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

朱厚煌確定幾個要點,必須設立港口,並建立水師,用來保證星城的安全,但一想花費,朱厚煌立即覺得是一個另人絕望的數字。

增加四五個港口,同樣多的城池,並且四五支艦隊,更不要說星城的炮臺計劃,還星城的多個港口建設,並且爲了保證星城的糧食安全,要征服柔佛平原,並開發這一片,爲星城提高足夠的糧食。等等問題。朱厚煌覺得自己從東雍帶來百萬兩銀子,根本經不住用。

不過,一旦他的計劃成功,將來的雍國,絕對是一個與大明對抗不落下風的海洋帝國了。這也顯露出東雍這個地方的先天侷限,他離大明太近了。不管怎麼佈置,都離不開大明的影響。

朱厚煌暗道:“我本末倒置了,現在的攤子不應該一下子鋪那麼大,而是先從小的開始。”

朱厚煌決定先着手兩件事情,第一,建立星城。

星城他決定依照羅軒的規劃,先建立起一座小城。湊活的先用,等將來再確定真正的都城。怎麼說,朱厚煌確定的將來都城,必須在中南半島末端,這個咽喉之地上,但是要不要建立在星城這個位置上,還是有一點猶豫的,不是朱厚煌猶豫,東雍很多人都猶豫,還有人竭力反對。

星城雖然離中南半島很近,但是畢竟在海上。

縱然東雍這個國家是建立在航海之上的,但是並不能消除大部分東雍高官的大陸意識。他們都是漢人,漢人對土地的嚮往是天生的。所以很多人都想將都城建立在柔佛而不星城。柔佛與星城之間,不過是一道淺淺的海峽相隔,但是一個是陸地,一個海島。

朱厚煌表示這無所謂,但是他不得不確定的是,星城這個都城可不如大員,大員建設的時候,要什麼沒有什麼,想大建設也不夠。而星城這個都城一旦確定,恐怕就是雍國的根基之地,所以在選址上需要謹慎一些。在星城,會不會遇見海嘯什麼的?這都需要慎重考慮。

就在朱厚煌正在思考如何建立起星城防禦體系的時候。太平洋之上,風暴很大,幾乎要將整個船隻給倒捲了下來。

三艘船隻在海浪之中,好像是孩童的玩具一樣,時不時的別推上了天空,又時不時的被砸入大海。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終於風平浪靜了。

桅杆下面,一個感受到溫暖的陽光,微微的睜開了一隻眼睛,緩緩的眼神聚焦,他頓時一喜,想要站起來,卻感受到身上一股拉扯之力,原來他身上還繫着一根繩索,他連忙解開繩索,用長劍當柺杖,一步步的走過去。

整個甲板之上,幾乎什麼都沒有,大多數東西都已經被一次又一次衝上甲板的海浪給沖走了。除卻被固定住的少數幾個人之外,全部沒有了。

“起來。”這個人用連鞘的長劍,敲擊着這些昏迷的人。

“麥先生,我們還活着嗎?”

“上帝啊,我還活着。”

“媽祖娘娘顯靈了。”

一時間整個船隻上所有活着的人都熱鬧起來。麥哲倫靠在船舷之上,休息一下自己的殘腿。此刻的麥哲倫幾乎看不出本來面目了,連續數月的航行,早已讓麥哲倫狼狽不堪了,淡水的缺乏,讓所有洗澡,乃至於洗臉都成爲一種奢侈,這麼多天下來,每一個人身上都瀰漫着一股怪味。

“麥先生,我們現在是在什麼地方?”鄭路問道。

因爲在西班牙的種種事情,麥哲倫最終選擇了投靠東雍,鄭路自然知道朱厚煌對麥哲倫的看中,對麥哲倫相當的客氣。

麥哲倫看着頭頂太陽的高度,說道:“我們應該沒有偏離航線很遠。再有一段時間,我們就能看到島嶼了。”

鄭路說道:“是不是看見島嶼之後,我們就快到東雍了。”

“是。”麥哲倫說道。

鄭路的心中一陣激動,離開東雍一年多了,也不知道現在情況到底怎麼樣了。不過一想起這一次航行的收穫,鄭路相信,他決定能在朱厚煌的心中佔據一席之地。無他,這一才賺的太多了,這一場下來,幾乎帶回來十幾萬兩黃金,大明黃金與白銀的比例大概有一比十,十數萬兩黃金,可以最少抵近二百萬兩白銀,還有帶來其他的西洋貨物,也應該有很高的收入,要知道這送到西洋貿易的東西,只不過是香料而已。這些香料在南洋幾乎是無本生意,這二百萬兩幾乎是景賺的。

或者因爲航線的頻率問題,這一道航線,並不果阿航線那麼賺錢。但是現在這一道航線是東雍獨有的。

不過一會兒功夫,鄭路的臉色又有一點擔憂,說道:“我們在這場可怕的風暴之中活下了,卻不知道其他兩艘船怎麼樣了?”

麥哲倫說道:“你放心不,吉人自有天相。他們會沒事的。”

麥哲倫的語言天賦不是說的,這一兩年下來,將漢語說的很溜,從口音上,已經說聽不出是外國人了。

忽然一個瞭望手大聲喊道:“前面有船。”

麥哲倫與鄭路連忙站到船頭,舉起望遠鏡一看,頓時大喜過望,說道:“是我們的船。”

不過,他們立即發現,不僅僅是他們的船,另外有一條船,這一條船比他們的船小多了,不過樣式很熟悉,鄭路忽然想起了什麼,那不是東雍的漁船嗎?

鄭路現在還想起他的第一個任命就是捕魚。現在再看這漁船,就有種親切之感,更不要說在茫茫的海上,再看見這樣的船隻,簡直一場狂歡。

不僅僅是鄭路認不出了,還有更多人認不出了。

要知道東雍漁船,還肩負着培養水手的重任,很多水手都在東雍漁船上走下來的,豈能不認識,一陣陣歡呼聲之中,幾艘船緩緩的接近,一個人用繩梯上來,一見鄭路立即跪倒在地,說道:“下官七十三號捕魚船船長劉福海,拜見鄭大人。”

鄭路說道:“你認識我嗎?”

劉福海說道:“當初大人在漁船隊的時候,我也在大人麾下。”

鄭路也不在意,直接問道:“家裡面如何了?”

劉福海說道:“家裡面這一年的變化很大。“接着劉福海將情況一五一十的說給鄭路聽,聽大敗佛郎機,將馬六甲連根拔起的時候,鄭路與麥哲倫神色不同,鄭路是眉飛色舞,但麥哲倫卻有幾分五味雜涼。

聽正德駕崩,雍王爭位失敗的時候,鄭路的臉色一下冷了下來,而麥哲倫卻不太瞭解其他奧妙。

聽安南已經被東雍征服了,東雍要遷都星城的時候,鄭路已經平靜下來了。

當然了鄭路是臉上平靜下來,但是心中卻沒有平靜。

“大明與東雍之間必有一戰,只是這一戰從什麼時候打起來,卻不知道,今後這一條航線,誰愛去誰去,我是不去了。太浪費時間了。”鄭路心想。“不過,殿下,能不能打贏大明,如果能,豈不是殿下就能成爲大明之主嗎?”

一想到這裡鄭路的呼吸就急促起來。

雍王現在也是一方之主了,但是下面百姓心中他這個一方之主,與大明的皇帝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雍王這幾年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戰績,也讓下面的人都放心,他認爲大明雖然厲害,但是未必能在海上勝過雍王,此刻鄭路一想到他有機會擁立雍王當皇帝,他們就成了正兒八經的開國功臣,更是激動的不能自已。

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十章 長史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十章 長史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
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龍會戰十三第三十六章 應州之戰之桑乾河前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五百七十三章 沈希儀的準備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七百零三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二第二百零七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三第十八章 經緯【1】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後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三百四十一章 東雍與大明二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六百八十九章 開炮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婚一第四十六章 回京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二百三十二章 安慶攻防戰七第十章 長史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臨安慶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陽明第十章 長史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迎陸完第一百九十五章 日本航行之爭第三百八十八章 升龍會戰二第六百七十七章 對馬島之戰七第五百一十九章 京畿鏖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三百五十四章 雲海關下二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七十五章 平亂【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六百六十五章 宗設之死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羣集三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一十五章 椰城之戰六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戰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煙第二百八十五章 重臣羣集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六百七十四章 對馬島之戰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七十五章 大海戰四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響四第七百九十三章 亞齊的覆滅三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四百四十五章 接戰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雙城戰記三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海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視察二第七百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二第六章 不服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一百五十章 和議第五百五十九章 治瘟第四百九十一章 正德北歸二第六百八十七章 毛利就元第六百二十七章 整軍計劃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馬六甲海戰三第四百七十章 月港第二百二十二章 寧王之亂之黃石嘰之戰二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七百九十一章 亞齊的覆滅一第八百五十一章 仇華守福寧第四百八十六章 日耗千金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二十八章 雲飛揚第八百九十八章 南京城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雲海關下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