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

朱厚煌剛剛發現黃家嘰的時候,立即就發現了江面上的黑影,不是別的,正是一大片船隻,朱厚煌拉開千里鏡看過去,發現大大小小的船隻,排成數列,正順流而下。上面都掛着一個寧字大旗。

正是寧王軍。

朱厚煌雖然信心滿滿的,見到這幾乎將整個長江江面覆蓋了的船隊,一時間也有一些忐忑。不過他再仔細一看,這才放下心了。

水戰之中,全依靠遠程武器,什麼弓箭,火炮,投石機,這都是古今通用之禮。而在這個時代,火炮,或者說是火器,纔是水戰之中的王牌。

朱厚煌細細一看,發現這些船隻正如他所料,大多都是民船改造出來的,結構脆弱,這不去說了,專說他們的火器,只有一些虎蹲炮,一窩蜂,震天雷這樣的火器,這些火器根本不是佛郎機炮的對手。

船隻勝過對手,火器勝過對手,經驗也勝過對手,唯獨在數量上比不過對手。只要小心一點,不求大勝,只求全身而退,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朱厚煌朗聲笑道:“今日,就看諸位破敵了。”

“殿下萬勝,大破敵軍。”鄭路等人,開始各安其位。

特別是鄭路,他的位置很重要,是雍王水師衝到最前面的一艘船。

如果從天空上俯視,就可以看見寬闊的長江之中,突兀的有一座沙洲,將長江分爲兩股,而上游黑壓壓的船隊,沿着長江航道分爲兩股,順流而下,只有的南邊那一股之中,遇見一隻船隊,這些船隊之中,每一艘船都比上游下來的船大上一圈。

“轟。”雙方的船隻彼此接近,第一炮是鄭路發射的。

佛郎機炮因爲氣密性的問題,導致炮彈的射程並不是多遠,但是也要看和誰比,如果與寧王軍的火器來比,妥妥的超出了不少。

因爲寧王水師的火器,與佛郎機炮相比,不僅僅是有技術上的差距,還有重量上的差距,什麼虎蹲炮什麼的,根本不能算是重型火器。

“轟轟轟。”一陣火炮之聲想起,雍國水師一字排開,好像將長江攔江擋住一樣。幾十門佛郎機炮一起開炮。

一顆顆實心炮彈,在視線之中,就好像是一個個小黑點一樣,一半砸進水裡,掀起一道道水柱,另一半砸在船上,發出各種各種的聲音。

只聽見清脆的木板折斷的聲音,咯咯吱吱的,人們的慘叫之聲,淒厲無比,聽起來就好不是人的聲音一樣。

能發出慘叫之聲,還是好的,說明還沒有死,有更多的人連慘叫都來不及,被炮彈削去了頭顱。只剩下無頭屍體,栽倒在地。

“衝上。”寧王軍中有經驗的水師將領,立即讓人駕船衝上去。他們都知道,火炮的設射擊是有嫌隙的。而且間隔的時間很長。

但是現實很快叫教育了他們。幾乎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雍王水師上的火炮再次想起。“轟轟”這次雙方的距離更加接近了,所以準頭上升了,大半炮彈都打中了衝得最快的船隻。

這就是佛郎機炮最被當時人看中的地方,就是他超出一般火器的射速。這樣的射速,將大明最強的水師,福建水師當初都打懵了。此刻發威,哪裡是寧王軍這些業餘水師能招架的了啊。

衝在最前面的船隻立即開始減速,甚至想掉頭。

但是哪裡那麼容易啊。

他們是順流而下。快到是快了,當他們想掉頭回去的時候,也就不好辦了。而且他們後面黑壓壓一大片船隻壓陣,他們即便是掉過頭,但是也沒有地方後退啊。

鄭路在船上看得分明,他冷笑一聲說道:“轉帆。”

春季,正颳着東風,也就是這股東風,讓雍國水師逆流而上,少費了不少的力氣。

此刻轉帆,是讓船隻順流而下,就好像放風箏一樣,充分利用火炮的威力,不與寧王軍短兵相接。

雙方的船隻再次接近了,鄭路就能看清楚對面船上的人了,他冷笑一聲,說道:“換散彈。”

щшш •Tтka n •C〇 佛郎機炮用散彈,就好像是天女散花一樣,將無數鉛彈噴射而出。打到對面船隻的甲板之上。

滴溜溜的鉛彈,瞬間從甲板這頭飛濺到甲板那一頭,整艘船上,再也沒有也個站立起來的人。

鄭路也算是飽經風雨的人,此刻見了這個場面,也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鄭路知道,這一艘船已經完了,因爲這一艘船上,也許船艙之上,還有幾個人。但是已經籌不夠架勢船隻的人了。

鄭路暗道:“我幸好投奔殿下了,否則,將來我恐怕也是佛郎機炮下的一員。”鄭路忽然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水流的問題。

因爲上面是順流而下,縱然是鄭路將衝在前面船隻上面的人,全部消滅乾淨,也擋不住船隻順流而下。

“這樣的水流與我不利。”鄭路很敏銳的發現了問題。

如此此刻他們是在上游,能讓這些失去戰鬥力的船隻壓迫對方的船隻,但是現在,他即便是讓對方失去戰鬥力,空船依舊影響戰鬥力。

鄭路不得不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下令調整佛郎機炮轟擊的地方,將大部分炮彈都向船隻下半部,吃水線的地方射去。

又是數輪炮擊之後,這些船隻的速度都降了下來。吃水線明顯的深了。但是因此沉沒的不過了了。

這些民船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畢竟不是小舢板,都用中國船隻特有的水密艙。本來這個時代的火器,縱然是佛郎機炮也不過是在船隻上敲出一個個大洞,想擊沉一艘船實在太難了,再加上水密艙的設計,所以,即便船上的人都死光了,船隻也不是那麼容易沉的。

鄭路立即明白,這個局面下最後的辦法是撤軍。

無他,就是因爲雍國水師的人手太少了,如果與寧王水師近距離接觸,必將陷入跳幫戰之中,那個時候,雍國水師的所有優勢都被對方的數量上的優勢所抵消。

鄭路立即通過旗語將自己的意見上報給朱厚煌。

“撤軍?”朱厚煌也能看明白戰場上的形式,但是他還是不甘心。

他終於明白了,中國戰場上爲什麼沒有什麼騎士,是因爲不過是再精銳的軍隊,面對絕對數量優勢的敵人,也有一種螳臂當車的感覺。

但是就這樣撤退,朱厚煌也不甘心。

“報,殿下,我們後面出現了寧王軍的船隻。”

“什麼?”朱厚煌的立即轉過頭來,向後面看去,發現幾十艘船剛剛繞過長江中間的沙洲。出現在他們船隊正後方。

事情到了這個地方,朱厚煌也沒有什麼選擇,縱然是再不甘心,也必須撤退了。

“撤退。”朱厚煌下令。

隨着朱厚煌一聲令下。雍國水師開始慢慢的與寧王水師拉開了距離,雍國水師大多是大船,硬帆能使八面風。在朱厚煌的命令之下,開始緩慢的加速。

忽然朱厚煌發現鄭路的船隻猛地一頓,居然不走了。

朱厚煌立即讓人用旗語問是怎麼回事?

鄭路船上立即回答,擱淺了。

朱厚煌頓時心中一緊。

這個時候擱淺,簡直是要人命啊。

其實海船進入長江河道之中,本來就有擱淺的風險。海船爲了平衡,都是尖底,而河船都是平地,不是沒有原因的。

本來航行的時候,是走長江主航道還沒有問題。但是剛剛戰鬥的時候,船隊橫向排開,鄭路的船隻作爲第一艘船,離岸邊太近了。

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
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潔癖?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接戰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十三章 臺灣計劃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三百三十八章 爭貢之爭第三百七十六章 奪升龍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四百二十三章 決策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六百四十九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三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八百四十五章 西路軍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七百七十八章 海戰餘波二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三百五十八章 雲海關下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八百四十三章 鄭綏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八十三章 媽祖廟前之約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六百一十一章 升龍城破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九十五章 浮橋之戰終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二十章 經緯【3】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九十章 南洋之行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八百九十一章 杭州會議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四百七十九章陸地泥澤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國人在西班牙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七百六十四章 土司制度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休戰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