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張翰的先發制人

朱厚煌想要的星城,不說要人口百萬,最少數萬人口,有足夠的農業工業基礎。

所以朱厚煌決定趁這個機會,駐軍星城。以星城爲根基建立南洋的統治體系。

想來左古晉,右馬六甲,如果可以朱厚煌在將來還會對爪哇與蘇門答臘島用兵。所以這一次離開東雍,除非北方出了什麼大事,恐怕不會回來了,朱厚煌準備非常齊全,將少府長史府官員也帶走了大半,要不是少府的大半基業都在東雍,朱厚煌甚至連許鬆也從東雍帶走。

所以這一次準備的很慢。

只是他沒有想到,他還沒有到南洋的時候,南洋勝利的消息就已經傳開了。

星城之中。

張翰臉色鐵青的與羅軒相對而坐。

兩個人關係很僵,早些時候羅軒對張翰還有一點歉意,但是現在這種歉意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到了現在誰對誰錯,已經說不清楚了。也不必說清楚了,反正他們兩個人在除卻公事之外,杜絕所有的私交。朱厚煌安排兩人在此,也是有用意的。

首席張翰手下是有軍隊的,是張氏在渤泥的遺留。張翰大功於東雍,但是私軍還是早忌諱,雖然現在這一支軍隊掛着星城府兵的旗號,但是洗刷不了其中的私兵的性質。而羅軒背後的潛勢力也不小,渤泥雖然是小國,但與南洋很多國家都有聯姻,羅軒是亡國公子,但是身後也有狠多人支持。

他們兩個人國仇家恨,分在一起萬萬不會聯合的。

“今日之事,一言已決,何須多言,成,還是不成?”張翰說道。

羅軒說道:“滿城之兵不夠數千,你全部帶出去了,星城怎麼辦?”

其實所謂的星城還是一個雛形,畢竟在此之前,朱厚煌的戰略重心都在東雍,在南海北部,南方得到的資源很少,不管是古晉的秦九川,還是在星城的張翰,羅軒,在馬六甲的汪直,所能得到的資源都是很少的。

張翰說道:“如今馬六甲形式危急,我們豈能按兵不動?”

羅軒說道:“但也不能如此動。”

張翰說道:“羅軒,你與我張家之仇將來再說,卻不可以國家大事來開玩笑。”

羅軒說道:“豈有此理?我們兩家的事情,以後再說,如今星城本就空虛,必須留兵把守。我不許你將星城掏空。”

張翰說道:“星城城池還沒有建好,根本沒有什麼防守的地方,只要對面渡海而來,星城就無法防守了,所以必須先發制人。”

羅軒說道:“滿刺加重兵都在馬六甲,哪裡有兵力來攻打我們?”

張翰說道:“怎麼會沒有兵力?對岸那些酋長手中的戰士是什麼?”

羅軒說道:“我已經與他們商議好了,在這一戰中保持中立。”

張翰說道:“你信嗎?”

羅軒皺起眉頭說道:“你這是什麼意思?覺得我在說假話嗎?“

張翰說道:“你沒有說假話,但是一旦馬六甲形式有變,那些酋長的話,還可以做數嗎?”

羅軒說道:“馬六甲城池堅固,怎麼會有什麼變化?再者殿下馬上就要來南洋了。到時候即便有什麼變化,也無礙了。”

“正因爲殿下馬上就要到南洋了,我們纔要有所行動,否則殿下一來,哪裡還有我們的功勞。”張翰說道。

這一句話說出來,羅軒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這是一句結結實實的大實話。

不得不說,雖然朱厚煌沒有太大的傾向性,但是他們兩個都是半路投靠東雍,雖然不能說倍受排擠,但是也相差不大。他們想要向上爬,就必須有別人說不出話來的功勞,東雍初建風氣還算是樸質,只要有功勞,萬萬沒有埋沒的。所以張翰求功之心非常之旺盛。

但是羅軒就不想了。

不,他們兩個雖然彼此敵對,卻有幾分同病相憐,不,羅軒要比張翰可憐多了。羅軒畢竟是渤泥亡國太子。即便他拼命說自己不想復國,但是東雍上下看他都有另色眼鏡。羅軒想升遷,所遇到的障礙,只比張翰多,不比張翰少。

“這一件事情你有把握嗎?”羅軒的聲音變了。

張翰說道:“沒有十成辦法,但是有五成希望,對面各部合起來人數很多,但是要是分散開來,沒有一部可以擋我軍一擊,只需擊敗數布裹挾他們,就可以組織一支大軍,在柔佛與敵人周旋。不管勝負,都能牽制住敵人的力量,讓他們不能靠近星城。”

羅軒說道:“好,我同意了。”

張翰調頭就走,來到門口忽然停住了,說道:“多謝。”

羅軒忽然想起他們小時候,幾乎一起長大的事情,現在卻在陰差陽錯之間,變成了這種關係,讓人不勝唏噓。

張翰的動作很快,上午下定決心,中午就已經遞進柔佛。

柔佛是中南半島最南方,與星城隔海相望,距離很近,而且這一帶都是平原地帶,適合農業生產。也就是有柔佛一帶廣袤的平原,纔有了朱厚煌要定都星城的決定。只是現在東雍對於柔佛一帶並沒有太過強大的影響力,甚至還比不過滿刺加國王。

不過,影響力什麼的都建立在刀兵之上。

張翰毫不手軟,一上岸就奔赴一處部落。五千士卒對付這個部落,簡直如砍菜切瓜一樣。滿刺加國的士卒的戰鬥力就不行,更何況這些部落根本沒有專職的戰鬥的士兵,不過是一些民兵而已,即便張翰所部不是東雍精銳,但是好代殺過人,見過血,所以這一交手就高下立判。

不過,一會兒功夫,張翰就在部落的大殿之中了。

說這是大殿簡直是擡舉他了。不過是一個大竹屋而已,採光也不是太好,即便是白天也是黑洞洞,裡面充滿了那種說不去名頭的臭味,好像是從掛在牆上的獸皮上傳出來的。

張翰微微掩鼻,站在最中間,一個好像肥豬一樣的酋長,被扔在地面之上。

“怎麼樣,你還沒有決定,站那一邊嗎?”張翰問道。

“決定了,決定了,我們願意聽從雍王殿下的指揮。”酋長大聲說道。

這還有什麼好決定不決定的,不聽話就會死的。

張翰說道:“好,那你就召集你們部落所有的勇士,跟着我一起出戰吧。”

他說完這一話,立即衝出這個竹屋,他實質忍受不了這裡面的氣味了。

兵貴神速。

張翰裹挾這部落,數百名壯丁出來,讓這數百名壯丁打前鋒,衝擊下一個部落。這些部落與部落之間衝突也很頻繁的。這些壯丁還是有一點戰鬥力,但是讓他們組織戰鬥的能力簡直是慘不忍睹。就是一場規模比較大的羣架。

張翰沒有插手進去,勝負不言可知,

就這張翰麾下的實力好像是滾雪球一樣變大,當張翰征服了十幾個部落,讓他們充分的證明了對雍王殿下的忠誠之後,周邊的部落很識時務的,向張翰投誠,張翰麾下的雜兵一下子有一萬多人。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也不是那麼順利了。

畢竟大家都不是傻子,張翰剛剛上岸的時候,消息還沒有傳開。但是現在情況,這麼大的規模,豈能傳不開啊?剩下的部落人人自危,再加上滿刺加國王留下的兵力,一個旨在對抗張翰的部落聯盟迅速成立起來,他們規模之大還在張翰的實力之上。

張翰想要零敲碎打的擴充實力,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現在面臨的只有一戰了。

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十章 長史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
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征影響二第六百七十五章 對馬島之戰五第九百零三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三百三十一章 再次出發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畿鏖戰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麥哲倫顧問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八百八十二章 勝負十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慶攻防戰十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垂涎王陽明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運兵第四百零一章 善後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晉府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六百五十三章 倭亂之加劇三第七百九十章 宋丘府第六百七十六章 對馬島之戰六第三百四十章 升龍之變五第七百六十六章 屠殺與招撫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城下之盟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初至北京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七百五十三章 王陽明的遺產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五百九十四章 浮橋之戰十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綏東征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澎湖協議第三十九章 決勝【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晉之變四第二十七章 秋風起第十章 長史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方有警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七百一十五章 路聲寒的上位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七百九十九章 截殺使者第四百八十二章 攻城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九十一章 浮橋之戰十第二百零一章 徐和尚第三百四十章 東雍與大明第三百五十九章 安南消息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六百五十九章 日本黑鍋第三百七十二章 真假使者第七百七十章 與淡目國的交涉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五章 演武第四百零三章 梟雄莫登庸第三百三十七章 幕後何人?第十章 長史第四百十五章 追捕第五百二十八章 城下之盟第二百三十章 安慶攻防戰五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戰八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七百零六章 礦產問題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八百三十六章 東雍之戰十第六百四十四章 東雍與大明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三百六十九章 安南水寨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襲第一百零一章 許棟歸來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五百五十七章 沈希儀的野望二第五百三十六章 麥哲倫的遭遇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三百二十七章 吏試二第四十八章 入城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六百六十三章 日本局勢第四百五十七章 佛郎機人的準備第五百五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八百六十五章 會稽山之戰