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

隨即朱厚煌讓小平安在地上爬上兩圈,朱厚煌說道:“你累不累。疼不疼。”

小平安背上背這一摞磚頭,有好十來斤重,讓小平安爬的很辛苦。手掌都磨破了,他固然將磚頭弄下來好幾次,但是每次都被侍衛重新放上去。

小平安說道:“疼,累。”

朱厚煌說道:“你騎的人,他也疼,他也累,今後不能這樣了。”

正如吳太后所說平安還小,但是很多事情還說不透,朱厚煌對小平安將來的安排,他不需要小平安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但是必須有仁愛之心。

有仁愛之心的人,或許有幾分軟弱無能下不了手。

但是朱厚煌爲後人準備的制度,可以做一個虛君。但是暴虐不砍,殺人不眨眼的君王,卻能將王朝帶進深淵。

朱厚煌這邊教育了小平安,似乎駁了吳太后的面子,讓吳太后心中不爽了,吳太后說道:“藍兒,你帶平安回去,我有些事情,給王爺說說。”

“是。”許藍立即帶着平安離開了,一同離開的還有朱厚煌的妻妾。

朱厚煌雖然不在意,但是不知不覺之間,他的後宮也有十來位妃子了。

許藍皇后,邵芳菲,還有琉球尚氏,安南的鄭氏之女,黎氏之女,一直在朱厚煌當侍女服侍的雲墨。

這有名有姓有地位的就這麼多了。

朱厚煌有時候一時亂性,上的宮女,還有好幾個了。

不僅僅這樣,朱厚煌現在也是有兒有女的人,比如,邵芳菲給他生了次子,長女。尚氏,鄭氏,黎氏,都有孕在身。

日本的事情,還沒有完全搞清楚,不過,朱厚煌肯定,說不定日本搞清楚之後,他的後宮之中,就會多幾位大內氏,或者細川家的女子也說不定。

朱厚煌終於明白,記不起自己兒子有多少是一個什麼體驗了。

不過,朱厚煌經常去的地方,也就是許藍處,雲墨處,其餘的地方,卻很少去了。鄭氏黎氏不過是因爲要安撫安南,纔多去了幾次。

“我兒,這一次準備在東雍待多久?”吳太后說道。

朱厚煌說道:“孩兒也想侍奉母親於膝下,但是東雍事務複雜之極,孩兒也不知道,能在東雍待多久。”

吳太后說道:“你從小都有主見,我也說不過你,不過東雍現在也是一國的局面。時常打仗幹什麼?安安分分過日子不好嗎?”

朱厚煌一聽這話,腦袋裡面的一根線崩起來,說道:“母后,這話是有人給你說的嗎?”

一邊說,一邊在大腦之閃過很多宮廷之事。

吳太后何等精明,說道:“你以爲我是耳朵根軟的人,誰來說說話,都會說給你聽嗎?只是你也是一國之君,哪能事事親力親爲的。次次親征,得勝還好,一旦失敗,不是將大好局面付之流水了嗎?你麾下那個俞大猷,汪直,等人不是不錯嗎?將來就用他們便是了。”

朱厚煌這纔出了一口氣,他聽出來,吳太后主要是不想他再出徵,與王陽明等人所說的有差異,想來並不是吳太后給說服來當說客。

朱厚煌唯唯諾諾,不管吳太后說什麼,他都點頭稱是。

吳太后剛剛開始訓斥朱厚煌的時候,興致很高,但是很快就看出朱厚煌的敷衍之處,也就沒有興致了,最後說道:“你後宮之事,我本不想管,但是你即便與許藍夫妻情深,也要一碗水端平,要麼就控制好,不要隨隨便便的給家裡找女人,既然進了宮,就要好生待她們,最少給她們一個念想,不然讓她們在宮裡守活寡。”

吳太后似乎想起了自己,她守寡二十年,現在算是苦盡甘來,兒子出息,她也是一國之太后,即便是大明所有王太后之中,估計也沒有幾個過的有他舒心,但越是如此,吳太后就越是可憐深宮之中不受寵的女子。

但是面對這個問題,朱厚煌只能尷尬以對,整個宮中,除卻雲墨之外,任何一個女子都不是朱厚煌想要弄進來。

說起來他與雲墨的感情最好,畢竟從下服侍他長大的,日久生情。就連許藍也比不過。但是他自己沒有注意到,他已經徹底的適應了古代生活了。

他喜歡雲墨,但是卻不能讓雲墨現在生孩子。

因爲雲墨現在生孩子,只能是害了他。

因爲雲墨背後沒有勢力撐腰。雖然與陸完有父女名分,但現在陸完已經去世了,人走茶涼,即便陸完還有一些政治影響力,也薄弱的很。

而且朱厚煌喜歡雲墨,別人也能看的出來。

如果單單是喜歡的話,後宮,比如許藍等人不會在意,雲墨在她們看來不過是一個寵物罷了。

但是如果讓雲墨生孩子,而且是頭三兒子之中的任何一個。很多人眼中雲墨變得有威脅了。

很多人都不能容忍了。

比如許藍。

許藍似乎現在安分的很,上有太后喜歡,管轄整個雍王府。

但不要忘記了,許棟是幹什麼的?許鬆是幹什麼的嗎?整個少府都是許鬆掌管,建立起來了。

朱厚煌信任許鬆的紐帶在許藍身上。

一旦自己雲墨生子,平安的儲位會不會受到影響?朱厚煌即便說不會,他們也不相信的,那時候雲墨性命都會受到威脅。

女人們的爭奪,很多時候並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兒子。

所以朱厚煌要留雲墨晚生孩子,最後在第五個第六個孩子,那時候即便是一個男孩,與世子相隔遠了,也就沒有什麼威脅了。

朱厚煌說道:“孩兒知道了。”

朱厚煌忽然想到,很多電視劇之中,皇帝巡幸都要製作表格,看每天該誰,恐怕今後朱厚煌也必須這樣了。

吳太后說累了,擺擺手讓他走了。

朱厚煌回到自己寢宮,一進門許藍就跪到地上了,朱厚煌伸手扶起來說道:“你這是幹什麼?”

許藍說道:“妾身教子無方,還請殿下降罪。”

朱厚煌說道:“你我夫妻之間,還說什麼客氣話啊?”

許藍說道:“不,殿下,妾身不過婦道人家,沒有怎麼讀過書,將來平安是要繼承殿下大業。不能不從小培養,臣妾想,是不是爲平安找一位老師,讓平安出閣讀書。”

朱厚煌心中冷哼一聲,暗道:“可憐天下父母心。”

出閣讀書這四個字,讓朱厚煌很不舒服,蓋因,這四個字是皇子培養的環節。

當太子出閣讀書之後,皇帝就會給太子找很多老師教授,當太子登基的時候,這些老師都是太子的班底,所謂的潛邸舊臣是也。

朱厚煌現在春秋鼎盛,才二十多歲,而許藍就想培養兒子。讓朱厚煌心中怎麼能舒服啊,隨即朱厚煌又想道:“我這是怎麼了,我真的想熬死兒子,學所謂的聖祖康熙嗎?”

心中不舒服的感覺暗暗消散了。

許藍偷窺朱厚煌的臉色,說道:“臣聽說王陽明王先生是一代大儒,當代聖人。臣妾想,讓平安拜在王先生門下。”

朱厚煌皺起眉頭說道:“不行。”

王陽明是大儒,是大學問家,是文武雙全。在整個大明也找不到這樣的人了,但是越是如此,朱厚煌就越不想讓王陽明教授兒子。

一來結黨營私。

王陽明的潛勢力很多,他在東雍招收很多弟子,有很多弟子千里迢迢的來拜王陽明爲師。王陽明的弟子也有很多人在東雍聽用,甚至王陽明弟子已經是東雍文官之中最大的派系。

而平安一拜師就與文官最大派系結成一體了。

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二章 比劍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
第五百四十五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六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破莫軍第十一章 佛郎機第二百二十三章 寧王之亂之聖旨到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四十章 決勝【三】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六百零五章 升龍圍城戰十第四百八十四章 離開馬六甲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五百三十二章 該元嘉靖第一百二十九章 邵族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八十四章 浮橋之戰三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八百六十三章 迫降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四百三十六章 決裂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雙城戰記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七百六十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第七百五十七章 應對二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衛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橋之戰八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後宮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七十二章 廈門灣之戰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七百九十八章 海上效用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遊戲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八百四十九章 福建四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淵第一百六十三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十八章 經緯【1】第一百三十二章 理順水師第八百二十一章 大明vs東雍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東雍近況二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八百八十章 勝負手十五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士龍第二百六十三章 破綻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二章 比劍第六百五十七章 海盜會盟二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六百三十一章 經年之後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燒贛江三第一百一十九章 雍溪之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香料羣島之戰二第八百六十七章 勝負手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金礦生產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七百四十一章 楊慎入東雍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二百三十一章 安慶攻防戰六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十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靜的時光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八十四章 臺灣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軍制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八百零五章 奴隸法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一十四章 椰城之戰五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國吏試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戰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