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占城王的野望

從大員出發,四天時間,就到了占城。

占城王聽聞這一次雍王親自帶着五千士卒到來,連忙出迎,只是他看見朱厚煌的時候,神色一愣,隨即大喜,下拜道:“見過雍王殿下。”

朱厚煌呵呵一笑,說道:“占城王不必多禮。你與孤也算是故人了。”

占城王心中歡喜壓抑不住了。

占城與安南之間,相愛相殺,已經好幾百年了,不過近一段時間來,安南黎氏,在抵抗大明的戰爭之後,變的強大起來。日復一日的向占城攻伐,這麼多年來,占城的的領土一點一點被吞併掉。連原本是占城首都的新洲府,也成爲了安南的領地。占城王這麼多年來,又怎麼不想報復。

而朱厚煌之前來訪,本來就證明了他對占城的重視。而占城有什麼能被朱厚煌重視、占城有自知之明,不就是對安南的窺視之心。

而現在表露出身份,本來就是一種表態。

占城豈能體會不到朱厚煌的心思,不由大笑道:“雍王殿下和小王的確是故人。”

朱厚煌與占城並肩進了占城首都,佛誓城之中。

占城王說道:“殿下可我這佛誓城如何?”

朱厚煌說道:“人傑地靈,篤信佛法,是一個好地方。”

占城說道:“此地雖好,卻不是故鄉。小王沒有一日不想奪回新洲,舊城。此佛誓城並不是當初的佛誓城,占城雖小,但也有雪辱之心,殿下可願意助小王?”

朱厚煌哈哈一笑道:“如果,孤不想助大王,孤就不會在這裡。”

“請裡面說話。”占城王即便是再激動,這知道此等機密之事,不能在大庭廣衆下商議。立即請朱厚煌請進密室。

雖然說是密室,其實一點也不密,而是一座佛塔,朱厚煌與占城王兩人在佛塔之上,身下有百餘名侍衛相對而立,一半是朱厚煌身邊的侍衛,一半是占城王的侍衛。

朱厚煌身份讓他,絕不能離開他侍衛的視線。

占城王說道:“只要殿下助我奪回新洲舊城,則東雍的糧食供應,我占城全包了。”

朱厚煌說道:“占城王殿下,孤可不是朝廷,絕不是爲了區區一點糧食,勞師動衆遠爭海外的。”

占城王心中一動,這纔將心中的躁動都給平息下來,說道:“殿下想要什麼?”

朱厚煌從袖裡掏出一卷地圖,輕輕的在桌面之上鋪開,說道:“對於我等王者,什麼東西最重要,自然是土地了。”

占城王說道:“殿下開價太高,占城一寸土地都不會讓出的。”

朱厚煌說道:“孤要的不是占城的土地?”

占城王有些遲疑說道:“不是占城的土地?”

“大王請看,”朱厚煌指着地圖上說道:“海雲關是占城與安南相爭的重點,如果海雲關在占城手中,則安南不敢輕易南下,但是海雲關如果落入安南的手裡,那麼即便是大王奪回新港,但是殿下自信能夠守住嗎?”

“這?”占城一時間猶豫了。

占城被安南欺負了這麼多年了,早已有了恐安南之症。占城王也知道,除非他集結數倍於安南的軍隊,否則與安南打仗,根本就沒有什麼勝算。特別是海雲關這樣重要的地方,占城王自己都沒有信心能守住。

海雲關是越南第一雄關,當然這個名聲是後世纔有的,不過並不是海雲關在後世才享名天下,這裡很早就是占城與安南戰鬥的中心,反覆爭奪的要點。

總所周知,越南地形是一個長條狀,而海雲關就在越南南北之間,最狹窄的地方,這個地方一旦被鎖住,南北再想交戰,除非海戰,否則根本不行。可以說是一關鎖南北。但是正因爲如此,海雲關的攻防戰,每每都打得特別殘酷,占城一旦在海雲關有失,下面就是一順溜的戰敗。

朱厚煌此刻重提此事,讓占城王十分糾結。他想說自己能守住海雲關,但是他對自己的軍隊也沒有十成的把握。

朱厚煌說道:“此次出兵,以孤的意思,要有所側重。”朱厚煌即便聚集一萬人馬,那也是東雍所有的戰力了,比起莫登庸的實力還說,還是欠缺了不少,所以需要兵力輔助。而占城的實力再差也是南洋大國,比起渤泥,蘇祿這些國家強大了不止一倍。朱厚煌有借重占城的意思,有些話就必須給占城王說,他說道:“占城與安南想比,安南強而占城弱,想要一舉消滅安南,是絕對不可能的,故而這一戰的用意,就是爲安南國主消滅。而是消滅莫氏。並在安南狠狠的劃下一塊肥肉。”

占城說道:“殿下想消滅莫氏?”

朱厚煌說道:“孤已經派人聯繫鄭氏與安南國主了,並且得了皇兄的支持,能調動廣西兵力,廣西狼兵的實力,大王也有所耳聞吧。只是殿下想從之中分一杯羹,卻不知道能出兵幾何?”

占城王一咬牙,說道:“孤將傾國之兵,有十萬之衆,與殿下一併北伐?”

朱厚煌輕輕一笑,對占城王說道:“殿下,可以說出一點實數吧,臨時拉來的民壯,卻是算不得數的。”

占城的實力怎麼樣,朱厚煌還不能完全瞭解,但是卻知道占城絕對不能出兵十萬。蓋因占城舉國之兵,大概就是這個數字,但是占城背後還有真臘,占城敢將南方所有的兵力抽空,真臘就敢讓占城南方這個概念成爲歷史。

占城如果真出兵十萬,那麼要麼是拉壯丁充人數,要麼是虛報人數,那一樣都不是朱厚煌想要的,占城軍的實力本來就行,如果再這樣折騰一翻,還能不能打仗啊?

占城猶豫幾分,說道:“臣只能派出占城精銳五萬,再多實在沒有了。”

“如此這就夠了。”朱厚煌說道。他心中暗道:“我還擔心沒有足夠的輔兵。有占城軍,作爲輔兵就足夠了。以我軍爲鋒矢,占城軍爲後備,足夠與莫氏一戰。”

占城王卻有一點放心了,說道:“殿下能出兵幾何?”

朱厚煌哈哈一笑道:“孤不過是偏師而已,真正出兵的是廣西狼兵,廣西狼兵從涼山南下。孤,鄭氏西攻升龍,孤率領主力乘船攻升龍府。而大王領偏師北伐。安南向來視南方爲莽荒之地,戰事多在升龍附近,殿下北伐,海雲關以南,應該擋不住大王的大軍。孤待孤扶立安南新主之後,就以安定兩國和平之意,將海雲關之南數府之地,化爲大明駐軍之處。至此之後,安南即便再度興盛起來,也必須先攻孤,才能夠攻佔城,占城就能安枕無憂。”

朱厚煌所說的話,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狼兵一路,完完全全是杜撰,而聯繫鄭氏與小皇帝,卻真有其事,只是這一件事情,到底是對小皇帝好,還是對小皇帝不好,那就不知道了。

占城卻被朱厚煌說動了。現在的占城不如當初的占城了,當初的占城邊界就在海雲關附近,但是對現在的占城來說,海雲關已經是非常遙遠的回憶了,不過能奪下來新洲舊城,已經足夠占城王死後見占城的列祖列宗了。

因爲新洲是相對於舊城而言的,舊城與新洲都是占城的首都,不過是不同時間段的首都,兩城相距不遠,互爲犄角。是海雲關被安南奪取之後,占城抵擋安南進攻第二道防線。只要能奪過來兩地。對占城王就已經是夢寐以求的。

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十章 宣府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
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二百八十章 東雍瑣事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長史府vs少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東雍近況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楊慎走馬薦陸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九十一章 拜相的想法第 八百零六章 東雍的政策調整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蘇祿七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廷和的安排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四百九十四章 正德北歸五第二百六十二章 定計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亂的平息四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肚使者第六百八十六章 長崎初戰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一百八十八章 徵蠻七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三十章 宣府第二百九十七章 安南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國兵制第一百四十二章 惡風南來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八百一十六章 椰城之戰七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勢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四百一十六章 麥哲倫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徵蠻八第八十七章 土樓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六第五十七章 楊廷和的默許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六百八十四章 關門海峽之戰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二百五十章 鎖城法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五百三十八章 麥哲倫的遭遇三第五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下二第七百八十八章 南都和議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陽春三月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九十七章 對淡目過的作戰準備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東雍根本策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戰三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六百五十五章 海上運兵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四百三十七章 整合古晉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四百四十九章 接戰八第八百三十章 東雍之戰四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軍計劃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琉球尚氏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三百八十六章 沙場列陣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四十章 金鈴鐺第七百三十六章 江山追逐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