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

“故而,殿下想要一舉功成,勝負之極,不在江南,兩廣,而在京師,具體在於天津,只要大軍能在天津登陸,則大勢已定。”戚景通說道。

朱厚煌對這個意見,並不是很陌生,因爲這就是他提出的。

仿造鴉-片戰爭,大軍直接逼向天津,從天津登陸進攻北京。

不過,這個情況從當初正德臨終的時候,京畿的一場混戰之後,一切都變了。

大明朝廷並不是傻子,即便是傻子也能看出了天津對於京畿的要害之處,所以這幾年來,北方邊防最看重的並不是九邊,而是天津。

大明的鑄炮能力並不是太差的。現在天津已經成爲一座要塞了,不知道有多少大炮封鎖了海岸,想像上一次的那麼容易登陸天津,並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朱厚煌說道:“天津乃僞帝重點經營所在,敢如何破之。”

僞帝這兩個字,就已經說明了朱厚煌的態度了。

朱厚煌分明感受到他在軍事上的退步。

也是,朱厚煌很明白,與大明這些精英來說,他不過是中人之才而已。不過是因爲前世的教育,讓朱厚煌見識寬廣一點,帶着另類的價值觀念,他的價值觀念給他的帶來很多好處,但是時間一長,他前世的底蘊就不夠用了。而朱厚煌這一段時間,也重現定位自己的位置,是雍王,而不是雍國大將軍。

所以他也將東雍從戰爭模式轉變爲休養生息的狀態。他一放手,就來覺得有很多人在軍事的素養已經超過了他。

比如戚景通。

只能瞭解的雍軍水師的實力,很容易將雍軍水師的登陸能力,歸入戰爭之中。

而戚景通所說的並不是戚景通的一個人的計劃,而是樞密院的計劃。

朱厚煌提出過假想敵的計劃,命令樞密院制定對任何地方的計劃,這一件事情就是當初戚景通負責的,吳明剛剛接任樞密院,還沒有將那些在檔案之中的計劃,一一熟悉,戚景通說道:“殿下,臣當初就制定過計劃,不過明軍多少渡海而來,水師都有能力橫擊於海上,不過,爲了保證以後的計劃,我們決定任明軍登陸,在明軍登陸之後,再擊敗明軍的水師。就是爲了全殲明軍登陸部隊。蓋因明軍敢於渡海的軍隊,定然是精銳之師。只有一戰殲滅就打斷了東南軍隊的脊樑骨。餘下的就不足爲慮了。”

戚景通語氣之中帶着一絲不屑說道。

戚景通太明白,東南衛所是什麼德行了。戚景通自己就是衛所軍官出身,很明白大明衛所實力是什麼樣,本來大明衛所的戰鬥力,就已經夠墮落了,而東南衛所又是其中最爲墮落的,甚至東雍的縣兵就能勝過幾乎所有東南衛所。

而且浙江是繡衣衛的重點,對楊一清身邊的動靜,繡衣衛甚至比楊一清本人還清楚。

很多時候,情報工作因爲地理上時間上的限制,並沒有什麼用處,不過,浙江與東雍之間,快的話,不過一日海程而已,這並不算遠。對於浙江這邊,還是能及時反饋的。而且楊一清腦子裡面似乎沒有反情報的那一根筋。因爲這個時代很少有那精細的情報戰。

對楊一清麾下的實力,戚景通很明白,只有楊一清麾下的募兵,大概有五六萬之多。這是一支有戰鬥力的重兵集團,但是除卻這一支軍隊之外,也就是各縣徵召的民夫了,至於你說衛所了,根本不計入戰鬥力。

這種不同的計算辦法,讓雙方都以爲自己勝券在握。楊一清覺得自己數萬對一萬,怎麼能勝利,至於那些縣兵不過是一些民夫而已,根本不用多在乎。而在戚景通的眼中楊一清的東南雄兵,根本是紙糊的。

“殲滅重兵集團之後。”戚景通說道:“兵分兩路,一路攻福建。少府在福建的關係不少,下全閩想來沒有什麼問題,另外一路從海路進攻浙江,重點在寧波,杭州。楊一清坐鎮杭州,與杭州打上一仗,即便浙江即便是有其他兵力,也在一戰覆滅之。”

“殿下可派官員接受福建,將福建一省改爲本國體制,按東雍計福建一省,最少能夠給軍中補充百萬壯丁。有這百萬壯丁爲基礎,大破杭州之後,沿江而上,圍攻南京。”

“南京孝陵所在。朝廷不得不救,我軍只需整頓兵馬,圍而不攻,等邊軍南下。如果邊軍不南下,則取南京,則江南在握,閩浙在手,兩廣動搖,與北方有劃江而治。北京萬萬不會允許如此,所有邊軍必然南下,只要邊軍南下,等邊軍入山東,或南直隸的時候,精兵兩萬,渡海進攻天津,如果天津炮臺難下,則繞過此地,直入京畿 ,雖然只有兩萬士卒,就可以動搖天下民心。如果北京召回邊軍,則在京畿一帶佔據一城,天津爲上,以海路爲後援,牽制兵力。大軍則下南京,切斷長江。讓北京首尾兩端不能兼顧。”

戚景通越說越興奮,這是一個宏大的計劃。他對楊慎解放安南的計劃,不去多說,但是言語之間,也有幾分同意的感覺。

朱厚煌說道:“如此需要兵力幾萬?”

如果情況真能如戚景通那樣計劃,則天下大事能定,不過,所有的計劃在沒有確定之前,不過是廢紙而已。

“殿下。”戚景通猶豫了一會兒,說道:“這個計劃是數年之前擬定的,大框架可以不動,但是具體動用的兵力,卻需要詳細覈實,一時間,臣也不能夠給殿下一個詳細的數據,不過,殿下有一點卻需要注意,那就是現在的兵力是遠遠不夠用。”

“吳樞密雖然提出了擴軍計劃,但是時間太快,還沒有來得及執行,只有雍軍八營,安南十營的兵力,而東雍駐軍三營,兩營雍軍營,一營安南營,爪哇之戰,四營雍軍營,四營安南營,西金洲兩營安南營,升龍駐軍一營雍軍營。這些都是不能調動。”

“所以現在能投入戰鬥的不過是安南三營,再加上在東雍的駐軍,總共四萬之衆,是萬萬不足夠的。所以擴軍,已經成爲必然了。”戚景通說道。

“那麼需要多少?”朱厚煌說道:“卿給不了一個準確數字,就給一個大概數字。”

戚景通想了想,說道:“安南方向,還賴殿下聖斷,但是用於東南方向的兵力,最少有十萬之衆。佔領福建,最少需要五萬駐軍,否則不能將福建歸爲己有,而用與杭州會戰,至少也需要五萬。否則不能承擔戰略對決的重任。”

福建的精華都在沿海的數府,雖然東雍在福建有很多關係戶,但是並不是所有關係戶都願意爲利益出賣朝廷的,福建之大豈能沒有對抗雍軍的勢力,不要福建是科舉強省,不知道有多少士林前輩,前高官現在是鄉紳的存在,他們是對抗雍軍的關鍵。

想要將福建物資成爲雍軍的物資,數萬大軍鎮壓是少不了的。

杭州這邊的戰鬥也少不了多少人。畢竟螞蟻多了還能咬死大象的,沒有足夠的兵力,根本不能完成杭州會戰的計劃,即便戚景通看不起東南明軍的戰鬥力。

“還有一點,殿下需要注意。”戚景通沉吟一會,最後還是決定說道:“殿下。我軍想要大規模擴軍,也需要骨幹,而骨幹也就是雍軍八營,所以必須要從爪哇撤軍,否則擴軍也無從談起。”

第四百章 善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六章 不服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章 演武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十章 長史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十章 長史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
第四百章 善後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東雍現狀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六百八十章 炮轟長崎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二十三章 張欽第七百三十二章 楊慎的行動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戰事六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四百六十七章 亞伯奎的行動方案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十九章 經緯【2】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況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戰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一百二十一章 科學的種子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一百七十四章 朝鮮倭亂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遺書第六章 不服第四百四十章 前哨戰三第一百一十一章 婚事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雍之戰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防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五章 演武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八百五十五章 仇華守福寧五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四百二十一章 古晉之變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完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八十章 再戰升龍三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藤江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龍會戰六第五百零四章 法摩沙的終結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二百零二章 殺徐和尚第三百一十二章 蘇祿情況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養生息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十章 長史第一百九十四章 賞功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二百二十一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第十章 長史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龍圍城戰四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龍會戰九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聲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