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

不過,莫登庸處心積慮的突襲。並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雍軍這邊戰鬥力出衆。

雍軍的戰鬥力表現在很多地方,比如集結的速度,從莫軍忽然出現在雍軍營地之前。雍軍卻能從相當短的時間,出營戰鬥。在朱厚煌看來,很是尋常,卻不知道在莫軍這邊看來相當的驚豔。

這樣快速反應,是鄭綏麾下萬萬做不到的。

所以在雍軍這邊,是雙方在營地外面,踩着泥濘的土地,彼此奮力的廝殺,但是在鄭綏的兩個營地之上,卻不是這樣的情況。朱厚煌營地是與寧平城相對,以雍軍爲核心,東西兩邊都是鄭綏的清化兵爲兩翼。這一才莫軍主攻方向,正是左右兩翼。

強強對決,是局外人的想法。但是兵家正理,從來是以強凌弱,以多欺少。莫登庸知道雍軍不好對付,但是鄭氏的清化兵,卻是莫登庸手下敗將,而且是打了敗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手下敗將,可以說打清化兵,早已輕車熟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全軍上下信心倍增,可以說勝券在握。

而且結果正如莫登庸所預料了,在雍軍面前吃了一個癟。但是在鄭軍面前完全找了過來。

東西兩個大營都被雍軍死死的堵住在營地前面,而東西兩座大營,也有所不同,因爲鄭綏在西營之中坐鎮,因爲鄭綏主持對莫軍西營進攻,動用的兵力就出自西營。有一名足夠的威望的將領坐鎮。一樣的軍隊會有不一樣的表現。西營在鄭綏的主持之下,雖然兇險,但是還能撐得住。但是東營卻不一樣。

“快頂住,快頂住。”阮棟大聲喝道。他揮舞着帶血的長刀,不住的呼喊,大聲說道:“敢回頭者斬。”

阮棟是阮家子弟,他在清化功臣集團之中,實力僅次於鄭氏。

清化軍以鄭綏爲主,但並不是說鄭綏就能完全控制住。阮棟就是清化軍中,阮氏的代表。他是一個粗壯的漢子,再加上一身盔甲,簡直就好像是一尊鋼鐵巨人一樣,不過他一個人的武勇在這一場戰鬥之中並沒有什麼作用。

天空之中不知道什麼時候下起的小雨,淅淅瀝瀝的好像是上天的眼淚,而東營,營門已經被推開了,莫軍硬生生的衝了進來,雙方在營寨之中反覆廝殺。

說起來以東營,西營,中軍三個大營稱呼,其實這樣能容納數萬人的營地,幾乎是一座小城池了。其中以雍軍的營地最爲嚴整,大營之中,還以營爲單位分別列營,即便是莫軍衝進去之後,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個營地。而東營西營的清化軍並沒有雍軍哪裡嚴整,但是也並不是僅僅一道寨牆,裡面也有壕溝之類的防護措施,按理來說莫軍攻進來之後,依然能堅持做戰。

但是很多東西都不想當然的。最不能想當然的東西,就是人心,而士氣這東西,本就附着在人心之上。

莫軍的突然襲擊應該算是成功的。他們一邊清理崗哨,以最快的速度奔襲過來,即便是雍軍也只來得及出城迎戰而已。阮棟更是來營門都沒有守住,眼睜睜的被莫軍打了進來。

營門被攻破,阮棟立即將手中的士卒派出去,想要反攻。

因爲時間的問題,清化軍的集結速度,遠遠不能與雍軍相比,所以,阮棟臨時能集結起來的士卒,也不過是他的親兵而已,他的親兵雖然比一般士卒精銳一些,但是面對絕對數量劣勢,也不能有什麼作爲,三下五除二,就被稀里嘩啦的打崩了。

營門被攻破,主帥最精銳的親兵被打崩,原本還沒有集結起來的士卒,頓時心驚膽戰,所以剩下的戰鬥幾乎是一面倒,也不是大營之中,各種各樣的建築,帳篷倉庫之類擋住了空間,將一部分士卒逼到逃無可逃的地步,也將莫軍大軍分割開來。

所以莫軍只能將戰鬥打成了混戰,雖然局面依舊向莫軍這方面傾斜,但是一時半會也結束不了。只不過,雙方的交換比相差太大,簡直是在屠殺。

阮棟堅持不了多久的。安南這個國家概念在後黎朝基本上成型了,這種思想有好有壞,在抵抗外國侵略的時候,很多人能發揮出極大勇氣,不能說不會投降,但是也不乏堅持到地的勇氣與信心,但是在內戰的時候,也有一點點壞處,就是誰當皇帝不是皇帝,下面的人不在乎這個,所以很容易將對方的部下轉化爲自己的軍隊,比如莫登庸與鄭懷興之爭,幾乎升龍在誰手裡,下面的人聽誰的,不必一地一地的打。

現在這個時候東營士卒,幾乎堅持不住了,已經有大批大批的士卒開始投降了。

不過,這個時候天象突變。

本來淅淅瀝瀝的雨,緩緩的變大了,雨滴一下子變得密集起來,一滴滴的雨滴砸了下來,在地面上的水坑上面砸出印記,大片大片大水花迸射出來,似乎是有無數人從天上射下無數水做的箭矢,從寧平到清化,整個戰場,乃至大半個安南都陷入了大雨之中。

安南的雨季第一場豪雨來了。

一時間人的視線都看不清,數丈之外,只能被看見雨,挖好的溝壑什麼,幾乎肉眼看見的被雨水填滿,最後匯成大片大片的水坑。

在安營紮寨的時候,都選擇的高處,所有大大小小的溪流從高坡之上向下流下去,就好像是瀑布一樣。本來就被踩的泥濘之極的的大地之上,變得更加泥濘了,原本一腳下去有一腳泥,而此時,他們只能涉水而行了。

這樣大雨不要說打仗了,連正常的行軍也不下了。

“撤。”面對這樣的局面,莫軍不能再繼續下去了,雖然他們可惜如果,這一場暴雨來得遲一點,他就能將這個營地給奪下來了。可惜了。

不過只有負責攻東營的莫軍這樣想。莫登庸心中暗道:“謝天謝地,天助我也。”

對莫登庸來說,這一場豪雨來的正是時候。因爲他就快要被打敗了。

雖然在泥地之中,雨水之中很多火器都不能用。乃至於陣型都擺不開。但是莫軍依舊不是雍軍的對手。

火器不能用,冷兵器總能用吧。陣列雖然擺不開,但是莫軍更擺不開。好歹朱厚煌的修煉不是白給的,雍軍的陣型在泥地之中全部變形了,但是好歹還有一個陣型的樣子,但是莫軍就完全不行了。只能看見一大片一大片的人羣,什麼陣型都看不出來。

不過,莫軍實力並不錯,這樣泥地之中,刀口舔血的戰鬥,他們並不比雍軍差多少。他們唯一比雍軍差的,就是在陣型之上,所以雍軍的陣型緩緩的逼着莫軍的陣勢向後面走,雙方的傷亡比相差不大,只是局面一點點向雍軍這邊扭轉過來。

真正決定雙方成敗的時間,就是在小雨一下子轉爲暴雨的瞬間。

真正的艱苦才能驗證出雙方軍隊的成色。大雨好像是高壓-水槍一樣,將東營的戰鬥都衝散了。同樣正在戰鬥的雍軍與莫軍也陷入同樣的境地,臉上的雨水不知道下流,讓人都睜不開。

在這樣的戰鬥,衝殺在前面的雍軍士卒,雖然看不清楚,雨水模糊了眼睛,也聽不清楚,只能聽見激烈無比的雨水之聲,其他都聽不真切。但是依舊憑着剛剛的印象向前面上去,將戰鬥放在第一位,但是莫軍卻沒有這份心思了,他們紛紛後退,瞬間崩了。

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四十七章禮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
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晉會議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四百零四章 迴歸東雍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四十七章禮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四章 豹房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四百八十章 亞伯奎的意志第十五章 見託梅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五百二十七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六百九十三章 毛利投誠第八百三十七章 東雍之戰十一第一百三十四章 北港之役中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雲動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六十一章 吳行之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七十二章 銀子【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升龍會戰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六百五十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五百三十七章 麥哲倫的遭遇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一百零二章 神醫薛已第六百零三章 升龍圍城戰八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二百五十七章 回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七百九十四章 亞齊的覆滅四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江上追逐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