,是進攻還是防守,大家都議議吧。”

衆將聞言,開始盯着地圖沉思起來。

過了不知道多久,朱慈炅感覺腿都快站麻了,衆將竟然沒有一個開口的。朱慈炅有點不耐煩了,他掃視了一圈,發現大家都有點畏縮不前,一副深恐冒犯龍顏的樣子,唯有孫承宗眼神激動,躍躍欲試。

朱慈炅直接走過去,把白木杆往孫承宗手裡一塞,不容置否的道:“太傅你對遼東最熟,你先說說吧。”

說罷,一轉身,將椅子反轉過來,面朝地圖,直接一屁股坐了下去。

孫承宗接過白木杆,猶豫了一下,然後面色一正,躬身行禮道:“請恕微臣冒犯。”

朱慈炅擡手向地圖引了引,催促道:“朕赦你無罪,趕緊上去說說吧。”

孫承宗這纔拿着白木杆,越過朱慈炅,來到地圖前,指着地圖道:“微臣認爲,現在皇太極新敗,對我們的火炮有所顧忌,肯定不會輕易出城來與我軍決戰。我們可以先在三岔河邊上修一座堡壘,然後已這個堡壘爲依託,不斷修復四周的衛所和堡壘,編出一張嚴密的防禦網,讓皇太極不得寸進。同時我們還可以派兵直搗蓋州衛,皇太極主要的防守重點應該是北面,南面的蓋州衛沒有太多的兵馬,只要我們將蓋州衛拿下,整個遼東南部就可以慢慢收入囊中了。到時候遼東軍,山東軍和皮島總兵毛文龍手下的東江軍之間就沒有什麼阻隔了,三軍完全可以聯合起來與建奴作戰,收復遼東全境就有希望了。”

還修碉堡啊,你們就不覺得麻煩嗎?朱慈炅又掃視了一圈,發現衆將都若有所思,不住的點頭,竟然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

既然這些久經沙場的武將都覺得可行,那這個方法肯定是可行的,朱慈炅拍板道:“那就按太傅的意思來吧,大軍明天起拔,去三岔河邊修堡壘,去把蓋州衛拿下來。”

現在集結在遼東的大軍有孫傳庭的十萬秦軍,還有五萬京營精銳,還有遼東軍十二萬左右,朱慈炅和孫承宗商量了一下,決定留下兩萬遼東軍駐守三臺子堡、西平堡、鎮武堡一線,其餘二十五萬大軍則護着原來修三臺子堡的五萬民夫前去三岔河邊修築城池。

第二天一早,大軍起拔,朱慈炅沒有去管大軍怎麼走,具體的事物都交由孫承宗去安排了,他自己則坐在龍輦上,拿着望遠鏡四處張望,將孫承宗的安排一一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爲將來自己領軍打仗做準備。

孫承宗一向老成持重,對行軍的安排也一絲不苟,雖然皇太極已經被轟的屁滾尿流,不大可能在半路上埋伏偷襲,但孫承宗還是派出了所有斥候,在三臺子堡、海州衛和蓋州衛三城間的廣大區域裡來回查探。

皇太極是沒有來偷襲,但是他也沒有老老實實的呆在海州衛,據斥候來報,他竟然派出了兩萬左右的步兵和一萬左右的騎兵護着二十來門火炮,趕到蓋州衛去了。

孫承宗暗道一聲可惜,後金一向不怎麼重視防禦,蓋州衛原來就五千守軍,派個五萬人馬前去攻城,輕輕鬆鬆就能攻下來。他原本想着一到修築三岔河堡的地方,馬上分兵五萬前去進攻蓋州衛,有二十萬大軍在海州衛和蓋州衛之間擋着,皇太極就算想去救援也救援不了。但現在皇太極竟然分兵前去駐守,攻起城來就麻煩多了,五萬人馬肯定不夠,最少要十萬。

攻城原本就是個最令人頭疼的事情,當雙方的兵員素質差不多時,攻城方必定傷亡不小,現在皇太極還運去二十門大炮,攻城傷亡肯定會大增。但蓋州衛必須去攻,而且,不管傷亡多大都要攻下來,這次好不容易把皇太極的氣焰壓下去了,還有皇上率十五萬大軍御駕親征,前來相助,如果再拿不下蓋州衛,那以後就更沒什麼希望了。

孫承宗的糾結朱慈炅並不知道,他又沒率軍攻過城,對攻城的難度沒有直觀的認識,他只有一點可憐的熱武器作戰經驗,還是從電視裡看來的,要比起行軍打仗,指揮作戰來,他可能連祖二愣子都不如。

好在三臺子堡之圍已解,祖大壽也救出來了,現在完全不用那麼着急,可以先建好三岔河堡再去進攻蓋州衛,有堡壘爲依託就不用把二十萬大軍都留在這裡阻擋皇太極了。只要留下五萬人馬,皇太極就別想短期內攻下三岔河堡;只要留下十萬人馬,皇太極估計會一點進攻的慾望都提不起來。這樣剩下的人馬就可以全部去攻擊蓋州衛了,完全不用擔心攻城的時候皇太極會突然從後面竄出來,搞兩面夾擊。

孫承宗將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想法一一彙報給朱慈炅,看皇上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沒,朱慈炅能有什麼辦法,他主要是來指揮熱武器作戰的,攻城什麼的他還真不懂,最後,只能按孫承宗說的來,先建堡壘,建完堡壘再說。

孫承宗不愧是修堡壘的行家,在他的指揮下五萬民夫和十萬遼東軍通力配合,採石、挖土、燒磚、砌牆一氣呵成,十五萬人齊上場,四面的城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拔高,不到十天時間,牆體就已經完工了。

一般這個時候皇太極就要出場來拆碉堡了,但這次他沒有來,因爲旁邊還有個閒的發慌的崇正皇帝朱慈炅呢。修堡壘他插不上手,那就只能演練步炮協同作戰體系了,他一天到晚帶着孫元化和孫傳庭拉着五萬京營精銳和十萬天雄軍到處操練,槍聲和炮聲就沒停歇過。

皇太極如果這個時候跑過來,那就只能出演最佳陪練了,他認爲自己是天生當主角的料,當陪練這種事情他怎麼會做呢,所以,他不來。

牆體建完接下來就是修女牆、箭垛、城門、角樓等附屬設施了,這些如果要精雕細琢的話,那可能要幾個月時間,但如果光要功能,不管外觀的話還是很快的,孫承宗自然是沒時間去講究美觀,所以,不到五天時間,這些附屬設施又差不多完工了。

如果是個完整的城池,城牆裡面還必須修築道路,建設民居,但如果純做堡壘用,這樣就已經可以了。至於道路和民居,可以等堡壘周圍慢慢變的安定了,再招納流民或者軍戶前來修築。

堡壘修完就要安排人駐守了,祖大壽彷彿是孫承宗專門培養的守城員,這次他又被孫承宗留下了。不過這三岔河堡與三臺子堡可不是一回事,它不但扼守住了通往廣寧錦地區的通道,同時還切斷了海州衛和蓋州衛之間的聯繫,可以說是這次收復遼東南部失地的關鍵所在。

所以,朱慈炅特意留下了孫傳庭和他手下的四萬火槍兵及一萬騎兵,再加上祖大壽所率領的五萬遼東兵,駐守三岔河堡的明軍達到了十萬之衆,而且朱慈炅還將四十五門四一七式榴彈炮全部留在三岔河堡,這樣就算是皇太極帶上火炮傾力來攻也很難攻下來。

至於留守的主將人選,自然是孫傳庭,祖大壽雖然守城經驗豐富,但他畢竟只是個總兵,屬於正二品武將,而孫傳庭卻是曾經的陝西總督,現任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兩個職位都是正一品銜,再加上他對燧發槍和火炮都比祖大壽熟,任命他爲主將連孫承宗都沒什麼意見。

至此,三岔河堡就算是一個真正的堡壘了,十萬大軍駐守,大明自與後金開戰以來還從未投入過如此多的兵力防守一個堡壘,皇太極知道以後估計要鬱悶的吐血了,他現在能調動的最多也就十五萬軍隊,十五萬人馬去攻打十萬人馬駐守的堡壘,除非孫傳庭和祖大壽都是內奸,不然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希望攻克的。

孫傳庭和祖大壽自然不可能是內奸,所以,面對十萬大軍駐守的堡壘,皇太極唯有吐血!

就這還沒完,還有一件氣得他幾欲噴血的事情也正在進行中:小皇帝朱慈炅和老傢伙孫承宗竟然帶着十五萬大軍去攻打蓋州衛去了!

要不要這樣啊!從來只有他算計別人,還從未有人這樣算計過他,修個堡壘往中間一堵,將蓋州衛變成一座孤城,然後大軍一圍......,這與他進攻三臺子堡的時候用的戰術是多麼的相似啊,他只是沒有修堡壘而已,堵路,那可是他先堵人家的!

當然,朱慈炅和孫承宗可不是去圍蓋州衛的,他們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不管皇太極安排了多少人,一定要攻下蓋州城!

不光是因爲蓋州是連接遼東南北的咽喉要地,也不光是因爲拿下了蓋州就等於拿下了遼東南部,更重要的原因是:大明自薩爾許大戰以來一直被動防守,防守,再防守,被建奴從瀋陽一直攻到寧遠,無數城池被攻克,大明卻從來沒有組織過一次像樣的反撲,唯一的一次反攻寧遠,那還是趁皇太極主力不在遼東,偷襲得手的。

大明已經不是原來的大明,隨着大明軍工系統的飛速發展,明軍的戰鬥力已經有了質的飛躍,現在朱慈炅不缺錢、不缺糧、更不缺武器裝備,唯一缺少的就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以此來宣告大明的崛起!

所以,蓋州城,必須拿下!

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章 閹黨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
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第十三卷 第一章 南洋舊事第十七卷 第六十八章 熱氣球定位(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二卷 第二章 大軍凱旋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西線戰事(五更,感謝T34/85大大打賞。)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十七卷 第二十一章 再下兩城第五卷 第十二章 血戰蓋州(上)第十卷 第十八章 裝昏君沉迷美色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七卷 第六十二章 開發新佔領疆域第四卷 第二十六章 峽谷遇襲第十八卷 第八十五章 賞賜羣臣,佈局全球第十八卷 第三十六章 大膽嘗試新戰術(上)第二卷 第十七章 五虎將上第十八卷 第七章 西伯舊地換新顏(下)第十七卷 第八十章 若是不服便來戰第十七卷 第十二章 棱堡遍地第七卷 第二十三章 整頓吏治第四卷 第四章 武器質量第十七卷 第三十八章 大型試驗場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卷 第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十五卷 第十六章 威武霸氣第十六章 班底第十五卷 第十三章 南北城區第十七卷 第六十七章 熱氣球定位(上)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十四卷 第四十八章 東線潰敗第六卷 第一章 遼東之殤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五卷 第二十九章 擴大同盟第十六卷 第二十六章 商業發展第十二卷 第十七章 君臨果阿第十八卷 第二十七章 盟國國王顯猶疑第十四卷 第十一章 最終目標第四卷 第十九章 假意投靠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七卷 第一章 西域軍團第十六卷 第五十九章 波斯終屈服第四卷 第十八章 詐降之計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五卷 第十三章 血戰蓋州(下)第十二卷 第二十四章 混亂的場面第十卷 第十章 調集兵馬準備出征第九卷 第十三章 揚天威親王赴歐陸第十六卷 第三十八章 死傷慘重第十五卷 第四十五章 緊急軍情第十五卷 第九章 改進機牀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二卷 第二十八章 大明真恐怖第九卷 第十四章 展雄風明軍下西洋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八卷 第九章 闖出一番新天地(中)第十五卷 第六十章 來年再戰第十八卷 第二十四章 火藥實驗,事故不斷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戰遵化下第八卷 第八章 推行新政第十五卷 第六章 皇后有喜第十六卷 第二十一章 舌戰羣雄第十六卷 第十章 增添衙門第十六卷 第八章 教育問題第十八卷 第十三章 誰可依仗,唯有大明第十二卷 第十九章 歐陸的形勢第十一卷 第二十章 電報網絡通天下第六卷 第十二章 大戰伊始第四卷 第一章 剿賊方略第十八卷 第八十四章 冊立太子,開發澳洲第四卷 第七章 猛將來援第十八卷 第二十三章 曠日持久,損耗驚人第十七卷 第五十五章 開發新策略(下)第十七卷 第十九章 挖穿棱堡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十三卷 第二十一章 總督互掐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四卷 第十一章 勞師襲遠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十六卷 第三十二章 秦軍小將第八卷 第十九章 海盜覆滅第十七卷 第二十三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煥然一新第十二卷 第二十一章 國王的驕傲第十七卷 第五十七章 屯衛新職能(中)(三更,感謝雙子之殤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四十六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下)第十七卷 第四十一章 實驗有危險第十七卷 第四十三章 孔明燈和熱氣球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十六卷 第十四章 瓦刺崛起第十四卷 第四十章 戰略部署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章 閹黨第十七卷 第四十七章 戰車測試急第十六卷 第六十四章 西域臣服第四卷 第十章 澤州告急第十三卷 第三章 安南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