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

朱厚煌說道:“如今升龍城已城困獸之勢,如何能儘快拿下升龍城,王師可有辦法?”

王陽明說道:“此刻的升龍,攻城爲下,攻心爲上。”

“攻心爲上。”朱厚煌暗暗咀嚼這一句話。他理解王陽明這一句話,莫登庸失去了對升龍城外的控制,就已經大勢已去了。有多少人願意與莫氏同生共死,肯定有,但是是少之又少便是了。很多人並不願意與莫氏陪葬,特別是很多聰明人。

朱厚煌只要將這消息傳出去,升龍城的聰明人自然會找辦法來與自己聯繫。

不過,火炮轟成還必須繼續着,看升龍城到底能支撐到什麼時候去。

朱厚煌做出決定之後,立即命人在長箭綁上書信,將沈希儀叛變莫登庸的事情,說的清清楚楚的。全部射入城中。

數量不少,內容一樣,不過幾日功夫。這消息就封堵不住了,傳的沸沸揚揚的。

莫登庸作爲升龍之主,又豈能不知道嗎?

而且莫登庸知道比一般人還多,一般人不明白當日的事情,莫登庸能不明白嗎?他將書信之中的細節,與戰事之中的種種細節匯合在一去,相互推敲,相互佐證,這樣一看來這封新中所寫,分明是真的,他一喜一怒,喜的是自己兒子,落到沈希儀的手中,沈希儀應該會奇貨可居,一會功夫,莫正中還可以活下去。

但是他該怎麼辦啊?

莫登庸坐困愁城,開始迷茫起來,真心不知道該何去何從。要他投降吧,他與朱厚煌有殺子之仇,要他嚥下這一口氣,實在是千難萬難,但是想要守住城池,更是萬難千難。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現在莫登庸就知道知道,不知道多少人在想盡辦法出賣莫氏。

莫登庸闇道:“難道,我只有一死嗎?”

如果真的走投無路而已,莫登庸絕對會自己了結了自己的性命,絕對不會假手他人,這是他能夠留給自己唯一的尊嚴了。

“報,殿下,有一人墜城而入,求見殿下。”侍衛說道。

莫登庸冷笑一聲,說道:“還不是勸降的人,讓他過來,我倒要看看,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到底是爛還是不爛。”

不過片刻之間,一個人帶了進來,他躬身向莫登庸行禮道:“學生見過大人。”

“你是誰的人?”莫登庸問道。

他敏銳的感覺到,似乎情況不如他所想的那樣。這個人並不是雍軍的人。

朱厚煌崇尚實用主義,所以朱厚煌身邊得用的人,都沒有那種八股文的氣質。而他眼前的這個人,莫登庸覺得是實打實的大明人士,那種氣質做不了假的。

“莫大人英明,臣乃奉沈希儀沈大人之命而來的。”來人說道。

一聽沈希儀這三個字,莫登庸氣血上涌,臉色陡然變紅了說道:“好好,我真找不到人報仇,孤要把你碎屍萬段,以慰藉正中在天之靈。”

此刻的莫登庸不願意多謝,他不再是那個縱橫安南的明郡王,而是一個想要爲子報仇的父親而已。

“殿下息怒,世子並沒有死。世子並沒有死。”兩名士卒正壓着使者往下面走的時候,這位使者頓時慌了神,大聲說道。、

“回來。”莫登庸忽然叫道。

兩名侍衛再次將使者扔在地上,一時間爬不起身來,這個時候這名使者再也沒有剛剛來到的傲氣了。因爲他發現傲氣是要付出代價的。

莫登庸問道:“正中想在怎麼樣了?”

“世子殿下,現在與沈將軍在一起,甚至可以派人去看看,反正現在世子就在越池城中。”

莫登庸闇暗想道:“如今雍軍正要動心軍中事務,必然是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偏偏沒有將正中的人頭吊起來,這說明什麼,說明莫正中或許沒有死。

莫登庸說道:“說吧,事到如今,沈希儀派你來見我這將死之人,到底有什麼意思,說吧。”

“我家大人的意思,是希望殿下能死守升龍,再多給我們爭取一些時間。”使者說道。

莫登庸一聽,不由的哈哈大笑說道:“他害我如此地步,葬送我莫氏基業,還讓我幫他,他未免太異想天開了吧。”

“我家大人說,殿下並不是幫他,而是幫殿下自己。”使者規規矩矩的傳話。

莫登庸冷笑一聲,問道:“怎麼幫他就是幫我自己啊?”

“因爲世子殿下。”使者的兩眼發光,說道:“世子殿下在我家大人這邊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待遇,就取決於殿下做的好與好,用心與不用心。”

莫登庸說道:“逆子無能中了沈希儀的陷阱,葬送了家族前程,要殺要刮,悉隨尊便。”

“難道殿下想要絕嗣嗎?”使者說道:“何不聽聽我們的條件。”

絕嗣這兩個字,在莫登庸心中一陣黯然,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莫氏本來就人丁稀少,莫登瀛還死了,如果莫正中也死了,莫氏就只剩下一些不成器的傢伙。如何能保證莫氏血脈能流傳下來,他難道真的要斷子絕孫嗎?

“我家的人說了,升龍之戰,他很抱歉。”使者說道:“但是他對莫氏並沒有惡意,願意代替殿下掌管江北各地。不過,他一日分身乏術,所以只好將江北之地,分給諸位土司看管,我家大人也爲莫氏留了一分,如果大人能支撐升龍局面,多一日,我家大人就多分給一些地盤。也好報答殿下相助之恩。”

“哼。”莫登庸冷笑一聲,說道:“我爲什麼要相信你?”

“你也可以不信,但是殿下想向雍王投降嗎?”使者問道。

莫登庸搖了搖頭,他不覺得自己投降會有什麼好下場,而且他的年紀也大,他寧可去死,也不願意在臨死之前,還要被人作踐,多活兩年,少活兩年,對他來說明沒有什麼不同。

“那麼殿下何樂而不爲?”使者說道:“再者世子在沈大人那邊還是有用,紅河以北地區,也是安南之土,有莫氏的背書,沈大潤發也就少費一點力氣。”

“你不怕莫正中將來報仇嗎?”莫登庸冷冷的說道。

使者說道:“你覺得世子殿下報的了這麼仇嗎?”

莫登庸心中苦笑:“沒有想到我這個孩子不成器的地方,卻成爲能活下去的理由。惟願我兒魯且愚,無災無病到公卿。”莫登庸一揮手說道:“你走吧。”

使者明白有些事情不需要明確答覆。

使者緩緩退走了。莫登庸只想靜靜,但是這些事情讓他清淨不得,有人來找殿下,說道:“殿下。”

莫登庸說道:“你有什麼事情嗎?”

這個人是跟隨莫登庸老人,是海陽人。

“殿下,這些信上的東西是真的嗎?”

莫登庸說道:“是真的。”

“殿下,臣從微末之時都跟隨你,這麼多年上刀山下火海,一句話也沒有說過,但是現在我必須說話,如今我們沒有勝算了,殿下如果想要突圍,我等拼死也要護住殿下突圍,是走是降,趕快決定,萬萬不能遲疑了。”

莫登庸說道:“走?離開升龍之外,又能去什麼哪裡啊?”

莫登庸很明白,有紅河的控制權在朱厚煌的手中,他們根本不能越過紅河北上,至於西去,也不過在雍軍的追擊之下,一敗凃地。逃走根本不可能做到。

“去哪裡都可以,只要殿下想,哪怕去大明隱居也可以的。我等誓死追隨殿下。”

莫登庸心中冷笑,暗道:“真是這樣嗎?”

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章 善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十四章 地圖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
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張璁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三百七十七章 奪升龍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三百四十四章 戰前商議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五百六十六章 張璁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婚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一百八十章 大王愛我 陸公殺我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章 善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離北京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傳來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寧王之亂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雲動二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八百五十章 福建五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軍二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投靠東雍?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長崎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十七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四百六十九章 老薑謀略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東雍與大明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呂宋許家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七十一章 廈門灣之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六百六十八章 與朝鮮官僚的接觸第十四章 地圖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章 升龍圍城戰五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