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愈演愈烈

朱厚煌低下頭不說話,但心中卻有一點猶疑了。

“母親說得不錯,所有皇帝首先是政治生物,與政治生物講感情,從來是不靠譜。”朱厚煌心中默默想道:“政治生物講得從來是利益,就算是正德重感情,但是最基本的權衡利弊,還是懂的,否則劉瑾就不會死了。”

朱厚煌不有得想起了劉瑾。

在正德身邊一段時間了,其實朱厚煌也慢慢了解正德,正德對劉瑾並沒有多少恨意,反而有一點歉疚,否則當初扳倒劉瑾的大功臣,也就八虎之中的張永,與谷大用也不會讓正德放出京城。離開了正德身邊,對太監來說,不管是怎麼樣的升遷,都比不上在皇帝身邊。

而最終代替八虎成爲正德近臣,反而江彬,許泰,錢寧等人。

劉瑾是不是想要造反,並不重要,重要的普天之下,文官太監都說劉瑾該死。就算是皇帝都不能挽回這個局面。

而現在是不是也到了這一步了。朱厚煌悚然而驚,汗水打溼了後背。

“該死鞭子戲看多了,被洗腦了,明朝不是清朝。”朱厚煌想起之前自己的所作所爲。

是的明朝不是清朝,因爲清朝天下是皇帝一個人,其餘人都是皇帝的奴隸,所以想奪嫡是就要老老實實的想辦法去討好皇帝,但是明朝卻不是。

明朝之中君權看上去至高無上,但是根基早已被掏空了。爲什麼楊慎一看朱厚煌不喜歡理學,就在放棄讓朱厚煌爲皇儲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因爲理學這東西是整個大明的意識形態,縱然有不知道多少人反對他,從朝堂到地方,不知道多少人不喜歡,大明鼎鼎的王陽明就是在這個時代。都必須維持他的存在。維持一種所有人認同的基本理念,纔是維持大明的團結。

在大明至高無上的是大義,而這個大義往往在文官手中掌握着。

朱厚煌想在討好皇帝,得罪文官的情況下,繼承皇儲之位,簡直是癡心妄想。就算是皇帝也爲不得快意事。這是漢人的皇帝,而不是滿清的老太婆“誰讓我一日不痛快,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

其中差別,朱厚煌現在才深刻的明白這一點。

“母親,我知道了。我會好好想想的。”朱厚煌低着頭不去看吳氏的臉。

吳氏深吸一口氣,知道話說道這份上,該說的也都說了,再多說什麼也沒有用了。

“那你好好想想吧。”吳氏離開了祠堂。看着外面的陽光,心中暗暗的思索。“是不是該去太后哪裡一趟了。”

一堆奏摺堆在正德面前,正德手持一根站着硃砂的毛筆,臉上陰沉之極,手上不住的顫抖。沒有了往常的輕鬆自在。正德是常年練武之人,手從來是很穩的。但是他氣憤不已,將硃砂筆狠狠的砸在地上,大喝道:“豈有此理。”

丘聚跪倒在地,不敢擡頭看正德。

正德胸前起伏不定,好像風箱一樣,一揮手將所有奏摺都砸在地面之上,無數奏摺砸在地面之上,一封奏摺攤開,上面清楚的寫得一行字,“請立雍王世子以安國本疏。”

這幾十封奏摺,上書的人身份不同,語氣不同。但是內容卻相同,都是擁立雍王世子的奏疏。

正德忽然癱坐在椅子,說道:“朕今日才知道宋仁宗之哀。”

宋仁宗無子,在他晚年常常與曹皇后相擁而哭。擔心他死之後,他唯一女兒與曹皇后下場不好。果然他死之後,繼承皇位的宋英宗,就完全不認帳了,掀起了濮議之爭。就是欺負曹皇后孤寡無子。而在宋仁宗在世的時候,一心想求子。但是滿朝上下正人君子們都逼着宋仁宗收養皇子。其中種種不堪之狀,正德熟讀史書,豈能不知道。

而如今他才三十歲上下,年歲尚長。他們就急不可耐了。

此刻正德不管多麼欣賞朱厚煌,心中也不由生出一絲煩躁之意,一瞬間他想道:“將朱厚煌打發出去吧。”

忽然有一個小太監進來說道:“陛下陛下,太后來了。”

“什麼,”正德大驚,一看這裡一片狼藉,立即起身,一腳踹在丘聚身上,說道:“死人啊?快點收拾一下。”

丘聚被正德一腳踹開,丘聚就地打了一個滾,立即站了起來,說道:“是,是。”他趕快將滿地奏摺,收拾起來。只是太過慌亂,露了一封奏摺。

“太后駕到。”一個小太監高聲喊道。

正德連忙迎出來,大聲說道:“見過母后。”

張太后理也不理正德,進門坐在正德的椅子之上,忽然發現腳下有一封奏摺,張太后身邊的侍女激靈之極,立即上來撿起來遞給張太后,張太后打開瞄了一言,順手扔到桌子上說道:“皇兒,你怎麼胡鬧,哀家都不管你,但是總要留下一個兒半女吧。這麼多年了,這麼你一直和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你這樣做對得起你死去的父皇嗎?”

正德趕緊跪在地上。說道:“孩兒不孝。”

屋子裡面的太監宮女都眼觀鼻,鼻觀嘴,恨不得讓人將他們當成一塊木頭,皇家的八卦可不好看。

張太后冷哼一聲,道:“你們都出去吧。”

“是。”所有太監與宮女,都倒退着走了出去。屋子裡面只剩下太后與正德兩個人,張太后說道:“皇兒,雍王家的那個小子,今年十五了吧,按祖宗規矩,也該封藩了,不知道你準備將他封到哪裡啊?”

正德沒有想好,說道:“孩兒還沒有注意,想跟煌弟商量一下。”

“煌弟,你叫得還挺親熱的。哀家想把話給你說清楚,你趕快將豹房之中那些鶯鶯燕燕全部給我清理清楚,老老實實回宮和雪兒好好過日子。趕緊生個孩子,省着滿朝文武,整個天下的人都在惦記這一件事。還有雍王家那個小子,老老實實的打發出京城去,愛上哪裡就上哪裡,給他封一個富庶的地方,也就是了。你不要等着哀家出手。”

正德大驚說道:“母親?”

正德知道他這個母親卻不是一個省油的燈啊。正德的父親雖然鍾情於皇后,但那個男人不沒有一點好色之心,而這位張太后能讓弘治皇帝后宮三千獨寵一人,這心機手腕,能差了沒有,還有張太后的兩個兄弟,向來橫行不法,弘治皇帝在的時候,都看不下去了,但每一次發怒,都被張太后挽回了局面,正德又怎麼不知道他這個母親的手段啊。

正是知道了,正德才大驚失色。張太后親自出手的話,朱厚煌比如暴斃無疑。

如果朱厚煌是一個文官的話,張太后還沒有辦法,張太后爲一國之母,恰恰能對宗室事務的發言權,甚至這種發言權還勝過正德。

張太后說道:“你既然不想哀家出手,就自己做好。”她嘆息一聲,道:“其實你將雍王家那個孩子留在京師,哀家容得下他,但是其他人容得下他?哀家早就不管外務了。你不想知道,是誰將這些事情告訴哀家的嗎?”

正德說道:“誰?”

“是吳氏,雍王后,她來哀求哀家將雍王家那個孩子放回封地,你就是不在意哀家的面子,也不在乎人家母親一片愛子之心嗎?”

正德緩緩的閉上了眼睛,這件事情到了現在,已經沒有挽回了,他心中反而鬆了一口氣,說道:“母后的意思,朕知道了。”

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
第七百二十七章 楊廷和之死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二第六百零一章 升龍圍城戰六第八百五十二章 仇華守福寧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十一章 單于夜遁逃第六百零四章 升龍圍城戰九第三百零五章 暹羅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七百一十一二章 吳行之vs許鬆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十五章 夏君夷民第六百四十七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第五百零五章 帝崩七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一百三十六章 劉師爺奇遇記第六百零七章 升龍圍城戰十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經年之後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六百一十五章 如何善後?三第七百九十二章 亞齊的覆滅二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四章 豹房第四百七十八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二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六百零八章 升龍圍城戰十三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歸四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九十三章 雍制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十七章 練兵2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勢三第八百四十二章 善後二第五百九十章 浮橋之戰九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二十八章 楊廷和之死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鄭太后與莫登庸第二百七十四章 賤民第五百五十章 第二次安南之戰十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二百零八章 少府第六百八十一章 長崎大火第七百二十九章 楊廷和之死三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四百七十五章 廈門灣之戰五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東雍近況三第一百八十四章 徵蠻三第六百零六章 升龍圍城戰十一第三十二章 應州之戰之達延汗第四百八十七章許鬆的解決辦法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將死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八百六十九章 勝負手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章 金礦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四十三章 白登山下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橋之戰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陷城二第一百八十六章 徵蠻五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二百零九章 過節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三百三十三章 錦衣衛在行動第七百四十四章 出使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戰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七百三十章 楊廷和之死四第九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八百零三章 奴隸貿易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