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

第一場海戰的結束,朱厚煌詳細詢問過黃士龍之後,不得不面臨一個問題,水戰上,東雍並不站上風。

所謂大船勝小船,大炮勝小炮的海戰規則,還是非常準確的。雍軍有數量優勢,但是佛郎機艦隊有質量優勢,雙方都是專業的戰艦,一時半會似乎分不出勝負。

但是朱厚煌也不敢將希望寄託在應當之上。立即傳令,在澎湖以南的所有船隻都轉爲軍用。在南都集結。

作爲第二批艦隊,一旦主力艦隊有失,他們就是替補。

而且海戰還都是陸戰,很可能在一天之內,輸掉數十年的努力。如果真的是這樣,朱厚煌能做的也僅僅認栽了。

很多後輩計劃,也在進行之中,比如打通路南都與馬六甲的陸上交通。

畢竟並沒有完全控海權的時候,馬六甲需要的物資補給,可以不走海運,而是走陸路進來。

還好上一次戰爭留有遺蹟,可以利用,朱厚煌將一萬雍軍分屯在路上了,控制住這一條交通線。務必讓馬六甲與南都之間的聯繫不中斷。

不過,朱厚煌再這裡善後的時候。亞齊與佛郎機人也在善後。

“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亞齊蘇丹大怒道。

由不得他不怒,這一場大戰之中,最大的輸家就是亞齊水師,幾乎被清空了,只有名義上是屬於亞齊國的西洋艦隊,實際上被佛郎機人控制的艦隊,才倖存下來。

說好僅僅是當誘餌,萬萬沒有想到落下了如此下場。

“戰爭就是這樣的。”託梅微微一聳肩,好像不以爲意的樣子。

尊重來自於實力,佛郎機人已經完全看到亞齊的實力,亞齊作戰還算是勇猛,也相當有章法,並不是野人,但是在海上的實力就太過淺薄了。

而且一戰,將亞齊人僅存的海軍實力給打沒了,讓佛郎機人如何尊重他。之前佛郎機人有求於亞齊,沒亞齊的支持,佛郎機人沒有足夠的僕從軍,是無法擊敗東雍。而現在佛郎機人想讓亞齊人,知道誰纔是這聯盟的主導,是他們而不是亞齊人。

所以態度驟然冷卻下來了。

亞齊蘇丹臉上發黑,雖然怒火中燒,但是硬生生的忍下去了,說道:“那麼,現在你們想怎麼做?”

佛郎機人彼此商議過了。

東雍不好受,佛郎機人也不好手,對於佛郎機人來說,每一個人都是非常珍貴的,怎麼能白白犧牲了。

上一次失敗,很多原因是人力上的不足,而不是戰鬥力的不足。

佛郎機人才不願意與東雍艦隊硬拼了,特別是他那一艘一千六百多噸大船。這樣的堅固的戰船很難用火炮擊沉。

託梅想了想說道:“我們爲蘇丹牽制住東雍水師,其他地方就由蘇丹從陸上去取了。”

託梅自然不一會兒,一直在這裡與東雍水師對峙,佛郎機陸軍也有數千士卒從後方運過來了,但是東雍畢竟人多勢重,所以託梅想用亞齊軍隊先吸引對付的注意力,然後再一舉打在東雍的七寸之上,奠定戰局。

亞齊蘇丹說道:“好。”

亞齊蘇丹能說什麼,他什麼也說不了。只有實力纔有話語權。

亞齊蘇丹離開之後,狠狠向託梅方向噴一口唾沫,說道:“這些異教徒都該下地獄。不值得信任。”

亞齊蘇丹也有戰局的打算。

他見識了東雍水師的實力之後,覺得想要勝利,恐怕不大容易了。立即想出了分擔風險的想法。

他回去之後,立即寫信給滿刺加國王,要他出兵反攻馬六甲,牽扯東雍的兵力。又一封信寫給淡目國國王,請求他看在真主的份上,出兵攻打東雍。

其實朱厚煌沒有感覺,他切入南洋的時機非常好,因爲,正是一個東南亞大帝國的衰亡期,這個帝國就是滿者伯夷國。

滿者伯夷的前身就是三佛齊。滿者伯夷繼承了三佛齊的版圖併發揚廣大。全勝之時,幾乎有現在整個印度尼西亞的版圖。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

滿者伯夷甚至與元朝水師交過手。被擊敗了元朝水師。

不過,任何強大的帝國都經受不起時間的摧殘,滿者伯夷也是,滿者伯夷過了全勝期之後,組建失去了很多地方的控制,比如是滿刺加國。

滿刺加國根本就是從滿者伯夷分裂出來的,並且彼此交過手。

滿者伯夷一直苟延殘喘,一塊塊領土分裂出去,他最終還保留這以泗水爲中心的一片土地。特別是在因爲繼承權問題上,爪哇島東西二王,發生了戰爭,更是嚴重動搖了滿者伯夷的統治。

這個時候回回教起兵,在阿拉伯商人的支持之下,奪取了政權,這就是淡目國,也就是正德年間的事情了。

也就是朱厚煌南下與佛郎機交戰的時候,爪哇島上正處於大亂方定的時期,根本沒有能力出兵。

作爲東南亞的傳統霸主的繼承者,淡目國未必沒有想重振霸權的想法,特別先生是一場回回教國家聯盟的戰爭,或許對他們來說是一場聖戰。

淡目國如果決定,亞齊蘇丹也想不出來,不過他已經做了他可以做的最好的了。

不管淡目國這邊怎麼想,但是滿刺加國王,在接到蘇丹的信之後,立即發動了。

效忠於滿刺加國王的部落並不多了,但是有足夠的錢糧支持之下,這些山裡的部落,還是願意爲滿刺加國王效力了。

滿刺加國王也學精了,他絕對不會去碰馬六甲,與南都這樣的堅城的,而是打擊南都與馬六甲之間的交通線,想切斷他們之間的聯繫,甚至派人騷擾南都城外的農莊,想將楊慎拓荒的成績,毀於一旦。

而且滿刺加國王,將自己的精銳士卒給藏起來,反而將徵召的部落兵一古腦的放出去,一時間傳到朱厚煌手中的消息,凌亂之極,甚至弄不清楚那些是真那些是假,一連數個皇莊被攻破了。東雍本來已經停止的開拓事業,不得不暫時的收縮一下。

這讓朱厚煌非常惱怒。

但是惱怒又怎麼樣?如果滿刺加過王集結軍隊,與朱厚煌硬碰硬的打上一仗,朱厚煌根本不怕,即便雙方比例懸殊,也有一戰而下的把握,但是這樣的大面積的騷擾,如果一個個打過去,簡直是浪費時間,還未必奏效。

朱厚煌問道:“現在諸位覺得該怎麼辦?”

朱厚煌眼前的所有將領都皺起眉頭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了。朱厚煌自己也陷入苦惱之中,治安戰,本來就是費力不討好的工作。而且在兩軍對峙的時候,朱厚煌根本不敢派出主力進攻。

“殿下,現在的情況,無非一攻一守,尋找敵人的老巢所在,直接攻陷敵軍老巢,第二,加固所有皇莊,在道路上設堡。掩護車隊。”俞大猷緩緩的說道。但是說的這裡忽然不說了。

因爲他知道他說的有些太不可思議。

尋找敵人老巢,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滿刺加人是地頭蛇,他找好的藏身之地,定然非常隱秘。而且不爲人知曉,定然是殺了知曉的人。

而雍軍來到這半島之上,不過數年,恩義未施,可以說是人生地不熟。在地理上根本就是一個瞎子,在這個時候派軍深入山中,很容易被伏擊的。

而要防守,這麼大一片地盤要防守的話,需要不知道多少人,以朱厚煌現在手中的兵力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
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三百八十五章 沙場列陣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五百零九章 帝崩十一第三十八章 決勝第五百零一章 重型火炮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百二十五章 寧王之亂之安慶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歸來第三百八十章 皇城與外城之間第三十五章 應州之戰王勳【三】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章 奪島之戰二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一百七十一章 善後收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一十七章 臨時和議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二百六十章 萬銳之死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五百六十九章蔣氏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一百七十章 夜襲下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戰升龍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十章 先鋒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一百一十七章 征服第四百六十五章 挺進馬六甲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臺灣海戰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二才安南之戰三第五十四章 大明將亡於藩王?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升龍圍城戰二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