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

莫軍被逼得一點點的後退。

莫登庸卻沒有多少擔心,他對這個局面早有預料。

這在莫登庸的預料之中。

他不得不承認,雍軍的戰力在莫軍之上。

不過,莫登庸不覺得自己沒有勝算,他的勝算就在雍軍數量之上。雍軍的數量即便是大舉擴張過來,也不過是數萬而已。

而且莫登庸也觀察過雍軍,他認可的雍軍就是雍軍老營,而不是朱厚煌剛剛從東雍調過來的新編營。

這樣營看上去各種訓練都不錯,但是一來都是新兵,二來將領也都不怎麼合格。

雍軍之前的擴張,建立在朱厚煌培養了好幾年親兵,爲擴張培養了千餘名軍官,這些人才是老營的骨幹。

但是這些新編營軍官的素質遠遠比不上老營。

莫登庸就看得出來,這樣素質的雍軍老營,也不過一兩萬而已。是雍軍的中流砥柱。是雍軍最強大的戰鬥力。

只要擊潰這一兩萬雍軍。莫登庸覺得自己在南下的明軍的幫助之下,還能扭轉局勢。

莫登庸說道:“都準備好了嗎?”

“所有炮火都已經到位了。”

莫登庸早已將一些火器佈置在兩側了,準確的說是升龍北城牆下面,已經紅河營寨左近,只等雍軍打過來。

兩邊火力夾擊。

其實安南的並不缺少火器。

由於安南氣候潮溼,弓箭這類武器,在安南太不容易保存了,所有的安南火器使用率並不低。

但是問題是莫軍的火器遠遠比不上雍軍的。即便火器的威力比不上雍軍的,但是這些火器也能殺人。

就在這個時候,雍軍忽然傳開了鳴金之聲。雍軍緩緩的退了下去。

陣前撤軍其實很不朝操作,即便雍軍也是如此,撤軍來得太突然,不少雍軍士卒都被莫軍纏住了根本沒有撤了下來。

至少在撤軍的時候,是雍軍損失最大的時候。

不過雙方拉開距離之後,雍軍的損失也就停止了。

隨即戰場一陣寂靜。

莫登庸心中暗道:“可惜。”不過他不會放棄這麼好提高士氣的機會,莫軍全軍上下大聲歡呼。慶祝來之不易的勝利。

但是在歡呼聲之中,俞大猷跪倒在朱厚煌面前,說道:“臣作戰不利,請殿下責罰。”

撤退並不是俞大猷的意思,而是朱厚煌的意思。

俞大猷當局者迷,他並沒有看出莫登庸的陷阱。但是朱厚煌卻總覽全軍,發現了其中的貓膩,下令退兵。

俞大猷本來還有一點不願意。但是被朱厚煌指出莫軍的陷阱之中,不由的冷汗直冒。立即向朱厚煌請罪。

他很明白,雍軍士卒雖然訓練有素,但是是人不是神,如果陡然被火器覆蓋,並不比莫軍的反應好上多少。

朱厚煌說道:“今日一戰,錯不在你,而在孤。孤根本不該在這裡與敵軍交戰。”

朱厚煌也做了檢討。今日一戰,處理的不好。

今日一戰不佔地利,在軍隊數量上也不佔優勢。

朱厚煌也覺得大意了。

在這裡樣情勢下,即便朱厚煌將手中兵力都投入戰場,拼得損失慘重。莫軍在城池的接應之下,也不能盡全功。

恐怕得不償失。

這個局面在開始之前,就已經確定了。

“不管怎麼說,臣挫動大軍銳氣,令我軍威受損了。”俞大猷卻過意不去。

俞大猷從軍以來,還沒有打過敗仗。這一戰,雖然莫軍的損失還在雍軍之上,但是雍軍畢竟沒有達成目的。

朱厚煌說道:“無妨,孤正覺得這樣纔好。孤之前說,軍中驕氣日盛,唯恐驕兵必敗。有今日一敗方好。”

朱厚煌雖然是這樣說。

但是朱厚煌心中一想起來死在陣前的雍軍士卒。朱厚煌心中就一陣心中不爽。

這一戰,朱厚煌最少有兩三千人。

這兩三千人都是雍軍老營精銳。可以說朱厚煌的嫡系精銳,可以說朱厚煌最大的戰力,也是朱厚煌心尖子。

既然戰事結束了,朱厚煌也沒有心思在這裡。雍軍就緩緩的撤退了。

在雍軍撤退的時候。

莫登庸與沈希儀再次相見了。

沈希儀對莫登庸的態度果然大爲不同,他說道:“恭喜莫大人大勝雍軍。”

沈希儀看的明白,這一戰莫登庸得了擊退雍軍的面子,但是在傷亡上卻失了底子。不過,花花轎子人人擡。沈希儀自然不會說什麼不好聽的話。

而且尊重來源於實力。

本來莫氏被雍軍打的稀里嘩啦的,居然要來大明求援。可是見識過眼前一戰後。沈希儀萬萬不看小窺莫氏的實力。

沈希儀發現,他麾下的十萬狼兵。固然有些戰力,但在莫軍與雍軍面前,卻不能佔據太大的優勢。

莫登庸說道:“沈大人誇獎了,大人也見過了雍王軍威不過如此。卻不知道狼兵什麼時候能渡紅河南下。”

沈希儀說道:“這就看浮橋的進度,待浮橋建成,狼兵就能大軍南下。”

“不過,狼兵在北岸軍紀太差了。沈大人可否約束一二的。”莫登庸說道。

沈希儀有些尷尬,狼兵的軍紀天下皆知。沈希儀更是知道,從鎮南關南下到升龍紅河以北這一條路上,被狼兵糟蹋的不成樣子。

還好狼兵的南下是一條直線,所過之地還比較少。如果真按沈希儀的想法緩緩的行軍,河北之地不知道要弄成什麼樣子。

莫登庸的狀況不大好,他將升龍南方都放棄了,所以他的錢糧出處,大多是紅河以北,升龍以西的地域,對莫登庸來說,他僅剩下這樣地界,萬萬亂不得。

沈希儀說道:“下官定然盡力而爲,不過殿下也知道。對於狼兵,本性難移。還請殿下恕罪。”

莫登庸說道:“小王願意奉上白銀五十萬兩以助軍資,只求沈大人約束一二。”

沈希儀說道:“有了銀兩才能約束狼兵,多謝殿下了。”

如何才能約束狼兵?強調軍紀並沒有什麼用處。狼兵是要錢不要命的性子,強調軍紀沒有什麼用處。唯有銀子管用,控制狼兵,也很簡單,就是有銀子就聽話。沒有銀子就不行。

沈希儀任狼兵劫掠,也是掌控狼兵的方法之一,現在有了銀子還用管多了。

莫登庸說道:“沈大人也見識過我麾下的勢力,不知道能不能讓我也見識一下大明狼兵的威風。”

沈希儀說道:“數日之後,狼兵聚齊之後,下官就請殿下來閱兵。”

莫登庸說道:“小王就等着了。”

莫登庸眼睛之中閃過了精光來。心中自有計較。

沈希儀有霸佔安南的想法,但是莫登庸未必沒有自己的算計。

莫登庸雖然損失了大半個安南,手中緊了不少,但是安南的實力絕不是廣西一省可比。莫軍多年刮地皮,手頭還是有些銀兩了。

而狼兵是什麼樣子,黑眼睛見不得白銀子,莫登庸也想過收買狼兵。狼兵與大明的關係,比單純的僱傭關係複雜一點。但是要說所有狼兵都對大明忠心耿耿。那就是說笑了。

莫登庸心中暗道:“如今我手中兵力匱乏,正好從狼兵這裡弄來一批作爲補充。不過,這狼兵要控制在大手中,而不是大明。”

雙方都是笑眯眯的,看上去非常和睦。

但是心中卻各有計較,一個想着如何將安南據爲己有,一個想將對方手下兵力據爲己有。心急莫測,各懷鬼胎。

不過這一場大戰下來,一時間朱厚煌倒也沒有急着作戰的心思。升龍的戰事陷入一場詭異的平靜之中。

等待着大戰的爆發。

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十四章 地圖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
第七百五十五章 楊一清督師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二百四十章 安慶攻防戰十五第一百二十三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廈門灣之戰尾聲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五百三十章 城下之盟三第六百七十八章 對馬島之戰八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七百零七章 後宮瑣事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十二章 託梅-皮雷斯第六百六十九章 大內的對策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八百二十八章 東雍之戰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內與細川第九百零一章 第二次京畿之戰第七百五十九章 亞齊人在行動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戰尾聲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三百八十九章 升龍會戰三第四百零七章 科學是什麼二第四百六十章 香料羣島之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洲戰事四第六百二十四章 馬六甲城下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八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四百五十九章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九十四章 分田第七百三十八章 東雍新印象第七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六百五十一章 倭亂之加劇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何善後四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燒贛江第一百七十九章 陸完的計劃第六百八十二章 關門海峽之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十四章 地圖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征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五百二十五章 京畿鏖戰七第二百九十章 捕魚第六百零九章 升龍圍城戰十四第八百六十二章 寧波現狀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二百一十二章 魏家的處理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三百四十二章 升龍之變七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四百四十一章 總結成敗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