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

許棟與魏瑞舟相對一視,魏瑞舟的眼睛之中立即表現出迴避之意。

重臣之間,也是有差距的。

不要看許棟與魏瑞舟之間,好像在官階上沒有什麼差距的,但是許棟是誰,是雍王妃的哥哥。而且是最早跟誰朱厚煌的人,不管是資歷與關係都是一等一的。

魏瑞舟不過新投之身,而且因爲魏家的關係,只能列入旁系之中。如何能與許棟相比。

許棟見魏瑞舟迴避,他輕輕一笑說道:“琉球之事極其順利。”緊接着他將琉球的事情一一說了出來。

朱厚煌早已從吳鳳儀哪裡瞭解了不少。但是此刻聽許棟再次講解一遍,還是很有新鮮感的。

無他,吳鳳儀的情報能力再怎麼強大,也沒有許棟能瞭解全局。

琉球至長崎的航線,雖然要與外人共享,但是這些所謂的外人都要繳納保護費,或者說是稅,琉球與細川家的交易也進行了幾次,還算是順利,但是這樣的順利之中,也有不少的問題。

許棟說道:“臣詳細探查過細川家的勢力,似乎細川家與大內家的爭執之中處於下風。臣恐怕細川家不能長久啊?”

對於日本歷史,朱厚煌瞭解不多,什麼細川大內,不過耳熟而已,又不是織田,德川,豐臣家族,細川家的興衰,朱厚煌也不知道。不過現在朱厚煌自身難保,也沒有心思去摻和日本的事情,直接對許棟說道:“日本之事,暫且旁觀,如果細川家還在,就與細川家合作,如果細川被滅了。那就重新商議與其他家談,不過,等一會兒,舅舅來了,孤會讓他多在日本布點,等將來或許用的着。”

許棟心中一動,將來怎麼用的着,這還用說嗎?根本就是朱厚煌對日本有染指之心。

許棟不怕朱厚煌有野心,就怕朱厚煌沒有野心。因爲朱厚煌沒有野心,守着東雍這一塊地方沒有其他想法,許棟也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朱厚煌說道:“許二哥,你這一次立下大功,記住將琉球那邊安排好,就過來,掌管東雍水師本部。升爲東雍水師提督,掌管東雍水師本部,琉球艦隊,與南洋艦隊。”

“謝殿下。”

朱厚煌說道:“不用謝我,不過琉球航線是東雍財政重要的來源,不能因爲你的調任,而收入縮減。”

許棟說道:“殿下,臣定能安排好琉球那邊的一切。”

朱厚煌問過許棟,轉過頭來,問道:“瑞舟,南洋那邊怎麼樣?”

魏瑞舟等了這麼長時間,就等這一個機會,立即說道:“殿下,聽聞殿下最近手頭緊,南洋之事大有可爲?”

“哦,”朱厚煌問道:“怎麼大有可爲?”

魏瑞舟說道:“漢人在南洋日久,在隋唐之際,就有漢人在南洋居住,可以說南洋各國都是華商。臣家之前都與這些華商打過交道,不過臣弟家說得好聽是海商,說的不好聽,就是海盜。故而在華商之中沒有這麼多大的人脈,但是臣這一次過去,是以大明朝廷命官的身份過去。受到了各地華商的歡迎。”

朱厚煌想了想,他想起了後世在東南亞的華商。那些華商都能掌握住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命脈,只是不知道現在華商的實力如何?

不過,朱厚煌也明白。有關係是一回事,如何利用是另外一回事情。

朱厚煌說道:“南洋各國到底如何?”

“南洋國最服順者,爲渤泥,國統十四洲,人丁興旺。漢人在渤泥有很高的地位,只是渤泥篤信回回。與又與滿刺加國數世姻親,滿刺加之亡,讓渤泥喪膽,不敢再與佛朗機作對。”

“然後就是蘇祿。”魏瑞舟說道。“蘇祿國在呂宋之南,乃是南洋強國,在洪武年年,曾經入侵渤泥,後來,太祖下旨斥責,這才退出渤泥,最爲桀驁不馴。漢人在蘇祿落腳的人並不多。”

朱厚煌一一聽來,等魏瑞舟將越南,占城,暹羅等國一一說明了之後,朱厚煌心裡就瞄上蘇祿了。

當然這裡所說的,在南洋算是大國了,更多是一些部落與小國,那更是說都說不清楚了。

“殿下,諸位大人都來了。”

朱厚煌說道:“既然如此,我們就去見見他們吧。”

“是。”

朱厚煌領着許棟與魏瑞舟一併過去了。

在雍王府的正廳之中,這個時候已經有很多人落座了。

朱厚煌一過來,衆人都起身,行禮說道:“拜見雍王殿下。”

朱厚煌說道:“諸位平身。”

朱厚煌落座之後,所有人紛紛落座。朱厚煌擡眼看去,以陸完與王陽明爲首。其實在職位上王陽明的雍王太傅,還在陸完的雍王長史之上。

但是陸完不管是在年科,還是在資歷都在王陽明之上,王陽明不敢越陸完一頭,所以他們分坐左右。

王陽明與陸完之下,就是吳行之,許鬆。

吳行之與許松下面,就是許棟,與戚景通。魏瑞舟與汪直,之後就是一些小吏了。

眼前這些人都是雍王府的核心人物,除了王陽明初來乍到,有些充數的嫌疑。其餘都負責東雍的一方面,特別是有關財政。

朱厚煌先點名讓吳行之發言,讓吳行之介紹一下,他們現在面臨的財政困境。

吳行之緩緩的起身,說道:“東雍才能,大體上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少府財政,一部分是長史府的財政,不過長史府這邊,除卻關稅每月有大概一萬兩的進賬之外,其餘的都是少府貢獻的。”

朱厚煌有點吃驚的說道:“關稅一月能有一萬兩?都是什麼地方的關稅?”

不要看一萬兩很少,加起來一年就能有十二萬兩之多,要知道大明中央財政一年纔有三四百萬兩的收入,平均到每一個省份,有的一個省,一年都沒有十二萬兩的收入。所以說一個月一萬兩的收入,已經讓朱厚煌大吃一驚了。

吳行之說道:“現在東雍設有四處海關,分別爲澎湖,大員,北港,琉球。其中澎湖海關貢獻了近七層的比例,而琉球海關貢獻了剩下的三層,至於大員與北港,不過堪堪維持而已。”

朱厚煌立即明白了。

佛朗機人能在澎湖交易,對佛朗機人來說,澎湖是他們最東邊的貿易點,作爲東西航道上的重要節點,澎湖的交易量很大,利潤也很高。而琉球也是日本與大明交易的重要地點,雖然不是唯一的,但是油水也很大,只是琉球海關的收入,要與琉球王室分潤,還要供養琉球艦隊。所以大部分都原地消耗掉了。

“咳咳。”陸完說道:“吳司官,所言有差,大員等地雖然在免稅之列,但是今年秋天,能供給十幾萬石糧食,還是可以的。”

吳行之說道:“所謂預計之事,都是沒有發生的。再者即便有糧食,沒有稅收,也必須用銀子購買,與沒有沒有什麼區別。”

雖然說很多地方生地要三年耕種才能變成熟地。但是並不是所以地方都是,雍南很多地方都是非常適應耕種,地裡麪肥力很足,所以提前有收穫,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吳行之說的也對,一來即便有糧食,也必須從民衆手中買糧。朱厚煌還不至於巧取豪奪。再者未來之事,也說不清楚,如何再有一個天災該怎麼辦是好?所以吳行之做計劃,必須做出最壞的打算,而不是做樂觀的估計。

“好了。”朱厚煌打斷兩人的爭執,說道:“行之繼續。”

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九百章 影響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四章 豹房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四章 豹房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十章 封賞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四百章 善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
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九百零八章 嘉靖之死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戰事五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八十五章 勝負手二十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四百六十四章 亞伯奎的遠征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奪升龍三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三百九十章 升龍會戰四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貿易現狀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九百章 影響第六百四十五章 經濟危機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第三百五十三章 雲海關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亞齊的興起二第四章 豹房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八百五十七章 下溫州二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七百九十六章 對淡目國的作戰準備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轉向大員第一百四十六章 撤退第四百零八章 戚繼光出場第四百零五章 陸完的病情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後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升龍會戰十二第十八章 經緯【1】第四章 豹房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三百二十二章 王者歸來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八百四十八章 福建三第八百八十九章 青山白鐵忠骨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盜會盟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三百七十章 等後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十六第五百二十一章 京畿鏖戰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慶攻防戰十九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五百章 帝崩六第四百三十章 南征影響三第七百六十七章 十二土司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二百六十一章 撤兵與追擊第五百一十六章 帝崩十八第五百九十二章 浮橋之戰十一第五十章 封賞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八百零一章 海盜會盟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四百章 善後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